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杭州國資接盤,納智捷能否重生?,歡迎閱讀。
破產重組一年半後,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東風裕隆 ")迎來最新進展。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東風裕隆工商信息發生變更,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東風汽車 ")和裕隆大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裕隆投資 ")兩大股東退出,杭州大江東國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杭州大江東 ")成為唯一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大江東成立于 2015 年 11 月,經營範圍包括 " 實業投資,股權投資,資本運營,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國有股權經營與管理 ",公司控股股東是杭州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旗下的杭州錢塘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這意味着,兩大原始股東退出後,東風裕隆被杭州國資企業全面接盤。
成立于 2010 年 10 月的東風裕隆,由東風汽車與裕隆投資以 50:50 股比合資組建,旗下擁有納智捷品牌。2013 年 3 月,東風汽車與裕隆(中國)汽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裕隆中國 ")以 50:50 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汽車銷售公司(以下簡稱 " 裕隆銷售公司 "),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納智捷品牌汽車。
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年均銷量超過 2 000 萬輛,穩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汽車市場。然而,正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騰飛的十年裡,納智捷似乎并沒有把握住汽車市場的紅利。
2011 年 9 月,東風裕隆推出首款產品納智捷大 7,當時,國内正值 SUV 市場爆發增長的紅利期,納智捷大 7 在上市之初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2012 年全年銷量達 3.11 萬輛,成為當年的熱賣車型之一。2015 年,納智捷品牌銷量超 6 萬輛,達到最高峰。
然而,好景不長。從 2016 年開始,東風裕隆便陷入口碑和銷量雙雙下滑的局面。網絡上的調侃 " 段子 " 如 " 百公裡十個油 "" 加滿油,能繞加油站跑一圈 ""20 萬的車,30 萬的配置,100 萬的油耗 " 等此起彼伏,產品口碑的下降也直接導致其當年銷量降至 4 萬多輛。
面對低迷的銷量,東風裕隆也嘗試過自救。2017 年 11 月,納智捷推出全新 "510 計劃 ",計劃在 2018-2019 年間推出 8 款新能源車型,覆蓋 SUV 和 MPV 市場。2019 年,東風裕隆提出将發展重點轉向新能源。然而,"510" 計劃最終沒能落地,東風裕隆此前公布的唯一一款新能源車型—— U5 EV 也未實現量產。
到了 2017 年,納智捷銷量降到 1.76 萬輛;2018 年,其銷量更是跌至萬輛以下,全年銷量僅為 9 231 輛;2019 年,其銷量不足兩千輛,僅銷售 1 640 輛。此後,納智捷品牌漸漸淡出公眾視線。
在經營困局之下,東風裕隆于 2021 年 11 月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挂牌招商,尋找意向投資人。目前,其官網可顯示的在售車型共計 8 款,即 URX、U5 EV、U5 SUV、全新優 6、銳 3、全新納 5、優 6 SUV 和新大 7 MPV,但實際均處于停售狀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2 年年中,東風裕隆發布《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招商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主要目的是通過招商的方式對現有資產進行有效整合,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公告》對意向投資人提出了 7 項基本要求,其中明确指出 " 投資項目以新能源汽車研發和銷售為主營方向 "。
資料顯示,在杭州大江東入主東風裕隆後,東風裕隆的經營範圍增加了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非居住房地產租賃、住房租賃、園區管理服務、創業空間服務以及技術進出口等。
這些迹象表明,東風裕隆在重整完成後極大可能将在新能源汽車賽道重點布局。在本就已經十分擁擠的新能源賽道上重新開疆拓土,對納智捷品牌來說究竟還有多少機會?
令人欣慰的是,東風裕隆保留了一些重新啟動造車的 " 籌碼 "。如東風裕隆目前擁有包括土地、廠房等不動產以及車輛、設備等動產和長期股權投資、對外應收款項等資產。同時,東風裕隆具有乘用車傳統燃油和新能源生產資質,并掌握電動車生產的電機、電控、電池儲能等關鍵技術,且具備年產 12 萬輛各類乘用車的產能。
此外,在產業配套方面,東風裕隆所在的杭州錢塘新區集聚了麥格納、大陸、李爾等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初步形成了集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研發設計、銷售物流于一體的汽車產業鏈。
不可否認,這些對東風裕隆的後續發展均具有重大意義。不過,對于東風裕隆來說,在重啟造車的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和壓力還很大,畢竟失去了新能源汽車的先發優勢,加之品牌知名度低,且產品口碑不佳。
無論如何,杭州大江東入局只是第一步,納智捷品牌能否借此機會迎來 " 新生 ",依然充滿諸多未知。
延伸閱讀
點擊" 在看 "與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