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炮轟孟羽童背後,格力電器正陷入董明珠的“泥潭”!,歡迎閱讀。
在王自如事件之後,格力電器 ( 000651 ) 董事長董明珠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次,她直接對孟羽童進行了 " 炮轟 ",與上次在王自如訪談中含沙射影的言辭相比,她的态度更為強硬,言辭也更為激烈,頗有一種 " 無法獲取則将其摧毀 " 的思維傾向。
在視頻中董明珠說道:" 當秘書連一個文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是什麼秘書。而借助我們平台變成一個網紅,已經在公司起到不好的作用。... 我們不能再容忍這樣的人在格力電器,所以把她開除出去。"
她表示:" 你無非今天掙的錢多一點而已,那我覺得這形同行屍走肉,沒什麼差别,有錢又怎麼樣。所以我覺得,錢是一定要要的,但不是我們夢想中的追求,而是我們奮鬥的結果。"
對于董明珠的争議言論,公眾輿論呈現明顯的傾向性。有網友指出,盡管孟羽童在工作中的表現可能不盡如人意,但考慮到她已經離職很長時間,且未有任何明顯的違法行為,頻繁地對她進行批評似乎并不合适。也有網友表示,每個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這是無可厚非的。
與董明珠的憤怒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孟羽童表現得非常冷靜,她表示自己正在備考中。
在此之前,董明珠就頻頻發表争議性言論。在今年的 8 月,董明珠表示:" 絕不招那些只想要工資的年輕人!" 這些事件無疑突顯了董明珠女士與主流價值觀,特别是 Z 世代價值觀之間的顯著差異。
更令人擔憂的是,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的緊密聯系,使得公眾對董明珠的争議轉移到了格力電器品牌上,導致格力電器陷入由董明珠所引發泥潭之中。
一、格力管理與企業文化問題凸顯
引用王自如上次的訪談一句話:" 任何一家企業突然的倒塌都是内部管理的問題。" 這句話用在董明珠與格力身上同樣的适用。
對于一名已離職的員工,董明珠在公開場合多次對其進行批判,此舉不僅暴露了董明珠的氣度問題,還暴露了企業内部的管理問題。
首先,關于孟羽童在外接廣告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孟羽童是通過職場選秀類節目進入格力的,這意味着她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職業潛力和發展需求。因此,她可能有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和目标,其中網紅身份可能是她職業發展的一部分。
格力電器将資源全力傾注于她時,是否與其有籤訂合約約束,這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如果雙方籤訂了相關合同或檔案,那麼應該按照合同規定來判斷她在外接廣告是否違規。如果存在違規行為,那麼應該按照法律進行相應的處理,而不是在公開場合進行無謂批判。
如果雙方沒有籤訂相關合同或檔案,那麼這可能反映出格力内部管理的問題。一個傾盡格力資源打造的網紅,居然沒有相關約束,這可能表明格力内部管理的混亂和不足。
其次,從工資來看,孟羽童曾自曝工資實際月薪 5000 到 1 萬。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曾透露,MCN 公司籤約孟羽童的保底費用為 400 萬元。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孟羽童在格力薪酬水平,與外界存在較大的差異。
從學歷背景來看,孟羽童畢業于浙江大學 2017 級西班牙語專業本科,并輔修了竺可桢學院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其民族舞水平達到了 10 級。可以說,她在學業和才藝方面都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就是同齡眼中的 " 赢在起跑線的人 "。
如果孟羽童的工資只有 5000 至 10000 元,那麼格力的薪酬體系可能存在問題。好種子需要好土壤來培育,而好土壤也需要好種子來豐富。只有公司合理薪酬,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最後,孟羽童以實習生的身份離開了公司。董明珠時不時地進行公開指責,并将此作為負面教材進行抹黑。作為一位曾經的世界 500 強企業的董事長,對于一個員工的離職如此耿耿于懷,這在情理上并不符合一個領導者的應有風範,同時也令未入職人心生厭惡。
董明珠對孟羽童的批判,本質是企業管理與文化的上問題。網紅經濟模式本質是以網絡紅人為主導,進行推廣,通過社交媒體聚集人氣,并依托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從而将粉絲轉化為購買力。
網紅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其核心資產是網紅,這與傳統制造業以核心技術作為重要資產的模式有所不同。網紅作為產業鏈上的核心資產,與其他資產的最大區别在于其具有 " 人性 ",因此需要匹配經濟回報與企業管理制度來保持其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孟羽童作為格力電器銷售渠道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一度被董明珠視為接班人。然而,孟羽童的離職令董明珠腦羞成怒,暴露出了格力電器在線上渠道、企業制度與文化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董明珠 IP 正在反噬格力電器
除了企業管理問題外,董明珠個人與格力電器的深度捆綁,也給格力品牌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董明珠作為格力電器的創始人之一,她的個人形象和言論往往與格力品牌緊密相連。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她的個人問題或行為可能會直接損害格力品牌形象。
格力電器直播間大多有有董明珠的身影,像格力明珠精選、格力董明珠店。這些直播間與董明珠都緊密相連,給人一種鮮明的印象。然而,董明珠既擔任着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又身兼格力個人直播的網紅身份,這似乎暴露了一些分工上的問題。
董明珠已經接近 70 歲,她不僅是格力的領導者,還是格力個人直播領網域的代表性人物,這在一定程度上顯露出組織結構上的一些問題。一個人既要承擔公司高層職責,又要在直播領網域保持活躍,可能導致工作職責的衝突和分心。
與此同時,董明珠高齡的問題也帶來了價值觀上的差異。她的觀念可能與目前主要消費人群的價值觀存在明顯的衝突。随着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和審美觀發生了變化,而董明珠的價值觀可能無法完全契合這種變化,這可能對公司的市場适應性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此外,格力電器與董明珠之間的紐帶似乎牢不可破,構築了一種深度綁定。盡管格力電器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董事長個人的能力,但與董明珠的密切關聯使得公司難以輕松擺脫她的影響。這種深層次的紐帶不僅存在于組織結構層面,更深入到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的方方面面。
在公司遭遇動蕩、發生變革或者管理層換屆時,格力電器将難以擺脫董明珠的深刻影響。這種深度綁定的情況,使得股東若考慮剝離與董明珠相關元素時,将會面臨重大的挑戰。即便股東能夠成功實施剝離,也難以避免在此過程中遭受嚴重的負面影響。
各種因素的疊加導致董明珠的個人形象開始對格力電器產生反作用。如果未來格力電器難以擺脫董明珠的影響,公司可能會陷入董明珠所主導的泥潭之中。董明珠過于鮮明的個人形象的已經導致格力電器形象受到不同方面的質疑和挑戰。公司與董明珠的深度關聯可能會使格力電器在市場競争中失去靈活性和多樣性,陷入單一領導風格的依賴。
如果格力電器無法有效減輕董明珠對公司形象的負面影響,那麼公司可能會陷入一種被個人形象主導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決策和運營可能會更多地受到個人決策的制約,而不是根據客觀市場需求和競争環境來調整。因此,擺脫董明珠的影響成為了格力電器健康發展的迫切任務,進而避免陷入由個人形象引發的輿論泥潭中。
(責任編輯:黃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