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一季度銷量利潤雙增長,上汽變革砺劍鑄鋒芒,歡迎閱讀。
原創|Jaden 編輯|Cong
4 月 29 日,在車展還在如火如荼舉辦期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發布了 2024 年年度報告和 2025 年第一季度報告。
2024 年,上汽全年實現整車批售 401.3 萬輛,終端零售 463.9 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終端交付達 136.8 萬輛,海外市場整車交付 108.2 萬輛,上汽連續第三年成為國内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年銷 " 雙百萬輛 " 的汽車集團;
實現營業總收入 6275.9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6.7 億元。
今年一季度,上汽銷售整車 94.5 萬輛,同比增長 13.3%;實現營業總收入 1408.6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0.2 億元,同比增長 1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 28.5 億元,同比增長 34.4%。
這些表面業績數字,一方面展現出過去一年上汽改革成效與經營韌性。但另一方面,也不難發現,上汽業績層面的核心挑戰,依舊是 " 如何通過新能源轉型,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繼續保持銷量的優勢地位,并實現利潤的持續提升 "。
自主品牌戰略成效凸顯,研發持續高投入
2024 年,國内車市競争加劇,合資品牌整體影響力下降,給包括上汽在内多家大型車企帶來衝擊。
針對 2024 年度業績,上汽集團此前曾經在公告中解釋,一方面是 2024 年整車批發銷量同比下滑,同時,因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持續更新,公司銷售收入減少,也削弱了上汽的盈利能力,導致毛利下降。
從 2025 年第一季度開始,上汽迎來良好開局,重回增長勢頭。随着銷量持續回升,上汽淨利潤增長顯著,顯示出公司在新的一年裡盈利能力正在持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的月銷量同比、環比數據均保持連漲勢頭,尤其是上汽新能源車銷售表現亮眼,一季度上汽新能源車銷售 27.3 萬輛,同比增長近 30%,其中 3 月份銷售 12.6 萬輛,同比和環比增速均超過 40%。
另外,上汽重組大乘用車板塊、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戰略成效也逐漸凸顯。作為上汽改革突圍的 " 主力軍 ",自主品牌銷量穩步增長。今年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整車銷量達到 60.1 萬輛,同比增長 28.4%,占集團銷量的比重達到 63.6%,較上年同期提升 7.5 個百分點。
對于一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上汽集團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得益于 2025 年以來持續不斷地深化改革,随着内部業務梳理整合的加快,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產銷情況得到明顯改善。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十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網域的投入近 1500 億元。2025 年一季度,上汽研發費用達 38.8 億元。這意味着上汽繼續夯實技術護城河,已深植上汽的發展基因。
過去很多年裡,上汽前瞻性地持續投入包括固态電池、全棧 3.0 智能車解決方案、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平台(VMC)等行業領先技術的量產裝車,并深入推進 " 算法 + 軟體 + 芯片 " 的協同開發,以及 AI 大模型等新技術的上車應用。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上汽創新技術的投入的成果也開始持續商業落地,比如在第一代 VMC 技術落地智己汽車的基礎上,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 2027 年前首發落地;支持 L3 級量產自動駕駛,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的上汽銀河全棧 4.0 電子架構,今年即将落地,持續夯實技術護城河。
全品類新車爆發,上汽整體戰略持續落地
去年年中,随着上汽新領導班子上任,開始系列 " 刀刃向内 " 的變革。近一年時間裡,上汽如何進行激烈的自我修正和革新,以及廣為人知的三套拳法的整體戰略,無需再贅述。
但總體而言,針對如此龐大的汽車集團的整體的改革和戰略調整,結果并不是能立竿見影地顯現出來的,它必然是一個長期和漫長的過程。所以,上汽的整體戰略如何協同落地,以及将如何在各個維度體現,這也是行業中非常關注的議題。
此次上海車展,作為東道主的上汽在 3 号館集中展示智己、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汽車、上汽通用五菱六家整車企業十個品牌的上百輛新車,形成全方位、全品類的上汽產品矩陣。這也為行業提供了洞察上汽發展思路和節奏的良好契機。
