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并非毫無章法:70年代的美國大兵如何打防御戰?,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探索者 ,作者毛豆 123
(注:本章節節選自 1977 年美國陸軍坦克與機械化步兵相關條令,本文僅用于科普,不涉及任何所謂 " 立場 ",請讀者自知。由于年代翻譯緣故,部分文字叙述與當代表述有誤差,筆者會在文中加以注釋 ~)
一、防御戰鬥的組織與準備
(一)任務與可能得到的加強
機械化步兵班在防御戰鬥中的任務是:在上級火力支援下,依托陣地消滅進入指定射擊地境内之敵;為己方 " 陶 " 式反坦克導彈、坦克提供警戒;擔任觀察哨、監聽哨等。班的防御正面通常為一百米,如得到加強,有時可達二百米。
在防御戰鬥中,班可得到一至二部 " 龍 " 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和一挺 M60 型機槍的加強。
▲行軍狀态以下,裝備龍式反坦克導彈的美軍士兵造型。可見其另攜帶一支 M16 突擊步槍作為主武器。龍式反坦克導彈編号為 FGM-77,作為一款可單兵攜帶,且兼具肩扛 / 肩射的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該武備自誕生起就肩負着消滅敵方裝甲車輛、防御工事及低空飛行器的重任。基本型可貫穿 330 毫米的均質裝甲,但在美軍中因其射程較短(有效射程僅 1000 米)、發射後較大的爆破噪音導致極易暴露自身位置而備受诟病,2001 年便從美軍中退役,由知名的 " 标槍 " 接過重擔
▲越戰時期,美軍使用的 M203 榴彈發射器實物圖
(二)班長的領導程式
班長接到預先号令後,要在正确理解任務的基礎上安排時間進行組織和準備工作。他首先迅速下達預先号令,将本班任務、開始戰鬥的時間、班應着手的初步準備工作以及他下達命令的時間告知全班。在防御中,班長要制訂臨時計劃,還要進行現場勘察。爾後,班長在分析任務、地形、敵情和天候等情況的基礎上,修改臨時計劃,确定各種武器及本班裝甲輸送車的具體位置,組織火力,并确定設定障礙物、構築工事和進行掩蔽、蔭蔽與偽裝等。最後,班長以口頭的方式下達命令,講明完成任務的方法,每個成員在防御戰鬥中的行動,以及通信聯絡中斷時全班應采取的行動。班長下達命令後,還要檢查車輛、武器和裝備,并監督全體人員進行防御戰鬥的準備工作。
(三)戰鬥編組
機械化步兵班在乘車戰鬥時,如發射陣地掩蔽條件差,班長通常在陣地附近選擇蔭蔽位置,供裝甲輸送車暫時蔭蔽,同時向前派出一名觀察哨,發現目标後即召喚全班乘車駛入發射陣地。
班執行防御任務時通常采用下車戰鬥的方法。班長根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火力、裝甲輸送車的隐蔽條件,班是否要迅速運動等具體問題,決定下車人數。必要時,機動組由九人組成,而車上只留兩人。班長通常根據任務、地形和敵情确定機動組和裝甲輸送車組的位置。如機動組與裝甲輸送車組配置在同一陣地上,班長則留在車上或在最利于控制本班的情況下下車。如機動組與裝甲輸送車組配置在不同陣地上,班長則下車與機動組在一起。班長下車後,如班滿員,其位置設于本班士兵稍後,能觀察和接近本班士兵的地點。如班已減員,或地形不利,則班長的位置靠前。班長必須能與排長和本班火力組組長保持聯系。
(四)工事構築
