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七部《碟中諜》,是阿湯哥一路跑過來的,歡迎閱讀。
阿湯哥"拼老命"系列——《碟中諜 7:致命清算(上)》(以下簡稱《碟中諜 7》)終于上映了。
《碟中諜 7》在 2020 年 2 月宣布開機,2023 年 4 月正式殺青,歷時整整 38 個月。制作成本高達 2.9 億美元,比《碟中諜 6》高出 1.1 億,創下系列之最。
要知道,此前國内評分最高的《碟中諜 4》,也只拍攝了 8 個月。三年間,《碟中諜 7》經歷了 7 次停拍、4 次改檔,才最終确定于今年 7 月全球上映。
費錢、費時、費力,又經歷了疫情幾年的波折,拍攝一波三折,最終成果讓人很難不期待。
阿湯哥與導演兼編劇克裡斯托弗-麥奎裡合影
《碟中諜》系列誕生至今已經 27 年,主演阿湯哥已經 61 歲,再加上不少 IP 越拍越撲的詛咒,在上映前不少人還是為《碟中諜 7》捏了一把汗。
從《壯志凌雲》走紅到現在已經 37 年的阿湯哥,演技和拼命程度自然沒得說。
從《碟中諜 1》"跑"到《碟中諜 7》,阿湯哥這次交出的作業依舊沒讓人失望。豆瓣評分直衝 8.0,IMDb8.3,爛番茄 99%,很優秀的成績了。
看完電影後,真的恍惚了一下:已經想不起上一次在電影院看到這麼酣暢淋漓的好萊塢動作片,是什麼時候了...
一句話總結:你可以相信《碟中諜》。
拍了 27 年的 IP
依舊看不膩
從 1996 年的第一部《碟中諜 1》到剛上映的《碟中諜 7》,已經 27 年了。但看完依舊覺得驚豔又驚喜。
因為電影剛上沒多久,if 姐今天對于劇情不過多劇透。
但有很多小亮點,還是可以在無劇透的前提下給小仙女們安利一下。
在這之前,先帶來一波觀影 Tips。
首先,因為《碟中諜 7》是一部 2D 電影,畢竟動作片,而且有很多夜戲。阿湯哥本人親自推薦大家去看杜比全景聲影廳:"杜比視界讓你在黑暗中都能看到豐富的細節和色彩,杜比全景聲讓你能聽到飛車從頭頂呼嘯而過。"
這樣,能獲得更為細膩的視聽感受。
其次,電影時長是 164 分鍾,觀影前記得去個洗手間,中間盡量少喝飲料,因為劇情非常緊湊而且環環相扣,中間缺貨之後就算問身邊的小夥伴,也很難一句兩句話說清。
最後,不要遲到,不要遲到,不要遲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電影前 10 分鍾的劇情很重要,不僅把起因說明白了,而且也是個伏筆,直接銜接《碟中諜 8》,還是不要錯過為好。
坐在電影院裡看到遲到的人入場時,真的很替他們惋惜。
亮點部分,很出人意料。
先說這部劇的反派,竟然是 AI,在影片中也叫做智體。
看不見,摸不着,但殺傷力極大,直接塑造出了系列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派。
而這次的行動,就圍繞着 AI 的一枚鑰匙產生,各方勢力,包括主角伊森自己的國家都在想辦法拿到這枚密鑰。
為了不讓這枚鑰匙落入任何國家手中,伊森選擇帶領 IMF 小組拿到鑰匙,對抗反派,即使代價是被自己國家通緝、還要全世界逃亡(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畢竟反派是 AI,那主角團手裡的智能手機、筆記本基本上等于報廢,不然直接被對手偷家。
大名鼎鼎的中情局,一夜之間全都換上了老式打字機,場面好喜感。
當然,IMF 小組也只能避開互聯網,用相對古老的方式交流。
小組成員班吉和盧瑟也面臨不少新的挑戰,就連一向樂觀的班吉,也開始慌亂。
更别提阿湯哥所要面臨的諸多挑戰:飙車、跳崖、偷鑰匙...
飙車戲依舊讓人緊張到腎上腺素飙升,但看不到豪車爆破的大場面了,因為主角——是一輛菲亞特 500 小黃車。
動作全面更新的同時,情節也将更加緊迫刺激,但中間穿插的小笑點,不會讓你的神經一直高度緊繃,很會抓好一個度。
其次,眾所周知:拍一部《碟中諜》,就要"炸"一個地标性建築。
而這次的《碟中諜 7》,可不止解鎖了一個地圖。
電影開頭,阿湯哥就騎馬馳騁沙漠,這是劇組全員前往阿聯酋阿布扎比沙漠取景,才有了如此宏大且逼真的場面。
除了阿聯酋阿布扎比,阿湯哥在羅馬鬥獸場外飙車,倫敦街頭跑酷,聖彼得大教堂打架,威尼斯水城圍追堵截,地标性建築下的動作場面,爽度加倍!
