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江蘇光伏一哥,争奪鐵王座,歡迎閱讀。
江蘇常州前首富高紀凡創辦的天合光能,作為十年前的組件出貨老大,曾率先從美股回到 A 股科創板,此後它募資擴產,縱橫捭阖,堅定推動 210 尺寸矽片标準。2023 年,光伏組件出貨量榜單重排座次,前老大隆基綠能退居第三,天合光能躍居第二,它離冠軍寶座又近了一步。
作者 | 楊 潔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賈天宇
江蘇常州前首富高紀凡率領的天合光能,距離昔日的光伏組件 " 王座 ",又近了一步。
2023 年的光伏組件出貨量排行榜揭開面紗,根據索比光伏網預估,隆基綠能讓出了連續三年組件出貨全球第一的寶座,退居第三;晶科能源登頂,而天合光能緊随其後,以 70GW 出貨排在第二。
在光伏產業中,天合光能相對低調,但它來頭不小:早在 1999 年,天合光能就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太陽能一體化建築模範房,并成為北京申奧過程中的新能源開發範例;它曾是 10 年前的光伏組件出貨老大,也是國内光伏業從美股轉戰 A 股的 " 科創板光伏第一股 "。
作為組件 " 四小龍 " 之一,天合光能或許也有着重回冠軍位的期望。但它現在面臨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光伏產業正在穿越周期,組件價格跳水,技術路線更迭中企業排名也在變動;在市場競争中,除了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四小龍近身肉搏外,也有身後的新勢力在奮力追趕。
光伏業新的淘汰賽開啟,群雄逐鹿的關鍵點,圍繞着光伏電池技術路線和尺寸标準化兩大環節展開。和隆基、晶科的各自争霸不同,天合光能走的是 " 合縱制衡 " 之道,聯合盟友,堅持大尺寸矽片 +N 型電池布局。在歲末年初,天合光能還帶給了行業新的變動:抛出了一份 700W+ 高功率光伏組件标準的聯合倡議,攪動了大尺寸組件市場格局的一池春水。
但目前來看,大尺寸矽片還沒有一統江湖的實力。同時,在 A 股上市後的大舉擴張,也讓天合光能一邊業績增長、一邊面臨 " 缺錢 " 的狀态。
截至今年 1 月 26 日,天合光能股價報收 26.15 元 / 股,較股價高點跌去近七成;公司市值也從最高的 1900 億元下降至 569.9 億元,蒸發了 1300 多億。
天合光能作為太陽能光伏組件龍頭,位于被稱為 " 新能源之都 " 的江蘇常州。2022 年 8 月,天合光能的股價一度摸高 88 元,市值也達到 1900 億元的峰值。在這一年,天合光能董事長、CEO 高紀凡以 525 億元身家,第一次登上了胡潤百富榜年度 " 常州首富 " 的位子。
在 A 股市場上,大眾熟知的是隆基綠能等光伏巨頭,天合光能相對來說較為低調。但在光伏組件的第一梯隊中,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共同構成了組件賽道的 " 四小龍 "。
1997 年,32 歲的高紀凡創辦了天合光能,比後來的中國首富施正榮成立無錫尚德還要早上四年。2006 年,天合光能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國内第三家成功赴美上市的太陽能制造公司。上市期間,天合光能股價最高達到過 31.89 美元 / 股,市值超過 200 億美元。
無錫尚德曾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廠商,它在 2013 年破產後,接過光伏組件頭把交椅的是英利集團;而在 2014-2015 年,壓過英利連續兩年登上組件出貨量榜首的企業,就是天合光能。
光伏組件作為新興產業,也是整個光伏領網域中,競争最為激烈的一環,領軍企業不斷更迭。2016 年,号稱 " 光伏少帥 " 的李仙德率領的晶科能源崛起,奪下了組件冠軍的位置;四年後,它又被隆基綠能反超。
天合光能和其他在美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一樣,在行業變化激烈的時刻,卻都面臨了估值偏低、融資能力不強的問題,也影響了企業產能進一步擴大。2017 年,天合光能幹脆決定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回 A 股,此時它的市值已經下降到了 10 億美元左右。
但回歸 A 股之路,天合光能一走就是三年。直到 2020 年 6 月,公司才正式挂牌,成為科創板上的 " 光伏第一股 "。上市不到 3 個月後,天合光能就搞出了一個大動作,在位于四川成都的通威國際中心,高紀凡和通威股份的劉漢元一起籤署了戰略合作協定,開啟了天合光能的擴張之路。
對當時的天合光能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根據兩家公司在當年 11 月公布的合作細節,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投資高純晶矽項目、晶矽電池項目等,投資額約為 150 億元。
