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這家新勢力也要輸出技術了,歡迎閱讀。
作者 | 柴旭晨
" 零跑不僅是個整車品牌,也是一個核心技術輸出公司 "。
7 月 31 日,在零跑全新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發布會上,董事長朱江明公開了籌備多時的 " 陽謀 "-- 開賣技術。
零跑第三代自研電子電氣架構 " 四葉草 "(LPEE3.0)是它手中一直迭代的王牌。
朱江明介紹,該架構的主要特點是,僅使用兩顆芯片實現四網域(座艙網域、智駕網域、動力網域、車身網域)的控制,具有極致成本優勢。基于此,零跑已具備智能電動的全套解決方案,實現了整車成本 70% 的自研自造能力。
他提到,零跑自研技術将通過四種模式開放合作,合作範圍上至整車級平台,下至超算、電控等單元。并透露已產生合作案例," 我們目前較為确定的兩家,有整車技術的授權,和整個下車體技術架構的授權 "。
當下傳統車企向新勢力尋求技術合作,已蔚然成風。7 月 26 日,大眾集團向小鵬的入股投資,讓車企們看到技術變現的可能。
朱江明相當笃信這一趨勢。
一直以 " 全網域自研 " 為标籤的零跑,似乎天然難以與消費者的需求產生直接共鳴。這樣一個埋頭鑽研的 " 理工男 " 風格車企,可能正在迎來屬于它的機遇。
" 像當年豐田、大眾、福特等進入中國市場要找中國企業合作,将來中國要走出去,大家也很自然會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最先進 "。朱江明說,國外有很多企業家有造車的想法,他們很多認為與有技術背景的車企合作是捷徑," 這是我們将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機會 "。
無論如何,随着對外技術合作的展開,零跑拓展出了一條新業務和利潤來源,對于正處于 " 虧損換銷量 " 的它而言,算是一個利好。
不過,零跑最核心的業務仍然是賣車。它定下今年銷量同比翻倍至 20 萬台的計劃,然而 1-7 月,其累計銷量僅為 5.9 萬台,離目标仍很遙遠。
朱江明也不滿意,對于上半年只給自己 " 打六七十分 ",他希望在三、四季度銷量有持續的增長,實現月銷破 2 萬輛的目标。
降價成為了催化劑。8 月 1 日,零跑宣布對 C 系列調價,C11/C01 共 5 款子車型參加,降幅 1 萬 -2 萬元。值得一提的是,C 系列在 7 月總交付量中占到了 85%,是零跑的銷量台柱子。
降價能否讓零跑快速實現月超 2 萬輛、年度 20 萬輛的目标,仍是未知數。随着蔚來、小鵬等競争對手在 7 月景氣度、銷量回升,零跑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身兼 "tire1" 角色的零跑,能否成為最終活下來、并且實現技術出海的新勢力之一?目前還難下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零跑正在抛出更多的籌碼,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