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一個朋友圈思想家與AI的 2023,歡迎閱讀。
前言
今年過得很快,好在還有朋友圈。整理後才發現我今年在朋友圈細細碎碎寫了15萬字:大小作文大概有 13萬字,各種短評和觀點加起來也有2萬多字。這個數量是驚人的,這是一本标準圖書的體量了。
我一向推崇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所以10幾年來一直在微博、在朋友圈記錄自己的思考,19年我就曾整理過我的朋友圈,發布在公眾号中(上、下)。今年的思考特别多,故有此篇。
從8月份開始,我每日在Shens前沿觀察筆記 讀者群中連載800~1500字的文章,共100篇,共約10萬字。除了小部分已在公眾号中發布,還有大量未發布,篇幅關系,以後會另外整理發布,此篇不收錄,只整理其中一些金句。結合2萬多字的短評,共精減至16000多字。按月份整理,并在每月标記我曾在朋友圈中記錄下的一些當月大事件,主要是國際大事和科技大事件,配圖由 AI 生成,結合每月的元素。
1月
新年第一天,我陽轉陰了。
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而現在 AI 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搶生意。除了原有影響力本身,復讀的内容的稀缺度變成了衡量復讀機的能力的唯一指标。為了做一個更特别的復讀機,一條新的復讀鏈的源頭一定是更新奇甚至驚悚的。所以這個世界的言論注定越來越極端。01/07
長跑的時候,最容易也最"爽"的階段,是"追趕"。而最難的是,追上之後怎麼辦?我們恰好就在這個階段。接下來,重點是想明白,如何自我認知,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與自己、與他人相處。 01/19
1、禮崩樂壞、人心不古。2、日新月異、萬象更新。這說的可能就是同一個時代、同一回事。世界好不好,不過是人心和期望的映照。 01/20
每個年代都有不用努力的人,都有不想努力的人;每個年代都有不想努力的借口,卻沒有不能努力的原因。01/28
2 月
2月份,微軟在Edge浏覽器中融合 GPT 能力,不久後又發布了接入GPT的搜索功能New Bing。谷歌也宣布推出對标ChatGPT的AI對話產品Bard。
不要太看重自己的過去,也不要太看重未來的自己,多在意當下和自己,在兩者間尋找到一個最優平衡,安心愉悅地走向未來。02/03
一切身體不适都怪新冠後遺症,一切我的克服和努力,那叫身殘志堅。02/04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善良和友善的前提不一定富足,是安全感。02/07
迎接微信公眾号不得不接受的新命運——"全媒體"。寫文字、讀文字,終究是一個非常奢侈的事情。——評論:微信"小綠書"發布。 02/14
一切事物發展都是漸進的,即使是有爆發性發展的新變革,它爆發所需的能量也是長期、逐漸積累出來的。所以對科技的期待,如果期待完美,将永遠失望;反之,如果接納它的不足,而期待和助力它比舊事物先進,那你就将獲得汪洋大海。——評論谷歌 Bard 錯誤頻出 02/17
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 AI ,而是需要很多類、同類的很多個不同的"經歷"(輸入)的 AI,分工合作,互相制衡。02/17
優質的專業内容生產者終将退出市場,而優秀的實踐家應該成為積極的總結分享者填充市場。 02/22
ChatGPT 也許是機器毀滅地球的起點——從今年出生的孩子開始,他們從小見到的 AI不再是智障,他們從小都會把家裡的機器人當作朋友和親人。那麼 20 幾年後,當這代人成為社會主流,機器也就統治世界了。 02/23
3月
3月份,New Bing在Edge手機App可以體驗了,可語音對話、連續對話。GPT-4發布,能力超群。千名專家籤名叫停GPT研發新版本。微軟發布Office Copilot。Midjourney v5發布,解決手指和臉部的生成問題。有論文稱大腦視覺信号被Stable Diffusion復現影像。Adobe發布Firefly AI畫圖。AI愛好者們每個月開始要花費很多錢訂閱 AI 服務了。
