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半年預計淨利356億!加大老酒市場布局,茅台也要防範白酒“堰塞湖”?,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黃嘉祥
7 月 13 日晚間,貴州茅台(600519.SH)公告,經初步核算,2023 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 706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8.8% 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56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9.5% 左右,相當于日賺 1.97 億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已超過 2018 年全年的 352 億元。
分季度來看,貴州茅台今年二季度營業總收入約為 312 億元,同比增長約 18.9% 左右,歸母淨利約 148.05 億元,同比增長 18% 左右。這也是貴州茅台二季度營收首次突破 300 億元大關。
從產品來看,上半年,茅台酒營收 591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18.28% 左右;其中,二季度茅台酒收入 254 億元,同比增長 20.2%。這是 2019 年以來,茅台酒單季度增速首次突破 20%。信達證券認為,預計與非标放量及團購直銷增加有關,進一步驅動噸價提升。
茅台系列酒營收也創新高。今年上半年,茅台系列酒營收 99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 30.3%,其中二季度系列酒收入 49 億元,同比增長 17.2%。而今年一季度系列酒營收同比增長 46% 左右。
信達證券認為,系列酒在一季度高增後階段性放緩,此情況在去年三四季度同樣出現過,這與公司控制發貨節奏、穩定市場價格有關,不改系列酒作為第二增長曲線的邏輯。
茅台正加碼發力系列酒,2022 年推出零售指導價 1188 元 / 瓶的系列酒新品茅台 1935,填補茅台千元價格帶的空白。今年茅台 1935 銷售目标要達到 100 億元左右。在白酒行業持續調整下,除了飛天茅台酒外,今年高端白酒普遍出現價格倒挂現象,市場上也曾出現售價 1000 元 / 瓶以下的茅台 1935。
在 5 月舉辦的貴州茅台 2022 年度及 2023 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貴州茅台副總經理王曉維回應稱,目前茅台 1935 市場動銷良好,終端價格在 1200 元 -1300 元,價格相對合理,有信心今年實現既定百億目标。
丁雄軍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白酒這個產業在中國永遠是一個好的產業,是一個長周期的產業,是一個可以長期存在、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當前國際國内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但我對中國白酒行業的未來有信心,對茅台更有信心,我們對實現今年 15%的增長目标信心十足、底氣十足,并将努力創造更好的成績。"
丁雄軍也特别提及,茅台酒的老酒市場一定要做好,這個邏輯就是買當年酒、喝往年酒、品陳年酒、收藏老酒。收藏的量和價要調控,不能讓收藏的往年酒成為 " 堰塞湖 ",而要成為當期商品酒的正循環。" 整個良性循環起來了,茅台的整個產品體系就正向、良性了。我們可以在順周期的時候成長,逆周期的時候調節,跨周期的時候發展。" 丁雄軍說。
茅台正在加大老酒市場的布局。2022 年 11 月 12 日,首屆茅台品藏家聯誼活動在茅台舉行。丁雄軍表示,茅台是中國老酒市場的重要源頭,要構建茅台老酒高質量發展體系,包括構建老酒規範化的產品體系、價格體系、渠道體系和拍賣市場平台,推動老酒市場向着規範化、科學化、系統化不斷邁進。
今年以來,茅台舉辦了多場茅台品藏家聯誼活動,6 月 19 日,茅台品藏家 2023 仲夏聯誼會在上海商船會館舉辦,首批授權 10 家茅台品藏館。
信達證券表示,雖然市場對公司的長期持續增長充滿信心,但公司也在積極防範潛在風險。茅台逐步加強與老酒圈的合作交流,倡導消費者 " 存新酒、喝老酒 ",避免 " 堰塞湖 " 發生。此外,公司也在積極加強新酒的開瓶消費,促使茅台回歸商品屬性。即便坐穩行業龍頭,公司也在持續打造穿越周期的能力,表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有望真正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花旗指出,基于最近的調研,茅台產品的一線批發價格保持在約每瓶 2750 元人民币,相信茅台產品需求保持強勁,沒有渠道去庫存風險。上半年業績預告情況超過預期,相信茅台更高的盈利可見度、穩健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卓越的現金流将為投資者提供在消費板塊中良好的保護和盈利增長彈性。
相比貴州茅台保持穩健增長,一些地方酒企的日子則沒那麼好過,已有酒企下調經營目标。
伊利特(600197.SH)在 6 月 27 日的 2022 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2023 年 25 億元的營收目标不變," 十四五 " 目标從 50 億元目标調整為 35 億元。這也是首家今年明确下調階段經營目标的白酒企業。
中金公司認為,三季度随着經濟復蘇和消費場景持續恢復,疊加中秋、國慶相連,白酒消費有望呈現較為旺盛态勢,白酒業績三季度有望加速增長。今年作為行業復蘇開端,酒企仍以去庫存為主,無需過度放大價格指标。預計随着寬松政策出台,未來經濟有望持續修復,帶動白酒消費恢復,下半年酒企去庫存之後,批價有望逐步上行,預計明年行業價格邏輯将進一步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