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的錄取率:讀護理,比上藤校還難?,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留學全知道,作者:Trista,原文标題:《1% 的錄取率!護理專業比 CS 更卷 …..》,題圖來自:《難免疼痛》
前幾天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 · 蓋茨參加《The Tonight Show》節目時抛出驚人預言:十年後,人類可能每周只工作 2 天,休息 5 天,未來 AI 必将接管大部分工作,尤其是醫生和教師等職業優先會被取代。
憑借暢銷書《人類簡史》火遍全球的尤瓦爾 · 赫拉利也和比爾 · 蓋茨有相同的看法,他也表示 AI 将會改變就業市場。
他在一次采訪中稱,常人的認知裡,醫生比護士更為重要,但未來 AI 可能最容易取代醫生,而不是護士。
為什麼護士這麼重要?
因為這個職業不僅需要分析數據,還得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社交技能,給病患打針、換繃帶,這種高難度的操作,AI 在短時間内很難達到精準。
大佬一句無心之言照進了現實。
如今在美國各大錄取專業中,護理已經成了最大卷王。美國加州就正上演着這一現實:如今讀護理,比上藤校還難!
錄取率 1%!加州護理專業已經卷上天了
加州大學是美國最大的公立系統,無論哪所分校,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和商業往往是競争最激烈、錄取率最低的專業。
以 UC 系的兩位老大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和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UCLA)為例,UCLA 去年總體錄取率 9%,是所有 UC 系中最低的,其中 CS 專業錄取率降至 3%。
UCB 的整體錄取率為 11%,CS 低至 1.9%,工程和商科緊随其後,分别是 7.6% 和 4%。
但即便是這些牛娃扎堆的專業,也算不上是最難的。在加州大學和加州州立大學,護理專業已經取代 CS 成為新内卷賽道,護理錄取率只有 1%,比大熱的 CS 還要低。
UCLA 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的本科護理專業每年有近 6000 名申請者,但每年錄取人數不足 100 人,99% 的學生成了炮灰。
去年 UCLA 從 5906 名申請護理專業的學生中只錄取了 48 人;UCI 則是從 5870 人中選中了 70 人,UCI 護理學院的院長 Mark Lazenby 表示,UCI 護理學院的錄取标準比耶魯大學的還要嚴格。
在名不見經傳的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中,護理專業更是火得一塌糊塗,加州州立大學系統一共有 23 所分校,其中提供護理專業的 20 所分校中,17 所學校的護理專業都難于上青天,僅 3 所沒有出現人滿為患的狀況。
舊金山州立大學護理學院下個秋季學期只給出了 28 個名額,而申請人有 328 人,相當于護理的錄取率只有 8.5%,而這所學校的整體錄取率為 84%。
申請各個學校的護理專業時,就算申請者 GPA4.0 也難逃被拒的命運,一些社區學院的護理項目都已經開始了血戰模式。
AI 生成
《舊金山紀事報》采訪過一名學生 Magdalena Guerrero,她從高中起就一心想學護理,在校成績全 A,也完成了護理系先修課程要求,包括人體解剖學 II 和微生物學。
在申請期間,她每天要在圖書館泡 13 個小時,但最後依然被加州州立東灣分校護理專業拒絕了。
加州州立東灣分校護理系主任 Monika Eckfield 說:" 護理系的入口就是這麼窄,如果我們為她破例,那我們就得為其他數百人破例。"
加州州立東灣分校去年僅錄取了大約 500 名護理申請者中的 48 人,錄取率不足 10%。
護理專業的學術要求都很高,與醫學相關專業有一拼,大多數護理專業的最低 GPA 要求為 3.0,競争更激烈的大學只會無限提高門檻。
網友稱去,加州社區學院讀護理專業,GPA 沒有 4.0 基本上不用想了,這位網友當時 GPA3.85,申請加州州立大學沒有一所願意給 offer,有一家只同意去讀公共健康專業,她身邊兩個被加州州立大學錄取的都是 GPA4.0。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ACN)的數據同樣顯示:2023-2024 申請期内就有 65766 合格的申請者被拒絕,而這只是合資格的申請者,還不是所有申請者,由此可見,護理專業的申請難度以及競争激烈程度有多高!
如今美國大學的護理系頗有種早年 CS 的卷法——拼成績、拼經歷,也拼心理。
護理專業競争激烈的背後,是學校太窮?
為什麼護理專業競争如此激烈?
