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人人喊打的黃牛:日入十萬,已退休,歡迎閱讀。
一場演唱會的票是有限的,想拿到好位置或好價格,就得各顯神通。我認識的一個牛,請主辦方吃飯、消費都是小意思,還得幫人家裝修新房,跑腿買建材,想方設法搞好關系。
" 我很确定,從地鐵站到鳥巢的路上,一個黃牛也沒碰到。"
6 月初,栗子和朋友搶到了五月天演唱會的門票。她看過不少演出,也和黃牛打過交道,這種場地周圍沒人湊上來兜售門票的情況,還是頭一次見。
過去,一天賺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黃牛 " 致富 " 神話,挑動着人們的神經。眼下,演出市場和天氣一起升溫,黃牛的生意好了起來,一位黃牛在朋友圈感慨," 最近客戶們打錢真是爽快 "。
只是,部分觀眾的抵制和有關部門的整治,讓他們不敢輕易在線下現身。
栗子拍攝的五月天演唱會 | 受訪者供圖
或許是因為互聯網上 " 人人喊打 " 的氛圍,栗子發覺,朋友圈裡的黃牛們已經開始瞄準海外,分享港澳台地區以及韓國的演出信息," 風險低,利潤高嘛 "。
從演唱會到電競比賽,從潮玩、名酒到數碼產品 …… 黃牛們的賺錢門路層出不窮。而始終如一的,或許是看客們的好奇:
黃牛到底有多賺?他們的 " 貨 " 又從何而來?
《如是生活》與一位曾日入十萬,如今金盤洗手的 " 牛哥 ",聊了聊他的 " 風雲往事 "。
以下是他的故事。
我成為黃牛,既可以說是意外,也可以算作自我選擇。
我是 85 年生人,學習一直不太好,沒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後家裡托人找了份工作,錢不多但勝在清閒,有大把時間出去玩兒。
2005 年,我和哥們兒想去天津看 Beyond 的演唱會。知道消息時票已經賣空了,我們開車去了天津體育中心,準備到門口碰碰運氣。
社交平台上,網友對這場演出的記錄 | 截圖
從停車場到會場館的路上,不斷有人湊過來問 " 買票嗎?" 我們問了幾個黃牛,選了一個溢價比較低的。
到了進場的時候,安檢的人說票不對,不讓我們進,還叫來其他工作人員核對。然後我們被趕了出來,票也收走了,回頭想找賣票的黃牛算賬,也壓根兒找不到。
吃了個啞巴虧,我已經不想看了,但是朋友不死心,拉着我在外面繼續等。
等到場館裡已經開始唱歌了,黃牛或許是怕票砸手裡,終于開始降價。這次我們學聰明了,拉着黃牛一起去檢票,進去了再付錢。
有點意外的是,黃牛和安檢人員認識,我們在那兒檢票,他們在旁邊聊閒天。
也是因為這張加了 300 塊才買到的票,讓我產生了 " 做個黃牛 " 的想法。要知道,我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千多。
我後來打聽了一下,黃牛也有好幾種。
像一開始賣假票給我們的,手裡根本沒票,就是純騙子;也有些是現場從别人手裡收票,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賺個差價,這種也有賠的風險;再有就是内部有人,直接從源頭上就把票留住了。
我想做黃牛也不算異想天開,家裡有個表哥做演出相關工作,當時我想着,試試看能不能打通這條渠道,賺點零花錢。
他們做演出的,手裡都會有留票、贈票,我用比較低的價格吃掉他手裡的票,然後高價轉手出掉。當然,表哥也會給我介紹他身邊那些手裡有票的熟人和朋友。
雖然有内部人士留票,但一場演唱會的票是有限的,想拿到好位置或好價格,就得各顯神通。我認識一個牛,請主辦方吃飯、消費都是小意思,還得幫人家裝修新房,跑腿買建材,想方設法搞好關系。
票源解決了,一開始也不算順利。一方面,我手裡沒有客戶,得自己去場館門口拉人;另一方面,一場演出能不能火,誰也說不準。
真正開始賺大錢,是從 2010 年開始。
那陣子很多韓國明星來這邊開演唱會,像 Super Junior、SM 家族這種,粉絲特别瘋狂而且賊有錢,别說票面價翻三倍,翻五倍十倍都也不愁賣。
韓團粉絲消息很靈通,吃了虧會在粉絲群和微博曝光,那種純騙人的黃牛就漸漸沒生意了。我不貪心,也不賣假票,一來二去積累了口碑,找我的粉絲多,也就不愁客源。
