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最适合中國人的馬自達,可惜來晚了?,歡迎閱讀。
哈喽哈喽大家早上好!
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廠商和消費者的焦點都放在了重磅的新能源車型,純燃油車基本被忽視,但在逛車展時還是有一款燃油新車,給我帶來了較深的印象。這款車,就是馬自達剛剛發起預售的全新 SUV — CX-50,預售價為 15.98-21.2 萬。
如今的馬自達,在中國市場已經像法系車一樣被邊緣化,今年以來每個月的總銷量都只有 4 千輛左右,昂克賽拉、CX-5 等此前能走量的車型,過去幾年不斷沒落。那麼即将正式上市的新車 CX-50,和此前產品有哪些不同?有沒有機會帶領馬自達走出低迷呢?
CX-50 是怎樣一台車?
稍微關注過馬自達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了,CX-50 是一款 2021 年底就已經亮相,最初由馬自達專為北美市場打造的一款車型,也就是所謂的區網域特供車。而随着如今被引入中國市場,CX-50 也就不再是一款特供車了。
我們知道目前馬自達的主力 SUV,是定位緊湊級的 CX-5,而 CX-50 同樣是一台緊湊級 SUV,考慮到 CX-5 已經多年沒有換代,CX-50 就普遍被認為是馬自達新命名體系下的 CX-5 的繼任車型。不過這個說法并沒有得到官方的确認,CX-50 的很多特點和定位,也和 CX-5 有明顯的差異。
首先是外形尺寸,CX-5 上市時是一台标準的 A 級緊湊型 SUV,由于多年沒換代,它的尺寸在同級競品中已經偏小,尤其是車身長度,比本田 CR-V 短了 128mm。而 CX-50 則比 CX-5 大了一圈,除了高度變低之外,軸距、車寬和總車長,都比 CX-5 增加了很多,尤其是 2815mm 的軸距,已經基本跨入了中型 SUV 的門檻。
而放到同級别中,CX-50 也成了最大的車型之一,軸距、車長和車寬都大幅度超越了 CR-V、RAV4 榮放這兩款日系緊湊 SUV,甚至也比定位中型 SUV 的大眾途觀 L 大了不少。
也就是說,馬自達完全可以把 CX-50 定位成中型 SUV,但它采用了和吉利星越 L 一樣的錯位競争的策略,以接近中型 SUV 的尺寸去打緊湊級市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CX-50 的長、寬很突出,但車身高度只有 1638mm,相比其它幾款家用 SUV 低了一截,而配合更寬、更長的車身,CX-50 呈現出正面低趴、側面修長的比例,車身姿态相比 CX-5 要更運動、優雅,但還是要比 1.5 米出頭的 CX-4 高不少。
CX-50 和 CX-5 核心差異的第二點,在于它們的底盤結構。和新一代昂克賽拉一樣,CX-50 也采用了具有争議性的扭力梁非獨立後懸架,對于高配售價超過 20 萬元的大緊湊 SUV,采用非獨立後懸架的情況非常少。
當然,馬自達強調這并不是普通的扭力梁懸架,而是有着其獨特技術加持的" 蝶形仿生懸架 ",相比普通的扭力梁後懸,有着更高的強度和更強的操控性。是不是噱頭抛開不談,起碼對 CX-50 這款車來說,它并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以操控為核心的馬自達。
由于自身銷量層面逐漸掉隊,馬自達加深了和豐田的合作,CX-50 便是兩家公司合作的產品之一,這款車在北美實際上也是和豐田的卡羅拉 Cross 共線生產,足以看出兩款車之間的淵源。
再考慮到北美市場更側重的是動力、空間和實用性,而非馬自達此前強調的操控素質,CX-50 最初北美特供車的身份,已經足以說明它和我們熟悉這 CX-5,在產品特性上已經分道揚镳。實際上,馬自達基于後驅平台的 CX-60,在產品特性上更符合 CX-5 繼任車型的身份。
總之,CX-50 是馬自達明顯轉變思路的一款車型,不管是對空間的側重還是定價的策略,都和我們熟悉的馬自達有明顯不同,至于這種不同是好是壞,我們就從它的具體產品力來看一下吧。