眾所周知的原因是,護理項目課程結束後,畢業生就得對每位真實病患生命負責,學校必須挑出最優秀的候選人。
但這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冰山之下是學校太窮!護理專業培養成本太高,學校根本無法供養更多學生,導致機會少,競争自然就激烈了。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護理學院的院長 Mark Lazenby 表示,UCI 工程學院每年給每位學生的教育投資花銷不到 1 萬美元,而護理學院每名學生教育花銷至少是工程學院的 2 倍。
一個塞滿工程系學生的教室只需要一位教授就能順利完成教學,而在護理專業卻行不通,基本上每 10 名學生就需要一位教師作為指導。
但今年加州州政府提議削減 8% 的撥款,大學面臨财政危機,很多學校面臨招合格教師難的困境。
同時,各項先進精密的器材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比如醫院模拟房間中的計算機人體模型動辄就要花掉數十萬美元,但又是一項無法節省的支出。
除此之外,護理課程還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但工程、商業和計算機科學專業根本不會存在這些問題,它們只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即可。
光是加州就有超過 140 個護理項目,其中許多是在社區學院或更為昂貴的私立學院開設,所有這些項目的學生都在争奪臨床實習機會。
大約 15 年前,美國醫院通常每周給最多 12 名學生配備一名臨床導師,但現在醫院一次通常只允許接收不超過 8 名學生,這就意味學校每周必須安排兩個實習地,以便于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實操,學校壓力倍增。
總之,臨床實習場地、師資、指導老師、預算削減等一系列問題讓護理項目進退為難,這不僅在美國加州,其他地區都面臨着這些難題。
卷護理的背後,是在卷穩定的前景和 " 錢景 "
最戲劇化的一幕是,學校太窮招收不了更多護理專業學生,但市場對護理學生又有極大的需求。
多數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與數以萬計的優秀申請者厮殺,正是在賭護理專業的美好前景與 " 錢景 "。
護理專業的學習是通往注冊護士的必經之路,而注冊護士被聯合國衛生組織評為全球指定緊缺人才。
護士一直位居美國最值得信賴的職業之列,護理短缺已經成了美國各州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美國衛生資源和服務管理局提供的數據:
加州是護理人員短缺的重災區,預計到 2030 年将缺少 44500 名、德州為 15900 名、新澤西州 11400 名、南卡羅來納州 10400 名、阿拉斯加州将缺少 5400 名。
當嬰兒潮一代都将步入老年,2030 年護士的需求量将迅猛增加,從現在到 2031 年美國每年将需要額外 20.32 萬名注冊護士(registered nurse,簡稱 RN)。
美國現在 65 歲或以上的人約為 5200 萬,預計到 2060 年,這一數字将達到 9500 萬,這給醫療保健行業帶來了極大挑戰,護理人員的需求将會越來越多。
在美國,護理專業人員的需求不僅高,收入也十分可觀,極具 " 錢景 ",算是全世界護理行業中薪資待遇最好的國家。
College Transitions 網站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的全行業 2023-2033 未來 10 年就業前景預測數據,護理專業成了榜單中的王者,以 129,480 美元(約 94.2 萬元)的中位數年薪超過了排名第三、年薪 120,360 美元(約 88 萬元)的 CS 專業。
一名在美工作的中國人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洛杉矶當護士的安排和薪酬:
每天晚上七點下班,一周幹三天一年下來 10 萬美元左右,一周上四天班就是 15 萬美元,一周五天大概 20 萬美金,爾灣還能在此基礎上加 20% 到 30%,舊金山地區會更高,會再加 30% 到 50%。
在其他國家,護理薪資也比較有優勢,比如澳洲流行着短缺專業三大寶,護理就是其中的鐵飯碗。
網站 talent 顯示,澳洲注冊護士平均年薪 87,750 澳元(38.7 萬元),時薪 45 澳元,入門級職位的起薪每年都在 75,890 澳元(33.4 萬元),多數有經驗的護士年薪最高可達 119,283 澳元(52.5 萬元)。
除此之外,護理人員也是各個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移民賽道中的硬通貨。
美國的 EB-3 移民類别中就專門為外國護士開設了通道。
據加拿大護士協會預測,到 2030 年将需要至少 6 萬名新護士來填補空缺,為了吸引到更多醫護人員,加拿大政府都在為國際申請者開綠燈,甚至提供專門通道。
今年 2 月,加拿大移民部長馬克 · 米勒(Marc Miller)宣布 2025 年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 EE) 最新定向職業邀請計劃,醫療護理行業人員将會優先被邀請,而 STEM 類别卻大幅縮減,範圍甚至包括多年來一直備受歡迎的計算機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等。
因為前景 + 錢景兼具,護理專業扶搖而上,成為比 CS 還熱門的專業!
