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心力,才是你的核心競争力,歡迎閱讀。
内容來源:本文為公眾号混沌學園原創首發,筆記俠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系原公眾号授權。
分享嘉賓: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責編 | 金木研
第 7479 篇深度好文:8168 字 | 18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這兩年,外部不确定性和内心動蕩,變得越來越頻繁。行業巨變、裁員消息不斷,甚至手中的基金都在虧損,我們掙扎、emo,屢屢觸及情緒的底線。
但歷史上,總有些人能夠頂着壓力前進。支撐他們的,不是智商、情商、家境,而是堅韌不拔的心理韌性。
一、成功者拼的是心力
偉大的企業家,為何能夠将事業做到極致?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帶着這個問題,采訪了改革開放40年中30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家。
采訪完,他感慨到:大部分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們背後經歷過的磨難幾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張文中,物美超市創始人,曾經因為一份錯判入獄7年蒙冤12載。出獄之後,張文中說,我還要回到我原來的行業,不忘初心,為民服務,并迅速投身到物美的一線業務中。
王玉鎖,新奧集團創始人,高考連考三年都沒考上,只能在工廠打工。最慘的時候,他身上的錢只夠買一張車票。他對自己說,這個車票能把我送到哪裡,我就在那個地方開始奮起。結果那些錢只夠把他帶到廊坊,于是他就開始在廊坊搬煤氣罐,而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民營企業的領軍人物。
所以,成功其實都是磨難出來的。這些成功者的共同特性,就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心理學的實證研究證明了這一點。200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安傑拉·達克沃思通過在西點軍校的研究指出,一個人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家境,更不是所謂的考試成績,而是這個人堅韌不拔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其實是企業家成功的一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古往今來許多名人先哲早已發現。
曼德拉曾經說過,生命最大的榮耀不是從來沒有失敗,而是每次失敗後的不斷奮起。
達爾文則在進化論中指出,一個物種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适應環境變化的。
另一位西方哲學奠基人尼采的一句名言,任何不能殺死我的,都會使我更強大,更是成為無數人一生的座右銘。
其實這三位先哲提到的共同概念就是"心理韌性"。
所謂"心理韌性",它包括三層含義:
第一,復原力。
這個能力的英文是Resilience,指的是在痛苦、挫折、磨難、打擊、失敗、壓力的挑戰之下,能夠迅速恢復到正常的狀态,也有學者把它叫做反彈力(Bounce-back)。
第二,堅毅力。
面對長遠目标時體現出的努力和耐力。達克沃思把它叫做"Grit(耐磨力)",意思是一個人像小沙粒一樣,無論怎麼碾壓,都不變形、不走樣。
第三,創傷後成長。
從失敗中學到成功的經驗,從打擊中得到進取的力量。
心理學家Tedeschi将這種成長稱為創傷後成長,PTG(Post-traumatic growth)。大家應該比較熟悉PTSD,創傷後的應激障礙。其實,只有部分的人在創傷後有應激障礙,大多數人其實有一種創傷後的成長。
年輕的時候我們拼的是體力,中年我們拼的是腦力,但真正能夠走到最後的人,靠的一定是心力,也就是心理韌性。
二、心理韌性,可識别、可衡量
如何去發現那些具有心理韌性的人?
意大利心理學家齊卡提有一個模型,他的理論模型很復雜,我們簡化為六種能力。
第一,适應力。有韌性的人就像水一樣,可以适應各種環境。這跟達爾文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二,成長力。即不斷向上發展、不斷追求進步的能力。
第三,抗挫力。在打擊面前不失控、不失常,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第四,積極力。即調節情緒的能力。
第五,關系力。一個人能夠堅持到最後,有時候僅憑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往往還需要他人的幫助和同伴的激勵。
第六,控制力。淡定、從容地面對壓力,需要我們極大的自控力。
我們還發現有六個特别重要的特質,是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心理韌性的高低的。
第一,有特别積極的認知風格。
文森特·諾曼在著書《積極思維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中指出,大部分時候決定我們生活幸福的要素是什麼?不是這個事情本身,而是我們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情。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個杯子裡面裝了半杯水,不同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是一半滿還是一半空,決定了你對它的态度、行動和計劃。
第二,樂觀的情緒調節。
情緒的起伏波動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消極情緒反應,那肯定是有問題的。關鍵是,當我們遇到消極情緒的時候,如何快速復原,這才是重要的。
第三,健康的身心狀态。
看起來朝氣蓬勃,走路虎虎生風的人,一般心理韌性都很強。如果一個人總是躺着睡着,那相對來說心理韌性可能較弱。
第四,自我效能感。
覺得自己有用、能成事,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發現,已婚男性比未婚男性的壽命長,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婚後男性的自我效能感會有所提高。
第五,解決問題的行動精神。
有了想法之後能否付諸行動,也是心理韌性的重要指标。
第六,良好的人際關系。
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很好,多半是因為這個人的容忍度非常高,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不會遷怒于他人。這樣的人一般來說,也更容易讨人喜歡,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欣賞。
與之相對應的,低心理韌性的人有什麼特點?
