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福特求助長安,合資電動化僅此一條路?,歡迎閱讀。
百年福特,這次能否成于長安?
前不久剛剛将福特電馬收入麾下的長安福特,近日,卻向長安汽車發出求救信号。
8 月 11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公示信息顯示,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拟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協定新設合營企業。
此前,有消息稱,新合資企業除了從事 " 主流品牌新能源乘用車的供應業務 ",還将銷售現有的福特品牌燃油車。但是最新消息否定了這一說法,因為這家新公司名為: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福新能源)。也就是說,這是一家專注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新公司。
而且,最新聲明還指出," 長福新能源将充分利用長安汽車以及福特汽車的優勢資源,包括多年來在中國市場深厚的品牌、制造和客戶積累,并采用全新的業務合作模式,從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新能源產品和服務體驗。"
這意味着,新公司不只是長安新能源車型的代工廠,而且還将由合資雙方分别提供產品,不排除由長安主導進行新產品的研發,建立起更全面的福特品牌新能源產品體系。
更有意思的是,這是長安汽車和長安福特的合資公司,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分别持有合營企業 60%、40% 的股權,而長安汽車在長安福特當中的占股 50%,所以,這意味着長安汽車在長福新能源占股将達到 70%,徹底掌握着新公司的主導權。
這意味着,這不僅是奧迪、大眾、捷達之後,中國新能源車技術逆向合作又一案例,更是首個中國車企占據主導權的逆向合作案例。
要知道,在這之前,奧迪、大眾、捷達和自主品牌的合作,好歹還是個帶資進組的金主爸爸,話語權還是在外資車企手上。如今長安福特是有多麼卑微,多麼絕望,才會放下身段向長安求救,還将指揮的大旗交到長安手上?
01
長安福特,斷臂求存
長安福特在華處境相信大家已經有所耳聞。
繼 2022 年銷量同比下滑 17.6% 之後,今年 1-7 月長安福特累計銷量剩下 11.9 萬輛,同比下滑 12.58%。按照這個走勢,不排除長安福特 2023 年銷量會回落至 20 萬輛以内。
經營數據方面,長安福特 2022 年營業收入 510.67 億元,同比下滑了 17.3%,淨利潤更是時隔兩年之後再次由盈轉虧,淨利潤下滑至 -24.49 億元。
在營收萎縮虧損擴大的局面下,為了開源節流優化經營狀況,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把心一橫來了一招壯士斷臂,不僅砍掉了百萬輛產能,還裁員超過 1300 人;重慶、哈爾濱、杭州設立的五家整車工廠高達達 160 萬輛的產能,一下子銳減至 67 萬輛。
不僅產能員工被 " 斷臂 ",就連利潤薄弱的 A 級車產品福克斯和福睿斯也接連成為了 " 棄子 ",徹底停產,往後長安福特将再無燃油 A 級車產品……
可以看到,收縮戰略深刻地貫穿了長安福特整個上半年。
有人會問,燃油車賣得不好,怎麼不賣電動車?而這,正是長安福特選擇向長安汽車求救的原因。
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上升的局面下,已經發力兩年半的福特電馬徹底陷入了僵局。銳際 PHEV 這樣月銷個位數的油改電插混車型就不必贅述了,更尴尬的是,原本那台被寄予厚望要 PK 極氪 001、特斯拉 Model 3 的 Mach-E 去年全年在華只賣出了 4860 輛,今年上半年狠下心來官降 4 萬也無法力挽狂瀾,1-7 月只賣了 1182 輛,目前月銷量已經跌至 200+ 水平。
所以,就在 8 月 1 日,無力回天的福特電馬業務,終于确定要合并到長安福特的體系和渠道内。于是,便有了前述這家專注新能源業務的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02
305 匹的電馬,何以裹足不前
在燃油車時代,大家都嘲諷長安說:" 百年福特,毀于長安 ",那麼,到了電動車時代,長安能否成為福特電動車的救星?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捋清楚,福特電馬為什麼會 " 翻車 "?
