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從員工到CEO,需要完成3種底層能力打磨:智商進化、情商進化和格局進化,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筆記俠 ,作者李浩
作者:李浩
來源:筆記俠(Notesman)
01
創業能力模型
創業的能力模型,實際上包括三個方面:識人用人的能力、融資能力、定義公司的能力。
1. 識人用人的能力
商業是一場競争,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你在競争中的地位。識人用人的能力指的是當你決定幹好這件事的時候,你需要找更多優秀的人幫你。
而對 CEO 來說,花 80% 的時間找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雷軍一樣," 三十顧茅廬 " ——雷軍在做手機之前,已經從第一性原理角度把格物致知和誠心正意兩件事想通了,看到智能手機是一個未來非常有前景,是一個值得他拼命去做的事兒。
另外,雷軍确實自己拿出了相當多的金錢、資源,以及所有的名聲壓進去做這件事。于是,方向找完了,錢也找到了,就剩下找人一件事了,所以雷軍又将 80% 精力用于找人。
不過,一般創業者也學不了雷軍,因為很多人的 " 實力 " 暫時還不如他,且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比他的大,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重視這件事。
① 如何尋找合夥人?
創業不找合夥人,行不行?對此,沒有具體的答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業初期一定要更加珍惜股權,因為分到第一個股權的人不一定貢獻最大,可能是最後的幾個人價值更大。
但如果你要找合夥人,首先這個人是要和你能力互補的,其次是他的創業心态和企業家精神。
所謂企業家精神,是德要配位。企業做大後,如果德跟不上,往往會導致企業對社會或產業貢獻度不高,這可能就會是一場災難。
② 不斷學習,持續提高核心班子成員的認知格局和領導力
如果核心班子成員之間能夠開展 " 批評與自我批評 ",是特别好的事情。
在核心班子成員中,一定要有一種機制,能保證核心成員持續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只有核心班子就能始終處在同一認知水平和格局下,才能極大減少内部矛盾。
③ 一心二同三互補
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 · 韋爾奇在《赢》這本書中提到,做公司就是一場赢的遊戲,只有赢,這個組織才有意義。
既然這個遊戲是為了赢,我們就要為這個目标努力。一個人 " 打 " 一支球隊,赢的概率還是挺小的。所以合夥人之間要一心二同三互補。
其中,一心是指相同的初心,合夥人在面對各種選擇的時候,你們能不能保持初心一樣?
二同是指合夥人的價值觀和長遠目标是否相同?你們的願景和價值觀是否相同?
三互補是指合夥人的能力、資源、性格互補。這樣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有時候會讓公司更好。作為合夥人,應該有權責一致的主人心态,以結果導向,擁有終極思維。
此外,做一家企業就是為了赢,為了赢就要拿外部适應性來看内部,就是你和别人比起來怎麼樣?
房晟陶老師在《組織詞典》中提到,組織管理有五層鏈接,第一層是共同語言;第二層是真高管團隊;第三層是共同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第四層是場網域,就是你們坐在一起開會和讨論事情時的氛圍;第五層是復雜關系。
創業的時候,復雜關系幾乎不可避免。但復雜關系不代表不好,也不簡單的代表好,怎麼正确應對是一種技巧。
④ 如何用好員工?
創業還有一件很難的事叫 " 冷啟動 ",就是前 10 名員工往往決定了企業最早的股價、文化和氛圍。
如果你找的人素質不夠,底子就打得不好;但要素質好,不湊合、夠标準,可能會面臨創業初期缺乏資金(找人)的困境。
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能看到創始人發揮領導力、通過使命、願景影響他人的能力。創始人找到一個合适的人後,就要不停地說服他,讓他跟着你。
例如,喬布斯在 1983 年招攬當時的百事可樂總裁約翰 · 斯卡利說的,你想用餘生賣糖水,還是改變世界?
