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打工人的午餐,越來越貴,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 One,作者 | 星星、翰墨、布魯斯、向園、溫故,編輯 | 星星
最近,不少年輕人湧向老年食堂,有相關報道稱,在杭州一家社區的老年食堂裡,三分之一是年輕人。老年食堂便宜好吃的優點,吸引着他們。
對于吃飯這件事,年輕人開始較真,特别是那些身處一線城市的打工人,午餐的性價比十分重要。不少人覺得,現在的外賣 " 不僅不健康,價格還變貴了 "。前陣子便有網友吐槽 " 自己月薪 2 萬,不敢在老鄉雞點 3 個肉菜 ",面對一份快餐上漲到 30 多元的價格,越來越多的打工人表示 " 快吃不起了 "。
為吃上一頓便宜健康的午餐,打工人想出了各種法子。有人選擇了簡單便捷易上手的 " 白人飯 ",有人每天和同事拼飯,還有人願意多走幾步路,去學校食堂、老年食堂甚至朋友公司食堂等更便宜的地方吃飯。
「定焦」找到了幾位身處一線城市的打工人,聊了聊為了吃上一口便宜的健康飯,他們是怎麼挖空心思的。
他們基本都有過 " 午餐被坑 " 的經歷,解決辦法各不相同,一部分人選擇自己帶飯,并從中找到了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有人在換到一家有阿姨做飯的小公司工作後,享受到了短暫的午餐自由;但也有人因為堅持不下去,又重回點外賣。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堅持帶飯 200 多天,省下的錢讓我每周都能去旅遊
小來 | 27 歲 上海 攝影師
一天中午,我在外賣軟體上點了一碗沙拉,拿到後又貴又難吃,從那之後我就決定自己帶飯了。
我從 2021 年 6 月開始帶飯,除了遇到急事沒時間做飯外,基本每天都會自己做。雖然身居上海,但我的工作不算很忙,九點上班六點下班,也不怎麼加班,這也讓我每天都能花一小時做飯。
我還會在社交媒體上更新我的帶飯日記,今天是我更新帶飯的第 213 天。
帶飯給我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一是能減肥,因為自己做飯很健康,我在近兩個月内瘦了 5 斤;二是很省錢,我把點外賣省下來的錢拿去旅遊,前陣子就跑到泰山、淄博玩了一圈;三是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由于我每天都在社交媒體更新帶飯日記,現在已經有了 2000 多粉絲,純發帶飯日常,不發其他内容。
我覺得吃飯對打工人來說很重要,特别是午餐,畢竟還要上一個下午的班,這頓飯必須吃好。我對食物的要求不低,既要葷素搭配,也要營養均衡,味道還不能太差。
我不能忍受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做飯正好可以滿足我的這些要求。像我帶飯已經兩百多天,但重復菜式的占比很低,同樣的食材只要做法不一樣,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帶飯真的很實惠。
我每月的夥食費是固定的,不會超過 350 元,但每頓飯的成本不同,高一點時 30 元左右,成本最低的一頓飯,才花了 4 元錢。這樣算起來,我在吃飯上花的錢,每月不會超過我薪資的百分之五,而且吃得還很快樂。
由于長期買菜,我現在了解各大商家的優惠信息,比如一些外賣買菜店鋪,有的是晚上八點半半價,有的會在九點半打折。路邊阿姨擺攤賣的菜也很便宜,肉類我一般會在有活動的時候多買一些。
選擇帶飯還有一個原因是想存錢旅遊。我也會有做飯做累的時候,但一想到自己要存錢旅遊,我就能再堅持一下。現在每周末我都會出去玩,今年已經去了無錫、寧波、杭州千島湖、淄博、西雙版納等地。