第一,負面思維特别強烈。
第二,消極懶惰。
第三,成瘾習慣。
第四,對他人的傷害。
第五,對自己的傷害。
在職場環境中,也有關于心理韌性的研究。
職場中一個心理韌性比較強的人,有非常強烈的内控意識,自尊心比較強,創新能力突出,解決問題的技巧豐富,有目标有追求,樂觀主義,記憶力也比較強。
這些人通常能夠維持友好的社會關系,能夠在上下級之間、團隊之間,充分展現個人魅力,善于溝通。
三、心理韌性,3種提升方法
從個體的角度,我們有很多方法去提升心理韌性。這裡重點介紹三種方法:
1.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斯坦福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概念。
在班杜拉看來,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一般有兩種信念:
第一個信念叫做結果預期,相信"我可以做到"。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第二個信念叫做效能預期,認為"我能做到不是因為運氣好或者環境好,而是因為我的能力"。因此,我要施展我的能力,為即将到來的結果做好準備。
效能預期,不僅可以讓人抵抗住各種壓力和打擊,甚至會把這些壓力和打擊當做是一種證明自我效能的機遇。
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我的效能感?以下是我的5個建議。這5個方法難度逐步遞增,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出發。
① 做出成功的模樣
一輩子假積極,那就是真積極。這是任正非的一句名言。抬頭挺胸,穿衣正式,做事主動,加強鍛煉,都是非常好的提升自我效能的方式。
② 被成功者接納
與積極的人同行,向榜樣學習,這是一種替代性強化。替代性強化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效應,它指的是當觀察者看到榜樣或者他人,受到強化,自己也傾向于做出榜樣的行為。
③ 獲得社會支持
人類進化成功的秘密,就在于擅長合作,尋求支持。同樣的道理,社會學家格蘭維爾特發現,一個人的社會網絡面積越大,認識的人越多,他在職場和生活中其實更容易產生優勢效應,這也被稱作"弱聯系的強勢效應"。
④ 模拟實戰
進化選擇的是那些有預見能力的人,這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說過的一句話。
即使人類大腦在什麼都不做的情況下,也在消耗20%的養分。這個時候的大腦處在一種默認模式,它在做什麼呢?暢想未來,或者叫做對未來的預想。這樣的一種暢想未來的能力,卻是人的競争優勢。
如何對未來的場景進行預見呢?一個簡單的心理學方法叫"意念想象",就是閉上眼睛在頭腦裡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演練一遍。
我曾經訓練過中國的射擊選手、自行車選手,發現這些人有一個特别優秀的能力:在比賽之前能夠靜下心來,在腦海裡過一遍自己最優秀的一次表現。
其實日常訓練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在于讓我們獲取更多成功體驗,類似的體驗越多,我們對于未來的預見就越清楚,在重要關頭我們就可以重復調取這個意象,幫助我們去應對可能到來的壓力和挑戰。
⑤ 積累成功
人最可怕的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所以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對我們意義重大。要為目标采取行動,所以不斷地決定馬上可以做的下一步是什麼,不要好高骛遠,但是可以開始去做。
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行百裡者半九十。這其實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100裡路一個人走了90裡,最後的10裡肯定是風馳電掣地奔過去的,人生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
同時可以刻度化衡量自己的進步,以及學會及時止損。
2.建立成長型思維
第二種行之有效的提高心理韌性的方法,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這是由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她發現人的思維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成長型思維。這種人相信天賦只是起點,我們的才華、智慧都可以通過後天不斷訓練加以提升,關鍵是我們要努力去做。
有這樣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更願意接受挑戰,并且在困境中體現出堅忍不拔的品質,表現出的心理韌性更強。
與之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害怕失敗、不喜歡冒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不喜歡努力。因為他認為一切事情都是先天決定的,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意義,最後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态。