只是願這世間能有多點"豐寶玉",可以護着點他們身邊的算呆子。中國不缺創新人才,不缺算呆子,但太缺能好好好護着他們的人了。——評熱播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 03/03
不要讓任何一件煩心事越出它應該占用的時間邊界。03/03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ChatGPT一類的生成式AI,最大的問題就是知是知了,不知它也會不懂裝懂,胡說八道。所以它還不是真正的智慧。 03/03
媒介形态和流量模式的改變,甚至可以更改認知,重新定義"真相"。—評論:因短視頻平台上各種電影剪輯講解視頻,開始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電影的主角是小帥 03/05
上了年紀張開閉口就是10年20年,前幾天加了一個10後小朋友的QQ,我說我這個QQ注冊到現在都不只20年了,他說他不信。我想了想也是,我在他那個年紀,我能想象得到什麼叫"20年"麼?(精彩評論:00後看80後的眼光,就像80後看60後的眼光) 03/07
不要從戰略、技術出發做產品——很多大企業一旦用技術角度或者戰略角度思考問題,然後就出現了激進主義、堆資源堆人頭,而產品是無法靠堆資源和人頭就做好的。
產品應該是生長出來的,即使是有戰略需求或者是技術風潮,也應該從產品本身的生存土壤也就是用戶需求出發,給產品時間,給團隊空間,回歸產品的合格生長周期。 03/08
三天不學習,趕不上 OpenAI。以前面對一個學霸,還整天學個不停,很卷、很拼,我們會叫她學習機器。這不,真正的學習機器來了——GPT-4。——評論:OpenAI發布GPT-4 03/15
用力、認真生活,你可以體驗兩倍三倍的人生。03/16
在少年、青年時候,如果能有人給予一些正确的引導、支持,真的會有非常不一樣的人生軌迹。03/17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產品創新的核心在于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抓重點,将核心資源產品化、工程化,讓創新可視、可用、可感知。——評論微軟發布 Office Copilot 03/17
未來的世界屬于"人類+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輔助或者改造過的人類将成為"新智人"。新智人可以把記憶力、思考力甚至是體力方面的工作都外包給人工智能程式或者是機器人、機械臂。人類因此擁有更大的能力、更多的智慧。03/31
4月
4月份AI 焦慮開始出現,國内最大公關公司藍标暫停外包合作,擁抱AIGC,乙方劍指丙方。
直面 AI 時代的社會倫理新秩序,可能是很多人必須要過的第一關。第二關才是技術和技巧問題。04/02
人是需要勤奮的,但如果一件事需要的勤奮程度超過你的熱情,那你需要考慮一下效率的問題。04/07
對某些人來說,社交是生活;對某些人來說,社交是工作;對某些人來說,社交就是社交。04/07
所謂產品創新,更多時候是站在技術革命的基礎上,将新技術的特質更好地與場景結合,從而得出不同以往的效果。04/30
5月
ChatGPT 的GPT-4 上線連網搜索功能和插件功能正式開放。AI孫燕姿開始大量出現。
這年頭,最大的難題不是分不清 AI 生成的還是人創作的,而是明明是人創作的作品,也非要說是 AI 創作的,直到最後誰都分不清了。05/01
其實沒啥卷不卷的:這世界上有些人天生是來享福的,有的人天生是來勞累的。我就是勞累的命。我接受。05/01
這個充滿變數的新世界,運氣和概率當然是廣泛存在的,但我們的欲望和觀念變化得更快。幸福來自低預期,幸運來自多嘗試。05/03
AI 革命帶來的真正影響不是技術本身,是時間的流速。世界的變化加快了。05/05
這個時代,特别的人有特别的機會。只要你堅持做特别的人。05/05
今日網絡媒體中的眾多亂象,實則是網絡空間進來了太多"新居民",而這些新居民并不知曉和尊重舊的秩序,他們把"舊大陸"的習慣和要求帶到了賽博世界來,而他們又偏偏成了大多數。天涯的逝去,不若說是舊網民們的落寞,就如同印第安人的悲歌。——評論天涯網的倒閉 05/07
心裡有事,煩躁、焦慮、恐懼……都源于損失厭惡。如果在真正無力的時候,讓自己提前承認、接受失敗和損失,至少可以提前獲得一份内心的安寧。05/08
什麼是好的教學?
