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趙本山“讨好”年輕人,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星星,編輯 | 方展博
" 比那些亂七八糟的古偶劇強太多了。" 一位豆瓣網友為《鵲刀門傳奇》寫下短評,随後獲得超 2000 人點贊。
暑期本是古偶劇收割紅利的絕佳時刻,沒想到被一部不起眼的武俠輕喜劇《鵲刀門傳奇》搶了風頭。截至會員收官,根據貓眼數據顯示,《鵲刀門傳奇》播出期間,該劇的熱度超過了同期在播的很多大劇,不少網友直接給出 " 超預期 " 評價,豆瓣評分 8.1。
這部東北味很足的劇,由 " 趙家班 " 團隊一手打造,趙本山和其弟子宋小寶、宋曉峰、文松等人主演。這也是時隔多年後,趙本山主演的第一部作品,且一人分飾兩角(弟弟西門長海和哥哥西門長在)。一名業内人士告訴「定焦」,趙本山在劇本、表演上嚴格把關,對這部劇投入度很高。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做鵲刀門的武俠小派裡,師傅西門長海為了抗倭,讓作為廚子的哥哥西門長在,假扮自己管理鵲刀門。師傅與徒弟間各種搞怪逗趣的雞毛蒜皮小事,是該劇的主要内容。
從品相上看,春晚時代的小品風格,演員平均年齡至少 40+、沒有一個走顏值路線,洗腦的東北話,加上劇中懵傻的人物特質,這部劇并不是年輕人的菜。
它在制作上也沒有多精巧,幾間茅草屋圍城了門派生活的小院,基本是劇中搭建的所有場景。
但就是這樣一部小劇,被網友稱贊為 " 東北土著另類武俠片,老味道菜真硬 ",還成功吸引到大批年輕觀眾。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該劇上線後,熱度一路高走,最高熱度居全部劇集第四,超越了楊超越、丁禹兮主演的《七時吉祥》。豆瓣評分也不斷上漲,從開分 7.8 漲到 8.1。
一位觀眾表示,自己十幾歲的小兒子,一邊在追《鬥破蒼穹》,一邊追《鵲刀門傳奇》。
這兩年《鄉村愛情》的由土向潮,讓這一東北農村 IP 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此刻的《鵲刀門傳奇》也是如此。
根據百度數據顯示,該劇觀眾中 19 歲 -24 歲的年齡占比高達 42.09%,高于《鄉村愛情 15》的 29.74%,甚至也高出了古偶劇《長相思》。
這不禁讓很多網友發問,比起大古偶,現在的年輕人不嫌趙本山那套老土了?本山傳媒在《鄉村愛情》之後又找到了另一部能打動年輕人的作品,未來還會持續 " 破圈 " 嗎?
(以下内容含輕微劇透)
年輕人也追《鵲刀門傳奇》
97 年的苗苗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把 40 集的《鵲刀門傳奇》刷完了。對她來說,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 我平時很少看國產劇,就是中午無聊想找個下飯劇,一下刷到的 ",她說,沒想到一刷就停不下來了。這部劇吸引她的點,首先是 " 簡單好笑 "。
" 全程東北口音,小品演員各種搞怪耍寶,梗多且爛,但爛梗也是梗。"
《鵲刀門傳奇》劇照
該劇有多生活流?作為掌門人,西門長海每天想的不是廟堂争鬥,而是做飯,以及如何給自己找老伴。
苗苗表示,自己全程哈哈笑個不停,上次她有相同感受,還是小時候看《武林外傳》。
這是一部絲毫不用費腦子的劇。
一位資深喜劇編劇表示,《鵲刀門傳奇》屬于小品創作模式,别看一集只有 20 多分鍾,但比一般的喜劇長劇創作更難,人物、矛盾、結局等要素都要包含在内。換句話說,《鵲刀門傳奇》一集就要寫完其他劇七八集甚至全集的故事。
" 每集小故事都有矛盾點,但都能很快解決,一點都不墨迹 ",苗苗覺得這部劇追着不累,沒有觀看門檻,特别好下飯。
這部劇讨得年輕人喜歡的另一大原因是 " 借古諷今 ",戲谑味足。用喜劇形式對社會現狀進行諷刺,是趙本山的小品風格,在《鵲刀門傳奇》裡,他更是把這招玩出了花。
比如,該劇揭露了不少娛樂圈亂象。如何将一個不怎麼知名的掌門變成流量紅人?答案是炒 CP、制造绯聞。
劇中,徒弟為了提升師傅西門長海的江湖存在感,特意找來了 " 說書先生 " 炒作,結果被另一當事人五毒教教主找上門來。