更适合中國的馬自達
近些年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沒落,有很多原因,單說產品層面的話,入門版自吸發動機羸弱的動力、局促的空間、粗糙的隔音,以及相對 " 堅挺 " 的價格,都是馬自達車型備受吐槽的缺點。
這些問題在 CX-50 上并沒有完全改掉,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還是有很多體現。我們就來盤一盤這款車比較突出的亮點和不足:
亮點 1:後排空間非常寬裕
得益于越級的尺寸、和橫置前驅 + 扭力梁後懸在空間利用上的優勢,CX-50 北美版本已經具備了相當優秀的後排空間,而來到中國市場,馬自達又專門對國產版本進行了優化,将後排腿部空間進一步增加了 55mm,這就讓它在乘坐空間上的優勢更加突出。
和自家的 CX-5 相比,CX-50 的後排空間完全大了一個級别,而放到途觀 L、星越 L、CR-V、RAV4 等車型中也依然突出。雖然受限于低矮的車身,頭部空間不算太寬裕,但配合巨大的全景天窗,後排整體的乘坐感受可以說同級優秀。
實際上,國產 CX-50 和北美版在軸距、尺寸上是基本一致的,國產版額外增加的 55mm 後排空間,是通過将座椅後移實現的,也就是拿備份箱的空間 " 換來的 "。不過由于車身足夠長,即便是被 " 犧牲 " 後的備份箱,依然相當寬大,不論縱深、寬度還是整體的儲物空間,也完全不遜于途觀 L 等競品。
也就是說,CX-50 在實用性層面,完全可以被視為一台大五座 SUV,在純燃油類别的合資車型中,20 萬元内相似定位的產品還很少。
亮點 2:優雅又運動的顏值
對于馬自達粉絲而言,運動、優雅的外觀是幾乎所有馬自達產品的一大吸引點,這在 CX-50 上也不例外,較長、較寬的車身配合低矮的高度,CX-50 将魂動設計的優雅、流暢更好地展現了出來。
而和其它馬自達車型不同的是,CX-50 也适當強調了力量感,前、後輪拱處都進行了明顯的外擴設計,全車也都采用了粗壯的下護板,在都市 SUV 的時尚優雅之外,也展現出了一定的戶外感。
除此之外,對于看膩了近幾年 " 電動化 " 風格的消費者,CX-50 依然保留了最傳統的燃油車的風格,全車看不到一絲像新能源車強行靠攏的元素,這一點,可能成為很多小夥伴眼中可貴的優點。
亮點 3:内飾堅守傳統,細節質感出眾
CX-50 對傳統的堅持,也延續到了座艙内。和已經在售的馬自達 3、CX-30 等車型一樣,CX-50 也采用了液晶 + 機械的儀表搭配,以及略微下沉的懸浮式細長中控屏,整體座艙在保證常用功能保留機械按鍵的便利性外,盡力實現了極簡清爽的氛圍。
在幾萬元車型都普及全液晶儀表和大尺寸螢幕的現在,CX-50 這種堅持小屏和機械按鍵的做法,反而成為一股難得的清流,這在很多人眼裡或許是恪守成規、不思進取,但對另一部分人,也成為如今不可多得的一個選擇。
亮點 4:配置比 CX-5 豐富很多
自 2013 年上市以來,CX-5 已經十年未換代,雖然中間進行了大改更新,但市場上一些新潮的功能配置,CX-5 已經明顯落伍,而即将上市的 CX-50,在這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
首先是 L2 級駕駛輔助,CX-50 實現了全系标配,這是馬自達品牌在國内首款全系标配 L2 級駕駛輔助的車型,而馬自達 3、CX-30 等較新的產品,也只有次頂配以上才給到這項配置。放在同級競品中,CX-50 配備 L2 級駕駛輔助的價格門檻,比途觀 L、CR-V、RAV4 等車型都低很多。
除此之外,手機無線充電、車聯網、手機互聯、高德地圖等當下比較實用的新潮配置,在 CX-50 上也是标配,這方面就比其它合資 SUV 要完善很多,在星越 L 這種熱門自主 SUV 面前也基本看齊。
也就是說,雖然 CX-50 沒有大尺寸的液晶儀表和中控屏,但它的車機智能化層面規格并不算差。
