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唯品會悶聲賺錢,股民關燈吃面?,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銀箭财觀
唯品會的 2023 年,似乎仍是一副關起門賺錢,不管股市紛擾的模樣。
就像 8 月 18 日發布二季度财報時,唯品會對三季度業績進行了展望,毫不避諱地在指引中點明三季度将出現 0%-5% 的營收增長。
于是,盡管二季度财報表現亮眼,但近乎零增長的業績指引,順理成章地在當天給唯品會帶來了一輪暴跌。不僅跌幅達到下半年最高的 8.01%,股價也從月初的 19 美元俯衝至 14 美元區間,盡管後一個交易日有所回升,但短期内在谷底徘徊的概率依舊不小。
除去三季度指引的誘因,我們認為唯品會股價略顯 " 失控 " 的深層次症結所在,可能聚集于這兩點:
1. 财報披露的業績表現看似亮眼,但實際上距離疫情前的水準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復蘇進度出現停滞趨向後,市場悲觀預期與企業樂觀情緒之間發生了不小的矛盾。
2. 當國内主要電商平台在降價和折扣中,将消費者評定标準拉至性價比,股民和投資者更看重平台長線經營潛質,小眾電商平台的發展或許很難再被投資市場看好。
01 業績向上股價朝下,唯品會徹底 " 擺爛 "?
唯品會二季度的業績增長,含金量并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财報披露數據顯示,唯品會二季度總營收約為 279 億元,同比增長 13.6%,淨利潤約為 21 億元,同比增長 63.5%。整體業績表現與分析師的預期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二季度 GMV 約為 506 億元,超出預期近 40 億元。
只是唯品會在 2022 年受到疫情衝擊後,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降幅 11.88%,整體營收縮水約 139 億元。對比近五年來二季度業績表現,唯品會和 2021 年之間仍存在 17.28 億元的營收差距。
恰逢 2023 年消費市場強勢復蘇,二季度又是電商行業的傳統旺季,京東、淘寶、拼多多、抖音等,在疫情期間仍保持營收持續增長的頭部電商平台,都在趁機 " 攻城略地 "。
唯品會雖然沒有落後,但在 2022 年的缺口之下反而更偏向于 " 收復故土 "。再加上三季度淡季來臨,唯品會預估營收将維持在 216 億元 -227 億元,相比 2022 年三季度 216.1 億元的營收幾乎是 " 零增長 "。
此消彼長之下,銀箭财觀認為,投資市場更擔心的,還是唯品會的市場份額是否會遭到進一步侵蝕。而下半年營收增量空間,是否也面臨着被持續擠壓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2022 年國内主要電商平台中,阿裡巴巴占據 56.2% 的市場份額,京東占據 16.9%,拼多多占據 11.9%,唯品會占據 1.8%。相比 2019 年的統計數據,拼多多逆襲 6.7%,京東輕微上揚 0.6%,阿裡下滑 2%,唯品會則維持不變。
身為 " 小而美 " 的垂類電商平台,保持市場份額的穩定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内卷持續加劇的電商賽道,唯品會還能堅守多久,終究是個未知數。
一方面,京東在今年上線 " 百億補貼 ",阿裡巴巴也在年度戰略中反復提及 " 價格力 ",頭部平台開始向下争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抖音、小紅書、快手等新晉電商平台,也從各個優勢領網域向上切入平台競争。
在銀箭财觀看來,上下夾擊的困境下,股民和投資者更希望看到的,可能是向上主動尋求增量機遇,積極拓寬市場的唯品會。而不是現如今這個,只顧着關起門賺錢,缺乏擴張野心的平台。
值得肯定的是,唯品會二季度的利潤表現達到了近些年的最高值,同時也延續了 43 個财季持續盈利的長期紀錄,在當前電商賽道中可謂是一股清流。但是細看唯品會盈利模型,不難發現長期盈利的背後," 節流 " 有餘、" 開源 " 不足。
唯品會自 2019 年砍掉自營快遞業務後,一直在努力回避庫存和物流成本,實現營銷和業務端的降本增效,将核心營收點放在會員服務上。盡管這樣的運營模式極大減輕了成本壓力,釋放更多的盈利空間,但也導致唯品會" 守成 " 有餘、" 開拓 " 不足。
其中較為明顯的展現,還是唯品會近些年品類擴展的過度謹慎。2012 年上市後,圍繞着女性市場,從單品特賣到全品類特賣,唯品會始終堅守在垂類賽道,直到 2022 年前後,才開始對綜合品類進行試探。
目前,唯品會上架的新品類中,主要包含夏季潮搭、運動戶外、家居家電、美妝護膚、黃金珠寶等,仍然與女性消費者保持一定關聯的領網域。整體拓展力度較小,同時也顯得小心謹慎,唯恐觸及主流電商平台的雷池一般。
投資市場看不到唯品會進一步 " 做大做強 " 的希望,股價表現自然也不怎麼好看。從 2018 年市值 945 億美元,到如今僅剩 84.06 億美元左右,唯品會的 " 妖股 " 之名或許還将延續下去。
而且對唯品會自己而言,面對長期動蕩的股市,或許也已經選擇徹底 " 擺爛 ",将主要精力放到如何低調賺錢上。
就像今年一季度,唯品會自 3 月份宣布 5 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後,又在一季度财報發布後宣布擴大至 10 億美元。上市企業回購股票固然是利好消息,但以唯品會低迷的股價現狀,股民和投資者看不到太高的回漲空間,短期投資回報期望自然面臨挑戰。
只不過,唯品會關門賺錢、股民卻 " 關燈吃面 " 的狀況,應該不會持續太久了。
02 性價比時代,投資市場将成 " 勝負手 "?
