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又當心機小三,她瘋了嗎?,歡迎閱讀。
之前寫了《不完美受害人》這部劇,很多讀者讓我分析董潔演的小三李怡,覺得這個人物既可恨又可憐,董潔從白月光到惡小三,轉型無比絲滑。
其實對于董潔接這個角色我是有點小驚訝的。
她這兩年的運勢門板都擋不住,資源也眼看着越來越好。《雪中悍刀行》、《加油!媽媽》、《刺殺小說家》、《半熟男女》等等。今年才過 8 個月,董潔的已播、待播劇就多達 6 部。小地瓜直播帶貨一姐的位置穩穩當當,雖然後來者眾,但沒一個人能打。
遞到董潔手裡的劇本應該不少,如果避嫌一點,她完全可以不接小三李怡這個不讨巧的角色。
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年佟麗娅為了避嫌 " 老公外遇 " 這個劇裡劇外略顯雷同的情節,辭掉了《三十而已》的顧佳,拱手送給童瑤一張華麗麗的美味大餅。此後在影視劇方面,丫丫至今也沒再遇到那麼好的爆款角色。
我一直為此嘆息,男人的錯要女人承擔,這種故事何時不再上演?
董潔這次不一樣,看好的劇本義無反顧地接了。無聲無息直到劇開播并且引起了廣泛讨論,大家才發現她演了小三。
不出意料,評論區有些惡意。誇她演技的下面,總有人說本色出演。有人 " 心疼 " 她,問為啥要接這個角色,下面也有 " 大明白 " 說她口碑崩塌,根本接不到什麼好角色。
我比較單純——單純相信她就是想演。身為女性,看到劇本好、讨論的話題有意義、合作的演員靠譜,這份想演的心就挺好。
經歷那場大風波之後,她可能真的也不怎麼在乎别人怎麼看了,這份 40 歲之後的向陽而生,我也喜歡。
不僅董潔,換到李潔王潔張潔身上,我都喜歡。
我對女性的确有十足的偏愛與寬容。因為女性一向承受着更沉重的道德枷鎖,在男性的道德瑕疵很容易被原諒的當下,我當然更願意去選擇原諒女性的道德瑕疵。
說回李怡這個角色,首先董潔演得非常好。
沒加濾鏡,沒有過度醫美,臉上的歲月痕迹清晰可見。這樣一個四十多歲的女性,成為男權社會的先鋒,比男人對女人更狠,可悲可嘆可信。
第二,反派紅利在李怡這個角色上再次應驗。
人物内心復雜、層次豐富,集溫情與刻薄、幹練與愚蠢、腹黑與天真、可惡與可悲于一身,而這一切,董潔以過人的天賦與多年的表演經驗接住了。
《不完美受害人》主要角色的名字對應性格的諧音。李怡諧音利益,與陳數(辛路)的無愛大女主,周迅(林阚)放棄一切的反叛相比,李怡可悲可嘆卻更接近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女性。
前兩位負責爽與正确,是我們期待的未來女性;董潔負責憋屈與局限,具備更多現實的反思意義。
她首先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工作中顯而易見是有能力的,既能幫老板做決策又能幫他擋刀槍,但她坐上高層的位置,靠的卻是當老板的小三。
看劇的時候彈幕一直有人吐槽劉奕君演的成功愚蠢自負是怎麼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現實。我跟你們港,現實中很多掌權的男人你要深入接觸下來,會發現他與他的兄弟們真就是一個草台班子,運氣比努力重要。
成功是與太太辛路一起創業成立 " 大成 " 公司的,他出事後,太太回來做董事長,受董事會歡迎程度與能力顯然比成功強。小三李怡的輔佐同樣功不可沒,他能力弱有啥不可信的,但人家運氣好呀。
在典型的男權社會,男人的成功往往只需要女人一半的努力與能力。
電視劇裡雖然沒講李怡是怎樣走到今天,但她十有八九是憑自己的能力與野心,同時深谙男權社會的遊戲規則。
但在這個規則之下,其實所有女性都是受害者,既沒有公平的上升路徑,同時又被約定俗成地教育成為男性的附庸。
身為受害者,李怡同時又是施暴者,是男權社會的打手。
受害者成為打手的現象并不鮮見。不僅出現在所有的宮鬥劇中,而且就在我們身邊,以一種不易被察覺的力量侵蝕女性。
連女性主義鼻祖波伏娃都感嘆:我和所有人一樣,一半是受害者,一半是同謀。
《不完美受害人》裡,對趙尋下手最狠的就是李怡,在她面前,成功作為始作俑者甚至都顯得仁慈。
但千萬不要被這種 " 仁慈 " 蒙蔽,男人的 " 相信女人 "、" 不往壞處想 " 絕不是仁慈與天真,而是傲慢與偏見。他們手握性别紅利的一手王炸牌,以主人之姿傲睨女性,當然不相信女人會反抗。
李怡深深知道女性生存環境之惡劣,所以不憚以最大的惡意猜測趙尋。其實無論什麼年代的女性,只要把男性當成資源就會陷入一個古老而恐怖的遊戲:宮鬥。
她把趙尋送到成功面前,眼見着成功支開自己送醉酒的趙尋,她知道會發生什麼卻只是怅惘而無力反抗,像極了古時後宮的女子。