以前我們看演唱會就是純聽純看,最多拿手機拍幾張照片,對位置的要求不高。
但韓團粉絲不一樣,尤其是那些站姐,她們長槍短炮地進去,是為了拍照出 PB(PhotoBook,寫真)的,所以有些會指定位置,比如就要第三排最中間。
EXO 成員的 PB| 作者供圖
好位置的票價當然會更貴,比如票面價格一千左右的看台前排,賣到六千也有人要,再比如内場二三排的票,能加價到兩三萬。
2014 年,EXO 在鳥巢演出,那陣子我手機的電話和微信就沒斷過,都是來問票的。我怕麻煩,幹脆和她們說票不單出,好位置必須搭一張看不清舞台或者有遮擋物的差位置,即使這樣,我手裡的票也很快就被搶光了。
最好的時候,我一場賺了快 10 萬塊,不過,也有過幾次失手的時候。
比如那種号召力只夠開 livehouse 的小眾歌手來内地,主辦方卻預判錯誤訂了中型場地,票賣不出去只能找我們幫忙消化。
為了和主辦方打好關系,這種明知道大概率會賠的生意還是得做,出不掉就送給親戚朋友。反正這次賠了,下次能加倍賺回來。印象最深的一次,前排票實在賣不出去,最後我自己坐在第一排,聽完了後半場。
有些人找我買票次數多了,就想着自己也賺點錢,問我能不能把票賣給他們,他們自己想辦法出手。那我當然願意了,風險攤薄了嘛。
2013 年前後,我已經有了幾個代理。一部分票出給他們,熱度一般的加價低點兒,可能加個 20% 左右,特别火的翻一倍,他們賣高賣低就各憑本事。
2016 年開始,除了留給老客戶的,我手裡的票全給代理,幾乎不會去場館門口找活兒了。
後來韓團來得少了,但内娛的偶像也起來了,比如 TFBOYS 和 EXO 回國發展那幾個,票都很好賣,回想起來,那确實也算 " 黃金時代 " 了。
因為倒騰演出票的緣故,我認識了不少明星周圍的工作人員。
怎麼說呢,粉絲或許很羨慕他們的工作,但他們到手的薪資并不高,工作又很累,就會想辦法從明星身上賺點錢。
比如賣行程。
不能說百分百,但很多明星的行程洩露都和内鬼有關。可能是 TA 身邊的助理,也可能是幫忙訂票的票務公司,或者是接待方的工作人員。總之,這個鏈條上任何一個人動了歪心思,就會拿明星的消息來賺錢。
但他們又不能自己出面兜售這些消息,就會借黃牛的手來做。比如把某個明星一個月或者半個月的行程,包括入住酒店、班機信息等等打包賣給我,我再賣給下線和粉絲。
剛才也說了,我發展了幾個代理,後來他們也做起來了,發展了其他下線,我的票給他們幾個吃掉,不僅不愁賣,還經常不夠分。
我拓展了新業務,成了追私司機。
開始做這個也是機緣巧合。有個粉絲找我買行程,錢貨兩訖之後突然問我有沒有車。她找的司機臨時有事,不能送她追行程了,想讓我幫個忙,一天給兩千。
錢不算多,但我正好有空,也好奇所謂的追行程是怎麼回事,就答應了。
這類活兒主要靠 " 熟人 " 介紹,幹了這一次,就經常有粉絲找來。
可能有些人會有刻板印象,覺得追私的粉絲肯定學歷不高,或者野雞大學畢業,因為腦子空空才這麼痴迷,其實不是的。有時候晚上追完行程,她們會直接讓我把她們送回學校,準備上早課,不少人是名校的。
被私生問題困擾的明星,呼籲理智追星 | 截圖
拍私人行程已經是 " 最低段位 ",更瘋狂的大有人在。
經常有站姐讓我加速超過偶像的車,擋住去路,方便她下去送禮物。
第一次這麼幹,我心裡其實有點害怕。擔心藝人的工作人員會破口大罵,或者對我們動手,所以臨時要求站姐給我加了幾千塊。不過車停之後,那位小偶像雖然臉色不太好,但也沒有發脾氣。
" 他們知道自己是靠誰吃飯的,只要把車逼停,送禮物甚至合照都可以。他們不會輕易發火的。"站姐這樣告訴我。
其實做司機賺得不算多,一次最多五六千塊錢。我就是閒着,而且稍微有點私心,那些小妹妹長得都挺漂亮,上車一口一個 " 哥 ",我承認自己有點暈。
斷斷續續幹了大半年,我不再做私生司機,是因為一場差點發生的車禍。
那次,我帶着一個站姐和四個粉絲,大半夜在高速上追車。對方開得很快,我們始終差兩個車位的距離,很難做到超過它再逼停。
不知道誰喊了一句 " 撞它 ",車裡氣氛不對勁起來。她們幾個尖着嗓子一起喊,我當時也有點上頭,想着追了半天追不上,這下直接撞你,看你還怎麼跑。
曾有藝人因私生追車受傷 | 截圖
一腳油門踩下去,耳邊全是尖叫,我覺得自己的車要飛起來了。
