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豐田之變:用最了解中國的中國工程師,擔任產品研發負責人,歡迎閱讀。
汽勢 Auto-First|撒馬爾 發自常熟
這一周,整個車圈将進入 2025 上海車展的節奏。在距離上海車展開幕還有四天的時間,4 月 19 日,位于常熟的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豐田中國舉辦了一場 "2025 豐田技術空間 " 的活動。
豐田向與會者開放了最新 bZ 家族新能源車型的設計、智能安全、低碳環保技術的應用、GR86 賽道漂移、普拉多多種路線硬核越野、福祉車等展示。
2023 年 7 月,豐田中國宣布,豐田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 "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簡稱 IEM by TOYOTA) ,豐田技術空間的全部活動正是在這裡進行。
活動上,豐田汽車副社長兼首席技術官(CTO)中嶋裕樹稱,豐田汽車大概在兩年前提出,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要在中國開發,不再把全球產品直接拿到中國," 中國的工程師,有資格主導豐田在中國的車型研發。"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總經理小西良樹透露:将變革以往的工作方式,加速在中國 " 制造更好的汽車 "。
他強調,豐田汽車在華嘗試建立中國首席工程師體制 RCE(Regional-Chief Engineer),任用最了解中國情況的中國工程師擔任產品研發負責人。
" 為制造中國消費者所需要的汽車,也為磨煉出領先全球的技術水平,我們将改為由現地掌舵,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投放到中國專屬車型的開發中。"
中嶋裕樹也坦言:兩年前的上海車展,我作為 CTO 和大家闡述了 " 在中國的開發,一定要在中國執行 " 這一觀點,豐田不再是把日本的技術拿到中國,而是讓中國的 IEM 開發技術和產品。目前的技術研發遠超當時的規劃,尤其是智能化和氫能的應用,可以說中國已經走在了全球的最前端,而且豐田也在中國充分地提升了自己的技術。
因而,豐田改變的核心之一是啟用中國首席工程師體制。
RCE 體制将從產品定義權開始,逐步将研發主導權交給本地團隊。比如鉑智 3X 研發負責人柳文斌, bZ Crossover 研發責任人王君華,鉑智 7 研發責任人葉志輝,下一代卡羅拉研發責任人許天龍。
廣汽豐田電動車型鉑智 3X 是該體制下發布的首款產品,于 3 月 6 日上市,目前是受到市場熱捧和用戶喜愛的一款車型,也打破了合資品牌在純電動市場始終難以掀起大的浪花的困局。
" 如果當初的 bZ4X 為 1.0 時代,那麼現在以鉑智 3X、bZ Crossover 和鉑智 7 為代表的車型應該為 2.0 時代;未來豐田希望通過中國的本地化研發和最先進技術的運用反哺到全球,讓 bZ 進入 3.0 時代。" 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晖強調。
李晖表示,豐田的學習并不是想成為競品,而是在新的電動化時代下,讓豐田能夠持續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才是豐田學習的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豐田 bZ Crossover 和廣汽豐田鉑智 7 将在即将開幕的上海車展亮相,兩款產品也均由中國首席工程師負責開發。
小西良樹稱,除了電動汽車,中國首席工程師體制将廣泛應用于在華生產的各類車型,bZ 系列、鉑智系列,甚至卡羅拉、凱美瑞、賽那等全球車型都将由中國工程師主導,RCE 不只是參與研發,更需持續響應市場反饋并承擔迭代優化責任。
安全是另一個不容回避的重大事項。
中嶋裕樹表示,安全和安心是豐田第一要務。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豐田會收集更多的數據不斷地對系統和标準進行更新,也會向客戶提供多樣性的產品,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對安全的極致追求。例如,豐田在制動系統上采用了雙重刹車的配置,而在動力電池的安全保護方面和碰撞安全防護上,豐田不僅僅是參考法律規定的數值,而是以豐田自己的标準進行開發,在一些配置上更有非常多的安全投入。
與此同時,豐田還設立了 "One R&D" 研發架構,整合在華資源,以提升效率和協同。此外,豐田中國進一步強化與一汽、廣汽、BYD 等夥伴的合作,落實構造改革,以增強商品力、加快研發速度。
方方面面,怎麼看,對于安全、品質的追求,豐田還是那個豐田。而對于電動化浪潮下的豐田,豐田已不是那個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