今年 2 月,上汽集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籤署深度合作協定。車展期間,雙方共同打造的 "SAIC 尚界 " 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最新成員正式亮相。
上汽有着引以為傲的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覆蓋整車制造、零部件研發、銷售及後市場服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尚界的出現,也讓上汽圍繞智能化與新能源,加快與產業鏈上下遊和關鍵環節的資源整合、耦合互補的重要戰略更加清晰。
在 4 月初舉辦的 2025" 上汽之夜 " 發布會上,上汽廣發英雄帖,包括地平線、卓馭、鴻蒙智行、Momenta、火山等在内的國内智能化頂級合作夥伴悉數亮相,宣布與上汽共同構建起可兼容的全棧 式架構,覆蓋從 L2 到 L4 級的智駕系統。
其中上汽榮威、MG 品牌以及上汽大眾已經與地平線達成合作,并且廣泛搭載;卓馭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密切,此次車展期間也帶來多款搭載卓馭方案的車型;
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奧迪 A5L Sportback 豔驚四座;Momenta 方案已在上汽智己和上汽大眾 ID 上實現落地。
另一方面上汽與大眾等合資夥伴的深化合作也有了更多落地成果。去年年底,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籤署了延長合資協定;上汽奧迪推出 AUDI 品牌,中國車企首次以技術輸出方身份,參與全球豪華車标準制定。
上海車展期間,AUDI 首款量產車型奧迪 E5 Sportback 完成首秀,在設計、科技與性能操控等三大維度全面更新,作為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燃油車,滿足燃油車用戶對高階輔助駕駛的需求。
上汽大眾在此次車展帶來大眾品牌首款全尺寸增程式 SUV 概念車 ID.ERA。新車是德系造車底蘊與未來科技的完美融合,也是大眾全球開發标準與中國速度的完美結合,更是上汽大眾與中國汽車生态資源的完美整合。
上汽通用汽車别克品牌正式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 至境 ",并發布全新别克 " 逍遙 " 超級融合架構。新架構具備超強拓展能力,可實現 MPV/SUV/ 轎車 3 種全車身形式,純電 / 插混 / 增程 3 種全新能源技術,以及前驅 / 後驅 / 四驅 3 種全驅動方式研發生產。
在内部,上汽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時,上汽還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車,以上汽大通為核心,構建技術共享、全球先進的商用車發展戰略。
以上汽商用車為例,車展期間,上汽大通推出了國内首款超混大輕客 " 新途遠界 "、全球唯一 10 萬級混動 MPV G50,能滿足多種場景需求的大拿餐車等等多款車型。上汽商用車提出五年内達到 " 銷量翻番、突破年銷量 50 萬台 " 的目标,劍指全球商用車第一梯隊。
智己汽車在車展發布了最新的 " 瞬感天幕智能轎車 " 全新智己 L6,将于 5 月份上市,新品搭載靈蜥數字底盤 2.0、IM AD3.0 智能輔助駕駛、IMOS4.0 AI 生态座艙等行業尖端智能化科技,以智能化全維跨代際躍升和行業領先安全科技,全新定義下一代高階智能汽車產品。未來,涵蓋增程等新路線的智己產品将會陸續發布。
全球汽車設計大師約瑟夫 . 卡班加盟上汽後為榮威打造的明珠概念車,以及為 MG 打造的方盒子 CyberX,都在此次車展迎來首發。定位 " 國民電動家轎 " 的榮威純電 D6 正式上市,不到十萬的價格,即将為榮威赢得下一個爆款。
除此之外,上汽在車展上正式發布海外戰略 3.0 —— "Glocal 戰略 ",即 " 全球 + 本土 " 的組合戰略,利用上汽的市場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 " 中國智造 "。
未來 3 年,依托自身深厚的電動智能網聯技術積累,上汽将打造包括 SUV、轎車、MPV、皮卡在内的 17 款全新海外車型,搭載全新 HEV 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将覆蓋全球主流細分市場,固态電池等颠覆性技術也将實現落地應用。
車雲小結
40 年前,上汽開創了合資合作的行業先河。四十年間上汽逐漸建立起現代化的整車制造與零部件產業體系,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時至今日,作為中國汽車的老大哥,2025 年上汽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面對如今行業高強度競争,上汽将如何找到新的競争和增長點,來支撐自身接下來的發展路徑?
而從這一年的改革進程和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上汽針對自主品牌向新向上、合資車企深化轉型,以及如何挖掘市場内需、拓展全球市場等問題,都給出了破局之道。
這展現的不僅是上汽改革和發展戰略的爆發力,更印證了其以改革破局、以技術立身的轉型邏輯。在此過程中,上汽也在慢慢實現它對于未來出行設想的每一步。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