機械化步兵班依托陣地進行防御時,通常選擇能控制重要地形,封鎖敵步兵和坦克接近路的地點設定陣地,構築武器和士兵掩體。這些掩體有:單人掩體、雙人掩體、M60 型機槍掩體、" 龍 " 式反坦克導彈掩體、" 勞 " 式火箭筒掩體。裝甲輸送車組和機動組配置在一起時,還要為裝甲輸送車構築主要發射陣地、預備發射陣地和輔助發射陣地。
班選擇的發射陣地應有開闊的射界,便于隐蔽,有良好的進出路,進而便于武器進行側射,并能避開敵地面與空中觀察和射擊。
班在構築陣地時,首先向前方派出一名觀察哨擔任警戒。爾後構築武器和士兵掩體,并掃清射界。如時間充分,還設定障礙物,構築預備陣地和輔助陣地,并溝通各陣地的暫緩以及敷設通信線路等。
▲自 M113 裝甲車上魚貫而出的美軍士兵
▲《條令》中規定的班組隐蔽陣地示意圖
(五)各種武器的運用
班主要以近距離攔阻火力擊退敵坦克和步兵的衝擊。班可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有反坦克地雷、M203 型擲彈筒 *、" 勞 " 式火箭筒和 " 龍 " 式反坦克導彈。班建制的防步兵武器有 M16A1 型步槍、M60 型機槍和 12.7 毫米機槍。
班長要為上述武器規定射擊地網域,使各種武器的火力相互重疊,在陣地前形成交叉火網。
班有九支 M16A1 型步槍,用以控制敵徒步步兵接近路或機槍射擊不到的死角。步槍的射擊地網域與機槍的射擊地網域相互重疊,掩護班防御正面。步槍手在戰鬥中負責替換傷亡的重要武器射手。
班有一挺 M60 型機槍和一挺 12.7 毫米車載機槍,通常按規定的射擊地網域和基本射向射擊敵步兵,并根據命令向最後攔阻線射擊。車載機槍可根據需要取下,在車附近使用。
班有兩具 M203 型擲彈筒,主要用以對付敵下車步兵,掩護整個班的防御地段并控制機槍最後攔阻線的死角。M203 型擲彈筒使用穿甲彈時可對付四百米内的輕裝甲目标。
情況需要時,班可得到數具 " 勞 " 式火箭筒,每具配彈六枚,由步槍手使用,其射擊地網域與步槍相同。班通常集中使用這種武器,以側射火力射擊二百米以内的固定目标和一百五十米以内的移動目标。
班有時可得到一至二部 " 龍 " 式反坦克導彈的加強,每部配彈三枚,無固定射手,用以對付一千米以内的裝甲目标。
各種地雷視情況由上級配發,用以防止敵坦克和步兵接近路。" 闊劍 " 式防步兵地雷和其他類型的防步兵地雷用以掩護擲彈筒射擊不到的死角。反坦克地雷埋設在敵坦克接近路上,并由 " 勞 " 式火箭筒加以掩護。每班陣地前至少埋設一枚反坦克地雷,但也可視情況多設。
▲在 1968 年 1 月至 3 月的 " 傑布 · 斯圖爾特行動 "(Operation Jeb Stuart)中,在越南 Ap My Thanh 村附近,隸屬第 1 空中騎兵師第 3 旅第 7 騎兵團 2 營 D 連 2 排的一名士兵,正背負着一具 M72 火箭發射器(LAW)。M72 是一種反坦克武器,為一次性使用裝置,發射後其内部發射裝置便遭破壞,以防止被敵軍繳獲。
▲ 1967 年,一名來自美國陸軍第 4 師(" 常青藤 " 師)的士兵在南越得蘇縣(Dak To)附近的 1338 号高地上,占據了一處北越軍遺留下的機槍陣地(來源:美聯社)
▲部署在澳軍 " 帕特 "(Pat)火力支援基地前的三枚 M18A1 型 " 闊劍 " 反步兵地雷。據悉,該基地位于越南福綏省(Ph ư ớ c Tuy)某地。該地雷通常通過手持式電啟動器遠程引爆,啟動器往往會和地雷本體一同配備。
M18A1 地雷采用弧形橄榄色塑料外殼,凸面鑄有凸起的 "Front Toward Enemy"(正面朝向敵人)字樣。每枚地雷長 21.5 厘米,高 8 厘米,厚 3.5 厘米,配有兩套可調節支腿。其内部結構包含 650 克塑性炸藥,安裝在弧形鋼制背板和前方 700 顆鋼珠之間。地雷頂部中央設有固定的塑料狹縫或刀口瞄準具,瞄準具兩側各 45 度位置設有兩個雷管孔。