1、人是生存于環境中的,所以人是根據環境的影響形成認知的。
2、教育是強行施加環境影響形成認知,而學習是主動接受環境影響形成認知。有人教、主動學,相當于兩倍的速度。
3、教學環境是一個虛拟的、抽象過的環境,因此形成的認知未必是真實可用的,有可能偏頗、有可能過于簡單化。學生在運用在教學環境中學到的知識時會出現"知行不一"的情況。
4、好的教學就是盡量創造一個在未來實戰環境中盡量可重現、習得的認知可復用的環境。 05/10
社會性的争議大多是源于創造和出圈。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保守地苟在自己的圈層裡、遵循着系統的規則是最安全和舒适的。
我們每個個體都非常渺小,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這個世界所改變,但終其一生,你又能反作用于世界什麼呢?這個影響,就是我對人生質量的量度标準。05/14
追求開心、追求舒适和追求自洽有什麼不同?三者逐漸由單純的感官愉快過渡到身心圓融。追求自洽,也是追求知行合一之路。05/18
如果"可能性"可以大部分由 AI 提供,勤勞、務實、功利的中華文明又将迎來命運的眷顧。05/22
你我在世間也不過是一個虛拟人罷了。你以為的命運,也許是進場時,"上界"玩家做的初始化設定、選擇的劇本。你以為的幸運,也許是另一個次元,有人在用錢為你充值。
所以"老天爺"、"上帝"未必是同一個人,它可能是這個遊戲的規則、進入遊戲時的初始設定、上界玩家的意志、系統随機性、人與環境互動的蝴蝶效應等因素綜合形成的。05/22
幫人自洽,功德無量;讓人不自洽,吃力不讨好。佛只渡有緣人,這是佛的智慧。——評"不要給年輕人提建議"的說法 05/24
創造是最好的自渡。05/25
人是打不過狼的,但基本不存在人與狼的競争:人把狼裡面的"叛徒"馴化成了狗。同樣,未來不存在人與 AI 的競争,人類中也有"叛徒"。
如果有人機競争,那也必然是一群人工智能的親密戰友對"無視人工智能、不了解人工智能"的其他人類的單方面屠殺和欺凌。 05/27
6月
蘋果 Vision Pro 橫空出世。
把學習變成一個短期過期,目标變短,心思放簡單,這樣更容易達成正反饋循環。 06/07
世間有兩種能量,一種是操控自身身體的能量,另一種是操控世界的能量,也就是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 06/07
人生只要還處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狀态,就還年輕,就還有活力。 06/20
很多人喜歡說"幹就完了",但只有在有目标的時候,才能發現你之前未有目标之時到底真是在胡鬧,還是在蓄能。 06/20
"聰明人"之所以被認為聰明是因為擅長"解難題"。聰明人最大的問題,是喜歡"解難題"。這個世界并沒有完成"人盡其用",因為"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讓能解難題、喜歡解難題的人去解難題,是最功德無量的事情。06/29
在一個反饋循環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它循環起來。 06/30
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只是剛好還沒有出問題而已,但人們就以為它理所當然的正确和合理。我們認為的很多常識,就如同建立在沙地上的高樓。 06/30
7月
Facebook 對标Twitter的產品Threads發布,引起大量的"產品蝗蟲"圍觀。國内現象級的AI生圖產品妙鴨相機發布。
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種在什麼樣的土壤,開出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挖呀挖呀挖,挖出那顆種子,把它種在更有營養的土壤裡,去迎接更好的陽光,去呼吸更潔淨的空氣,你就能更茁壯成長,直到可以撐起一方陰涼。要愛惜自己的種子。 07/01
孫子兵法的核心是:不敗靠自己,打勝看對手。如何不敗?就是集中力量,面面俱到,往死裡打。其實就是笨辦法,傻辦法,低效但穩健。後世戰例中,"高築牆,廣積糧"、"步步為營"都是此理。"殺雞就得用牛刀"! 07/09
我們的社會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浪潮兇兇,人人越來越沒有耐心的時代,如何保護一部分人、一部分時間的清醒和寧靜,讓嚴肅閱讀和深度思考得到保障和保護、得到認可和獎賞。這是產品設計者們應該思考的。 07/13
營銷就是把功能可視化、具象化。 07/16
人生好長,但每個感悟都是片刻的,你片刻的正确或者錯誤的理解,都要在後面用漫長的人生去踐行、去重復。 07/20
復盤的目标,一定不是為了戀既往,也不是為了迎将來,而是為了更好地,過好當下。 07/20
