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日本私營月球着陸器“韌性”号成功飛掠月球,為着陸做準備,歡迎閱讀。
IT 之家 2 月 19 日消息,日本私營公司 ispace 打造的 " 韌性 " 号(Resilience)月球着陸器于 2 月 14 日晚間成功完成了對月球的近距離飛掠,距離月球表面僅約 8400 公裡。根據 ispace 的說法,這是日本私營商業月球着陸器首次實現此類飛行。
在飛掠過程中," 韌性 " 号拍攝了一張距離月球約 14439 公裡處的月球表面照片,記錄下了這一重要時刻。此次飛掠不僅為着陸器提供了一次紀念性的瞬間,還通過引力助推的方式優化了其軌道,使其在預計于 5 月初進入月球軌道時更加節能。
據 IT 之家了解," 韌性 " 号于 1 月 15 日搭載 SpaceX 的獵鷹 9 号火箭發射升空,與之同行的還有另一款私營月球着陸器 —— " 藍幽靈 " 号(Blue Ghost)。" 藍幽靈 " 号由總部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螢火航天公司(Firefly Aerospace)打造,已于 2 月 13 日抵達月球軌道,并于 2 月 18 日通過發動機點火調整了其繞月軌道。
作為螢火航天公司的首款月球着陸器," 藍幽靈 " 号正準備在兩周後嘗試着陸。如果一切順利,它将于 3 月 2 日在月球正面的 " 風暴洋 "(Mare Crisium)着陸,這是一個大型火山平原。而 " 韌性 " 号則計劃在月球北半球的 " 寒冷海 "(Mare Frigoris)着陸,預計着陸時間為 5 月底或 6 月初。該着陸器搭載了 5 個科學和技術載荷,其中包括由 ispace 盧森堡子公司制造的迷你探測車 " 堅韌 " 号(Tenacious)。
值得注意的是," 藍幽靈 " 号攜帶了 10 項 NASA 的實驗項目,其任務得到了 NASA 商業月球載荷服務計劃的支持,旨在為本十年末阿耳忒彌斯計劃宇航員的登月任務收集數據。
" 韌性 " 号是 ispace 公司的第二個月球着陸器。其首款着陸器于 2023 年 3 月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在一個月後的着陸嘗試中因受到月球隕石坑邊緣的幹擾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