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北京商報:張雪峰的流量把戲該收場了,歡迎閱讀。
" 文科都是服務業 "" 服務業就是爺,我給你笑一個 "" 總結起來就是舔 "…… 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的 " 大實話 " 再次引發熱議。
12 月 9 日,張雪峰在其個人社交賬号發文稱:" 我是不是又說錯話了,對不起,對不起,我給大家笑一個!我在幹嘛,我也在舔。可是我沒覺得這有什麼所謂的不好啊 ……"
似道非道,張雪峰顯然不認為自己有錯。爆紅出圈不過是一兩年的事兒,但張雪峰流量學比研究新聞學更透徹。
對于文科生的貶低和奚落,和長期以來普遍彌漫的文科無學一脈相承。第一步是找到認識基礎,接下來就是找到對應人群了。
從 " 學新聞天打雷劈 " 到 " 文科都是服務業 ",都是找到對應群體後的一頓強勢輸出,一副義正言辭不接受任何反駁的姿态。
頗為關鍵的是表達的藝術。懂得說話之道,能把一些所謂 " 話糙理不糙 " 的道理大方講出來,引起軒然大波趕緊道個歉,順便再上次熱搜。
一套操作,公眾對張雪峰的态度左右搖擺。
支持者覺得他給的都是實在的建議,打破底層信息壁壘,說出了大家不願意承認的時代真相。反對者越來越煩,發瘋文學一般的語言風格,無非是為了一己流量之私,譁眾取寵。
如今,後者更占上風。
有人将他比作又一個咪蒙,不同的是咪蒙玩都市情感,張老師玩學業工作。兩個人殊途同歸,撩撥大眾神經,發現焦慮、迎合焦慮、制造焦慮。
經濟下行的氛圍,風花雪月退居其後,無形中給了張老師助力,大眾比以往更加關注就業,在意前景,重視預期。
天時地利。對流量拿捏到位,運籌帷幄,被捧也被罵。
那些原本渴望從張雪峰老師那裡獲得 " 實用 " 建議的人,最終只能獲得 " 無用 " 的忠告。
各行各業都有一套運轉機制。這套機制事非經歷不知難,文科是不是服務業,理科是不是好就業,不是一個網紅老師三言兩語就能精準概括的。
文科生吃資源飯,其他行業也需要資源。只不過不同人對資源屬性認定不一,不同階段對資源依賴的程度也不同。
學科的設定來源于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科學規劃,文理工各司其職。與理工科不同的文科,其最大的價值往往也在于 " 反工具化 ",對應精神世界的獨立與充實,認知世界的科學與理性。
但真正認清事實之前,人們往往已經陷入了張雪峰們設定的自證陷阱,忽視了一個重要現實,我們不必對号入座,只需要做好自己。
結合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為個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科選擇和就業指導,上升到群體廣而告之大言不慚,張雪峰老師的指導早就失去了意義。
這是一個最好的娛樂大眾的時代,絕不是一個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反骨英雄的時代。所以,張雪峰也不過是求個生存,謀個生意。
從 " 花一萬塊錢決定孩子一生 " 就能看出,我們一直缺的是老師,但不缺張雪峰。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