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多家券商被重點“盯上”?,歡迎閱讀。
作 者丨崔文靜
編 輯丨巫燕玲
圖 源丨圖蟲
挂鉤撤否率的差異化監管安排将施行。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日前從券商投行處了解到,8 月 17 日,深交所将綜合券商項目撤否率、受違規處理情況、廉潔從業風險高低等啟動差異化監管安排。其中,現場督導将與撤否率密切挂鉤,撤否率在 60% 以上、40%-60%、30%-40%,将被由重到輕抽取不同比例的 IPO 項目進行現場督導。
首次納入計算範圍的時間區間為 2023 年 2 月 17 日 -8 月 16 日,共計 6 個月,後續将調整為 12 個月。
根據 Wind,截至 6 月 28 日,今年以來整體撤否率較 2022 年有所下降,但個别券商撤否率仍然較高,且高撤否率者以中小券商為主。目前,江海證券撤否率最高為 100%,華金證券次之為 50%,金元證券為 33.33%,其餘券商均在 30% 以下。東興證券、開源證券、南京證券尚無撤單,申萬宏源和長江證券的撤否率不足 3%。
某頭部券商資深保代告訴記者,撤否率的整體下降,得益于監管趨嚴之下投行 " 包裝 " 行為的明顯減少。過去,現場檢查比例較小,一些投行和上市公司抱着僥幸心理 " 帶病闖關 ",被抽中現場檢查之後再撤單。随着 2021 年以來現場檢查概率的顯著提高,以及 " 一查就撤 " 罰單的出現,敢于 " 帶病闖關 " 的項目越來越少,整體撤否率亦随之下降。
差異化監管安排即将啟動
今年 2 月 17 日,深交所曾發布《關于進一步督促會員提升保薦業務執業質量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提出對注冊制下 IPO 保薦業務執業質量較低、内控風險較大的保薦機構,實施現場督導、專項自查的差異化監管安排。
記者從券商投行處了解到,根據深交所近日向保薦機構發布的上市審核動态,首次啟動差異化監管安排的時間被定為 8 月 17 日。
首次納入計算範圍的時間區間為 2023 年 2 月 17 日 -8 月 16 日,共計 6 個月。此後計算範圍的時間區間将調整為 12 個月。
撤否情況是差異化監管安排的重要考量因素。截至 6 月 28 日,2023 年以來 A 股撤否項目共計 113 個;去年同期為 102 個,2022 年全年為 246 個;2021 年共 166 個,此前全年撤否家數則基本在 50 個以内。
撤否數量的明顯增加始于 2021 年。
伴随 2020 年 12 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2020 年修訂)》的發布,包括《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引第 6 号——保薦業務》(2021 年 3 月 31 日)、《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業務指引第 1 号——保薦業務現場督導》(4 月 30 日)等在内的一系列 IPO 新規相繼出台,IPO 審查日漸趨嚴。
2022 年 12 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申報項目被撤、被否進入評價指标體系;2023 年 2 月 17 日,上交所出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适用指引第 3 号——現場督導》,深交所亦發布《通知》。在不斷更新的新規之下,IPO 主動撤回和被否絕對數至今未減。
IPO 撤否絕對數持續高位所為何因?