碟中諜系列電影中,除了固定的"鐵三角",每一部都會出現格外出彩的女性角色,《碟中諜 7》中也又添幾員大将。
我們熟悉的"白寡婦",以及前軍情六處女特工伊爾莎,都是老熟人了。
還有兩位新出場的女性角色,都是漫威"失業再就業"。
女神偷格蕾絲由海莉-阿特維爾飾演,她曾經在《美國隊長》中飾演過美隊的暧昧女友卡特。
海莉-阿特維爾在《美國隊長》飾演美隊女友卡特
電影《碟中諜 7》中,飾演一個女神偷
而《銀河護衛隊》中的螳螂女龐-克萊門捷夫,在《碟中諜 7》中跟阿湯哥有很漂亮的飙車戲和打戲。
龐-克萊門捷夫在《銀河護衛隊》飾演螳螂女
電影《碟中諜 7》中,形象有很大轉變
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人設和設定,也有屬于她們自己的結局,這裡不能說太多。
最後,則是《碟中諜 7》能讓人身臨其境的實拍風格。
這幾年,大片不是沒看過,但滿屏的 CG 特效,固然場面宏大,也很難讓人實打實的代入。
但《碟中諜》系列在這樣的影片大環境中,做了一個"實在人"。
用實拍"拼命"精神,為大家獻上精彩的高難度動作,而且,在拍攝中,阿湯哥堅持不用替身,所有危險工作親自完成。
所以在看到拳拳到肉的打鬥時,在看到狂野的街頭飙車時,我們能感受到最為真實的影像質感。
我們能在這兩個小時之中,相信這個故事是真實的,而不是技術營造出的虛假影像。
但做一個動作片中的"實在人",談何容易?
正是因為有湯姆克魯斯的拼命,才成就了碟中諜系列。
62 歲的阿湯哥
還在拼命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碟中諜》系列,那也只能是湯姆-克魯斯。
20 多年來,電影市場上不乏精彩的特工片,像《諜影重重》系列、《007》系列,都在用常人難以想象到的動作場面和高科技武器來完成影片呈現。
馬特-達蒙在《諜影重重》中,一己之力搞定所有反派
戰鬥力爆表
《007》系列電影中
邦德紳士特工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996 年,《碟中諜 1》用一次大膽的嘗試,開啟了間諜片的復興。
有高科技嗎?有的,但更主要的,還是标志着阿湯哥挑戰自己的開始——靠肉搏,挑戰各種不可能。
《碟中諜 1》
電影中速降+驟停,伊森全程在一根細繩上保持平衡。
這也成為了系列中的标志性動作,基本上每一部都會有對于這個鏡頭的致敬。
《碟中諜 1》
随後幾部,對于"搞事情",阿湯哥逐漸駕輕就熟。
2000 年的《碟中諜 2》開頭,特工組織找到伊森的時候,伊森正在無保護措施攀岩。
是讓導演吳宇森吓出冷汗的一躍。
《碟中諜 2》
飙車也不再收斂了,親自上陣開始炸車。
《碟中諜 2》
2006 年的《碟中諜 3》,來到了上海陸家嘴。
最危險的動作,阿湯哥完全不需要做心理準備。
《碟中諜 3》
這一部中,茱莉亞的出現讓伊森在國家倫理和個人倫理之間铤而走險地選擇了後者——這也是他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看到"妻子"茱莉亞即将被敵人一槍爆頭時,他的眼神好深邃。
《碟中諜 3》
2011 年,《碟中諜 4》開始,阿湯哥忍痛告别茱莉亞。
和茱莉亞的告别,為電影帶來一絲悲劇色彩,也側面再次勾勒出了他的英雄主義。
仿佛一個戰士抛棄了自己的軟肋,穿上了铠甲,阿湯哥開始更加不要命地呈現打鬥場面。
《碟中諜 4》中的"迪拜爬樓",《碟中諜 5》中的"手扒飛機",《碟中諜 6》中的"挪威攀岩",都讓我們看見了阿湯哥為了呈現出最好的效果,有多拼。
《碟中諜 4》
2015 年的《碟中諜 5》中,阿湯哥徒手扒上了時速近400公裡、飛行高度達到 1500 米的軍用運輸機。
為了拍攝這個片段,他足足在飛機外殼上懸挂了20多分鍾。
到了今年的《碟中諜 7》,沙漠槍戰、貼身肉搏、街頭飙車都是小兒科。