如何才能培養成長型思維?這裡有四個建議。
① 改變考核的标準:關注進步而不是結果。
我們很多學校、很多企業喜歡制定KPI,KPI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結果導向思維。結果導向帶來的是很多人為了結果,選擇去走重復的路,因為被驗證過成功的道路總是最快出結果的。
久而久之,沒有人願意創新和冒險。所以改革考核标準至關重要,關注變化、關注成長要比關注結果重要得多。
② 改變溝通的方式:在評價表現時,用"暫時不行"代替"就是不行"。
積極心理學強調把所有的問題盡量說成是短暫的、臨時的、局部的、可以改變的,而不是永遠的。
③ 改變認知的習慣:埃利斯的ABC理論。
A:Activating event(挑戰)
B:Belief(想法、意念)
C:Consequence(結果)
面對挑戰A,我們會產生想法B,繼而產生結果C。
通過改變認知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是認知治療大師埃利斯提出的情緒認知的ABC理論。
舉個例子。一直很要好的朋友突然不理你了,這個情況叫做A。圍繞這個A,你肯定有想法,會去分析,這就是B。你可能會想,好朋友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我是不是哪裡得罪他了。這個時候帶來的C是,不開心不愉快。
那你也可以改變自己的B,想一想,或許朋友遇到什麼事情了,我應該去關心他幫助他。這個時候C也發生了改變,我們從不開心不愉快,變成了積極的行動。
所以ABC認知理論,就是通過調節B來獲得更好的C。
在ABC理論上我們還有一個更新版本的ABCD理論。
D,Dispute,反駁。當我們陷入負面的ABC循環中,給自己一個反駁的機會。比如我的朋友不理我了,我認為他不喜歡我了,感到難過的時候,我仍然要給自己一個反駁的機會——有沒有可能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我該怎麼辦?
通過加入最後一個步驟,來引導我們改變自己的認知模式,這個模型對兒童心智模式的養成,甚至于很多成人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⑤ 辯證思維:從負面中接收成功的認知體驗。
中國傳統的辯證思維中,含有豐富的二元辯證思想,比如:禍兮福所倚。
馬斯洛有句名言:當一個人出于自我保護而抗拒内心的地獄時,他一并切斷了通往内在天堂的道路。
通過這樣一些名言,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積極的認知,當我們遇到一些陰暗的消極的體驗的時候,同時也要開始思考這裡面暗藏的積極的成長機遇。
3.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1968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教授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該實驗指出,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追求獎賞的過程中,保持更強的耐心和自控,往往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我調控能力與這個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社會地位、社會成就密切相關,所以有人說,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能力之一就是自我控制。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佛羅裡達州立大學著名心理學家鮑邁斯特在此基礎上指出,自我調控的能力其實跟肌肉力量一樣是可以鍛煉的——讓它感到刺激、酸痛,等它适應之後,再給予更強的刺激,直到它變得越來越強大。
① 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最直接最快的訓練方式。
② 自我挑戰
可以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80%的美國總統都會使用左手寫字,但是我們知道左撇子的自然概率其實只有30%。
所以大約有50%的總統在小的時候就被要求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通過一些刻意訓練來培養自己的意志力。
③ 目标想象
有遠大目标的孩子,通常能夠把一顆糖和兩顆糖的區别想得清清楚楚,而有志向的人,不會把眼前的打擊或者誘惑看得太重。
④ 正念冥想
所謂正念,指的是我們的心、眼睛、耳朵、感覺,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此時此刻的感受上,通過這種訓練,可以訓練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完全沉浸在事情中,獲取更大的福流和成就感。
⑤ 有效休息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之後,我們常常覺得充滿了力量,對很多事情也更有信心。
四、實用技巧:如何緩解壓力?
