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沒事不要帶父母一起看房”,歡迎閱讀。
阿珍的故事
見面的時候,阿珍給我帶了一杯冰拿鐵。
她說最近對買房有了更深刻認識,其中就包括不要帶父母去看房。
什麼事呢?
阿珍看中了一套房。正好父母從老家來了上海,阿珍就想着帶父母一起看看,畢竟買房大事。父母也欣然答應覺得孩子争氣居然可以在上海買房。
但故事的開始總是美好的,走向就不受掌控了。來聽聽阿珍怎麼說吧。
01" 我眼裡的好地段,我媽眼裡的難民窟 "
我的目标就是靜安寺附近,各位知道的這附近除了貴還是貴。
但附近有愚園路安福路這些網紅小馬路,咖啡店小酒吧出門每幾步就能看到一家。
同樣的梧桐樹長靜安寺和普陀長風感覺是不一樣的,這種感覺是我追求的,所以我目标就鎖定這裡。
圖源:真叫盧俊
我媽當然也知道這裡地段核心,光老高的樓就一棟接一棟。
所以當她知道我要買這的時候,也并沒有傻白甜只是覺得我争氣,也做好了房子可能要小一點的準備,而我也盡可能在碼字之餘給她鋪墊房子又老又舊。
就算快到目的地前,她指着車窗外剛做完美麗家園的一處老破小問說:有這個好看麼?
我依然強撐着要給她降預期,違心地搖搖頭說沒有。
但随着距離延平路 xxx 弄越來越近,我媽的臉色開始越來越難看,哪怕我走在前面也能感覺到身後的低氣壓。
終于我媽沒忍住嘟囔了一句:怎麼連個大門也沒有。
還不由自主地翻了一眼一直盯着她的看門大爺:沒有大門卻有門衛。
延平路 xxx 弄跟不少老破小一樣沒有大門,但不遠處又有個類似物業又類似保安室的存在。
小區裡面兩排樓之間只有籃球場大,延平路還要特别些," 籃球場 " 兩邊是直接對外開門的設計,有人家直接把水池就建在外面。
走到最裡面單元,我悻悻地說:就這了。
一個樓道讓原本的低氣壓逐漸變成一個暴風眼。
一層二層三層四層我媽開始嘆氣:好好的樓道怎麼會這麼窄這麼破。
二樓兩側的住戶還把原本透光的陽台給封住了。
而且我媽在老家看慣了那種一梯兩戶,眼前這種一梯四戶她也不能接受。但我媽還不知道,靜安寺老破小是可以動辄一梯六戶一梯八戶的。
終于到了五樓,我已經有點破罐子破摔了強裝鎮定地說:右邊最裡面那戶。
這是 1979 年的房子,原戶主住了幾十年之後裝修都沒變過,所以大門還是木門,旁邊甚至還有那種手工砌出來的水泥池。
其實不用進去看這套房已經被我媽判了死刑。
原本還算輕松的問東問西此刻被欲言又止的沉默代替。最後她還是沒忍住發出了内心 OS:
為什麼非得買這?幾百萬的房子就這?
也是沒想到從下車到小區再到樓道五分鍾不到,我媽的期待被擊的稀巴碎。
但她不知道。這還是我把這裡翻得底朝天才找到的,她還沒看到更爛的。
三百萬的預算遇到靜安寺,這些都是必然。如果确定了想要靜安寺周邊老上海的小資調調又只有三百萬預算。那眼前這個沒大門的、樓道窄窄的、門頭破破的小區已經是最好的了。
因為我看中的是地段,而這地段對我媽而言不過是樓很高人很多,另外還有個廟的地方。
02走進去後立馬轉身,我媽真正做到了 " 所見即所得 "
這時候我媽臉色已經很難看了。但我知道推開那扇木門之後她的臉色會更難看。
站門口的我們此刻有點尴尬,但來都來了還是進去看看吧。
不出所料推開門第一時間我媽都沒忍住家鄉話,我滴個媽耶。
這套四十平邊套是那種普通一室戶,開門就是廚房、衛生間,往裡面就是客廳和主卧,外加一個陽台。
優點就是個邊套,但裝修是真的不能看。
圖源:真叫盧俊
沒有一塊完整的牆壁、到處鏽迹斑斑、壞掉的吊櫃還耷拉下來半扇門、地上還是那種特定年代的紅漆地面、天花板還不平 ……
從廚房到客廳再到陽台,我媽每走一步就絕望一點。
暴風即将來臨的時候還不忘幽默一句,問我這是不是被洗劫了,而且是二三十年前的洗劫。
裝修确實沒眼看,但 ... 這種老破小看裝修麼。
尤其我這種對設計有要求的半個地產人,買來自住的話少不了要裝個文藝風吧。所以這樣的小區買到手之後看骨架不就好麼。
什麼是骨架,朝向是骨架、戶型是骨架、邊套是骨架,除此之外都是虛的。就像看一個掉入茅坑的美女,洗幹淨、化上妝、穿上漂亮衣服,美女還是美女啊。
但我媽真的無法接受。從陽台退出來後,頭都不回地朝外走了,以我幾十年的經驗可以開始倒計時了。
3-2- 不出三秒我媽就站門口喊我:怎麼還不走?
