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場PK一省養老金:中老年頂流是怎麼煉成的?,歡迎閱讀。
在秀才和一笑傾城走紅前,大部分人其實并不關心自己的父母喜歡什麼。
所以當 8 月中旬的一場世紀 PK 上演,大爺大媽在 2000 萬觀眾的見證下在直播間裡豪擲千金、遊艇跑車刷個不停,只為支持心愛的秀才弟弟 / 傾城妹妹時,比起爸媽人到暮年、忽然上頭、瘋狂追星這件事,更多人在問的一個問題是:秀才和一笑傾城到底是誰?
秀才和一笑傾城世紀 PK 留影
背靠近 2000 萬粉絲的一笑傾城和 1200 萬粉絲的秀才,是抖音新晉的中老年頂流網紅,人送外号菏澤王冰冰,亳州小靳東。
兩大頂流術業有專攻,一個專做阿姨粉的貼心弟弟,濃眉大眼,恪守男德;一個甘當叔叔粉的鄰家小妹,小家碧玉,懵懂可愛。
關于此二人到底有多火的傳說眾多:吉林某七旬老太為愛走單騎,南下安徽只為見秀才一面 [ 1 ] ;一場直播 PK 就能調動一個省的退休金;湊熱鬧的年輕人兩頭跑,結果在傾城和秀才的直播間分别偶遇爸媽……
原本只屬于中老年人的隐秘角落,因為一次世紀 PK 而意外出圈,一場 00 後好奇圍觀、整活博主争相模仿的全民狂歡就此開始,秀才和一笑傾城也從叔圈 / 嬸圈限定偶像飛升為全網頂流,甚至一路火到國外。
但在這場仍在發酵的娛樂風暴裡,價值觀的分歧依舊是主旋律:年輕人讀不懂大爺大媽的綿綿情意,大爺大媽也不理解年輕人的戲谑目光。
而當兩代人的審美與情感觀念偶然相逢,一條名為文化割裂的暗線才悄然浮現。
需求:電子保健品
年輕人初看秀才和一笑傾城,大多會覺得螢幕裡的 " 偶像 " 粗糙且蹩腳。
兩位主播一個精于風騷走位,一個擅于表情管理,但内容大多千篇一律,不僅文案雷同,曲庫單一,而且唱歌都是在對口型。比如那句 " 愛你不是我的錯,是你太美惹的禍 " 因效果太好被秀才復用了上百次,《小妹妹送情郎》則是其視頻的經典曲目。
就連動作要領都乏善可陳。有人總結過秀才的一套标準連招:一捂嘴(以顯羞澀),二舔唇(也稱 " 吐信子 "),三伸手,四挑眉,五摸頭,六捂肚。一笑傾城也有三寶,挑眉,咬唇,含羞笑。
但落在中老年人的眼裡,這就是鄉土版的阆苑仙葩和美玉無瑕。含蓄了大半輩子的父輩們仿佛一夜習得愛的教育,對着秀才弟弟和傾城妹子訴衷腸、寫情詩。随便點開一個視頻,評論區就是一部文豪荟萃的情話寶典。
秀才和一笑傾城評論區節選
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走紅其實大有門道。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秀才和一笑傾城的致富經,那就是活成一代中老年人的電子保健品。
首先要理解保健品的精髓:賣的不是產品,而是情緒價值,本質上是一種安慰劑。
傳統保健品的崛起就始于廣大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對健康的焦慮。在物質尚顯匮乏的 90 年代,保健品市場群魔亂舞——吃生命一号能上清華北大,喝三株口服液藥到病除,產品說明書寫滿 " 智商稅 " 三個大字。
但只要信仰到位,價格原地翻倍,保健品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有人一次性喝掉八瓶三株,把命搭了進去。
後來保健品一度進化成老年人買椟還珠的情感遊戲。有人花 8 萬買保健品,只為在保健品公司組織的旅遊團裡對其他老頭發号施令,過過官瘾;還有老人把保健品銷售當成兒孫,花錢買陪伴 [ 2 ] 。
而當物質的豐盈放大了精神的空虛,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卻是主流文化的真空地帶。遍地的渣男撈女故事裡找不出一個領退休金的主角,可光是中老年相親市場,保守估計就 300 億起跳 [ 3 ] 。
前兩年的假靳東事件掀起了這個隐秘角落的冰山一角。三四線城市的中老年婦女寧可和 AI 合成的虛拟影像 " 談戀愛 ",在 " 靳東 " 的噓寒問暖下掏空積蓄,也不願面對冷漠的家人、操勞的生計。
因為被假靳東欺騙的那一刻,或許也是她們一生中最被善待的時刻。
秀才和一笑傾城的走紅,同樣承載了一代人前半生被壓抑,後半生被無視的愛與欲。秀才的評論區總有大段大段的表白,有人想念秀才到失眠,白天做農活,夜裡只睡兩個小時,委屈地留言質問男主播:" 秀才弟弟也是壞男人嗎?"