而這只是天合光能投資的冰山一角。其中最大手筆的投入,是它在青海西寧的項目。2023 年 2 月,天合光能青海基地成功下線首根 "210+N" 單晶矽棒,标志着其 20GW 單晶矽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而天合光能預計在青海總投資 500 億元,将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光伏全產業鏈零碳產業園。
"210+N" 也是高紀凡早早為天合光能選定的技術路徑。前者指的是 "210mm",是組件裡矽片的邊長。一般來說,矽片尺寸越大、組件受光面積越多,發電功率就相應地得到提高,每度電制造成本也随之降低;210 尺寸之上,組件功率也有了突破到 700W+ 的可能。"N" 則是對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的布局,當下的主流電池技術是 P 型電池,但諸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都認為随着 P 型電池轉換率接近極限,N 型電池将是未來的主導技術路線。
天合光能押對了。N 型電池近年來帶動了其組件出貨量和營收的上漲。
根據公司财報,天合光能的營收從 2019 年的 233.22 億元一路增長,到 2022 年達到 850.52 億元,實現淨利潤 36.8 億元。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811.19 億元;淨利潤 50.77 億元,同比增長 111.34%;截至三季度末,其賬上的貨币資金為 270.26 億元。
▲(圖 / 天合光能歷年營收情況變化)
相對于公司的營收水平來說,近年來的大規模擴產,對天合光能來說也絕對是巨額的投入。幸好,回歸 A 股也為天合光能提供了更為寬松的融資環境。上市後的三年間,天合光能進行多次融資,粗略統計,其募集資金合計已超過 270 億元。最大的一筆是在 2023 年 7 月,天合光能發布定增公告,融資金額高達 109 億元。
但大舉擴張也讓天合光能負債率居高不下。根據 2021 年和 2022 年報,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别為 71.41% 和 68%。相比之下,隆基綠能和晶澳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只有 50%-60%。
2023 年 7 月初,天合光能曾發布一份抵押公告,抵押物金額 2700 萬歐元,債務履行期為 2023 年 6 月 28 日至 12 月 23 日。7 月底,公司在中登網新增一條動產抵押消息,抵押物金額約為 1200 萬歐元,債務履行期限自 2023 年 7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 月 3 日。
這也引起了外界對天合光能的議論:一邊在業績增長、融資擴產,另一邊,它卻看起來依然很 " 缺錢 "。
2023 年以後,光伏產業陷入產能過剩、組件價格大幅跳水的狀态之中,天合光能身上背負的盈利壓力,無疑也跟着增加了。
随着產能的大規模釋放,在 2023 年初,光伏組件價格還在 1.8-1.9 元 / 瓦左右,但現在,市場報價已經基本在 1 元以下,近乎腰斬。而在 2024 年,價格戰還在持續。1 月 11 日,中國電建集團公司 2024 年度光伏組件集中采購開标價再創新低——參與投标的 55 家組件企業中,P 型產品最低報價為 0.806 元 / 瓦,N 型產品最低報價為 0.87 元 / 瓦。
據「市界」了解,1 元 / 瓦的價格下,擁有一體化優勢的企業還可能處于盈虧平衡線,現在的這一價格,甚至已經跌破了成本線。有業内人士認為,目前組件價格已經 " 降無可降 "。
這一市場現狀在企業身上最直觀的反映,就是利潤率的降低。不可避免地,天合光能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2019 年,公司毛利率還是 17.44%,而到了 2022 年,就降到了 13.43%。
從組件出貨量來看,天合光能距離昔日的 " 王者之位 " 僅有一步之遙。但它面臨的增長壓力并不小。面對 " 前狼後虎 " 的競争局勢,天合光能也需要尋找破局點。"210" 和 700W+ 高功率,或許就是它重回巅峰的關鍵武器。
在 2023 年底,天合光能再次出手 " 抱團 "。光伏產業 " 戰國 " 的局勢,也出現了變化。
2023 年 12 月 22 日,天合光能聯合阿特斯、東方日升、TCL 中環、通威股份、正泰新能,抛出了一份 "700W+ 光伏組件标準設計和應用 " 的聯合倡議。這個倡議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了 700W+ 大版型組件產品的規格。
天合光能早在 8 月就宣布,其旗下的至尊 N 型 700W+ 組件提前實現量產,成為行業内首家,在 N 型組件功率上可謂 " 遙遙領先 "。
在這背後,是光伏組件走向 " 高功率化 " 的趨勢。光伏組件的功率,是指在标準測試條件下,部門面積内光伏組件輸出的最大電能。組件功率越大,意味着單塊光伏板的發電量越大,光伏系統及度電成本越低。在去年上半年的上海光伏展期間,有八成的參展企業都展出了 600W+ 的產品。但現在,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倡議發起者們,已經急迫地打算要共建一個 700W+ 的生态聯盟了。