好的產品是一種表達,是主理人思想和意志的外化,但這是"奢侈品"。產品有"功能性"和"藝術性"兩個特征,如果不能跨過功能性階段,進入藝術性階段,無從讨論個人表達。只有根基牢固的企業和團隊才有機會由着自己的性子來,且能有耐心堅持。我稱這樣的產品叫:富二代產品。 07/22
莊子說:"知無涯而生有涯,以有涯随無涯,其殆矣"。你要做的不是讓自己學會去迎來送往。你要意識到的是理解社會裡面存在的各種規則和事實背後的原因和必要性。然後選擇自己擅長和合适的方式去應對和借力。不是讓你去無盡地學習和無盡地改變自己。 07/26
你準備活多少歲?想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它決定了你怎麼活。 07/31
8月
ChatGPT開始支持配置個人信息,優化AI輸出效果。微信大規模灰度朋友圈的置頂功能。
向外探索太空的廣度、向内探索生命的時間長度、探索智能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支撐它們的能源和材料,每一個都是生產力和可能性的重大契機。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講,這是巨大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 08/02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較于古人,我們最近這幾代人其實挺苦的,時代變化太快,所用的工具越來越短命,可能人到中年,看家本領就變成無用之學了。 08/03
夕陽無限好,依然是今朝。留住今天的太陽。 08/03
程式員相當于虛拟世界的建築設計師和工人。未來更需要能在虛拟建築裡玩出花來的人。大部分人不需要親自編程,關于編程大家更需要了解的是程式的原理:邏輯、流程、循環、判斷,以及數學和算法。 08/04
北上廣深看着高收入高消費,但實際上真正的中產階級并不多,大量的房奴車奴并不能真正地随性消費。但二三線城市才是中產階級的聚集地。中國經濟已經過了"從無到有"的階段,應該進一步追求"從有到優"了。新的經濟質量應該關注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這樣宜居宜食的城市。 08/06
人設計了機器,但機器終将馴化人。人類以為自己發明機器,所以機器會"遷就"人類。其實恰恰相反,是我們一直在、也将會一直遷就它們。 08/07
我們無往不在被這個世界改變,也無往不在改變這個世界。但有的人改變得多一點,有的人改變得少一點。我們的創造,是我們留在這世上唯一的痕迹。08/08
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因為你一直在變。你也永遠無法真正了解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它也一直在變。只要拉大視野,那些武斷地開地圖炮、開性别炮、給自己和他人貼标籤的行為就都顯得愚蠢。 08/08
如果給世間任何一個人打上聚光燈,讓千萬人去尋找他的可取之處,那麼,再平庸的石子都能找到閃光點,再腐朽的木頭都有雕琢的方法。可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08/12
對人類來說,知行合一太難了。但對 AI 來說,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這是未來 AI 增強人類、挑戰人類甚至替代人類的基礎。 08/13
任何一個新事物都是從小圈子泛化到大眾的,只是現在網絡媒體太過發達,所以"天涯共此時,千裡共婵娟",所有人在焦慮着同一個東西。但風一過,吃瓜群眾就會散了。真正留下來的,才是有意願真正落地下來幹活的人,也正是這些人才可能吃到第一波紅利。 08/13
一個優秀的人必然是一個優秀的學習機器,必須能夠持續地輸入、判斷、糾正,再輸出應用于實踐。 08/15
人的行為都源于認知,而認知的建立都源于過往的閱歷、經驗,所以如果過往"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則會把偶然和幸運當成了必然,就會亂來,就注定會走向災禍。所以才會出現"靠運氣賺來的錢,遲早靠實力虧掉"的情況。 08/15
AI很強大,但它要求使用它的人得能提出好問題,給出好的指令(prompt)。這很考驗中國現行只教"如何回答問題"而不教"如何提出問題"的教育體系。 08/16
學校教育,要教的不是知識,而是"現代生活說明書"。 08/17
每一代都應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從未有過的意義。 08/17
在我看來,如果你說一個人想太多,通常是因為你沒有他聰明,沒有他敏感。他感知到了很多你想不到的問題,只是因為知識、經驗的不足,使得他無法從"轉圈"中走出來。