可能是過快的車速讓我本能地感到危險,血衝上頭的感覺沒了,理智逐漸回籠,腳底也開始發軟,等我緩過勁來,那個偶像的車已經開遠了。
事後回想,我真的一陣後怕,那可是高速,真撞上去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把她們送回酒店,我馬上給之前認識的幾個站姐發微信,說以後不接私生了,專注賣票。為了幾千塊把自己的命押上,真不值得。
除了演唱會門票,我也倒賣一些見面會和首映禮的票,拿票渠道都差不多。
有些媒體的工作人員也會成為 " 限定 " 黃牛,帶粉絲進場或是把自己的名額賣給粉絲。不過這種活動通常名額有限,多數溢價也不高,所以我的重心還是在演出門票這塊兒。
每次有演出,都會有 " 剿滅 " 黃牛的聲音。
其實,演出主辦方和黃牛之間,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暧昧關系:他們出不掉的票要我們幫忙消化,我們還得時不時地 " 孝敬 " 他們,上下打點關系。
甚至,有些主辦方自己就是黃牛,把票價翻高出給黃牛,黃牛再加價賣給粉絲,所以根本不可能一刀切,把所有黃牛幹掉。
能夠 " 幹掉 " 黃牛的,其實是運氣。
2020 年元旦,我帶着老婆孩子去泰國旅遊,原本想過完春節,但是看新聞總覺得不踏實,大年二十七就回了北京。
原本我想着,這些年天天忙着賺錢沒怎麼休息過,有個機會停下來陪陪家人也挺好,沒想到這一歇,就是長期停工。
牛哥帶妻兒在泰國旅行 | 受訪者供圖
我家條件還行,早年胡同拆遷分了兩套房,後來又在别處全款買了套大的,兩套小的出租。沒房貸沒車貸,只有孩子上學和一家三口的日常開銷,倒不至于手停口停。但長期在家待着,很容易亂想。
有段時間,我每天的日常就是刷抖音,從早晨睜眼開始,一口氣刷上三四個小時,越刷越焦慮,下午就跑去超市和藥店囤貨,有什麼買什麼,全往車上搬。
物資最緊俏的時候,我還倒騰過一陣口罩和空氣淨化器。主要還是想給自己家囤點貨,要是囤貨之餘還能賺點錢,那就更好不過了。
其實,無論是倒騰演出票,還是倒騰别的,原理都一樣。
核心資源握在最上遊那群人手裡,下面都是連貨也看不到的代理,從上到下一層層加價,就像擊鼓傳花,最後拿貨的那些人,很容易成為 " 貨砸手裡了 " 的冤大頭。
那會兒想靠這個賺錢的人很多,大家都有點上頭,各種加價,搶到後再轉給下家。歸根結底,就是賭自己不是最後接盤的人。我擔心被套牢,倒騰過幾次後,就不幹了。
2021 年,各地零星有音樂節之類的演出,也确實有機會賺錢。
但我小賠過幾次:票賣出去了,演出卻突然取消,肯定要給買票的人退錢。但找上家要錢的時候,對方說手頭有點緊,一直推脫不肯把錢給我,大家都是熟人,我也只能等着。
身邊挺多黃牛也都改行了,市場看不到復蘇的迹象,我們這幫人也沒錢可賺。
我有個上海的朋友,玲娜貝兒火那陣子去迪士尼做黃牛,幫人搶票、排隊、代購,倒是也賺錢,但跟做演出比起來,這是個體力活,太累了。
調侃黃牛 " 業務廣泛 " 的網友 | 截圖
我的幾個代理也不幹了,各謀出路,有一個去炒潮玩,據說賺了點錢,還有一個倒騰明星禮物,從媒體那邊收明星工作室寄的媒體禮盒,然後出給粉絲,有賠有賺吧。
至于我自己,算是徹底過上了 " 退休生活 "。
每天早晨起來給家人做飯,陪孩子上網課,輔導他寫作業,有時候我老婆在家看孩子,就約上朋友去釣魚。怎麼說呢,我的收入銳減,但閒散日子過久了,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去年年底有朋友說,預計今年演出市場會爆發,素了三年,終于能狠賺一筆。但我決定不再摻和,甚至當初那個手機号都不用了。
倒也沒什麼其他原因,純粹是為了孩子,孩子要小升初,我得盯着他學習。以前覺得小學的東西還不容易,後來看了他的教科書,發現早都忘光了。我自己先弄明白,才能輔導他。
過去當黃牛,最好的時候,一年能賺一套房的首付,大概一百來萬吧;這幾年我幾乎沒收入,房租和我老婆的工資加一起幾萬塊,倒也足夠一家人生活。至于以後,可能等孩子上初中了,我會再回去做演出吧。
畢竟,我也不得不承認,還是粉絲的錢最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