" 假靳東 " 難逃法律鐵拳的制裁,秀才和傾城卻能靠直播打賞合理合法地收割着大爺大媽的退休金。
坊間流傳,一笑傾城的榜一大哥抖音等級 60 級,需要消費 2000 萬才能達到;秀才的直播間也是姐姐粉的銷金窟,某場連麥 PK 中,一位名叫 " 勤姐 " 的粉絲就架不住秀才連哄帶勸加撒嬌,猶豫再三還是給他刷了價值 2888 元的禮物。
販賣情緒價值已是一個公認的商機。放眼市場,無數電子保健品排着隊要給消費者的精神世界做馬殺雞——你在原神十連 648 不出貨,我向黃牛天價收購 TF Boys 演唱會門票,爸媽在秀才和一笑傾城直播間揮灑退休金,人人都有美好的未來。
但要像兩大頂流一樣牢牢抓住大爺大媽的心,把情感需求做成一門可量化的生意,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供給:網紅定制化
每一個來直播間看熱鬧的 00 後,都會被一個反直覺的事實所震撼——秀才比薛之謙還要小兩歲,一笑傾城其實是個 90 後。
與同齡明星網紅相比,秀才和一笑傾城如同兩個異類。薛之謙戴蛤蟆墨鏡穿皮褲,秀才卻已是風塵仆仆老幹部;别的美女都在穿黑絲跳大擺錘,一笑傾城卻獨愛阿依蓮風,對着鏡頭搖花手唱情歌。
秀才和一笑傾城與其他同齡明星 / 網紅畫風對比
配上年代感極強的場景和 BGM,一種油膩又幹淨、年輕又老氣的全新風格就此誕生。
這種反差和錯亂正是秀才和一笑傾城的走紅密碼:年輕人看不懂的風格包裝是吸引爺叔阿姨的鉤子,而底下挑動的荷爾蒙是偶像不變的内核。
模糊畫質、鄉間場景、懷舊老歌,甚至刻意 Old School 的穿搭,無不像素級模仿了大叔大媽的抖音朋友圈。甚至連精心設計的 " 挑眉、捂嘴、咬唇 " 都考慮了大叔大媽能消化的性暗示的最大級——秀才和一笑傾城真正踐行了一切從群眾出發的閱聽人思維。
但撥開精心設計的包裝紙,秀才和一笑傾城實際提供的是大多數偶像統一的内核:荷爾蒙和情緒價值。
比起年輕人琳琅滿目的顏值偶像,秀才和一笑傾城在顏值上似乎并不出挑——但比風格年齡更年輕的肉體年齡,已經足夠為大叔大媽提供荷爾蒙。
更重要的是,兩位主播深谙 " 帥而不自知,美而可親近 " 的好嫁風套路,一個每次發現被偷看都要捂鼻躲避,一個咬破了唇都學不會女人味,情緒價值滿分。
兩個為中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形象就此誕生:帥氣靓麗的外形、情意綿綿的台詞、欲拒還休的眼神,直教大叔大媽不惜生死相許。
這背後其實還藏着一條產業暗線:販賣情緒價值,越來越成為一門按需定制的生意。
" 網紅 " 孵化早已從個人努力進化到專業分工的階段。一個 MCN 就是一條流水線網紅工廠,比如活躍在各大平台的網紅醫生,背後就可能站着同一家公司,背着同一篇稿子 [ 4 ] 。
但工業化也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争。隔壁韓國偶像產業每六天就有一個組合出道,而在中國,有人總結過 10 大類 76 種 " 亞文化 ",再怎麼劍走偏鋒的小圈層,如今都已站滿意見領袖。
當市場供給過度飽和,聰明的網紅已經活成產品經理,先選潛力市場,再來按需定制。
光是女性情感這條賽道,都已經分裂出了心靈雞湯派、嬌妻文學派、撈女攀援派、女性獨立派等等流派。嬌妻鼻祖、凡爾賽文學大師 " 蒙淇淇 ",眼看主流女性意識覺醒,立刻宣布和渣男前夫離婚,光速轉型成獨立女性代表。