同時,作為創始人,創業早期還要和前幾十名員工做一對一的溝通,這件事很重要。一對一溝通讓你們之間建立信任,讓他真正感覺到你對他的關心、幫助。
更重要的是,你與前十名員工之間充滿信任。什麼是信任?我把它稱為行為可預測。就是别人向你說他做了一件什麼事,但以你對他的了解,你知道他的思維方式和他的底線、人品,他不會做這樣的事,這就是信任。
此外,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是激勵的前提,團隊激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傳統雇傭關系的激勵方式:獎金、提成、加薪、升職……但新的合作關系是分享增量。股權則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方法。
人大教授、《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黃衛偉說過:為什麼華為員工的奮鬥精神這麼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他的工作,他的奮鬥,他的犧牲都是有意義的。
如果一個企業有宏偉的目标,并且孜孜以求去實現的話,就賦予了員工工作和生活的意義。
所以,關于團隊激勵,我認為就做三件事,一是薪酬具備行業水平;二是給股權;三是賦予工作意義。
2. 融資能力
融資能力是找錢的能力。科技型企業競争,都需要經歷天使輪、A 輪、B 輪等融資。
舉個例子,有兩個創業者,來自同一個實驗室,做着幾乎同樣的事。實驗室所有人都認為無論是人品、水平,還是踏實程度,師兄都比師弟好很多。
不過,師兄不融資。師弟則充分認識到自己不如師兄,他就一直融錢,拿到錢後,開始用高出三倍的薪酬挖師兄公司的人,但最後師兄的公司垮了,師弟的公司估值三十多億。這就是融資帶來的力量,所以有時候錢真的很重要。
因此,作為創始人,你必須要知道完整的融資标準流程以及 VC 内部的決策流程。
比如,你要找 VC 融資,最終你能不能說服 VC,重要的是看你對業務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對投資機構的知識覆蓋,你比投資人了解得更清楚,這家機構的投資人就更容易被你打動。
但是,作為創業公司要理性融資——拿誰的錢很重要,拿不同人的錢,可能命運就不一樣。其次,估值不是越貴越好,錢在沒有變現之前都是浮雲,估值高帶來的高期望值,你不一定能滿足。
因為估值代表了新一輪的投資人對你有多高的期望。可能你在融資的時候,報 5 個億可以融到,報 8 個億也能融到,選擇時要記住,實際上你在賣給新一輪投資人。
你賣的是預期、期望值,要不要把期望值賣這麼貴,你要想清楚,賣很貴就代表你給人家承諾了極高的期望值,你要給他更好的結果。
總之,無論選一個懂你的投資人,還是選一個出錢多的投資人,都要謹慎。此外,創始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信任很重要。創業者要和投資人建立信任,就要說清楚兩個問題:業務的天花板(市場容量);成功的概率。
華為講 " 以客戶為中心 ",不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客戶,而是把客戶最想知道、最關心的一面展現給客戶。你要更了解客戶,來展現這件事,切忌給客戶太多信息、雜亂無章,可能是障礙。
3. 定義公司的能力
定義公司的能力,是對公司業務的系統思考。企業藍圖得以實現,是基于四大基石:使命、遠見、格局、激情。
① 使命,是一家企業的基石
什麼樣的人,為了什麼樣的目的,走到一起,這是企業存在的終極目标。
真正的好企業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業,需要造就每個員工的自我成就感,即一種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真正好的企業一定有超越金錢之上的追求,因為錢是過于同質化的東西,沒有差異化就沒有辦法吸引到更好的人才。
遠見是解決做什麼事情的問題,是前瞻性的能力,以及基于前瞻的結果展現出差異化的部署
前瞻性就是站得高、看得遠,源頭在于你對未來與眾不同的判斷。你比别人能夠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來可能展現出來的狀态,就能提前部署。
讓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自然就比别人走得更好、更遠。
格局指的是人生格局
即一個人對事物所處的位置 ( 時間和空間 ) 及未來的變化的認知程度——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即容人之量、容物質量。
激情是指幹事、創業的熱情
對工作、對事業要賦予激情,這是一種可貴的工作狀态和工作品質,同時也是應對風險和不斷前行的勇氣與信心。
而企業的發展有三個核心要件: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想清楚這些問題,你就具備了定義公司的能力。
關于使命需要重點思考四個問題:我們是誰?我為什麼要創業?為什麼成功人是我?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業可以讓我們足慰平生?
關于願景需要重點思考三個問題:我們希望做成什麼樣子?未來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需要追随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關于核心價值觀需要重點思考四個問題:在通往未來的過程中,我們堅信什麼樣的判斷标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在先,什麼在後?誰是我們的同行者?