面對光伏產能過剩情況下的存量市場競争,巨頭們的搏殺已經具體到了尺寸之間。
▲(圖 /2021 年 6 月,上海第 16 屆 SNEC 光伏展上的天合光能展台,圖源 / 視覺中國)
早在 2020 年,圍繞着光伏矽片的尺寸,光伏江湖中,就已形成了兩個不同的陣營—— 182mm 與 210mm。
包括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 7 家企業,聯合倡議邊距 182mm 的矽片尺寸标準,形成 "182 陣營 ",該陣營集合了組件 " 四小龍 " 中的三家明星企業,因此它也被稱為 " 隆晶晶 " 陣營。
" 不合群 " 的天合光能,也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成為了 "210 陣營 " 中的代表企業;和天合光能建立合資公司的通威股份,也在其中。這個大尺寸矽片的 "210" 陣營,除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外,還包括東方日升、阿特斯、中環股份等領先企業,一共 8 家,和前者直接正面抗衡。
三大巨頭 " 連橫 ",210 陣營 " 合縱 ",光伏產業江湖中擺出了戰國争雄的格局。而最高市值曾經飙升到超 5800 億的隆基綠能,無疑是其中不少企業想要聯手對抗的、相當于 " 強秦 " 的存在——回歸 A 股的天合光能摩拳擦掌,想奪回昔日組件老大的位置;後來改制成為 TCL 中環的中環股份,則和隆基在矽片領網域長期争霸。
在光伏產業鏈條中,矽片尺寸無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上下遊和輔材企業不得不生產不同規格的產品以适應不同尺寸。因此,兩大陣營看似在進行 " 尺寸之争 ",背後的真正含義,則是領軍企業搶奪對市場的主導權。
但在 2023 年,随着光伏電池從 P 型向 N 型過渡,押注 N 型電池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出貨量大漲,并實現了年度出貨量超過隆基綠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兩大陣營的格局,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2023 年 7 月,9 家光伏企業宣布,對組件尺寸标準化達成共識,尺寸選用 2382mm*1134mm,組件長邊縱向孔位距為 400mm/790mm/1400mm。這份名單中,包括了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一道新能、正泰新能。兩大陣營的企業,其中都有覆蓋。
9 大企業放棄争端,統一共識,讓昔日的兩大陣營,出現了裂痕。不過,這只是組件尺寸标準,在矽片尺寸上的争議還依然存在。
一個月後的 8 月 18 日,變化再度出現。隆基綠能、阿特斯、東方日升、通威股份、一道新能源、正泰新能 6 家光伏企業宣布,經過全面充分地溝通評估,對 72 版型采用的矩形矽片标準化尺寸達成了共識,即矩形矽片邊距采用 182.2mm*191.6mm,矩形矽片直徑采用 262.5mm。
晶科和晶澳雖然并未參與此次矽片尺寸的統一聯盟,但它們從一開始就是 "182 陣營 " 的大将。有意思的是,阿特斯和東方日升、通威股份等 "210 陣營 " 的主要成員,這次也 " 轉投 " 了 182 尺寸。在出貨榜上,阿特斯常年穩坐第五,是第二梯隊的領頭羊;根據索比光伏網最新的 2023 年出貨量預估,通威太陽能、正泰新能和東方日升居于第六到第八位。
這也意味着,光伏組件排名靠前的企業中,只留下天合光能堅守 "210 路線 " 沒有動搖。
實際上,沒有強大、統一的利益基礎," 合縱 " 聯盟的黏性也并非那麼強,其中的企業,也始終是競争中的對手。像 TCL 中環一直是隆基的強敵,但也在 2021 年公布了 182 尺寸矽片報價,并一直持續至今。通威股份也從 2022 年起開始高調布局組件業務,這家千億市值的矽料巨頭攜上遊優勢入局,給 " 組件四小龍 " 們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其中自然也包括老盟友天合光能。
天下大勢,分分合合也屬常态。但作為大尺寸組件的領頭者,天合光能卻不能放棄。力推 "700W+" 組件,并在一個多月前提出的 "700W+" 組件标準倡議,就是它新抛出的 " 王牌 "。
有業内人士指出,對于降本來說,大尺寸組件确有優勢,而矽片尺寸的統一,對于行業進一步發展顯然也是有利的。但是,多數企業們卻未必認可要統一成 210 尺寸。有數據顯示,在 2022 年底,182 尺寸組件市場份額占到了七成。
實現 700W+,主要還是得益于大尺寸。新的倡議聯盟中囊括的,也主要還是 "210 陣營 " 的原班人馬。但相對松散的 210 陣營中,不乏搖擺的企業,目前來看,210 尺寸還難以擔當起一統天下的重任。更高功率的 700W+ 組件能否成為市場主流,它究竟是未來的新趨勢,還是天合光能為了留住聯盟的 " 噱頭 ",都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天合光能,仍然是大尺寸陣營中的 " 孤勇者 "。