我身邊也有很多同事帶飯,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想省錢、追求健康都有很大關系,比如現在大多數人陷入午餐難,主要是覺得外賣又貴又不健康,但自己做又怕麻煩。
在更大層面上,我覺得越來越多打工人選擇帶飯,也是一種逐漸打破了消費主義陷阱的體現,大家意識到,自己原來的很多需求都是商家創造出來的,其實并不是真的需要。我覺得越來越多人會加入帶飯隊伍,畢竟帶飯比外賣真的實惠很多。
花了上百元還吃不好,點外賣就像抽盲盒
晴晴 | 34 歲 北京 科技公司從業者
我的月薪在 2 萬元 +,我算是對吃比較在意的人,工作午餐花費大概在 40-70 元。有時候壓力比較大,想吃頓好的時,會點上百元的餐。平均下來,工作日每天總計花 80-90 元在吃飯上。
現在的午飯性價比越來越低,有的貴而不值,有的便宜但是量少或難吃。我吃飯的幸福感跟有幾道菜成正相關,我最不滿意的就是吃蓋飯,等于只有一道菜,但如果多點幾種菜,花費高不說,經常有開盲盒的感覺,不好吃的話,一份菜就浪費了。
提高預算想得到滿足感也是比較難的。有一次我點了一份 100 塊錢的三文魚蓋飯,實際上只是米飯上面鋪了很薄的一層的碎的三文魚肉,更離譜的是,底下的熱米飯直接把魚蒸熟了,花了這麼多錢,吃得非常不滿足。再或者點 Wagas 這類餐,我一個女生都覺得吃不飽,價格也都在六七十元以上。
但降低預算,外賣的質量又達不到我的要求。我發現如果是二三十塊錢的餐,基本上是又油又鹹。根據我的經驗,差不多要花六七十元,大概才能夠保證肉和菜的量是滿意的。
科學的說法是每天要吃三種蔬菜,兩種水果,但叫外賣特别難滿足這些,為了吃夠水果額外點個果切也不太現實。
長期下來,不管預算該高低,我的午餐很少能夠達到預期,再加上一些科技與狠活的曝光,我覺得花這麼多錢,吃得又不滿足,還不如自己帶。
後來我就開始自己做飯,現在我一周至少帶 2 次飯。因為午餐也有一些社交屬性,我會留一些時間跟同事們一起出去吃。我一般是頭一天晚上做一頓豐盛的,把其中一部分菜留到第二天吃。這對我的整個習慣鏈都會有改變,我會稍微早點下班,買菜的時候順便買點水果,偶爾逛逛超市,我定的目标是每周能吃 2-3 次魚。花費也減少了,自己帶飯大約兩天花 50 元。
自己做飯,我放的是低鈉醬油,糖是赤藓糖醇,油是噴霧型初榨橄榄油,便于掌握用量,對身體健康的掌控感也更強。我很喜歡吃雞蛋,如果單點一個至少要 3 元,後來我買了一個煮蛋器放在辦公室,每天早上帶兩個雞蛋到公司自己蒸,這樣我每天的蛋白質就能吃夠,還特别有儀式感。
一些老人食堂我會非常心動,我媽住在部門分的房子裡,樓裡開了一個食堂,現在她基本上不怎麼開火了,每天都在期待食堂發菜單,還會盛情邀請别人來我家吃。這種食堂我或者公司附近年輕人也挺需要的。
月省 880 元、吃得更健康,帶飯讓我實現 " 生活掌控感 "
阿寧 | 北京 30 歲互聯網行業從業者
從點外賣到自己帶飯的變化背後,伴随着我工作狀态和身體健康的變化。
剛開始工作的三年,房租、社交、旅行,已經花去了我大部分薪水,留給每日午餐的錢減了又減,當時我将公司周邊 15 元以下的外賣點了個遍,也試過和同事拼飯,好處是可以湊夠起送價和優惠券門檻,以及平攤免運費,但是整體還是以重油重鹽重辣的食物為主,體重也因此增長了 15 斤。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壓力變大、工作忙碌,午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變高。打工人的一天通常由來不及吃的早餐、午餐和時間極為不固定的晚餐組成,所以午餐關乎我一天的心情,我也更願意在午餐上花錢,獲得情緒價值。但花得錢多了,送來的飯依舊失望,有時開會開晚了趕上午餐高峰期,還要一邊餓着肚子一邊等外賣。