每位創始人都可以對着鏡子或家人講公司的產品、使命、願景、發展方向、戰略目标。如果你講不清楚,問題一定在你身上,很可能是沒想清楚。
如果你能想清楚、講清楚這件事,你定義公司的能力就出來了。所以,講清楚是一種能力,用簡單、直接、别人能聽懂的話講清楚,更了不起。
02
創始人的三大底層能力
作為創始人,除了找人、找錢、找方向,還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我把整個創業的能力概括為三大能力,分别為智商、情商、格局。
1. 智商:進化的能力
智商,又叫進化能力,是一個既需要不斷提升知識儲備,也要不斷進化和學習能力的過程,它包含四個方面:
① 能不能持續地輸入和輸出
信息輸入,就是我們常說的讀什麼樣的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 CEO 的時候,你的時間不是你的而是公司的。你的時間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和财富之一,你要把你的時間用在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上。
你的思維邏輯有沒有方法論式的邏輯,比如終局思維、第一性原理、增量思維、模型思維等思維模型。你能不能拿模型來看你自己?
作為一把手,你要能分清楚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你知道同樣的事實,輸入到你這裡會出現什麼樣的觀點,輸入到别人那裡會出現什麼樣的觀點,你知道每個人的算法和自己的算法,你能把你的算法向别人說清楚,或以公式化的呈現。
② 有沒有反思和自我批評的能力
以終為始,你思考一個問題的終局是什麼?才能反推為了赢得競争而應當如何布局。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我們投資是做什麼?是投資未來,是你站在 10 年後的今天來審視今天,為了應對 10 年後的變化,我們今天應該做什麼事情。
反思和自我批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在公司沒有人批評你了,你的進步速度就慢了。承認自己不完美,最起碼能保證自己不會快速膨脹。
一号位若能每天不斷審視自己,就說明你在思索、你在努力進步。但很多公司的一号位是不面對這些問題的,他們認為這是侮辱。
任正非說:自我批判的人,才能成大事!華為是自我批判(防止熵增、實現熵減)的典範,華為不斷進行和堅持自我批判,從而确保了理念與價值觀不變形,龐大體量下依舊擁有強大的活力與凝聚力。
③ 認識自己,有自我覺知向外嘗試的能力
喬布斯說:我迷上了自我啟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該怎樣融入這個世界。
如果缺乏對真實自我的了解與認知,可能會導致 " 偽自我 " 的產生。而我們卻将這樣的決定都當成自己的決定,于是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個 " 偽自我 ",将 " 真實的自我 " 取而代之。
因此,我們要學會認知真實的自我——向内的自我覺知和向外的不斷嘗試與探索。根據外界的反饋和内省,不斷地認識自己,重塑自己。
"
稻盛和夫說過一句話:要做一件事完全的利他,要丢掉小我。
"
京瓷做成功了以後,他要二次創業,問了自己 100 多天,最後下定決心:做這件事真正重要的是沒有自我的需求、自我的欲望、自我的虛榮,就是為了把這件事做成,讓日本老百姓得到更便宜的通訊方式。
他說自從他想通了這件事以後,他做 KDDI 的時候就心無旁鹜了,放棄了任何的私利和個人的欲望,就是為了做成這件事,所以才戰無不勝。
此外,通過一次次向外的嘗試與探索,從不同維度去進行自我覺知,逐步畫出 " 我 " 的模樣,了解到真實且多面的自己。
④ 實現人生、自我幸福的能力
我還有一個體會,創業失敗了還可以再來第二次,不要接受不了失敗,也不要覺得失敗了就是對投資人、員工的不負責,我認為負責就是做錯了也要硬扛着,然後繼續玩下去。
認識自我的目的是什麼?持之以恒自我成長的目的又是什麼?