要麼需要一位經歷豐富的前輩"指點迷津",要麼就需要關心他的人陪他一起想更多、想更透,走出他的思想迷霧。當他走出來時,他将獲得更強大的一個思維模型,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08/18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聰明之道",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修"愚鈍之道",殊途可以同歸,但前提是認知自己、接納自己,走自己适合走的道。 08/18
未來,每個人将會變得更加立體,人類整體更加聰明,但人與人的差距也會變得更大。就如同世上本無法術,有人發明了法術,于是有的人就成了法師,有的人還升仙了,而普通人依然是普通人,相比于天界,就差太多了。 08/21
社會分工,讓更多的人某塊肌肉極其強大,但也讓我們每個人在那塊肌肉之外的肌肉極度萎縮,所以我們的生存能力遠遠不如我們的遠古祖先。我們成了社會機器的一個流水線員工,同時成為了這台機器的一顆小螺絲——再強大的人,也不過是大一點的、位置正一點的螺絲。 08/23
歷史教育應該給學生樹立榜樣,多強調人的可能性、創造的價值,而不是事事追求客觀全面,每個歷史人物各打二十大板,最終除了制造虛無主義之外,别無用處。 08/23
"歷史局限性",對于一個現世的人來講,是下限,而不是上限。人是環境的反應器,人是時代的探測器——探測的正是這個時代的上限和邊界,我們都可能成為時代的"旅行者1号"。 08/23
完整的創造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問題,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創造的練習源于生活中的微小"探索":打破自己的邊界,從小處着眼、持續輸出、接受反饋、保持心流狀态,再通過發現更真實的需求,引發持續的輸入。 08/24
每一次可預測的成功都源于無數變量的受制,而對變量的控制能力源自對舊有經驗的學習和實踐。 08/25
會過期(或者壞掉)的東西一定要用掉,是資源匮乏時代的重要特征。比如:剩菜剩飯一定要吃完、手機套餐有剩餘一定要花掉、高考填報志願一定往可能的高分專業報。他們也會認同項羽: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耳。 08/25
馬看到什麼,是人決定的——這是《封神》;人看到什麼,是算法決定的——這是抖音。 08/29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這只說明了一半的情況,還有另一半的歷史,是每個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的虛榮心寫就的。 08/29
同樣時長的人生經歷,密度是不一樣的,質量也是不一樣的。 08/29
好的作品,都應該是時代的作品,能解決時代問題的作品。 08/31
9月
瑞幸與茅台聯名的"醬香拿鐵"風靡一時。ChatGPT内置Dall E支持圖片生成。
語言是文化的延續,語言是族群認同的根本。然後才是那些胃口、那些習俗、那些親緣關系、那些故鄉回憶、那些家鄉認同。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覺知的過程,發現自己體内的家鄉認同,也發現自己幼年的經歷的生命烙印。09/02
智慧以作品的形式呈現,正如思想以語言的形式呈現。 09/03
抑郁或者停止,是失敗麼?接受和和解、壯烈犧牲也是一種意義。選擇和投入時才就已經勝利了一半了。 09/03
從附庸文化到獨立文化,路漫漫其修遠兮。 09/04
真正的文人肯定是極度自我的,在這個時代,除非能與之共鳴的少數人,多數人不停無法體會他的思考、他關注的,也更無法接受他的風格和方式。以至于觀眾們把它放在跟戲裡的演員們一個評判标準來挑剔。這是小眾情趣與大眾"語言霸權"的衝突。 09/06
一切"高貴",都源于共識的形成,源于崇拜和向往。只要沒法獲得全民推崇,再古老的傳統文化,再美好的事物,也會被人們認為一文不值。 09/06
經濟内循環的建立,需要有真正的國產品牌出現,而品牌文化的形成,是品牌背後的人、品牌要面向的人的集體成長——即是對共同文化記憶的推崇。 09/06
接納、熱愛自己的文化,也不諱言它的問題,這才是社會成熟的真正表現。 09/06
互聯網助長了内向型人的自我表達。在傳統的社會中,這群人一直是被壓制、被歧視、被否定的。而互聯網上,他們可以躲在螢幕的背後,安全地觀察、思考、表達。因此可以說,内向型人已逐漸變成了互聯網的"強勢群體"。 09/07
縱觀中外歷史,幾個著名的宗教都發源于亂世,而每當天下大亂,各種宗教教派也都大行其道。因為天下喪亂,不只是社會動亂,人心更亂。心病需要心藥,宗教就是這樣的心理神藥。雖然每個宗教的教義各有不同,但它們都在告訴人們:你為何不幸?你為何幸運?你從何而來又将去向何方?