直到今年年初我去拍攝婚紗照,被鏡子裡那個臃腫萎靡的自己震驚到,為了即将到來的婚禮,我下定決心開始健身。俗話說三分練七分吃," 怎麼吃 " 變得非常重要。
快餐和面、粉外賣,都不太能滿足減脂需求,且碳水含量太高的午餐會使得人在下午的工作時間裡變得非常困倦,我也嘗試過點輕食外賣,但輕食外賣通常需要 30-40 元,不僅食材不夠新鮮且搭配還不合理——不是蛋白質不夠就是碳水不夠,公司附近的輕食店還經常出現倒閉 / 歇業、價格波動等情況,品質高一點的店往往要 50 元 +,于是我開始自己帶飯,目前已經堅持了小半年。
我發現自己帶飯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省錢。按一頓外賣 30 元的成本計算,一天要花 60 元,我習慣前一天晚上做晚飯的時候餘一部分當第二天的午飯,一頓的食材一般只要 20 元甚至更少,一天省下 40 元,一個月(工作日 22 天)就能省 880 元。
對我來說,自己做飯的難度不大,20 分鍾左右就能搞定,控油控鹽,還可以有效控制份量,養成相對固定的食欲和攝入量。吃飯本來也是很私人的事情,自己做的飯看似簡單,被同事笑稱為 " 生命維持餐 ",但我自己不覺得難吃,還可以時常更換應季和自己愛吃的食材,因此對我來說并不難堅持。
我有個朋友微信群,大家分布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今年以來,群裡的朋友都紛紛開始帶飯。午餐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家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從吃飽到吃好到吃得健康,背後反映的是整個生活方式的變化——更了解自己吃的是什麼,了解身體需要什麼營養,配合規律的運動。看到身體變得越來越輕盈,生活變得越來越可控,也會更有動力堅持。
而且我發現,一旦辦公室有一個人開始帶飯,就會有一群人開始帶飯,甚至開始研究自帶咖啡、自帶水果沙拉等。大家還會互相分享食物、互相借鑑食物組合的靈感,也算是新型的拼飯方式了。有一次在電梯碰到同事,對方稱我看起來結實了不少、精氣神也變好了,這讓我堅定了自己帶飯的想法。
對于那些想要加入這一隊伍的打工人,我的建議是,去買一個飯盒,就從明天開始嘗試自己帶飯吧,時間會證明你的選擇是正确的。
曾偷偷去男友部門食堂蹭飯,分手後又點起了外賣
張滿 | 23 歲 北京 廣告行業
去年春天,我和男朋友畢業後一起來到北京工作。成為 " 北漂 " 後,午餐怎麼解決,是一個讓我非常頭疼的問題。
大多數上班族午餐只能點外賣,我也一樣,可對于我這種收入不高,且還在北京 CBD" 搬磚 " 的吃貨來說,外賣實在是又貴又難吃。
有一次,我非常饞餃子,打開外賣平台一看,一份餃子 12 個,因為擔心不夠吃點了兩份,結果要七十多塊,還要另加 5 元配送費。即便是随随便便點一份蓋澆飯,也要 30 塊,如果追求口味和品質,至少四五十。
我之前在海南上學,每天都要來兩份水果,到北京後,我還納悶,怎麼同事們都不愛吃水果。在外賣平台看了看才知道,一份水果起碼三十元。這樣一算,像我這樣貪吃的人,一頓午餐就要花掉六七十。
因為便宜的外賣不愛吃,愛吃的外賣吃不起,我和男朋友商量了一種折中的 " 吃法 "。我們兩個上班的地方隔着三站地鐵,如果當天不是太忙,我中午會坐地鐵偷偷去他們部門的食堂蹭飯,便宜、好吃,選擇還多。但蹭飯也給我帶來一些麻煩,有好幾次,我因為中午離開工位太久,被領導打電話問去哪了。
今年春節期間,我倆因為家裡的原因分手了," 飯票 " 沒有了,我就想到了午餐帶飯,既劃算又健康,兩全其美。
我買了飯盒、收藏了食譜,但帶了兩天,一算賬發現,成本沒比點外賣便宜多少。比如,帶兩個菜、一份飯、一份水果,要三十塊。