無非是為了活出真實且閃閃發光的自己,并實現我們理想中的人生。于是,我們就來到了 " 自我成長 " 的終極目标這一層—— " 人生的實現 "。
2. 情商:了解自己也讀懂他人
情商是察覺他人和自我情緒,并加以管控的能力,也是讓别人在溝通中接受你的觀點、想法和意志的能力。
情商是 0,意味着自己都不了解;情商是 1,則說明你能夠了解自己、讀懂自己。
從 0 到 1 是思考快與慢的過程,了解和閱讀他人情緒的能力,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你能感受别人的情緒。
第二,你能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要發揮人性的善,而不是利用人性的惡來賺錢。
所以,不要簡單地把你的合作夥伴定義成好人或壞人。實際上很多人是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情況下,表現為不同的形式。有時候由于 " 一把手 " 能力不夠,用了一個愚蠢的制度,把一個好人變成了壞人。
那麼,如何做好情商訓練呢?
① 調整思維模式
把自己能控制的和控制之外的東西分開,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做到隐忍不抱怨。
"
傑克 · 韋爾奇說過:當你沒有達到權力巅峰的時候,要學會尊重現有機制、體制。
"
洛克菲勒在寫給給兒子的信裡也提到,必要的克制是成為優秀商人的重要手段。
② 做好情緒自律
自律是人生最重要的優點,是必須承認你雖然控制不了最終結果,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作為創始人,自我控制,使情緒穩定是特别重要的事。
舉個例子,對于職業德州撲克選手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情緒。但是,也有一些職業選手因為無法控制情緒,明知道對方是在投機,也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他氣壞了,想證明自己更強,就亂下注,結果 90% 的錢都輸掉了。
③ 提升抗壓能力
創始人要不斷假設當你遇到最困難、最糟糕的情況時,該如何應對?假如你明天遭遇破產,你要怎麼面對?
這些假設是提高你的能量層級、道場、影響力、領導力、信号器、放大器、天線等不斷自我修煉的能力。
比如,道場就是場網域,場網域就是你确實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你能改變整個場網域。
柳傳志在聯想的場網域非常強,他一上台以後整個氣場都變了,沒人敢說話。相當于他有一個大天線,信号放大器一出來,别人的信号全部都屏蔽了,只能接收到一個信号。
3. 格局:由内向外
格局是指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維度。格局不是先天性的禀賦,和當前的人生環境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境界和眼光。
格局是靠委屈練出來的,練格局是你的需要,不是格局需要你。比如擔當、不猶豫,不浪費時間、眼光、胸襟都是你的格局一部分。
格局一般分為四層:
零度格局:" 盲眾 "(即 " 看不見 ")
目标:無目标或只是追随當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為流行文化,以及身邊親友的觀點。
信念:以 "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 等流行文化所潛移默化傳遞的價值觀為典型。
實際上這類人并無穩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誘導和說服,故經常大呼 " 毀三觀 "。
一度格局:" 逐利者 "(即 " 看自己 ")
目标:作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義者,旨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與逐利相關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對利益機會的洞察,同時兼具比較完整的常識體系。
信念:笃信叢林法則,認為每個人都是逐利性動物,且能力越強的人能獲得更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 理念人 "(即 " 看天地 ")
目标:" 理念人 ",即指為理念而生的人,他們畢生的行動就是追求和捍衛真理。
眼界:對某個甚至多個知識領網域有非常深入、系統地鑽研,并常能提出極具創造性的觀點。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價值就在于追尋真理之美,與此相應的,就必須保持内心的誠實。
三度格局:" 至善之人 "(即 " 看眾生 ")
目标:以改良社會、增進人類的福祉為最高的目标
眼界:往往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對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認識,部分人可能同時具有某個專業領網域的知識,兼具 " 理念人 " 的特性。
信念:個人對整個社會富有責任,應該努力地去改善世界,減少世界的苦難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堅定的宗教信仰。
三度格局是以改良社會和增進人類的福祉為最高目标的,往往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對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有更深刻的認識。
如何練大自己的格局呢?
我認為,大格局不是冒進,但不排斥風險。要和格局比你更大的人多交流,去見識大格局是什麼。優秀企業家的格局都是從内向外的。
格局意味着企業家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問題:因為看見才相信,是普通人的思維模式,也是跟随者的行為模式;因為相信才看見,是創造者的思維模式,也是先行者的行為模式。
總之,戰略基于願景,願景源于信念,只有在最前沿的弄潮兒才有可能看清未來。
只有最堅定的相信者才能執着前行,絕不放棄,直至未來成真。(本文完)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