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周傑倫1700元的演唱會門票為什麼被燒?,歡迎閱讀。
曾經 " 秒光 ",遭遇大幅加價後還一票難求的周傑倫演唱會門票,居然被拿來燒了?
近日,據媒體報道,這一幕出現在周傑倫海口演唱會場外。
開場後票價跳水
黃牛燒掉沒賣出去的門票
據潮新聞報道,6 月 29 日,是周傑倫演唱會海口站首場,當天白天,内場前十排的門票還一度飙到每張 8000 — 10000 元。甚至還有許多歌迷已經興衝衝飛到海南島,卻被事先約定的黃牛告知 " 沒票了,實在弄不到票,退錢給你吧 "。
誰知到了晚上,畫風突變。開場後,竟然有黃牛把 1700 元的内場票直接點燃,邊燒還邊拍視頻,"不賣了,就是燒,真票,1700 的!" 而另一位燒票的黃牛,還招呼旁邊的同伴 " 過來點根煙,點根煙!"
據記者了解,當晚開場前,現場拿着紙質票的不少黃牛始終捂着高價不肯松口,導致買家望而卻步。誰知開場後,票價迅速跳水,就連原價都無法出手,最終只能爛在手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網友懷疑,黃牛燒的是假票。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有現場歌迷反映,29 日周傑倫海口演唱會有很多賣假票被抓的。
據南國都市報,近日,海口龍華警方接到多起報案稱,有人在微信群中出售周傑倫演唱會門票,在轉賬後被拉黑,懷疑遭遇詐騙。
根據工作中掌握的線索,海口龍華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抓獲這名發布虛假銷售演唱會門票信息,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曾某(女)。
經審訊,曾某供述了今年 4 月至 5 月,杜撰自己有周傑倫演唱會門票的消息,并發布到某微信群内。随後與群内另外 3 名海口市民添加了好友(受害人),商談 " 購票 " 事宜。當受害人質疑門票真偽時,她便在網上花十幾元 P 圖,造假門票條碼,拍照發給受害人。待受害人支付款項後,曾某便将其拉黑。
曾被粉絲瘋搶
遭黃牛大幅加價
今年周傑倫演唱會的門票可謂 " 一票難求 "。
2 月 27 日,周傑倫 2023 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門票預售啟動,早在搶票系統上線前,累計想看人數便已超 200 萬。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年粉絲的熱情超出了往常。在開售不到 30 秒時,太原站 9 月 21 日演唱會的所有門票就已售空。在付款環節,頁面更是一度出現擁堵,顯示 " 同一時間下單人數過多 "。
2 月 28 日,海口站演唱會開啟預售。微博 @周傑倫後援會官方微博 表示,12:00 海口演唱會首場門票預售開啟後 "10 秒不到全部售罄 ",随後 12:30 後兩場演唱會預售開啟," 三場海口站門票瞬間秒空 "。同日 # 周傑倫海口演唱會 # 登上熱搜第六位。
門票供不應求,不少粉絲向二手轉讓市場。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黃牛咨詢周傑倫海口演唱會的單張票價,對方表示看台單張票價 1000 元以上,内場單張票價在 2000 元至 3000 元,且 " 海口比太原、呼和浩特貴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周傑倫演唱會門票,不乏提價 1.5 倍出售的賣方。
6 月 23 日時,海口曾發布周傑倫演唱會購票提示稱:近期,我市周傑倫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官方售票平台開售秒空,火熱的市場需求,可能會引發 " 黃牛 " 倒賣門票、虛假宣傳等非法經營行為。提醒消費者通過官方授權的正規售票渠道進行購買,并且保留購票憑證。理性對待演唱會門票高價銷售,不要輕信 " 黃牛 " 或不明來源售票,以免因為假票、虛假宣傳等不法行為受到損失。
黃牛為何能搶到票?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台數據監測分析,2023 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 6.89 萬場,演出票房收入 49.8 億元。演出市場回暖,觀眾們也是熱情高漲,今年一季度,演唱會、音樂節售出票量超過 110 萬張。一邊是觀眾對演出市場的迫切需求和熱切期待;另一邊則是 " 黃牛 " 們借機牟利。
那麼,黃牛怎麼搶到票的呢?
說是 " 黃牛 ",更多的是 " 代搶 ",也可以稱其為 " 搶手 "。觀眾将自己的賬号和身份信息提前給到搶手,搶手在開票網站上幫忙搶票,但不保證一定成功。
還有一類 " 黃牛 " 研發了搶票外挂,可以在售票開啟的第一時間搶到票,甚至形成了較完整的搶票產業鏈。
" 黃牛 " 囤積到可用于轉贈的門票之後,會立即在相關社交平台以 " 現票預定 " 的名義尋找買家,進行溢價轉售,倒賣完成後,再通過官方售票平台的 " 轉贈功能 ",修改觀演人信息,将門票轉贈給 " 溢價購票人 ",完成交易。
除了 " 外挂 " 搶票,還有不少票務 " 黃牛 " 雇用大量 " 真人代拍 ",通過官方票務平台搶票,囤積票源。一些長期招收 " 代拍、代搶 " 人員的招聘信息也充斥在各類互聯網平台。若遇到對實名制要求較高的場次或熱門演唱會," 黃牛 " 則會預先收取消費者的定金,部分消費者冒着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提供個人賬号和身份信息便于 " 黃牛 " 實施 " 代搶 "。因為真人代搶的購票行為與正常購票行為一致,因此系統很難做出精準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