多位投行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一方面,現場檢查抽查比例增加,且檢查要求更為嚴格,一些存在輕微瑕疵、以前可以蒙混過關的項目,在當下的嚴監管之下一旦被抽中現場檢查大概率将會被否。而個别投行和拟上市公司仍然抱着 " 賭一把 " 的心态,期待不被抽中從而僥幸上市。此種情況下,輕微瑕疵項目一旦被抽中現場檢查,相關投行和拟上市公司即在自知被否之下選擇主動撤單。
另一方面,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對上市公司的板塊屬性要求均有所加強。科創板強調科創屬性,創業板看重科技創新和高增長,北交所側重于專精特新。一些相對較為傳統的行業渴望上市融資,自身利潤無法滿足主機板上市要求,便試圖通過美化自身屬性以登陸其他板塊,比如有物流公司自稱裝備有所創新從而衝擊創業板。此類公司板塊屬性匹配度往往經不住推敲,細查之下容易被否。
根據 Wind,在今年以來截至 6 月 28 日撤否的 113 個 IPO 項目中,滬深主機板較少共計僅有 12 個,且主動撤回的僅有 4 個;創業板撤否項目最多達 55 個,主動撤回 49 個;科創板次之撤否 31 個,主動撤回 28 個;北交所的撤否家數和主動撤回家數分别為 15 個和 13 個。
整體撤否率連年下降
實際上,盡管項目撤否絕對數居高不下,但 IPO 整體撤否率卻自 2021 年大增至 16.01% 後逐漸下降。2022 年撤否率降至 15.30%,今年截至 6 月 28 日再度降至 7.60%。
從主動撤回家數來看,招商證券、中金公司、民生證券、中信證券等均較多,達到 8 家及以上。此外,國泰君安 7 個,中信建投、安信證券與國金證券為 6 個,其餘券商均在 5 個以内。
不過,撤回家數較多的券商所保薦的項目往往也較多,因而其撤否率整體相對不高,撤回家數與保薦數量均較小的中小券商,反而擁有着更高的撤否率。
截至 6 月 28 日,保薦家數超 100 個的券商共有中信證券(205 個)、中信建投(128 個)和海通證券(105 個)三家,其中 2 家撤否率均在 5% 以内。
保薦家數在 30 個以上的 17 家券商中,僅有 5 家撤否率超 10%,分别為招商證券(15.25%)、安信證券(14.63%)、國金證券(10.81%)等;申萬宏源撤否率最低僅為 2.50%,長江證券撤否率同樣低至 2.94%,這 2 家券商分别保薦 40 個、34 個和 30 個企業上市,主動撤回的均只有 1 個。廣發證券、華泰聯合和中泰證券的撤否率同樣較低,分别為 4.88%、5.38% 和 5.41%。
而在撤否率超過 20% 的 7 家券商中,除中銀國際保薦家數為 14 個以外,其餘均在 10 個以内。撤否率位居前三的江海證券、華金證券和金元證券,分别只保薦了 1 個、2 個和 3 個項目,各有 1 個項目主動撤回,撤否率分别高達 100%、50% 和 33.33%。
不過,并非保薦家數較少的券商撤否率均較高,也有個别券商無撤回。比如,南京證券僅保薦 3 個項目上市,且無一撤回。開源證券和東興證券的保薦項目數量為 16 個和 28 個,同樣暫無撤回項目。
而深交所即将施行的差異化監管,将項目撤否率與現場督導密切挂鉤。
具體來看,項目撤否率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對其保薦的 IPO 項目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項目撤否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且在百分之六十以下的,對其保薦的 IPO 項目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項目撤否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且在百分之四十以下的,抽取一定數量的保薦人,對其保薦的 IPO 項目按百分之五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
首次納入計算範圍的時間區間為 2023 年 2 月 17 日 -8 月 16 日,記者根據 Wind 統計 2 月 17 日以來的單家券商撤否率發現,目前僅有江海證券、華金證券和金元證券三家撤否率在 30% 以上,存在較大被現場督導的可能。
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撤否率高者以中小券商為主,一大原因在于中小券商投行在與頭部券商投行搶項目時處于相對劣勢,往往只能做大券商不願做的、具有一定瑕疵的項目,而瑕疵項目被撤否的概率自然更高。
該人士同時表示,IPO 檢查的趨嚴、撤否率挂鉤現場督導等将使得中小券商投行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 一方面,現場督導意味着項目将受到相對更為嚴格的檢查,項目瑕疵更易被發現,拟上市公司在挑選保薦機構時大概率會規避更易被現場督導的券商。如果中小券商因撤否率高而被更多現場督導,其後續在争取 IPO 項目上将遇到更大困難。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券商由于在質量較高的項目上難以競争過頭部券商,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帶有輕度瑕疵的項目;而 IPO 上市審查的趨嚴,使得瑕疵項目難以上市,這些以輕度瑕疵項目為主要業務來源的中小券商将更加無項目可做。"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章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