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上節目又被罵,這次因為他不配?,歡迎閱讀。
中國好聲音都播到第十二季了。
其實綜藝播到 N 代,就和網紅運動一樣,可看可不看的路人早已被篩選掉,留下來的大部分都是 " 真愛 "。
觀眾和節目都是彼此的老熟人,這類節目的讨論也像不外揚的家事一樣,繞不出讨論小組的圈層。
可這次,中國好聲音 2023 剛開播,就因為導師的人選争議又一次回到大眾眼前。
這次的導師陣容:周華健、薛之謙、潘玮柏和劉憲華。
被貼吧網友戲稱為," 一王帶三混 "。
唯一獲得網友認可的是,出道 39 年的台灣男歌手周華健。其他三位年輕的導師或多或少都有些争議,但被網友集火攻擊的是近兩年在内地露面不多的劉憲華。
或者,觀眾更熟悉的是他的昵稱,大華。
質疑的聲音有很多," 沒有流量 "、" 沒有代表作 "、" 沒有資歷 ",被蓋章三無導師。
雖然刺耳,但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兩年劉憲華在路人心裡的固有形象。
以偶像團體 Super Junior-M 成員 Henry 的身份出道,乘上了韓流的順風車,完成了粉絲與流量的原始積累,但也因此被局限在 " 偶像 " 的身份中。
那時鮮肉、流量等詞還沒有誕生,但韓流 idol 在演藝圈的定位就是如此,一群靠着美麗外表和公司包裝而爆紅的年輕人。實力,是只有粉絲才會去關注的部分。
偶像出身卻沒吃到太多流量紅利,同一組合的隊長韓庚作為 Super Junior 的唯一中國成員,吸引了絕大多數中國粉絲。
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的劉憲華和赫哲族小夥韓庚相比,天然和國内粉絲隔了一層。因此,組合帶來的人氣對二人的加成也不相同,韓庚帶着超高人氣與苦情的奮鬥故事回到國内,連開兩天個人演唱會,登春晚接電影資源。
而在國内認知度不高的劉憲華,則是從綜藝刷臉開始," 裝傻綜藝咖 "的印象也逐漸被各大綜藝復制粘貼。
在韓國綜藝裡吃得開的搞笑男人設,容陷愛人設放到國内綜藝裡水土不服嚴重。
花樣姐姐裡熱情幫女嘉賓姜妍塗防曬,
極限挑戰讓熱巴幫忙塞抱枕,
當着沙溢的面,告白胡可,
《向往的生活》對女排姑娘獻殷勤,
告白陳都靈,
以上場面都曾被列為,劉憲華 " 油膩 " 的例證。
但我們也都知道,說是真人秀,背後少不了劇本的操縱。
只不過在韓國行得通的人設與尺度,完全照搬到國内只能面臨嘉賓與觀眾的雙重尴尬。
而這也并非是劉憲華一個人的困境,更像是在韓出道的華人回國發展的必經之路。
宋雨琦加入奔跑吧之初,也曾在泥潭大戰時用枕頭狂甩楊穎,不 " 尊重 " 前輩被罵。
即便當了兩季跑男常駐嘉賓,觀眾熟悉了宋雨琦男孩子氣的性格,但她在綜藝中的行為依然會被拎出來讨論。
調侃同事鄭恺的身高,撕名牌的戰鬥力弱,都被視為沒禮貌的表現。
而這種聲音大到一定程度,自然也會傳到當事人耳朵裡。
在《一起露營吧 2》裡,宋雨琦和周潔瓊分享了同樣的困擾。
幾年前在節目上搶了那英的話筒成了周潔瓊的心結,
這些海外務工人員上綜藝,看似被吐槽的點五花八門,實際上卻擁有相同的核心——用力。
在韓國這是為了保證自己放送分量而做出的努力,而回國後則是改換天地,國綜自有另一番行事模板,要保持綜藝感的同時又拿捏好尺度,對這些年輕藝人來說是個很難的課題。
另一方面,這些人的漢語表達能力也常被诟病。
劉憲華的新綜藝才播一期,中文表達問題就又被擺到台面上。
被網友要求," 要麼先把普通話練好,要麼就别說話。"
王嘉爾的普通話常常被剪成搞笑視頻,供大家一樂。
他想表達的是:九死一生
人們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的包容标準視外貌與我們的差異程度決定,白人或黑人能講上幾句足以被誇中文學得不錯。但對于膚色與我們相近的黃種人,要求又提高不少。
而對本就是華裔的在韓務工人員,要求就更為復雜。韓國人會贊美他們韓語講得順溜,而國人則認為能把外語講好卻講不好普通話,說嚴重點是崇洋媚外的表現。
但在外久居過的人或許能體會到語言的用進廢退,以及多語言切換的難處。
被視作在國内适應很好的宋茜,其實在歸國之初也經歷過相同的艱難,在韓綜的片段被有心之人截圖炒作,新劇演技用力過猛等等 ……
這些年,中韓兩地觀眾口味取向不同,節目展現方式甚至制作流程都有較大差異,藝人與同期嘉賓展示出了極強的脫節感。
而在外娛積累的作品與人氣,輻射到國内的影響力有限,還沒能達到為其資歷背書的程度。粉絲要解釋也只能說一句," 你們不夠了解他 "。
對劉憲華在内的歸國藝人來說,赢得觀眾的路還有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