順利畢業極難
護理專業雖說是個香饽饽,但這條路國際生走起來并不容易。
曾有媒體報道稱," 護理學(BSN)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最難學學位——學生需在兩年内完成 64 項大型考試、164 個系列測試和 174 份作業,難度遠超于醫學、工程、工商管理等專業。"
因為學習難度太高,再加上國内和國外對護理有認知差異,申請護理專業的國際生也相對較少。選擇該專業的都是勤奮刻苦,且對護理有熱愛的中產家庭孩子,Tina 就屬于這類人群。
Tina 申請的是美國某大學本科四年制護理項目(Bachelor ’ s in Nursing ,BSN),這是多數成績比較好的國際生最正式并且走起來感覺最踏實的一條護理求學路,一般現在去美國醫院工作都會要求 BSN。
除此之外,美國還提供多種護理學位,包括兩年制的護理學副學士 Associate Degree of Nursing(ADN),相當于專科,是考注冊護士的最低要求;兩年制的護理碩士 Master ’ s in Nursing (MSN)以及護理博士。
美國開設護理學院的大學多數都招國際生,但即便招收國際生,數量也比較少,而且并非每所大學都開設有本科護理專業。
比如賓夕法尼亞大學、埃默裡大學、杜克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北卡教堂山分校等都開設有本碩博護理項目,也接受國際學生,提供 F-1 籤證即可,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就只有博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護理學院也只向研究生及博士生開放。
護理學院競争激烈、申請門檻高,就讀難度也不低。
Tina 前兩年主要是學習護理 pre-nursing 基礎課程,包括解剖學、化學、微生物、營養學、病理生理學、心理學等等,還有一些通識教育課程,比如歷史、哲學 / 倫理等。
剛入讀時,Tina 每次上完課整個人都是一臉懵的狀态,許多醫學名詞撲面而來,整節課下來只能記住幾個單詞,老師說的專業名詞很多沒聽過,也不知道怎麼寫。
後來她就幹脆上課不記筆記,拿錄音筆全程錄下來,課後再聽錄音做筆記,甚至運動健身或是吃飯時,耳機裡的音樂都換成了課堂錄音。
除了課堂聽課難,課後老師還會布置許多閱讀材料,每周好幾百頁的閱讀量是常态。
每個星期會有各種測驗,所有成績都要計入到期末考試,并且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挂科的機會,否則要麼轉專業,要麼降級申請,每學期都有被淘汰的美國本地學生。
直到真正體驗過後 Tina 才懂為何網上會有人評論說:" 英語不好,抗壓能力不強,讀護理就是找罪受。"
此外,Tina 還要面對每周的臨床實習,由學校臨床帶教老師帶領去采集病人信息,連夜趕出護理計劃,第二完成病人從早到中午的所有護理任務。
臨床實習也會考核,兩次不達标就不及格,直接以挂科論處。
每次臨床實習不僅是對專業知識的考驗,也是英語口語的檢驗,病人口音千奇百怪,遇上神志不清的病人,對話就像是在玩猜字遊戲。
在一路跌跌撞撞中,Tine 靠着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有點笨但很有用的方法順利讀完了護理專業并且榮譽畢業,後來又馬不停蹄通過了美國注冊護士的 NCLEX-RN 考試。
拿到執照後就是自然而然地找工作環節。
精神科護士、普通病房護士、ICU 護士等崗位,Tina 找了一大圈,兩個月投了大概四五十封簡歷,期間她找了份臨時工作,每周工作 40 小時,超過 40 小時工資就是 1.5 倍,周末上班還有獎勵。頗有種做最簡單的活,拿最高工資的感覺。
臨時工不是長久之計,後來無意之間 Tina 在學校臨床指導老師的推薦下進入了波士頓一家醫院的 ICU,開啟了正式的護士生涯。
Tina 無疑是幸運的,靠着自己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雇主的欣賞,并拿到了工籤。
但并非每個國際生都會這麼幸運,即便通過重重難關進了護理專業,畢業後也不容易拿籤證,這也是國際生很少就讀護理專業的一大原因。
談到是否害怕被 AI 取代,Tina 很淡定地說:" 按照 AI 這麼迅猛的發展速度,任何職業都有可能被取代的一天,不過像護士這麼精細化的工作,在被取代之前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在這段時間裡,做好當下,繼續學習才是解藥,我們身邊人都比較卷,等工作幾年,我想接着讀麻醉護士,一來收入更高,二來我也不想讓自己停止進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留學全知道,作者:Tri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