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昌科技IPO背後:奇瑞汽車撐起半壁營收 償債壓力大,歡迎閱讀。
成立逾 20 多年,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大昌科技 ")要在鍾華山的帶領下衝擊 A 股資本市場。近期,深交所官網顯示,大昌科技創業板 IPO 獲得受理,公司拟募資 3.74 億元。闖關 IPO 背後,連年增長的業績給了大昌科技不少底氣,而這離不開 " 金主 " 奇瑞汽車的支持,報告期内公司對奇瑞汽車依賴度逐年升溫,過半營收來自奇瑞汽車,構成重大依賴。另外,縱觀大昌科技财報,公司償債壓力較大,資產負債率已超 50%,并且毛利率處于逐年走低态勢。
對奇瑞汽車依賴度升溫
最近兩年,大昌科技對奇瑞汽車的銷售收入占比均超過 50%。
招股書顯示,大昌科技主要從事衝壓和焊接汽車零部件及相關工裝模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國内知名主機廠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報告期内,公司超九成營收來自前五大客戶,主要包括奇瑞汽車、廣汽集團、廣汽本田等。
數據顯示,2020-2022 年,大昌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5.06 億元、7.11 億元、9.17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為 91.85%、91.72%、90.28%。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内,大昌科技來自奇瑞汽車主營業務收入分别為 2.39 億元、3.93 億元、5.08 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在走高,分别為 43.35%、50.7%、50.01%,而突破 50% 意味着對奇瑞汽車構成重大依賴。
對于公司的大客戶依賴問題,大昌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系主機廠為了保證汽車性能和質量的穩定性,對零部件供應商有較為嚴格的資格認證,認證門檻高,認證周期長。零部件供應商一旦認證通過後,與主機廠将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戰略投資智庫執行主任布娜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IPO 公司的大客戶依賴問題是監管層在問詢階段的重點,如果來自單一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超過 50%,就構成重大依賴,這會導致 IPO 公司的經營業績被大客戶 " 牽制 ",一旦大客戶出現不利情況也會給 IPO 公司造成影響。
大昌科技也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公司與奇瑞汽車、廣汽集團、廣汽本田等主要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但上述客戶因為市場低迷等原因使其自身經營情況發生變化,導致其對公司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或者公司不能持續拓展新的客戶和市場,公司将面臨一定的因客戶集中度較高和大客戶依賴而導致的經營風險。
資產負債率高企
從大昌科技财報來看,公司報告期内償債壓力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20 年末、2021 年末、2022 年末,大昌科技母公司口徑的資產負債率分别為 42.08%、53.98%、55.39%,公司合并口徑的資產負債率分别為 49.01%、56.21%、61.6%,保持在較高水平,并且逐年走高。
就同行業公司來看,在招股書中,大昌科技給出了博俊科技、多利科技、無錫振華、常青股份、華達科技、長華集團等 6 家可比上市公司,經同花順 iFinD 統計,除了博俊科技之外,上述企業 2022 年的資產負債率均在 50% 以下,其中常青科技、長華集團兩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低,分别為 14.06%、22.84%。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人劉盛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產負債率是衡量公司财務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标,該指标超出合理範圍越高,公司财務風險就越大。
對于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一事,大昌科技表示,是公司為抓住市場機遇,持續擴張業務規模所引起。大昌科技進而指出,公司在各貸款銀行和供應商中信用良好,未發生銀行借款不能按期償還、貨款不能按期支付的情形,但是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仍使公司面臨一定的償債風險。
另外,報告期内,大昌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在逐年走低,分别為 21.64%、19.62%、17.11%。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毛利率水平能夠體現公司產品的競争力和盈利能力,如果公司毛利率持續下降,可能會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不利影響。
募投項目已投入過億資金
大昌科技此次 IPO 拟募資 3.74 億元,投向合肥汽車零部件智能工廠項目、汽車零部件智能化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分别投入募資 1.89 億元、1.05 億元、8000 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大昌科技給出的 IPO 募投項目,公司實際已經開始進行投入。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合肥汽車零部件智能工廠項目已投入 9804.45 萬元,汽車零部件智能化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已投入 1159.4 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部分 IPO 公司也有募投項目事先已投入的情況,而這些均曾被監管層追問,公司在已投入建設的情況下,還将相關項目列為募投項目的合理性可能需要企業詳細說明。
對于此次募投項目,大昌科技表示,如果未來市場狀況發生較大變化,或者公司的組織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未能跟上公司内外環境的變化,導致項目不能按期完成,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大昌科技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
财務數據顯示,2020-2022 年,大昌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約為 5.75 億元、8.26 億元、10.77 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别約為 4496.19 萬元、6990.02 萬元、7526.92 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分别約為 3668.18 萬元、5825.28 萬元、6584.51 萬元。
據了解,大昌科技實控人為鍾華山,持有公司 57.69% 的股份。履歷顯示,鍾華山 1963 年出生,EMBA,高級工程師,2013 年 12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研發中心主任。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