電商的下半場,提升 " 子彈儲備 " 将成為重中之重。
就像是全面放開後的首個電商大促 618 期間,各個電商平台都推出了各自的 " 百億補貼 "。只是同樣的補貼玩法下,不同體量、不同運營傾向的平台,品類數量以及對價格的設計也略有差異。
據了解,618 期間拼多多百億補貼共涉及 27 個大品類、淘寶 26 個、京東 17 個。同時以标價 5999 元的 iPhone14 128GB 為例,618 期間天貓、京東、拼多多的補貼後價格,分别為 4888 元、4929 元、4924 元。
綜合來看,天貓的補貼力度整體而言是最高的,其次則是 " 穩定發揮 " 的拼多多。至于京東,由于補貼品類相對較少,主要聚焦于其核心領網域 3C 和家電產品,站在消費者角度所能感受到的補貼力度相對較弱。
不同補貼力度的背後,是各家電商平台的經營硬實力的直接碰撞。根據最新财報披露數據,阿裡巴巴二季度總營收 2341.6 億元,經營現金流 473.04 億元;京東二季度總營收 2879.31 億元,經營現金流 473.93 億元。
雖然本文截稿時拼多多尚未發布 2023 年二季度财報,但根據 2022 年二季度總營收 314.39 億元,經營現金流 199.61 億元的業績表現,銀箭财觀判斷,一旦 " 補貼大戰 " 力度加劇,資金硬實力的限制下,與拼多多體量相似的電商平台,必須依靠融資支持才能跟上阿裡和京東的腳步。
再加上以抖音為首的興趣電商平台,逐漸走通流量優勢變現模型,在直播帶貨的深海區拓展更高頻的補貼路徑。電商競争的下半場,已經深深打上性價比和價格力的烙印。
這也意味着未來價格内卷将越發激烈,平台競争也會随着補貼力度的深化,轉向對平台資金和融資儲備的考量。唯品會所代表的垂類電商平台,生存空間必然會越來越小,以現階段所展現出來的現金流,很難維持 " 折扣電商 "" 特賣 " 的價格優勢。
根據 2022 年财報披露的數據,唯品會2022 全年經營現金流 108.38 億元,與頭部平台之間的差距相當明顯。如果繼續安于現狀,未來很可能迎來被瓜分市場份額的局面。
根據天眼查的融資歷史數據,唯品會近些年鮮有融資事件發生。盡管有着連續 43 個财季盈利的支持,唯品會對資金的需求并不急迫,但 " 子彈儲備 " 能否應對未來競争加劇,仍然存在一定疑問。
尤其是在目前,唯品會的定位更接近于 " 商場試衣間 "。一旦丢失 " 折扣 " 優勢,許多消費者在利用唯品會退貨服務進行款式、碼數挑選後,大概率會轉向拼多多、京東、淘寶、抖音等電商平台完成購買。
而且在唯品會2022 年财報中,老用戶轉化 SVIP 占據線上消費總額的 41%,全年 GMV 下滑 8.51%。似乎也在暗示,唯品會缺乏新用戶吸納能力,逐漸步入 " 啃老 " 階段。
同時在被唯品會視為平台護城河的 SVIP 用戶中,以 " 進貨 " 為目的,低價采購正品在二手交易平台 " 倒賣 " 的群體也體量不小。如果價格優勢丢失,核心用戶的忠誠度也可能淪為空談。
為了避免子彈打光被迫 " 拼刺刀 ",唯品會也是時候撿起對股市的重視,挽回股民和投資者的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