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外賣入校,“一棒打死”行不通,歡迎閱讀。
9 月開學季已經來臨,而近日,一條 " 上海交大禁止外賣入校,由校方成立外賣專送團隊進行最終配送 " 的消息火上熱搜,成為人們讨論開學季的 " 一道前菜 "。一時間,關于外賣到底應不應進入大學校園再次引發争議。面對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學校後續又表示,将繼續維持原有模式,由各外賣平台根據訂單自行安排配送途徑。經此一事,又不禁讓人思考,外賣平台、學校、學生三者該如何協同處理好外賣入校之議題。
01
外賣送入校園
為何屢遭争議
當下,品類多樣、交易便捷的外賣已發展成為餐飲界的主流,不僅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空間以及更快捷的物質享受,也為餐飲產業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平台載體。但一直以來,這種方便快捷,選擇更具多樣化、個性化的用餐方式,卻與大學校園 " 水土不服 "。
除上海交通大學以外,此前不少高校都出台了類似的規定,直接或間接禁止外賣入校。以北京高校為例,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高校都曾出台禁止外賣送餐進校園的規定。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雖未禁止所有外賣入校,但卻明确規定禁止外賣員騎電動車入校,外賣員校内只能步行配送。
食品安全角度看,近年來各種外賣亂象頻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諸如一次性餐具不合格、商家衛生條件差、食物不營養等等問題都影響着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一些高校 " 禁外賣 " 的做法也不難理解。畢竟外賣餐飲衛生狀況堪憂,食品安全難以保障帶來的潛在隐患客觀存在。尤其在食品安全這根緊繃的琴弦下,高校抵制外賣入校,一定程度上是無奈之舉。
再從校園環境安全看,外賣入校對于校内交通安全也是一個潛在隐患。已有不少高校師生反映外賣送餐車在校内車速快,且外賣員經常邊打電話邊騎車,因外賣所導致的校内交通事故屢見不鮮。此外,社會人員随意進出校園甚至宿舍樓,所帶來的安全隐患同樣不容忽視。而學校作為學生生命财產安全的責任方,對學生在校期間的人身安全負責,采取相應措施也是其履行職責的表現。
上海交大在回應中表示,實行校園專送團隊的目的是在保證校内師生的外賣保質保量送達至校内樓棟、師生手中的前提下,減少校園内外賣電動車引發交通事故,對進校騎手身份提前備案審核,更大程度保證校園安全。之前外賣配送一直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多為個體戶、較難監管等問題。如果外賣員為個體戶,在發生交通事故後也較難維護師生的權益。所以,保衛處想要督促外賣平台建立校園專送隊伍,且校園專送隊伍統一由配送公司管理。
最後從環保角度出發,外賣包裝袋随處亂扔所造成的污染,也嚴重影響校園環境衛生。近年來,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料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 4 億至 7 億個。尤其一些過度包裝的外賣,更是白色污染的重要來源。
02
學生需求客觀存在
" 一棒打死 " 不現實
不可否認,外賣入校後,随之而來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和困擾。但就市場供需而言,廣大學生甚至教職工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聯合問卷網,對 1988 名大學生進行過一項外賣進校調查,結果顯示,44.2% 的受訪大學生支持高校禁止外賣進校。另據 2023 年出爐的《大學生外賣消費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超過 70% 的學生每周都會訂購外賣,近 50% 的學生每周訂購 3 次。
可見,高頻次的外賣消費在大學校園已是常态,甚至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剛需。特别對于人口密度大的大學校園,去食堂就餐往往要面臨排隊、搶座等問題,此時外賣的優勢就得以體現。一些學生表示,外賣确實很方便,有時懶得動,在寝室就能點餐。除了方便,外賣平台還有各種滿減、送贈品等活動,并不一定會比學校食堂價格高。
并且,高校學生大多來自山南海北,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也致使食堂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口味,這也是學生舍近求遠選擇外賣的一個重要原因。食堂迎合了大部分學生的口味,那麼其他的小部分學生呢?此時,外賣就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缺。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也不容忽視,雖然不是每所大學的食堂都難吃且貴。相反,很多大學因為菜品豐富、多年不漲價的良心食堂火出圈。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卻是,禁止外賣入校的大學,往往都擺脫不了 " 食堂菜品不行 " 的槽點。一些學生認為,大學生已是成年人了,有自主就餐的權利,且外賣與學校食堂形成競争,有利于食堂不斷優化更新。
綜上所述,随着學習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校内食堂發展情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外賣正在成為在校學生就餐的不二之選。因此,誠然外賣與大學之間存在着 " 愛恨糾葛 ",但創造出的多樣便利性完美契合了學生的生活所需,學校如果只因其不利一面就一棒打死,顯然是不現實、不合理的。
03
校方、學生、外賣
三方利益平衡點何在
其實部分高校嘗試禁止、限制外賣入校,并非全然出于私心。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前文提到,該校計劃實行校園專送,是為了減少校園内外賣電動車引發交通事故,更大程度保證校園安全。校方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之前外賣配一直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多為個體戶、較難監管等問題。如果外賣員為個體戶,在發生交通事故後較難維護師生的權益。
這些擔憂一定程度上有其現實合理性。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而非選擇 " 一禁了事 "。這種 " 一刀切 " 式的禁限管理,最易引發争議,也無法從根本上維護學生的利益。例如,就外賣平台而言,類似提前登記外賣配送員身份信息、強化校内交通違規懲戒制度等措施,就比直接禁止外賣入校更為合理。
事實上,為了更好規範校園外賣秩序,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同時,提升外賣取餐便捷性及安全性,一些學校已經嘗試采取一些措施。其中,首都師範大學在校本部、東一、北一、北二、良鄉校區均設定了外賣存取專用場所,并配置安裝了智能外賣櫃。外賣騎手完成餐品投櫃操作後,系統會自動給師生發送信息,信息主要包含外賣櫃地址、格口編号和領取号碼,确保一餐一碼一櫃,有效避免被拿錯的風險。
大學生喜歡點外賣不是憑空而來的,食堂的飯菜不可口、打菜阿姨的 " 手抖 "、關門時間過早……因此,許多學生想去食堂吃飯,卻又接受不了這些 " 缺點 ",便只好選擇外賣。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外賣的 " 泛濫 " 與學校食堂的 " 恨鐵不成鋼 " 不無關系,如果食堂能夠針對這些不足做出整改更新,那麼外賣入校的現象可能會有所緩解。此外,大學周邊都會出現一些餐飲企業,對于只能局限在校内食堂就餐的情況,也增添了更加多樣的選擇。
從問題本質來看,外賣進入校園引發争議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學生健康、學習與社交等問題,但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如就餐便利性以及背後的餐飲經濟發展。面對這些矛盾,需要權衡各方利益,并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來确保。而此前產生的種種争議,應使各大高校吸取教訓,以更具管理智慧的手段平衡好外賣平台、學生就餐、校園管理三方權益。
針對外賣入校帶來的問題,學校、學生、外賣平台應共同行動起來,嘗試探索三方的利益平衡點,力求找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辦法。
推薦關注:
關注『黑板洞察』後台回復【2022】或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取多份教育行業賽道、投融資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