引爆時,鋼珠的致命殺傷範圍為 50 至 100 米,但已知可在 250 米外造成傷害。該武器及其所有附件(包括操作說明)均存放在特制的 M7 彈藥攜行具中。
▲如何巧妙布置地雷陷阱,盡可能殺傷敵方裝甲載具、步兵,一樣是有學問的
二、防御戰鬥的實施
(一)抗擊敵之衝擊
當敵人進行炮火準備時,全班人員均進入掩體,裝甲輸送車進入隐蔽位置待命。當敵炮火延伸或轉移時,全班人員與裝甲輸送車迅速進入發射陣地,準備以火力擊退進攻之敵。
當敵乘車進攻時,班建制及配屬的反坦克武器盡量以側射火力射擊進入主要射擊地點之敵裝甲目标,班通常集中火力對付敵一輛坦克,防步兵武器射擊暴露在車外之敵。如主要射擊地點内未發現敵人,則射擊輔助射擊地點内之敵。如主要發射陣地遭敵火力壓制,則轉入預備發射陣地繼續射擊敵人。
當敵步兵下車發起衝擊時,班以反坦克武器對付敵裝甲目标,而以防步兵武器對付下車步兵,切斷敵步坦聯系。如敵坦克駛過己方陣地,班除射擊敵坦克後部外,以全力對付在坦克後方最進的敵步兵。
擊退敵人的衝擊後,班長立即下令做好抗擊敵下次進攻的準備,并重新派出警戒,分發彈藥,後送傷員,更換偽裝以及重新設定障礙物。
▲依照美軍《條令》所述,一個常規的機械化步兵班編制為 11 人,有 M113A1 裝甲車一輛,12.7 毫米機槍一挺,M60 機槍一挺及 M16A1 型步槍 7 支,另附有 M203 型擲彈筒 2 具(裝在 M16A1 上)。其餘支援型武器(如 M72" 勞 "、地雷及手榴彈等為視情況配發)
(二)退出戰鬥
機械化步兵班可在敵壓力下或無敵壓力下退出戰鬥。班通常根據配置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後撤。
班在敵壓力下退出戰鬥時,如裝甲輸送車組和機動組分開配置,裝甲輸送車組可駛向排集結地網域,而機動組則在上級火力掩護下同時撤向排集結地網域,或依靠本班火力,交替掩護,撤向排集結地網域與裝甲輸送車組會合。如裝甲輸送車組和機動組配置在一起,機動組可逐個或全部向裝甲輸送車組運動,裝甲輸送車組以火力掩護機動組上車。機動組上車後,全班乘車駛向排集結地網域。
班在無敵壓力下退出戰鬥時,如裝甲輸送車組和機動組分開配置,裝甲輸送車組可駛向排集結地網域,而機動組先向班的集合點運動,然後向排的機動隊集結地網域運動,各班機動組到齊後,再向排集結地網域運動,與裝甲輸送車會合。排集結地網域和排機動隊的集結地網域可以設在一處。機動組在班的集合點集合後,班長首先清點人數,爾後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行動。如距離遠、地形崩解,班長即率領本班機動組一起向排的集結地網域運動;如距離近、路線清楚,班長則命令士兵逐個向排的集結地網域運動。此外,如排裝甲輸送車隊和機動隊配置在一起,班機動組通常根據命令上車,班長查點人數後,全班乘車駛向排的集結地網域。
機械化步兵班在退出戰鬥時,可能奉命擔任排的掩護隊。這時,班通常配有一挺機槍和至少一部 " 龍 " 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班根據需要調整陣地與射擊地境,将 " 龍 " 式反坦克導彈配置在能最有效地阻止敵坦克前進的地點,将機槍配置在關鍵地點,封鎖最危險的敵步兵接近路,從而掩護全排的防御地段,保護其他班順利地退出戰鬥。
*:M203 現更多被稱之為 " 榴彈發射器 "
▲如需申請加入粉絲群、商務合作、投稿等其它事項,請聯系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