得知趙尋報警,李怡第一反應是她要把事情鬧大以達到上位的目的。她的可悲之處在于無論穿多貴的衣服、參加規格多高的晚宴,靈魂都已經被男權社會馴化,帶着腐朽的塵埃與屬于老舊年代的晨光,注定被時代抛棄。
在成功眼裡,所有的女性都是獵物,而在李怡眼裡,所有的女性都是對手。成功與李怡殊途同歸地迷醉在男權文化的陷阱之中,是天生的一對。
李怡的為虎作伥、小肚雞腸背後,恰恰因為她一無所有。
正妻辛路可以容下李怡,即使重掌公司帥印之後也不動李怡,還給她說話的機會,甚至感嘆李怡真的很愛成功,像多年前的自己。因為她不再局限于性别,将男人當成資源,甚至跨越性别敢于跟男人奪權。
女人跨越性别的同時,也就跨越了為情所困。辛路理性地憐憫成功這個男權社會的巨嬰,卻不再浪費自己的感情。
李怡對于趙尋的種種刁難迫害,對成功的無限容忍縱容的确令人反感,但這不正是男權社會中,很大一部分女性的自畫像麼?那些維護男人打小三的正妻們,思想的根子上,跟李怡其實毫無差别。
她們認男性為上位,一切過錯皆可原諒;女性為下位,天生帶着原罪,要争要搶要奪。達到目的則不得安寧,在路上的更是不擇手段,身為女性的命運就是姿态不美地過完坎坷的一生。
在這種思維之下,男人對她們的 " 回報 " 從不讓他們失望——女人的路少,每一條都難走;男人的路多,不會選擇難走的那一條。一旦李怡成為男人的荊棘,哪怕罪不在她,男人也會果斷割席,與更強大的女人共舞同歡。
在我看來,《不完美受害人》裡結局最慘的就是李怡。
正妻辛路不懼怕跟成功離婚,無欲則剛。
第一次鬧離婚,成功還大權在握,開心地跳起了老年搖擺舞,開香槟慶祝自己即将恢復單身,對一直守護她的李怡發表不婚宣言。
失望像一盆涼水把李怡從頭到腳澆了透,但她強顏歡笑,以為自己只要忍得做得,終能守得雲開月明。
後來辛路回歸董事長職位,從成太變成辛董。董事會全體同意罷免成功,只有李怡一個人反對。辛路讓她扪心自問,從公司角度該不該讓成功滾蛋。李怡說但如果每個人都這麼理智,對成功就太殘忍了。
辛路感嘆李怡太愛成功,說自己會跟成功離婚,大度讓位。這一 part 的 girls help girls 雖然非常黑色幽默,但女人之間總有暖色。
最終打臉小三的不是辛路,而是成功。他怎麼舍得放棄已經執掌大權的董事長老婆呢?兩人共同創業,最終公司上市,無論誰當董事長,公司都是自家的。在感情與權利、面包與愛之間,男人可能幼稚卻不會糊塗。
成功選擇去國外陪伴兒子,彌補親子時光。這種婚内自我流放,雖然有自責的成分,更多的卻是精明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區。不傷筋動骨,他這一輩子,要麼當董事長,要麼當董事長的家屬。
李怡只是一個過客,與他随便送送奢侈品就上床的女孩,唯一的區别可能就是她夠能忍。成功最後問李怡 " 你真的愛過我嗎 ",說明在權錢的世界裡乘風破浪的男人根本不相信人間真情。
而李怡給她的一巴掌,觀眾普遍的理解是 " 因為真愛,所以暴怒 "。
我倒不這樣想。
事實上真愛是很難分享的。能夠分享,要麼因為不愛要麼因為利益,或者兩者兼有。
李怡的暴怒與悲傷是因為成功的這個問題,不僅一眼将她看穿,而且讓她不得不直面内心深處那個灰暗渺小的自己。
像李怡這種女人,都是自我 PUA 高手,愛情是她們的擋箭牌。
她不得不一再洗腦 " 我愛他 ",否則就沒辦法将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沒辦法面對顧影自憐時那個讨厭的自己;沒辦法在眾人面前抬起頭來。正如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所寫,只有說服自己愛老師,房思琪才能活下去。
愛情是女人最好的遮羞布。像李怡這個年齡的女性,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人為愛而生,為愛做一切都不丢人。
最終她潸然淚下,不得不面對真實的自己:一個男權社會的打手,一個深度厭女症患者。她對趙尋的厭惡不是因為愛情、醋意,本質上是對自己性别的不認可,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自信。
不得不說董潔的哭戲是真好,教科書式地再一次告訴小花小草們,哭是用眼睛,不是用嘴巴。
《不完美受害人》中所有的女性角色,從某種特定角度來看都屬于不完美受害人。
當我們責怪趙尋的唯唯諾諾,往往忘了最應該被譴責的不是受害人的軟弱而是施暴者的強權;當我們嘲笑李怡的助纣為虐,往往忘了最應該被譴責的不是李怡們的惡毒而是成功們的偽善。
" 因何而起 " 是身為女性的我們需要不斷扪心自問的事兒。難啊,難卻不得不做,也是我們這代女性的使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