在漫長的演化歷史中,人類的生理機制形成了一種天然的應激反應。當遇到一些挑戰、麻煩、壓力時,人體的下丘腦、垂體和腎上腺會開始釋放壓力激素,人會被瞬間切換到應激狀态。
心跳加快、皮膚溫度升高、瞳孔放大、肌肉力量變得強盛,都是壓力下應激反應的表現。
這個時候我們處于一種警覺的狀态,一般選擇做兩件事,要麼戰,要麼逃,Fight or Flight。打得赢就戰,打不赢就跑。
做完這兩個動作之後,我們的壓力激素就自然化解了,人體重新回到一個平穩的狀态,等待下一個壓力事件的出現。
這就是壓力反應的自然循環機制。
但現代社會的變化也讓我們的應激反應產生了新的形式。
現代生活的風險已經不是從前的生存風險,而更多的是心理風險。在這種心理壓力下我們產生的壓力激素讓我們有兩種選擇:解決後進入輕松平穩的狀态,或者拖延後進入焦慮不安的狀态。
生活中的應激反應一定要有一些科學的方法去應對,不然的話真的容易出問題的。
焦慮,是為未來恐慌;抑郁,是為過去傷心;自殘,是對未來絕望。
那麼如何科學應對壓力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情緒和壓力的產生機制。
在我們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叫做"杏仁核",位置大概在鼻子後方。當我們遇到不太開心的事情,杏仁核就會變得特别活躍,它負責加工我們的負面情緒。焦慮、恐懼、危險、憤怒,甚至壓力性的社交,都會讓杏仁核充血。
所以應對壓力一個特别簡單的策略就是去抑制杏仁核的活動。
那如何去抑制呢?
第一,當杏仁核溫度升高的時候,我們多吸幾口涼氣,可以讓杏仁核緩解下來。很多人到山裡面,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就會感到心曠神怡,其實也是類似的道理。
第二,使用香氣緩解心情。心情不好的時候,聞一聞香氣或者香氛,或者抱着孩子和寵物聞一聞,都有緩解壓力的功效。如果沒有孩子也沒有寵物,洗個澡,換件衣服,噴一點香水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的心情變好。
心情不好的時候,寫日記是很好的方法。大詩人歌德曾經想要自殺,自殺之前他決定寫一封遺書,結果寫着寫着心情好了很多,就把槍放下,專心致志開始寫書。到了第三天,這本書寫完,名字就叫做《少年維特的煩惱》。
另外一個應對壓力的器官叫做VTA,大腦的獎賞中樞,這個地方負責釋放各種積極的神經化學遞質。
當VTA釋放各種積極的神經化學遞質時,容易激發出人類快樂、期待、學習、利他等等各種各樣的積極情緒。
目前我們發現的積極神經化學遞質主要指四種,分别是多巴胺、催產素、内啡肽、血清素。如何才能獲得這些積極神經化學遞質呢?
1.多巴胺
做自己愛做的事,慶祝自己的成功,都會刺激我們的多巴胺分泌。
一個聰明的人,一定要讓自己的快樂延續一段時間。因為快樂的感覺如果延續超過4分鍾以上,我們的大腦就會形成對這個快樂體驗的記憶,形成一個快樂的神經網絡。以後即使我們沒有實際參與,看到别人做這個事情,也可以激發我們的快樂神經,給我們帶來同樣的興奮和快感。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球迷看球賽也可以獲得極大愉悅感的原因。所以我們應該多做一些愛做的事情和擅長的事情,讓自己形成各種各樣的快樂神經網絡,增加我們随時随地獲得快樂的能力。
同樣這些技巧也可以放在組織裡面進行實踐。如果一個員工做得很好,老板會發獎金,夥伴會給擁抱,讓這樣的快樂體驗持續4分鍾以上,員工就會形成積極的大腦記憶,如果自己做得好,就會得到類似的成就和快樂。
2.血清素
第二個特别重要的神經化學遞質叫做血清素。去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邁克爾·霍頓教授,他的成名作就來自于對血清素的發現。
他發現人類的血清素,能夠振奮人的心情。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幫助别人、成全别人的優勢,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血清素讓我們感到振奮。反之,當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則會嚴重降低血清素的水平。
影響血清素的另一個方面是自尊心是否得到了呵護。很多產婦的產後抑郁症就是因為孩子出生之後,全家人的關注重心就立刻轉移到孩子身上,自己的自尊心缺乏關注與呵護,這個時候過大的心理落差造成血清素水平的下降,帶來心理的抑郁。
現在已經發現曬太陽能夠刺激血清素,這也解釋了心理學家困惑了很長時間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自殺率在春夏之交的四五月份最高?