除此之外,全 LED 大燈、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多層隔音玻璃等在 CX-50 也是标配,其它類似全景天窗、電動尾門、電動座椅、座椅加熱等配置,基本都從中配開始出現,可以看出 15.98 萬的價格,并不是象征性的乞丐版,而是具有較高購買價值的,對配置有較高需求,18 萬元左右的中配也基本能覆蓋核心配置。
對比馬自達在售的產品,CX-50 展現出了難得的性價比和誠意,這也是它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原因。不過這款車也絕不完美,它依然存在不少的缺點和短板。
缺點 1:全系無四驅
馬自達在國内對 CX-50 對定義是 " 山系生活寬體 SUV",且外觀的下包圍也頗有越野氣質,但目前已經上市的版本,全系都沒有四驅系統,這對需要四驅能力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直接勸退的短板。
當然,CX-50 北美版是有四驅的,所以國產兩驅版的後排中間也有較高的地台,對中間乘客的舒适度存在影響。至于計劃晚些時候上市的混動和 PHEV 插混版,或許會帶來四驅版本。
缺點 2:入門 2.0L 自吸版動力羸弱
北美版 CX-50 主打的動力,是一台 2.5T 渦輪增壓發動機,而國内燃油版則只有 2.0L 和 2.5L 兩個自吸版本,其中 2.5L 發動機的動力參數還說得過去,但 2.0L 版只有 155 馬力、200 牛 · 米的參數,和尺寸小很多的 CX-5 相同。
實際上,CX-5 的 2.0L 版 0-100km/h 已經需要 11 秒左右,對于更大、更重的 CX-50,官方沒有公布破百成績,但實際表現肯定還會更差,對動力稍有需求的話,就要直接排除掉這個版本。
而考慮 2.5L 版的話,價格門檻就達到了 17.9 萬,這個價格往上已經能買到 CR-V、RAV4、途觀 L 等熱門車型的主銷配置,這就很大程度抵消了 CX-50 低門檻的優勢。
缺點 3:全系都采用 6AT 變速箱
單論 6AT 這個規格的話,馬自達無疑是業内做的最好的之一,并且調校匹配也極為成熟。但到了 2023 年,6AT 變速箱在檔位數量上已經明顯落伍,即便馬自達的發動機有着優秀的燃油經濟性,但是匹配 6AT 變速箱的油耗表現,在同級競品中也基本沒有優勢。
CX-50 不缺亮點
但來的有點晚
平心而論,如果馬自達在三年前能拿出 CX-50 這樣的產品,它是有可能在燃油市場掀起一定風浪的,但在如今的 2023 年,新能源車在國内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三成,并在不斷增加,馬自達乃至整個合資陣營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已經大幅弱化。
這種情況下,處于頹勢的車企,就要拿出真正的資金、精力,打造出真正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產品,并放棄此前合資品牌的身段,在定價和配置上給到誠意。這方面,雪鐵龍的凡爾賽、福特的新蒙迪歐、林肯的林肯 Z 乃至現代的庫斯途等,都是真正花了心思打造的特供產品。
不過結果我們也看到了,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确實有一定提升,但仍然不溫不火,畢竟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和傳統燃油類别的市場中,都有太多優秀的產品了。
所以,馬自達 CX-50 算得上一款不乏亮點的誠意產品,可惜的是它來得有點晚,在現在的背景下,合資車企已經不可能依靠一款產品扭轉整體的頹勢,如果想要重新恢復曾經的輝煌,這些誠意產品只是一個開始,它們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就像此前二十年裡不斷克服品牌劣勢的中國車企一樣。
最後,大家怎麼看馬自達 CX-50 這款車呢?歡迎留言讨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