更為諷刺的是,就當鵲刀門一行人擔憂對方會因此大發雷霆時,卻得知眼前的這位殺人不見血的教主,也是靠炒作上位。此次他登門拜訪的意圖是,雙方聯合炒作。
有網友總結,該劇批判的娛樂圈亂象包括,選秀花錢買晉級位,出道包裝立人設,藝人私自接活鬧解約,出軌绯聞滿天飛,拿錢擺平一手遮,徒兒成名坑師傅等等。
" 趙本山是真敢拍啊 ",不止一位網友感慨。還有網友表示," 如果想了解娛樂圈内幕,一定要看看《鵲刀門傳奇》。"
除了戳破娛樂圈亂象,該劇還撞上了緬北詐騙的熱點。
《鄉村愛情》裡的老熟人謝廣坤(唐鑑軍飾),在《鵲刀門傳奇》中也出現了。聽到有個新行當,能免費去麻國北部海外旅遊時,他立刻動了心,殊不知自己已經被對方當成奴隸賣了。不少觀眾感慨," 快去緬北撈謝廣坤 "。
不過,這部劇雖然熱度口碑不錯,卻并非一部挑不出錯的作品。相反,很多觀眾找出了它的問題,比如故事邏輯禁不住推敲、劇情浮于表面、靠堆砌小品梗賣情懷等。
像 " 愛海愛海愛海喲 ",這是劇中公孫姨向西門長海表達愛意唱的一句詞,聲音一出來,一把将觀眾拉回當年的春晚舞台。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面對這些顯而易見的缺點,大部分觀眾十分寬容,認為瑕不掩瑜,豆瓣評分也從 7.8 漲到了 8.1。甚至有網友主動為《鵲刀門傳奇》解釋,"《武林外傳》最開始罵聲也不少,也被吐槽沒内涵,後來成了經典。與目前熱播的一些高成本古偶劇相比,小鵲刀更是強太多了。"
本山傳媒不得不 " 破圈 "
《鵲刀門傳奇》讓網友們成功下飯,背後的本山傳媒也不亦樂乎。對他們來說,《鄉村愛情》之後,終于又有一部讓年輕人接受的作品。
作為小品之王的趙本山,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最近幾年,他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本山傳媒無論作品還是演員,影響力都大不如前,而且單靠中老人,它也不足以撐起自己的商業版圖,急需破圈 " 籠絡 " 更多年輕人。
本山傳媒業務主要分為四大塊,即線下演出、影視劇、電視欄目、藝術教育。這也組成了公司一個相對完成的閉環,通過藝術教育招攬演員,讓他們在劉老根大舞台磨煉技藝,之後再通過影視劇、小品這樣的強曝光,提升知名度,并反哺線下演出。
但這些年,本山傳媒的日子并不好過。分業務來看," 藝術教育 " 的大本營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早在 2015 年就已經去本山化。" 電視欄目 " 方面,觀眾們更多是到了每年除夕,才想起來在各大衛視春晚上尋找趙家班的身影。
剩下的 " 線下演出 " 和 " 影視劇 " 是本山傳媒占大頭的收入。
" 線下演出 " 曾被稱為是本山傳媒的印鈔機。數據顯示,2007 年," 劉老根大舞台 " 票房總收入達 5800 萬元,2008 年總收入達 1 億元,2012 年更是高達 2.5 億元。
但經歷了疫情期間線下演出暫停的影響,再加上音樂會、話劇、脫口秀、相聲等其他演出形式的衝擊,二人轉、小品的風頭大不如前。
「定焦」查詢了 9 月初北京劉老根大舞台門票,票價為 380 元 -980 元不等。但除了較低的兩個檔位門票顯示缺貨登記外,其他門票均有富裕,一票難求的場景已經不再。
" 知道趙本山和他的徒弟是因為小時候看小品,至于劉能、趙四這幫人,耳熟但對不上臉。" 一位 05 後觀眾如此形容。愛看喜劇的她,相比 " 二人轉 ",更喜歡脫口秀,徐志勝、何廣智的段子,張口就來。
線上的影視劇曾被認為是本山傳媒的朝陽業務,這些年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2019 年 -2020 年,本山傳媒出品了《笑盜江湖》《奉天往事》《興風作浪》《這個保安有點彪》《一路不消停》等十幾部電影, 這些作品在豆瓣上的口碑均不及格。
2020 年,同為喜劇團體的德雲社憑借團綜《德雲鬥笑社》将一眾弟子推到台前,還吸引來了不少追星女孩,本山傳媒也在 2021 年打造了一檔《象牙山愛逗團》,不過節目聲量并不高,一季結束之後,沒了下文。
影視劇方面,雖然出了《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這些代表作,但唯一能長久活下來的 IP 只有堅持了 17 年的《鄉村愛情》。
這一 IP 曾經有多賺錢?