最讓人震撼的是,61 歲的阿湯哥,完成了騎摩托車飛躍 4000 英尺的懸崖成就。
這幕場景也是全片動作戲的核心,在電影院看得時候,聽到好多人倒吸一口冷氣。
摩托車衝出懸崖的同時,阿湯哥需要完成一次定點跳傘。
這個動作需要阿湯哥在被峭壁環繞的極端環境下開傘,降落。
為了拍攝這段動作戲,阿湯哥經歷了一年多定點跳傘訓練,以及越野摩托車培訓,并用技術手段計算每一次動作中的角度、速度和姿态,以便最終拍攝出最完美的畫面。
與此同時,劇組還專門建了一條越野跑道,供阿湯哥進行摩托越野訓練,以便在提升平衡感的同時,完成騎摩托跳躍 25 米高的動作。
在電影中看到這個動作前,阿湯哥已經累計完成了一萬三千多次摩托車跳躍。
他必須确保身上沒有任何東西——哪怕是鞋帶,跟摩托車纏在一起也會有很大危險,并且在 6 秒鍾内開傘。
正式開拍時,其實第一次就已經做得很好了,但阿湯哥還是在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重復了六次摩托跳躍,為了達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效果。
這種呈現,并不是說花多少錢,劇組花多少時間就能達到。
最重要的還是阿湯哥超乎常人的刻苦、能力與膽量。
《碟中諜 7》剛開始的時候,導演麥奎裡和湯姆-克魯斯曾經有過一次挑戰:兩人各提一個想挑戰的花樣,克魯斯想玩摩托跳崖,而麥奎裡表示想摔一列火車。
崖,跳了,火車,确實也摔了。
但為了要圓這個"摔火車"的設定,阿湯哥要帶着格蕾絲從倒挂的列車箱,一節一節,爬上去。
否則,就會有性命之憂。
回顧這二十多年,阿湯哥在《碟中諜》系列中留下無數印象極為深刻的劇情橋段。
《碟中諜 5》中,阿湯哥為了更為身臨其境的潛水鏡頭呈現,苦練閉氣,最終拿下閉氣六分半鍾的記錄;
《碟中諜 5》中的摩托車飙車,也全都是自己親自上,因為"找不到比阿湯哥更好的摩托車手。"
《碟中諜 4》,阿湯哥在玻璃外立面的迪拜大樓上奔跑,只有一條安全繩;
《碟中諜 6》裡,劇情需要阿湯哥從跳傘潛入巴黎找到接頭人。
這有一個專業名詞,叫"高跳低開式跳傘"(HALO jump)——從 2.5 萬英尺(約 7620 米)高空跳下,并在 2000 英尺(約 609.6 米)低空開傘,是跳傘科目中最危險的一項。
阿湯哥也親力親為。
《碟中諜》系列的劇本創作、拍攝、道具、場景、剪輯、後期的每一個細節,阿湯哥都會參與其中。
扒飛機那場戲,導演計劃一條過,卻在他的主張下拍了 8 遍。這次,為了呈現出最完美的 HALO 跳傘長鏡頭,他跳了 106 次傘。
要知道,每一次,都有生命危險。
還是《碟中諜 6》,阿湯哥在雪山頂上火拼槍戰,直升機,也是阿湯哥自己駕駛。
拍攝《碟中諜 6》時,劇組唯一一次停工,是因為阿湯哥骨折。
在倫敦屋頂追逐戲中,其中一幕他從一棟建築物跳到另一棟建築物的時候,腳直接以錯誤的角度撞到了樓板,當場踝骨骨折。
正常就是趕緊停拍,最快速度去醫院打石膏吧。
阿湯哥還是硬撐着爬上來,完成了這個鏡頭。這個鏡頭也被留到了《碟中諜 6》裡,很多人還在感慨阿湯哥的演技好逼真,殊不知是真的骨折了才一瘸一拐的。
湯姆-克魯斯真的沒有瓶頸吧?
但話說回來,阿湯哥一切的拼命、一切的親力親為,在他口中:全都是為了全球觀眾。
在這個綠幕、CG 特效橫行的動作片世界中,阿湯哥在用近乎執拗的方式,塑造着一位真正的英雄。
《碟中諜 7》足夠好看,也足夠震撼,但也能看出,阿湯哥真的老了。
但更讓人覺得珍貴的是,他沒有一點退休的意思,他依舊在用盡一切辦法,讓觀眾感受着"伊森"的力量。
正如他在前不久的戛納電影節大師課上所言:"我上舞蹈課、聲樂課,我開特技直升機,我跳傘......我只是想以一種獨特方式讓觀眾沉浸其中。"
所以,那句"你可以相信《碟中諜》",其實是"你可以相信湯姆-克魯斯"。
本文内容為 if 微信公眾号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