在醫美加持、濾鏡加成下,抖音上的美女直播琳琅滿目、層出不窮,甚至連榜一大哥都不夠用了。隔壁俊男美女賽道一片紅海,秀才和一笑傾城靠着打造大爺大媽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成功圍獵一度被邊緣化的中老年群體。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老年人是最好的一批閱聽人:商業價值高,審美迭代慢,只要情緒價值到位,創作者躺着也能掙錢。
從短視頻生產來說,美女主播需要争奇鬥豔,一夜爆火後熱度消散比比皆是,知識博主需要标新立異,驚才絕豔後江郎才盡不勝枚舉。秀才和傾城卻可以用同一首歌、同一個模式,在不同的場景,拍 100 個不同的視頻,實現了内容創作者魂牽夢萦的規模化生產。
直播也是截然不同的體驗。擦邊主播既要苦練唱跳健身,又要熬夜全勤直播,本質上是比 996 還苦的體力活;秀才和傾城一颦一笑間,直播間接連下起嘉年華雨(一滴雨價值 2888 元),假唱對口型也沒關系,不講技巧,全靠感情。
事實證明,做網紅,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原本,傾城和秀才可以在這座中老年專屬的幻境孤島上悶聲發大财,但那場世紀 PK 與随之而來的出圈,忽然就把這兩個小鎮主播和大爺大媽粉們打包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鴻溝:世界在折疊
8 月中旬的世紀 PK 過後,秀才和傾城的抖音評論區驟然分類成兩股勢力:一方是爺叔阿姨争先恐後激情告白,堪稱一本活動的中老年情話大全,另一方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 90 後、00 後在評論區做紀檢委員,活捉語言不檢點的大伯大媽。
至此,秀才和一笑傾城才算真正地出圈爆火,跻身全網頂流。
這兩方勢力中,比起人到暮年、忽然追星、勇敢說愛的老頭老太太們,更耐人尋味的是反響異常熱烈、把直播間當作網絡奇景來觀賞的年輕人。
年輕人的過度熱情,實質上是代際文化割裂的一種表現。
代際割裂是永恒的命題,數字媒體和算法推薦卻加劇了鴻溝的形成。人們在互聯網上只接觸和消費符合自己興趣、觀點和價值觀的信息,而忽視或排斥不同或相反的信息,從而形成一種自我封閉的信息環境,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 " 繭房 " 中。
消費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像無數個井中青蛙,不斷沉浸在自我鍾情的文化氛圍之中。當 90 後、00 後對大伯大姨的綿綿情話驚詫不已,本質上是因為他們早已有意無意忽視了大爺大媽的情感世界。
以影視作品為鏡,主流文化從霸總拍到土狗、從直男直女拍到社會主義兄弟情,但愛恨情仇始終是年輕人的專屬,《酒神小姐》這樣的作品少之又少,中老年的情感訴求的表達被顯而易見地忽略。
在刻板印象中,人到暮年就該斷情絕愛,不是含饴弄孫,就是安詳等死。
以老年人性交易為題材的《酒神小姐》