天合光能在競争中突圍的另一個關鍵思路是一體化布局,同時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 2023 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宣城)論壇上,高紀凡曾表示,光伏上下遊產業鏈由過去相對明确的分工,到近年來出現了光伏全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乃至與主業搭配的橫向一體化布局。而在多元化布局上,天合光能也在致力于後者,強化和主業相關的支架和儲能等業務投入。
▲(圖 /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圖源 / 視覺中國)
天合光能現在擁有三大業務:光伏產品、光伏系統和智慧能源,其中光伏組件產品在公司總營收中占比超過七成。其他業務中,在隸屬于智慧能源板塊的儲能業務上,天合光能布局最早。
2015 年,天合光能成立了江蘇天合儲能有限公司。在當時,高紀凡就設下了目标——天合儲能要在 2020 年進入全球儲能市場前五。
這個目标當時看起來十分激進,但也足見天合光能對此的決心。不過,當年赴美上市也為天合光能帶來了制約,為了不影響現金流,公司不得不在第二年将天合儲能從上市體系中剝離,将 30% 的股權以 300 萬元轉讓給體外公司天合星元。直到從美股退市,天合光能才籤下對賭協定、重新收購了天合儲能 100% 的股權,繼續推進光儲一體化。
2022 年,多年虧損的天合儲能轉盈,實現淨利潤 1772 萬元;出貨量進入了中國儲能系統企業全球市場榜單前六,國内前四。經歷八年蟄伏後,天合儲能終于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2023 年 12 月 27 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拟對天合儲能進行增資擴股,合計增資 12 億元,天合儲能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範圍。
在支架業務方面,2018 年 5 月,天合光能收購了當時排名全球前 5 的跟蹤支架公司 Nclave。2020 年 7 月,天合光能完成了對其 100% 股權的收購,并于 2020 年 11 月宣布正式更名為 " 天合跟蹤 "。
此外,天合光能的布局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光伏系統業務。2023 年 4 月,天合光能發布公告稱,拟籌劃其旗下控股子公司江蘇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的分拆上市事宜。
分布式光伏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資源,裝機規模較小、可布置在建築物屋頂的發電系統。天合智慧成立于 2016 年,是天合光能分布式光伏業務的主體。2022 年,天合智慧分布式系統出貨量為 6GW,同比增長 200%;淨利潤從 2020 年的 3791.62 萬元增長到 4.34 億元。
準備分拆上市後,天合智慧火速完成了 19 億元的增資擴股,并随後更名為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3 年 6 月在江蘇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
天合富家的管理層也浮出水面:其董事長高海純是位 90 後,是天合光能的執行董事,也在天合系的天合儲能等多家公司任職;同時,她也是高紀凡的女兒,不折不扣的 " 光二代 "。
天合富家分拆上市如若成功,也意味着,目前 30 歲的高海純,将成為國内光伏上市公司中最年輕的掌門人。
但天合光能 " 分家 " 計劃背後的資本騰挪,也引來了市場的質疑聲。
2023 年 5 月 26 日,天合光能發布公告表示,興銀資本和興璟投資因自身發展和資金需求減持天合光能,其中興銀資本拟減持其現有持股的 48.7%,占公司總股本的 5.23%;興璟投資拟減持公司 921.134 萬股,占其持股的 100%。這兩家股東同屬 " 華福系 ",背後的控股方為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在此前的 2022 年,興銀資本及其一致行動人就兩次減持,分别套現約 34 億元和 32 億元。
但就在大股東大規模減持的前一天,天合富家發布第二輪增資擴股公告,拟引入興銀投資、福州欣盈智慧兩家機構,合計增資 7.21 億元。其中增資 1 億元的興銀投資,同樣屬于華福系。
光伏賽道本就因市場動蕩,大股東高位減持套現更讓投資者 " 揪心 ",一向善于利用資本市場的天合光能,也因這番操作一度影響到了市場信心。2023 年 5 月 29 日,天合光能股價開盤後閃崩,當日暴跌 16.34%,收報 40.3 元 / 股,總市值 876 億元,一天之内市值蒸發了超過 170 億元。此後,天合光能股價持續下跌。
在 2023 年胡潤百富榜中,高紀凡以 265 億元财富,讓出了常州首富的位子,排在第二位。
對于天合光能來說,盡管行業面臨結構性的產能過剩,但 N 型電池產能仍在擴張,公司已經跟上了節奏,實現了業績的增長;并且也仍在引領對大尺寸組件的更新布局。分拆天合富家上市、打造天合的資本帝國,也走到了關鍵時刻。產業穿越周期時,只有留在牌桌上到最後一刻,勝負才見分曉。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