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長安三萬裡》火了,但王微依然講不出一個好故事,歡迎閱讀。
文 | 首席人物觀,作者 | 陳默,編輯 | 江嶽
兩極分化
" 很久沒有看過劇情這麼平鋪直叙的電影了。"
7 月一個工作日的下午,前文化編輯小果在電影院裡如坐針氈地熬過了 168 分鍾,走出影院,她直接跟朋友微信語音吐槽——甚至來不及等見面。
她吐槽的對象,是今年暑期檔大熱的《長安三萬裡》。這部由追光動畫制作的影片,以唐代詩人高适的視角展開,以他的經歷串聯起了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孟浩然等著名唐代詩人的故事,其中占據很大篇幅的,是李白與高适的友情。而 168 分鍾的時長,創下了國產電影的時長最高記錄。
在小果看來,電影的畫面确實精美,細節到位。畢竟追光動畫被認為是國内技術力最強的中國動畫公司,為了這部電影,這家公司籌備了三年時間。但電影節奏緩慢,人物平面化,植入的 48 首古詩詞也很生硬,而且大部分很口水。
不過,在同一個下午檔,坐在小果旁邊觀影的一對父女在放映結束後表示了稱贊。那場放映,影院中坐了約四分之一的人,大多是家長帶着孩子。
《長安三萬裡》的題材确實讨巧。在暑期檔大片中,懸疑片《消失的她》太過驚悚,《八角籠中》挺沉重,定位為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 的這部動畫電影此時就彰顯出十足的魅力,顯然更能讓家長慷慨付費。這是一個機智的錯位競争。
到目前為止,《長安三萬裡》的數據表現是亮眼的:豆瓣評分 8.2,在暑期檔電影中位居前茅。但小果覺得這個分數有點可疑,電影實際達不到這個分數。對比之下,《諜中諜 7》豆瓣評分是 7.8 分,《封神》第一部是 7.7 分,而《消失的她》只有 6.4 分。
在票房方面,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 7 月 27 日上午 10 時,《長安三萬裡》累計票房為 13.26 億,與《消失的她》(票房 34.84 億)、《八角籠中》(票房 19.37 億)暫列暑期檔票房榜前三位。實際上,在 10 年來的國產動畫電影史上,《長安三萬裡》的這個成績已經排進了前三,僅次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
兩極分化的争議,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它的熱度。
反對者批評它的劇情拉胯。在豆瓣上,有觀眾指出," 劇本真的很一般啊,真的很流水賬,大型背詩現場 "。在微博上,有網友稱,看完電影,自己有一種被詐騙的感覺。支持者則認為,唱反調的人,膚淺幼稚不懂文化——當然,從評論質量而言,不少内容有水軍的嫌疑。
但不管如何,《長安三萬裡》的票房與聲量,已經把王微重新推向公眾視野。這位前土豆創始人,成立追光動畫已有十年。某種程度上,他提供了一個中年人東山再起的現實樣本——在 35 歲危機被頻頻提及的當下,這顯然有着更強烈的暗示意味。
在電影《長安三萬裡》的制作中,他是編劇。" 紅泥小火爐 " 是他的筆名。50 歲的他,也是此片唯一的編劇。
不過,在一些電影業内人士看來,管理者主導創作,產品思維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藝術思維。在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如是評價王微:"王微在編劇上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想講的故事,主流市場不想聽。"其中提到,在此前追光動畫出品的《哪吒重生》和《楊戬》裡,王微想講一個善良正義的高富帥通過打拼,獲得世界認可的故事。但高富帥的故事很難讓人代入,尤其是對男性觀眾來說。另一方面,高富帥的問題就是沒有真正愛情線," 無論楊戬還是哪吒,他那個根本就不是愛情,而是凱子與馬子 "。
此外,發帖者還指出,王微故事的主角缺乏内在目标,即馬斯洛需求、感情、欲望這些内容," 這是非常要命的問題 "," 只要故事主角缺少内在目标,基本等于完蛋 "。
類似的問題在《長安三萬裡》中也有。不少觀眾表示,李白性格刻畫不突出,非常标籤化、臉譜化。
相比之下,屬于中年人的自戀在影片中似乎更加突出。大量篇幅都在講述男性的懷才不遇和中年危機,但是又缺乏足夠的鋪墊和叙事縱深,于是顯得生硬冗長。" 日常生活已經夠糟心了 ",小果說,作為消費者,她不願意在電影院裡感受一次别人有關中年危機的呻吟,看一堆硬是被編劇湊在一起的唐代詩人聚會喝酒,一人一句成名作,溫習一次中小學語文課裡的古詩詞。
土豆歲月
很多人都知道王微在土豆網時的故事,那個故事是屬于中國視頻江湖早年的光榮與夢想的:作為一位文藝青年的王微,開創了中國視頻的 UGC 時代。