上一輪大幅出圈、異曲同工的便是早兩年的假靳東事件。家住江西、年過六旬的黃阿姨,不惜抛夫棄子,只為了和抖音上對自己噓寒問暖的中年男演員奔現。年輕人不能理解黃阿姨為什麼如此瘋狂,而他們也很難向新晉網民黃阿姨解釋清楚:手機裡的 " 靳東 " 不過是個 AI 合成的虛拟形象,是專門來騙她的。
在更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割裂無處不在,既發生在代際之間,也發生在圈層之間,城鄉之間:
他鳳凰傳奇,你 Rap 民謠;他起點網文,你諾蘭卡佛;他在村口炸褲裆,你在新天地吃白人飯,唯一共通點可能是都愛周末散步,他叫村口遛彎,你叫 Citywalk。
你們本應在各自的世界各自安好,直到算法勘破了 " 獵奇 "" 分裂 " 可以引爆的流量潛力,所以你們作為一串平台背後冰冷的用戶數據短暫交匯,引發又一次輿論狂歡。
但所有的狂歡都将走向一個重點,秀才和傾城的故事走向也可以被輕易預測——鬧劇行将落幕,因為 00 後要開學了。
尾聲
上個世紀,藝術家安迪 · 沃荷提出過一個 15 分鍾定律:在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鍾内出名。
如今的簡中互聯網世界謹守這條定律,頂流誕生、全網破圈的傳奇反復上演。一首《我的滑板鞋》成就了一個龐麥郎,15 秒短視頻讓全網記住理塘丁真的名字,兵荒馬亂的 2022 年,衣戈猜想的二舅治好了無數人的精神内耗。
但安迪 · 沃荷沒有回答一個問題:15 分鍾以後呢?
頂流們的賽博生命周期自有一套規律:爆紅破圈,跟風模仿,熱度退散,一地雞毛。丁真和二舅被迅速遺忘,龐麥郎倒是還有些許關注度,只是他已不再是那個 " 天才歌手 ",而是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普通人龐明濤。
15 分鍾的爆紅出圈也沒有改變任何事情。當秀才與一笑傾城的熱度消散,年輕人會回到自己熟悉的那個光鮮亮麗、潮男潮女的抖音;父母繼續輾轉在 " 秀才 " 們的直播間,排遣那無處安放又不被關心的孤獨。大象仍被關在房間裡。
就像有學者曾說過的那樣:
" 社交媒體讓人們總是天真地認為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得到關注,認為我們總能夠被别人看到、聽到,甚至總能找到理解我們的人以至于我們永遠不會獨處 [ 5 ] 。"
但在真實世界裡,人與人的交集總是短暫的,不被理解的孤獨才是永恒的。
參考資料
[ 1 ] 七旬老人跨越上千公裡找網紅 " 秀才 " :我非要見見他 , 澎湃新聞
[ 2 ] 揭保健品騙局 : 老人為保住 " 會長 " 職位競相購買 , 中國青年報
[ 3 ] 我在中老年相親 App 潛水一周,找到了 " 黃昏戀 " 生意的隐秘規則 , 深響
[ 4 ] 網紅醫生," 被需要 " 還是 " 制造需要 "?北京商報
[ 5 ] 寧傳林 , 夏德元 . 在鄉想城與在城望鄉——從假靳東和丁真現象看深度媒介化社會的城鄉互構、認知錯位及網絡内容生态治理之道 [ J ] . 上海視覺 , 2022, 0 ( 2 ) : 58-64.
視覺設計:疏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