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及時止損,9年大賣無奈關掉店鋪,歡迎閱讀。
文 | 億恩
優勝劣汰的跨境電商戰場,從來不缺 " 大将 " 隕落的故事。
無論是上線即霸榜的 TEMU,還是以内容輸出赢得市場的 TikTok,又或是亞馬遜正面迎戰推出的低價商城 Haul,都在印證着一個不争的事實:跨境電商戰場博弈逐漸更新。
但有平台殺出重圍,自然就有平台沉寂,Wish 便是其中的代表。成立初期,Wish 以低價白牌產品在十年裡攀上高峰,大批賣家借此賺得盆滿缽滿,但好日子總是短暫的,Wish 上市首日破發,後便開始一路走下坡路。
Wish 為此也曾做過努力,但顯然收效甚微,各種決策性失誤成功把它逼進絕境。相關數據顯示,Wish 因受到中國低價商品的衝擊,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18% 跌至 2025 年的 5%。
往日被賣家捧在手心的 Wish 已然變成了罰款、凍結資金、回款慢、關店押金被拖等詞匯 " 籠罩 " 的平台。于是,棄它、遠離它、聲讨它則成了無數被它傷過賣家的下一步動作。如今,更有多個賣家稱:Wish 是不是跑路了?
押金被扣、回款遙遙無期,Wish 徹底涼了?
今年 3 月份,新加坡高等法院的一紙裁決成功為 Qoo10 畫上句号,這個由韓國人創立、收購 Wish 僅一年的平台以 10 億元的債務直接宣告破產。
法院披露的數據顯示,Qoo1 當下收到債務追讨申請超 300 份,其中優先債務越 135 萬元人民币,無擔保債務約超 10 億元人民币。
作為 Wish 的母公司,Qoo1 破產清算,旗下平台 TMON、Wemakeprice、Interpark Commerce 也均因為無法償還賣家債務被下令進行重組,而 Wish 的日子會好過嗎?
" 賬期越拖越久,都不知道能不能回款," 深耕 Wish 9 年的大賣選擇及時止損,關閉 Wish 店鋪。據這位賣家的反饋,自己 12 月份的款都還沒回,如果有可能恢復,希望能把貨物清掉。
無獨有偶,深耕 Wish 十幾年的大賣林立也聲稱,不會再做 Wish 了。即便是在關店的這個節骨點,林立聲稱自己還在被 Wish 蹉跎,保證金難退、回款難。
對此,賣家劉然感同身受,2024 年 3 月關閉 Wish 平台後發現還有 2000 美金的保證金沒退,便用郵件聯系平台,被告知關店流程沒走完後,賣家又按照郵件中的提示登錄店鋪操作注銷,但截至目前,仍未被退回。
這其中,官方曾表示正常 1 個月内退回,但後期劉然每周發出郵件詢問,都得到的回復是:正在調查中。
然而,Wish 讓賣家吐槽的點遠遠不止如此,深耕平台十年的大賣表示 3 萬多的貨款平台還沒有給,有同樣遭遇的賣家并不少。
據小編不完全統計,幾乎大部分的賣家都遭遇了未按時放款的情況,不乏深耕家居、3C 電子、服裝等品類的賣家,涉及的金額從數萬元到百萬元不等。
" 我們公司的資金鏈要斷了,回不了款,有沒有人組團去大鬧總部 ",一 Wish 賣家爆料道。據了解,自 Wish 被 Qoo10 收購開始,平台的打款就開始出現延遲危機,當時短則幾天,長則 10 天左右,Wish 發出公告稱由于付款政策更新,不同級别的商戶打款時間不同。
好在 7 月份,Wish 發布了一則 " 關于延遲結算的通知 ",最後也積極給出了補償的方案。但好景不長,9 月份這種情況再次大面積出現,當時就有賣家稱自己收到了 Wish 官方招商經理的反饋,"9 月 15 日的我們已經在努力安排,是否還要繼續運營,還需要自行判斷 "。
僅剩的少數 Wish 賣家此時已然惴惴不安,這種情況持續到去年 12 月份開始,大批賣家截至近日還是沒有收到回款,僅有高權重的鉑金店鋪正常回款了。
與此同來的,還有平台客服含糊其辭的回應,諸多賣家與客服溝通後多是擔憂 " 平台一個明确的說法都沒有,最後能否成功拿回自己的錢 "。
回款難對賣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數跨境公司資金鏈條斷裂的前兆便是因此。為此,部分賣家只得選擇及時止損,開啟 " 假期模式 ",但也有賣家資金鏈受到影響,選擇抵押房產維持運營。
還有個别賣家基于對 Wish 的情懷,選擇堅守陣地,一直正常發貨,沒有開啟假期模式,但如今随着押款越來越多,他們也堅持不住了,只希望能拿回貨款,撤離 Wish。
彼時,諸多賣家腦海中出現了同一個疑問:"Wish 是不是要跑路了?"