土豆網誕生的那一年是 2005 年,當時視頻網站在國内還屬于新鮮事物。作為中國最早的視頻網站之一,土豆網的上線時間只比 YouTube 晚兩個月。王微曾經在采訪中透露,創立土豆網時,自己和荷蘭好友馬克 · 範德齊斯投入了 100 萬人民币,租下一套兩居室,創業之路就這樣開始了。
《長安三萬裡》的開頭,似乎是這段往事的某種投射:青年李白與青年高适相遇在洞庭湖畔。面對未知的未來,兩個年輕人都心懷憧憬,意氣風發。這像極了互聯網初創期的景象。年輕人喜歡做夢,而互聯網天然是一個屬于年輕人的行業。
現在在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張王微照片,看上去就很年輕:穿着白襯衣,頭略為上仰,文藝範十足。生于 1973 年的他,被稱為 " 中國互聯網最有文藝色彩的創業者 "。他給土豆網起的那句口号也文藝範十足:"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每個人都有自主性,都可以被看見。這句話很有少年氣,正如當時網上對王微性格的描述:" 說話直接,敢于表達,勇于嘗試。"
2005 年的中國互聯網,一切似乎都有可能。在視頻網站賽道,與土豆網同年誕生的是 56 網和 PPS。2006 年,行業又迎來了優酷、搜狐視頻、酷 6、六間房。2010 年,來了愛奇藝。2011 年,又來了騰訊視頻。其間,土豆網一度扮演領跑者的角色,直到王微婚變引發訴訟,土豆網上市遇阻,最終起個大早,趕個晚集。2012 年 3 月,土豆網與優酷合并為優酷土豆。王微正式退休。
媒體報道稱,王微退居二線,是因為在經歷土豆網持續虧損、離婚訴訟、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 IPO 之後,感到了 " 心累 "。
當然,此時他已經實現了财富自由。他後來在采訪中提到:很少有人三十七八就退休的,自己就想看看後半生能幹嘛," 想做一些對我自己來說最喜歡的事,有意義的事情,動畫電影是自己想做的 "。
2013 年,他成立了追光動畫。公司創立後,他搞過一個暖房儀式,來的客人中,除了優酷土豆的古永锵,還有 56 網的陳一舟、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他們在一起聊天,場面有點類似于《長安三萬裡》裡,一眾知名詩人聚在一起喝酒的畫面。
不過,互聯網江湖波谲雲詭,時至今日,在坐者的命運各異。
紅極一時的暴風影音如今已經無人問津。暴風集團 2015 年上市時市值一度超過 400 億,如今早已黯然退市。2023 年 6 月,馮鑫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56 網在 2011 年以 8000 萬美元賣給了人人網,2014 年,人人網以 2500 萬美元将其賣給搜狐。此後,56 網逐漸不為人知。
" 愛優騰 " 三家一度深陷遲遲無法盈利的困境,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愛奇藝與騰訊逐漸領先,并終于擺脫了虧損魔咒——愛奇藝在 2022 年一季度首次實現盈利,騰訊視頻從 2022 年 10 月開始盈利。資源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優酷一路掉隊。它目前仍是阿裡大文娛的虧損大戶。在阿裡啟動 "1+6+N" 變革後,優酷在阿裡内部的位置更加尴尬。顯然,失去阿裡輸血之後,優酷的未來尚未可知。
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如果要看 UGC 内容,B 站是更好的選擇。盡管 B 站仍然受困于變現難的問題,但在互聯網行業,得年輕人得天下。
而這些故事,與早就離場的王微已經相距 " 三萬裡 "。視頻世界,已經不再是他的江湖。
追光十年
在談及連續創業者的軟肋時,矽谷的創業者、投資人蓋伊 · 川崎(Guy Kawasaki)曾表示,他們的其中一個軟肋,就是想要證明自己上一次的成功并非僥幸:連續創業者不會從最基本的技術和最基本的客戶出發,原因是," 我想證明自己是很有天賦的 "。
另外一個軟肋,就是連續創業者往往會傲慢自大。
在追光動畫成立的 2013 年,中國的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票房 1.33 億。在當時,動畫電影在電影市場的占比是 3%,只有歐美的五分之一。如何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是新一代動畫電影從業者必須面對的挑戰。
從 2013 年成立到 2023 年的十年間,追光動畫推出了八部作品。
盡管它們的成績好壞不一,但整體票房不斷上升:早期的《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票房在 2000 萬到 7800 萬之間徘徊,甚至很難收回成本;中期的《白蛇:緣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 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戬》票房在 4 億到 6 億之間,已經能夠穩定盈利;《長安三萬裡》則出現爆發,票房一舉突破 13 億。