雖然同樣的水平,如果是點外賣起碼要五十塊,但為了做這一頓飯,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止二十塊。前一天晚上要準備飯菜,第二天早起,在廚房折騰一個小時。更關鍵的是,我是跟其他人合租,共用廚房,經常在做飯時和室友發生摩擦。所以,帶飯計劃不到一周就停止了。
每天打工已經很累了,我還是老老實實點外賣吧。這時候,我好像有些明白外賣為什麼這麼貴了。它不只是一份食物,還有餐盒費,省掉的是做飯的時間成本,另外還有配送費,外賣小哥取餐送餐,至少省掉了二十分鍾路上和排隊的時間。
今年下半年,因為收入減少,我開始嚴格控制外賣預算。原來我給自己設定的紅線是 50 元,如果一份外賣超過 50 元,那就要從其他地方省一點,現在紅線降到了 30 元。
但每天比價、搶券,也花費了我很多時間,還極度影響心情。我經常會想,連自己愛吃的東西都吃不到,我這麼辛苦工作的價值是什麼。
難怪人們都說,有食堂的公司才是天花板。我現在最羨慕的就是公司有食堂的打工人,這也是我接下來跳槽的目标。
老板請了做飯阿姨,我終于實現午飯自由
季飛 | 28 歲 北京 互聯網從業者
打工人吃午餐最大的難處,不是價格貴,而是要排隊。
我們公司這一片有好多寫字樓,但餐館的數量很少,适合打工人的更是屈指可數。排除掉那些等級高的、只适合多人聚餐的、吃火鍋的,就剩幾家面館和快餐店。
一到中午,你就能看到那人流,烏泱烏泱從寫字樓裡湧出來,進入這幾家打工人專屬午餐店。我最誇張的一次,是等位等了半小時,下單後等上菜等了 20 分鍾。
你可以點外賣,但午餐時間配送緊張,同樣要等。有一次我中午 12 點下單的外賣,下午 3 點多才給我送到。
種種這些,逼着我們這些打工人只能選擇那些 " 大店 "。随便點一個菜,比如酸辣土豆絲,都要接近 30 塊錢,一碗米飯 4 塊。而且,你總不可能只點一個菜。一個人占個桌子,面前就一碗土豆絲配白米飯,這感覺比一個人吃火鍋還尴尬。
最好的辦法是跟同事 " 拼單 ",然後 AA。但這種方式最後算下來,其實也不便宜,經常人均六七十。因為總是會有一些同事,每次都想搓頓大的。他放飛自我了,我跟着一塊買單。最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永遠不要低估同事的飯量,更不要低估同事的膽量。
而且在飯後,你經常會被拉着組團買個咖啡、奶茶,20 塊又沒了。這種感覺,就是這一頓飯,你吃出了大餐的面子和價格,嘴裡卻是便當的味道。
有一次我和同事去吃午餐,點了一份尖椒炒肉絲,菜還沒上我有點事先出去了,讓他先吃。等我回來,他就給我剩了半盤尖椒。還 " 體貼 " 地說:" 我知道你減肥 "。
我内心想,還好點的不是蓋飯,一人一半,他絕對會把蓋飯的上半部分吃了。
後來我換了一家小公司,老板是個實在人。他看到大家為吃午飯發愁,就專門請了一個阿姨,每天為大家做午飯,算是公司的一項福利。就這樣,我實現了午飯自由。
但沒多久,我發現自己又不自由了。每天吃同一個口味的飯,很快就吃膩了,一眼望不到頭。有時候我想出去吃,前腳剛踏出辦公室,内心就有個聲音說:你這後腳踏出去,就要損失 30 多塊錢,一個月就是 600 多塊,一年是 ……
然後,我又默默回到了工位,等待被阿姨投喂。這時候我才明白一個道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解放了自己的午餐,綁架了自己的胃。
我發現自己也被老板綁架了。每次老板給我瘋狂派活時,他最後都會問一句:" 最近午飯吃得怎麼樣?" 我只能咬着牙連連點頭說:一定好好幹活,好好幹飯。
可能只有當上了老板,才能實現真正的午飯自由。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晴晴、小來、阿寧、張滿、季飛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