對此,有賣家發表了自己的意外發現,舉報 eBay 時發現控股公司不是上海這家,而是在瑞士,假設賣家回款難,去舉報 Wish,是否也是如此的結果?
但眼下一個更復雜的情況是,收購 Wish 的母公司 Qoo10 在今年 3 月份實行了破產清算,Wish 當前的情況是否和母公司的現狀有所關聯?于是,有賣家心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早在 Qoo10 收購 Wish 之後,是不是就開始拆了東牆補西牆,拿 Wish 的資金去解決原先暴雷的兩家子公司。
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 TMON 和 WeMakePrice,曾在 2019 年被 Qoo10 收購,但 2024 年 7 月份,這兩大平台暴雷,欠下貨款約 1.3 萬億韓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兩大暴雷的平台也曾出現過回款延遲的情況,因此猜測 Wish 後期會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徹底涼涼?
當時,有數百名 Wemakeprice 商家爆料稱,還未收到 5 月份的貨款,不久後 TMON 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最初平台以系統結算錯誤安撫賣家,但最終被韓國公平委員會調查後發現,該平台拖欠貨款數額高達萬億韓元。
旗下平台相繼暴雷,母公司 Qoo10 也沒有幸免于難,不斷傳出裁員、财務困難等消息,公司只是僅剩少數高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時至今年 3 月份,母公司選擇破產清算,如今的 Wish 又能走多遠?
曾經如日中天的 Wish 如今走向落魄
回顧 Wish 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一個平台平地起高樓,又從輝煌到敗落的歷程。
2011 年,Wish 成立于美國舊金山,最初只是一個用戶收集和管理商品的工具,直到 2013 年才開始轉型為購物 APP。
瞄準歐美的下沉市場,憑借中國的低價白牌產品,Wish 在 2017 年成為美國下載量最大的電商應用,2018 年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的購物 APP,也曾與亞馬遜、eBay、速賣通齊名,同列全球四大購物網站,被無數人稱之為 " 跨境電商的 1.0 時代 "。
但如果提及 Wish 最大的貢獻者,肯定是中國賣家。21 世紀初,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便宜的人力、房租以及低廉的商品價格成功吸引到 Wish 的注意。于是,2013 年,Wish 開始招募中國賣家。
Marketplace Pulse 數據顯示,2018 年,94% 的 Wish 賣家都來自于中國,剩餘 6% 的國際賣家中,也有諸多是銷售中國制造的商品。從服飾、鞋包配飾、寵物用品,再到數碼產品,Wish 提供的產品不僅多樣,且價格低廉,也讓大量中國制造借力 Wish 走出國門。
跨境電商處于野蠻生長狀态,而國内的供應鏈已經相當成熟,自然不少中國賣家在這個階段賺得盆滿缽滿。有賣家分享當年的盛況:有很多人在 wish 平台賺的盆滿缽滿的,光我認識的賺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都有好幾位。
短短十年的時間,Wish 攀升高峰。國内大肆招商,海外狂買流量,平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态。巅峰時期,Wish 坐擁超過 5 億的注冊用戶和 1400 萬的每日活躍用戶。
Wish 這一新秀的橫空出世也讓無數投資人對其報以熱切的目光,公司連連拿下多輪大筆融資。2015 年,公司拿下超過 5 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 30 億美元;2017 年,公司拿下 F 輪融資,投資機構不乏淡馬錫、DST、光際資本等知名機構;2019 年 8 月,公司拿下由泛大西洋領投的 3 億美元 H 輪融資,彼時 Wish 的估值已經達到 112 億美元。