無奈的我只能搖搖頭,其實買市區老破小就這樣。
如果你是拿來自住的,那這套房子只要硬體夠硬,其他條件破就破無所謂的。只要規劃好空間、做好室内設計,它會完全大變樣的。
帶着發展的眼光看眼前,這是老破小買家頭号功課。但顯然我媽是做不到的,她身體力行地做到了所見即所得。
在她眼裡我看中了她小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有的那個茅房。
03她更無法理解找個中介,居然要花這麼多錢
我永遠記得中介上樓的時候,我媽斜眼睥睨的樣子。
因為在我們等中介的時候,她不僅看到了那扇破破的門,還從她誠實的女兒這裡聽到這套 300 萬的房子,中介費需要兩個點。如果加上房東那 1 個點的中介費,一共就是近十萬塊的中介費。
這對于老家部門分房習慣了的我媽來說,簡直莫名其妙。老家房子要麼是熟人牽線搭橋、要麼是部門分的房子。中介費這件事聽過沒見過。
哪怕是後來小鎮上的人都出去買房後,大家聽過的中介費也只是 1 個點,或者再加點好處費這種的。但像我這種兩到三個點中介費的,我媽沒見過也沒聽過。
于是中介費這件事又在醞釀一個新的暴風眼。
圖源:真叫盧俊
而且這件事還有嘴說不清,為什麼一套房子的交易手續費會這麼貴?如果是為服務付費,為什麼會給你找這麼爛的房子?
我就這樣被我媽問的呃呃呃無法組織語言。
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拎着一壺酒和二兩花生米、從房產價值的基礎構成開始的話題。還得附加房源匹配、交易保險等第三方服務内容的普及。
在看房那半小時裡,對我媽而言這麼高的中介費就是胡鬧。
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實踐的,她看完房的唯一要求就是:别買了。
我哭死,她根本不知道這是我從去年八月開始把靜安寺翻了個底朝天,看了幾十上百套才找到的房子。
我不想說,我怕說了之後她更覺得我無可救藥。于是這套我看中很久、已經在談價格的房子現在 ... 就這麼懸着。不敢進,也不舍得退。
之前跟各位分享的買房大忌,現在我還要再加上一條:千萬别帶父母看房。
04如果再來一次
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的解決方案可能不說不帶我媽去看房,相反而是讓她更多參與到這件事裡面來。
有件事是要做在前面的,也是我很早之前從中介盆友那裡聽來的套路,就是看房節奏的問題,先安排素質一般的幾套房子、最後再來一套小區裡的 A 類房源,這條聽着雞肋。
但經歷過暴風雨的我開始相信,有些事情雖然套路,但是是有道理的。
具體到我個人身上這條動線還得拉的再長一點。因為靜安寺地段的好,是位置核心沒錯,但位置核心到底意味什麼?你不能光跟父母說地段好,你得解釋好在哪,怎麼解釋。你帶她從愚園路逛逛、去小咖啡館坐坐、去久光百貨吃個午飯,去體驗下為什麼這裡雖然樓舊舊的破破的,但依然川流不息。到那個時候可能不用你說地段好,她都會跟你說剛才咖啡館氛圍好像蠻特别,晚上再去坐坐。
故事都需要有鋪墊,那看個房為什麼不能有動線。
最後不同于看得見摸得着的利好,中介費這件事可能有點點難解釋。遇到這種實在費勁的最後還有一招,就幹脆不說或者幹脆說低點吧,就跟白色謊言一樣,不是所有謊言都是不可取的。
05
人似乎都是需要傾訴的,說完這些我感覺阿珍眼眶裡的紅血絲有點淡了。跟父母在看完房的大街上吵了一架後,阿珍也收拾好了繼續上路的心情。
和父母對房產的不同價值觀,其實是不同年代人對于房產的不同認知,都需要時間來消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真叫盧俊 ",作者:真叫盧俊團隊,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