因為冬天沒有曬夠太陽,消耗了大量的血清素,而到了春天的時候,因為血清素不夠,導致心情低落。
3.内啡肽
内啡肽是一種非常特别的激素,它只有人在感到身心痛苦的時候才會釋放出來,提供減痛作用。
所以有規律地運動能產生内啡肽,特别是很"酸爽"的時候,讓我們感到痛并快樂着。
同理,所有先苦後甜的體驗,背後都有内啡肽的刺激。比如燒腦的幽默,一個要思考過後才能領悟的笑點,過程越痛苦,得到答案之後就越快樂。
4.催產素
催產素也是我們應對壓力的一個天然解藥。過去我們以為催產素是女性特有的激素,後來發現錯了,男性也有很多催產素。
要說明的是,催產素不是催產,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愛的感受和體驗。
如何獲得催產素呢?笑臉、擁抱、誇獎和贊美、富有同理心的對話、陪伴家人等,任何能夠增強我們的愛、歸屬感和信任感的人際互動的行為,都會讓我們分泌催產素,感受到快樂和開心。
我們還需要培養一些長期的策略。當你對一件事情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動反應的時候,基本上你在壓力面前就會有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
培養應對壓力的積極習慣,在遇到挫折時,這種習慣會成為本能,成為重要的保護機制。
第一,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價值感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美貌、勇敢、智慧、有愛心、洞察力、公正感等等,找到自己的優勢,然後将其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間,持續一周就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好,持續一個月就能讓我們形成使用這種優勢的習慣。
第二,找到自己的福流(Flow)。
心理學家吉斯特·米哈伊發現,一個人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秘密,其實是因為他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能夠沉浸其中,物我兩忘。他把這個體驗叫做Flow,國内有翻譯成心流的,我堅持還是翻譯成福流,音近意近。
有人打球可以徹夜不歸,有人讀書讀到如痴如醉,每個人的福流不一樣,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多做做能夠給自己帶來福流的事情,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積極和快樂。
五、總結:你的艱難不孤單
最後和大家講講我的壓力故事。
我是1988年去美國讀書的,當時只有一年的時間。一年時間很快就到了,于是,我開始申請美國的大學,并且很幸運地拿到了美國密歇根大學的offer。但是對方表示沒有經費,需要我自己籌措學費。
我當時的身份是公派留學生,沒法打工。這個抉擇讓我十分痛苦。往大了說,我需要留下來承擔起中國心理學科拓荒的責任,從我個人來說,我存款有限,又被限制外出打工,能力夠不上我的理想。
我如何度過了這個至暗時刻呢?最後其實還是按照我說的三個方向,向成功的人咨詢;向朋友和老師咨詢;獲得親人的支持。
首先我和我太太打了一個電話,把我的處境說明了一下。她說你應該去追求你自己的夢想,這麼簡單一句話,讓我獲得了極大的勇氣。然後我去找我的同學,他們說可以幫我找到工作,讓我可以堅持到學校開學。
最後我去咨詢了我的導師尼斯貝特教授,他知道我的情況之後特别感動,問我可以做什麼。再後來,在導師的穿針引線下,我認識了一位法國教授。
正好這個法國教授在做一個項目,但是他數學很差,需要一個人幫忙。我和那個法國教授聊了幾句,講了幾個數學概念,那個法國教授很興奮,決定聘用我。因為這個教授的短期聘用,我得以熬過了這個最困難的時候。
開學之後,經由這位法國教授的介紹,我獲得了一個統計學助教的職務,正式開始了我在美國的留學生涯。
我把這個時候當做人生的至暗時刻,很多人可能都覺得不以為然——你還是可以回國的,只是你選擇留在美國而已。但其實當時我連回國的機票錢都沒有,而且我在美國沒有學到東西,我也是不甘心的。
這麼一小段故事,沒有多偉大,甚至在很多人看來也沒有那麼地艱辛,但帶給我的影響确實是極大的。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人人都有磨難時,人人也都有奮起心。只要我們敢于迎接挑戰,解決問題,就能夠達到我們的目标。
最後,我想以我特别喜歡一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來結束今天的演講——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然熱愛它。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在AI時代,只有兩種人能夠活得好:一種是創造AI工具的人,另一種則是會用AI工具的人。
6月10日,筆記俠将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舉辦第一屆"AI新視野,增長新勢能"新商業大會。我們将聯合知名科技企業家、大廠AI負責人、頂級戰略咨詢專家和行業生态夥伴,共同打造這次融合AI、面向未來的盛會。
掃碼了解,别錯過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