首先是產品定位上,福特電馬這台車就不符合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主流需求,在中大型家用 SUV 大紅大紫,冰箱大屏大行其道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福特電馬作為一台 SUV 卻過分強調運動、加速,家用屬性乏善可陳,空間、智能、續航都不如極氪 001。
這樣的車不是徹頭徹尾的 " 爛 ",只是它注定不是主流需求。
其次是品牌影響力的弱勢。在燃油車時代,長安福特就已經是淪為二線甚至是三線品牌,而且面向的都是相對中庸的家用需求,如今卻要在電動車時代推出一款為年輕人打造的產品,其認可度是肉眼可見的有限,尤其是 Mustang 這樣小眾的產品序列。
在渠道方面,福特電馬大膽創新采取了新勢力相似的直營模式,然而福特電馬全國門店最多的時候只有 50 多家, 即使是到 2025 年規劃數量也只有 100 家,這相比一眾新勢力動辄 300+ 以上的門店布局,其品牌能見度差距甚遠。
而且,雖然學了新勢力的直營模式,但是用戶運營上的技巧卻連皮毛都沒學到,用戶社區、補能網絡、專屬服務更是聞所未聞,這樣營銷能力的產品無人問津是意料之内。
第一台車不行,說不定下一台車還有機會,然而福特電馬的產品迭代更是讓人着急。2021 年 4 月上市至今兩年半,不僅第二款車型沒有蹤影,Mach-E 更是一次改款一次 OTA 都沒有。
在新勢力友商一年動辄兩台新車、若幹次 OTA 的節奏下,這樣的品牌活不下去是合情合理的,畢竟不是誰都有特斯拉那樣的光環。
03
百年福特,能否成于長安?
可以說,福特電馬連一個新勢力的入門門檻都還沒摸到,所以,長福新能源雖然不能保證将合資電動新車打造成爆款,但是以長安目前在新能源市場的成績,拉福特電馬一把還是足夠的。
1-7 月長安新能源銷量穩步增長,累計銷量達到 170883 輛,同比增長 108.5%;目前長安在純電、插電混動、增程等領網域均有技術布局,新能源產品覆蓋高端(阿維塔)、中高端(深藍以及入門級(lumin)市場。尤其是面向大眾化市場的中高端品牌深藍汽車在增程技術的加持下崛起勢頭明顯。
前不久福特 CEO 吉姆・法利說過,計劃将中國工廠用作經濟型電動汽車和燃油商用車的出口中心。以目前長安的技術儲備和產品規劃能力來看,為新公司打造經濟型電動車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長福新能源一改過去長安福特合資公司的雙籤制管理模式,選擇以長安為主導,這無疑将帶來長安福特前所未有的高效率,為長福新能源快速打開新局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同時,不同于電馬過去兩年弱勢的直營銷售網絡,并入長安福特之後的電動新產品,有長安福特更加成熟的銷售網絡加持,在渠道上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挑戰也是不可忽視的。
正如前文所言,長安福特在燃油車時代時代的影響力就已經式微,要在此薄弱的基礎上建立起消費者對新電動車產品的認知,其難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此前福特電馬產品力和銷量如此捉襟見肘的背景下,這比另立門戶從 0 開始還要難。
從長安汽車的角度考慮,目前長安自主新能源業務正處于上升關鍵期,除開入門級的 lumin 不算,手上還有深藍、阿維塔以及即将上市的啟源等三大主力品牌,這個時候還要騰出手忙長福新能源一把,難免顧此失彼。更何況是要培育一個潛在競争對手,所以長安在對長福新能源上的貢獻難免會有所保留。
不可否認,長安福特這一輪以長安為主導的電動化轉型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但是挑戰再多,也總比呆在原地擺爛要更有希望;可以預見,以長安汽車為主導的新電動車業務,就算不能百分百實現逆襲,但是起碼會比福特電馬單打獨鬥的階段勝算大大增加。
- END -
梁非凡
所有的人類
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變成光。
2023.08.15
[ 保時捷 718 Spyder 價格更貴,配置更低!?是我人傻錢多? ]
[ 比亞迪 500 萬輛 " 滿堂彩 " 背後,竟蘊含着這樣的 " 私心 " 與 " 野望 " ]
[ 财報滿分,股價大跌,理想怎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