但這并非獨屬于追光的榮耀。在此期間,追光動畫的另一個強勁對手—— 2015 年成立的彩條屋,也一路高歌猛進。2016 年,彩條屋的《大魚海棠》獲得 5.64 億票房。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獲得超過 50 億的票房。這部卡通片成為了當年的中國電影票房總冠軍,并成為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名。也是在 2019 年,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超過了進口動畫電影,這個成績一直保持至今。
耗時十年,中國的動畫電影已經進入新階段,而業内公認的兩家頭部公司就是追光動畫和彩條屋。業界對比過兩家公司各自的特色:彩條屋做資源整合,會投資不同工作室,出品風格雜糅;追光動畫打造了一個穩定的工業生產體系,風格統一,產出節奏穩定。" 國内只有追光擁有一年上映一部動畫電影的能力。"《南方人物周刊》曾這樣報道。
追光動畫出品的畫面、特效、視聽效果,都備受好評。比如在《長安三萬裡》中,李白吟頌《将進酒》的畫面就被認為是全片的高光時刻,非常震撼。而在《新神榜:楊戬》中,也有觀眾感慨," 畫面太美了!"
但外界關于追光動畫一直以來的批評,就是這家公司講不好一個故事。甚至,畫面、特效、視聽效果越是完美,這個缺陷就越是刺眼。
王微在編劇方面慣于大包大攬。豆瓣資料顯示,他是追光動畫到目前為止出品的所有八部電影的編劇,而且是唯一編劇。只不過當電影上映時,在編劇欄,他有時會用 " 大毛 "" 沐川 " 等筆名。
" 追光在強勢管理下,掌握了國内最強的動畫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但也受限于管理者對内容創作的開放度較低,追光的故事常為觀眾所诟病。"《南方人物周刊》稱。
在影視老饕們看來,劇情薄弱、人物紙片人化等不足,成為追光動畫很多作品的硬傷。" 記得是從《白蛇:緣起》開始,到後面的第二部,再往後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再到現在的《楊戬》,我們會發現,他們的特效堪稱國内頂尖的存在,可他們的劇情也堪稱是國產災難級别的存在。" 影視評論者 " 電影禮小喵 " 曾這樣評價。
" 蒸汽朋克式的神界更像一個沒有内透沒有生機的遊戲建模。" 在評價《新神榜:楊戬》時,一位豆瓣網友如是說。在他看來,楊戬确實很帥,但不像一位經歷過生死離别被迫落魄了的二郎戰神,身上沒有那種歲月洗禮後的成熟和穩重。
票房可以衝淡批評,但無法掩蓋《長安三萬裡》的叙事失敗。某種程度上,王微或許困在了自己的自戀中。他寫過小說,創作過舞台劇和話劇,曾經是一個成功的互聯網創業者,如今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距離真正優秀的卡通片編劇,仍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走。或者,放下對編劇身份的執念,專心做好他更擅長的事情,追光的前路,會更加光明。
不過,不服輸,或許是文藝青年人到中年時的最後一點執拗。
當產品經理走到中年,最大的恐懼就是被裁員。那麼,當文藝青年成為中年人,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但回答者寥寥,很少有人關心。
這種狀态或許就是,黑豹樂隊鼓手趙明義端起了保溫杯,陳绮貞 " 黑化 " 成了尖叫學院院長,李宗盛在 35 歲時寫下 " 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鍾,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 "(《真心英雄》),到 55 歲寫下的卻是—— " 也許我們從未成熟 / 還沒能曉得 / 就快要老了 / 盡管心裡活着的還是那個年輕人。"(《山丘》)
那句意氣風發的 "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如今變成了《長安三萬裡》中高适、李白等人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黯淡感慨。當熱血少年被時光打磨成了絮叨中年,更理想的選擇或許是:要麼沉默;要麼學會更加高級的叙事。畢竟,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中年人要背負的苛責,永遠會多于包容。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