2020 年,Wish 迎來最後的高光時刻,營收達到 25 億美元,母公司 ContextLogic 正式上市募資 11 億美元,并以 140 億美元的市值上市。
但也恰恰是此時,Wish 并未如願迎來新的增長拐點,而是開始走下坡路,上市首日股價跌 16%,營收最高的年份,Wish 淨虧損也達到最高,為 7.45 億美元。翻開 Wish 的财報,可以發現,早在 2017 年,Wish 便開始出現虧損的狀況,最大的虧損為 2020 年。
但彼時的跨境電商已經由寬松的野蠻生長進入了激烈的競争模式,而 Wish 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仍舊在延續以往的罰款來規範賣家。
尤其是 2019 年,頻頻有中國賣家被開出高額罰單,不少賣家因為 " 誤導性產品 " 等理由被頻頻罰款,最高的罰款額累計超過 40 萬美元。但諸多賣家反饋稱其產品和圖片保持一致,商品上架之初也是審核通過,賣了一段時間後卻處以如此高額的罰款讓諸多賣家質疑。
另一方面,Wish 上一直存在的產品質量、假貨泛濫、物流時效慢等問題也日益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法國開始對 Wish 的這些行為重點關注并進行制裁。
彼時,賣家和買家兩端都開始逃離 Wish,也讓其頗顯尴尬。同時,平台單量呈現下滑趨勢,即便是疫情期間諸多平台吃到紅利,迎來增長高峰,但 wish 的業績仍不理想,2020 年創下最大的虧損記錄。
連續虧損 7 年後,Wish 也開始自救。收縮市場,并通過退租、精簡人員降低成本,而在賣家端,Wish 則将開放式自由注冊轉為邀請制。
但并未挽留住商家和消費者,不少跨境大賣已經切掉 Wish 這一平台。截至 2023 年底,Wish 的月活躍用戶只剩下 1100 萬,全營收營收 2.87 億美元。
服務商也開始宣布不再為 Wish 提供服務。似乎,Wish 只剩下了最初的投資者。彼時,Wish 再度加碼,更換管理層以此更新平台的管理理念和戰略方向,但并未改善虧損的現狀,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困境。
很顯然,Wish 沒有抓住一波又一波的關鍵點,2017 年亞馬遜開始進行品牌化轉型,但 Wish 沒有;急切于大量招募賣家,但并未進行準入審核;低價商品參差不齊,賣家以次充好的情況頻頻出現;IT 基礎設施部署不佳,數據邏輯不清;轉型前僅有大客戶有專人對接,其他客戶均由外包客服負責。
毫無疑問,各種決策失誤也把自己逼進了絕境,Wish 确實是自讨苦吃。
無奈之下,Wish 選擇了賣身。2024 年 2 月,Wish 母公司 ContextLogic 宣布,以 1.73 億美元的價格将 Wish 出售給新加坡電商平台 Qoo10,4 月份收購完成,但其收購額縮水到 1.61 億美元。
Qoo10 收購 Wish 的契機也很巧妙,收購 Wish 不久平台便開始走下坡路,後不久旗下兩大平台便出現了暴雷。為改善現狀,Qoo10 開始進行大裁員,就連不少中國辦公室的員工也開始停工停產等待進一步通知。
如今 Wish 也開始頻頻出事,不免讓人聯想到管理層盲目擴張的大肆收購,
正所謂 "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Wish 預計也很難獨善其身。
一批跨境電商平台異軍突起
提及 Wish,就不得不提及當時與其并駕齊驅的另外三大霸主,亞馬遜、eBay、速賣通,也被稱為跨境電商平台的 1.0 時代,遍地撿錢。歷經多年的發展,亞馬遜依舊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受整個行業頭部賣家擁趸。
翻看一眾賣家的财報,可以發現多數頭部企業的第一收入來源多是亞馬遜,以大賣安克創新為例,2024 年半年報數據中,96 億的營收中,亞馬遜貢獻了 50 億元。