相關資料顯示,《鄉村愛情 2》在央視首播時,售價為每集 10-12 萬元(是同期電視劇大約 6 倍),第二輪播放時,賣給數十家電視台獲得的版權費接近 4000 萬,再加上廣告植入費,約數百萬元。曾有媒體測算,僅這一部影視劇就為本山傳媒帶去了 6000 萬以上的收入。
如今,《鄉村愛情》一年一季準時出現,口碑都在 6 分左右,如今已經播到了 15 季。在《鄉村愛情》身上,本山傳媒吃到了 " 讨好 " 年輕人的甜頭。
根據優酷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平台 95 後人群看劇首選是《鄉村愛情 12》。而 13 季也不斷出新,加入了當下正熱的直播帶貨内容。在營銷上,這些年《鄉村愛情》整出了象牙山國際化電影海報、盲盒等潮流形式,成功對胃年輕人。
這次的《鵲刀門傳奇》仍然延續了貼近年輕人的打法,特别是劇情上,除了堅持本山傳媒一貫的搞笑土味特色外,融入了時下熱點,基本覆蓋了現在的流行梗。
趙本山需要更多《鵲刀門傳奇》
相比《鄉村愛情》,《鵲刀門傳奇》是一部沒有在營銷上太使勁的作品。之所以能被熱議,除了質量不錯外,還和趙本山的復出有關。
一位知情人士向「定焦」透露,趙本山對《鵲刀門傳奇》十分用心,甚至比《鄉村愛情》的重視程度還高,不僅時隔多年再次出任主演,還從劇本、表演上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網上他現場給徒弟示範 " 踩空 " 戲的視頻片段,不斷被網友點贊轉發。
" 其實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但還是想多給徒弟們找點活兒。" 他說。
一直以來," 師徒制 " 是本山傳媒的一大标籤,趙本山本人和其徒弟,也是本山傳媒的核心所在。
但這種師徒制有好有壞。好的地方在于,由于演員與趙本山非老板與員工關系,師徒制讓他們有着更緊的捆綁,接什麼活兒、拿多少錢等,都要聽師傅的話。
這種方式對于凝聚小團隊來說有一定正向作用,但對于經營一家公司來說,不夠規範化和制度化。
演員們因趙本山徒弟之名走紅後,相比圈子内的其他演員,他們賺到的錢需要上交給公司的部分更多。這也就意味着,處在絕對高位的趙本山,一旦名氣出現下滑,公司業務和對徒弟們的震懾力均會下降。
本山傳媒意識到了這一點,實行了 " 公司化制度 ",比如把獎懲寫成條款,一條條給徒弟們列出來,如果有人犯錯,就會被罰款。
但一位投資人向「定焦」回憶,多年前本山傳媒想要融資,他曾與對方接觸過,最終以放棄收場。其中有禁止跨界并購的大環境影響,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爺子(趙本山)不想受約束,不想籤對賭協定,以及各種收入規範很難做到透明。
在他看來,本山傳媒雖然實行公司化管理,内核仍然是江湖氣。
去年,不少弟子和本山傳媒解約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也說明了這一點。
趙本山徒弟嬌嬌公開曝光公司嚴重克扣員工," 參加綜藝,談的是 50 萬,結果到演員手裡只有 2 萬,其餘都被公司拿走。"
憑借《鄉村愛情》謝永強一角出名的賀樹峰,也選擇了離開本山傳媒,回到農村老家。
在師徒制下,演員培養模式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徒弟們習慣了遵師命,缺乏創新意識。
" 都一招鮮吃遍天,徒弟們站在那裡,我就知道要說啥,都產生審美疲勞了。" 一位觀眾這樣解釋她不喜歡趙本山徒弟作品的原因。
" 比如宋小寶最開始通過賣萌耍賤,誇張的表情和黝黑的膚色,喊出那句 ' 海燕,你可長點心吧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現在他的 ' 絕活 ' 還是這些。" 她表示。
一部分徒弟已經離開,一部分徒弟還沒有被 " 捧 " 出來,而那些已成名的徒弟,也大多面臨着 " 大招不靈、觀眾熱情減退 "。業内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沒有一位徒弟能繼承趙本山的衣缽。這次的《鵲刀門傳奇》,也是由趙本山本人挑大梁。
此刻,本山傳媒需要發展,作為師傅的趙本山也需要給徒弟們找出路,《鵲刀門傳奇》是本山傳媒 " 讨好 " 年輕人的一次出發。該劇成功了,但本山傳媒還需要更多的《鵲刀門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