此外,随着跨境電商市場的不斷發展,新興潛力平台不斷湧現瓜分市場份額,跨境電商市場競争激烈也是推動 Wish 逐漸走向沉寂的因素。此時跨境電商進入新時代,行業格局發生轉變,亞馬遜依舊領跑,SHEIN、TEMU、TikTok 等平台已頻頻嶄露頭角。
2012 年成立的 SHEIN 幾乎與 Wish 是同日而起,但 SHEIN 的成長時間更長。有所不同的是 SHEIN 以銷售女性快時尚相關品類為主。疫情之前,它都是一個相對低調的存在,疫情期間也就是 2020 年左右,SHEIN 開始頻頻霸榜國外的 APP 下載榜,也成功讓無數國人知道了 SHEIN。
憑借 " 自營品牌 + 平台 " 雙引擎發展模式,依托于敏捷的供應鏈,SHEIN 持續深化全球市場,早已成為估值超過 600 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
TEMU 在 2022 年橫空出世,以 " 極致 " 性價比快速打開國際市場的路線,上線美國不久,便坐上了全托管賽道的頭把交椅,2024 年上半年的 GMV 直接超 2023 年全年。
SensorTower 數據顯示,2023 年 TEMU 下載量激增 23 倍,超過 3.2 億次,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大,增長最快的電商應用。進軍美國後,TEMU 先後上東南亞和日韓等多個市場的多個站點。
TikTok Shop 以内容電商成功引領新的電商風向。上線美區僅一年的時間,内容場 GMV(商品交易總額)暴增 557%,日支付用戶數增長超 3 倍,内容電商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超 10 倍。
無數賣家從 TikTok Shop 拔地而起,無論是視頻轉化,還是直播電商,TikTok Shop 都成功帶動一眾產品爆賣,運動泳裝單款日銷 1000+件;國貨品牌 Seaways 僅在 TikTok Shop 這一個平台,三款熱賣品銷量的就分别達到了 20.32 萬、9.14 萬和 5.7 萬,總計 35.16 萬件,總銷售額更是将近兩百萬美金。
在此之後,區網域性電商平台開始不斷湧現,諸如法國的 Cdiscount、德國 OTTO、日本樂天、拉美的美客多等,雖然這些平台為本土化平台,但其表現多是相當優秀,被不少中小賣家看中所深耕。
彼時,傳統平台亞馬遜、eBay、速賣通等依舊拔尖,但 Wish 早已掉隊,而新興平台則逐漸衝擊傳統平台地位,致使一眾跨境平台不斷進行存量競争,平台的運營也開始向精細化運營轉變。
後受關稅影響,上述多個平台的購物量下降。Omnisend 最新消費調研顯示,受關稅動蕩影響,對比 2024 年同期,美國人在 TEMU 的每日購物量同比下降 17%,SHEIN 下降 41%,速賣通下降 38%。
但這又成功推動一個平台的崛起。中國的 B2B 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DHgate)在關稅大棒暴擊下,成功被無數消費者鋪捉到。Appfigures 顯示,4 月 11 日敦煌網還是籍籍無名,但 2 天後的 4 月 13 日就已經從第 352 位飙升至第 2 位,僅次于 ChatGPT。
其 iOS 下載量直接衝到了 11.75 萬次,比 30 天均值暴漲 732%,僅美國市場就貢獻 6.51 萬次下載,增幅高達 940%。外貿政策的不斷變動讓無敦煌網成功翻紅,就如同當初的小紅書。
當時的拜登強制要求字節跳動剝離旗下應用 TikTok 在美國的業務,大量美國網友開始轉戰中國另一款分享生活的 APP,即小紅書。1 月 14 日,小紅書已經躍升至下載榜第一,緊随其後的是字節跳動在海外的照片分享應用 Lemon8 和 OpenAI 的 ChatGPT。截至 2024 年 7 月,小紅書的月活躍用戶約為 3 億,并還在快速成長。
可以預見的事,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新興平台不斷湧現,也可能成為影響全球電商市場格局的一環,于賣家而言也會有更多的銷售渠道可以分散風險,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