所有的宗教、玄學、偽科學心理測試都可以看作廣義的"心理藥"。它們給人們認識自己、理解他人、預知未來提供了理論依據,提供了心理上的"确定性"。09/07
"改名"就跟古代遷都一樣,将舊的規則和特權階級連根拔起,重新定義,重新建立共識,因此而獲得權力的掌控權。——評印度推動改國名為"巴拉特" 09/07
人類最大的煩惱并不是資源的匮乏,而是資源的錯配。 09/08
"專家"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我想,專家不該被罵,把人叫"專家"的媒體才該罵。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堆專業過硬,缺點很多,普普通通的專家呢?不是沒有,是輿論不想要。 09/13
眼界固化,有所依仗,無視規則,缺乏敬畏,盲目自信,沒有邊界感……這就是"油膩"的根源。 09/14
自古以來,掌握文字、掌握知識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破除"高級感"的工具,所以世家大族長期壟斷政治、壟斷教育資源,就是要将上流社會與普通人隔絕開。 09/15
人都需要一個"袪魅"時刻。讀歷史的好處在于,讓你早早地把那些大人物的高級感給去掉了。 09/15
穿越、科幻、神魔、武俠、玄幻等文學作品,它們都是在一個正常社會中加入一個基本邏輯合理的"異常點",就能把原來的社會中潛藏的真相給激發出來。09/19
仔細想來,中國人骨子裡面有一種發展到病态的自省、自負和自傲:看見他國有人做出點什麼好東西,下意識想到的都是"為什麼中國人做出這樣的好東西?","為什麼中國在這方面不能做到世界第一?"。可憑什麼覺得中國應該樣樣做到最好?憑什麼好東西都得是自己出品呢? 09/21
厚積薄發對所有人都通用,但有的人是一兩年,有人是十年,有人可能得幾代人。薄發也一樣,有人是一聲鞭炮響,有人是一場煙花秀,有人是驚天動地。生在小城,如果可以,得早點知道底子太薄,世界太大。沒有助力,只能衝。 09/30
10月
ChatGPT手機版支持語音對話功能,效果拔群。巴以衝突更新。
如果說人類褪去體毛是相較于猿類的一種進化,那麼秃頭是不是人類的進一步進化?這樣想的話,掉頭發的朋友也許可以更心安理得一點。 10/01
為什麼在兩三千年前的軸心時代就已經能看到這麼多的人類智慧?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看得清楚。 10/02
要訓練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許多事情在出現結果時,去響應已經晚了,更何況是當大家都在讨論它之時? 10/03
君子不讨喜。君子不可讨喜。君子不應求讨喜。君子不應讨得了喜。 10/03
從來赤子之心最難得,"天然去雕飾"在人心中都是美好,但人卻又總喜歡給自己加上各種包裝。 10/06
動物世界,叢林法則,人類本來也是生存競争中才成長起來的。說起來也奇怪,本來卷才是世間的真相,為啥現在卷變成了人人"有資格"不要的狀态?是誰給我們的勇氣?
其實需要好好想想,為什麼大家沒有公主命,卻都有了公主病?到底是誰造成的?導致現在所有人不享福都覺得自己吃虧了。 10/13
年輕人為什麼叫"年輕",因為年紀大了,心思就"重"了。 10/14
進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可能性、多樣性。當進化過程中的某一個"最強者"替代或者消滅了所有其他弱者的時候,多樣性和可能性也就消失了,進化的過程也就阻斷了。 10/14
用民族主義動員民眾會造成全民過高的悲情色彩和激進情緒,而個體過強的自尊心也同樣會帶來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 10/15
毛姆說:"如果你試圖在地上尋找一枚六便士的硬币,你就不會抬頭,并将因此錯過月亮。"
我說:如果我試圖在地上尋找月光,我也會錯過月亮。
這個世界上也許沒有公平,但永遠充滿着等價交換和能量守恒,一切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得標好了價格。 10/17
關羽靠着本《左傳》學兵法成了千年武聖,趙普靠着半部《論語》治天下,努爾哈赤靠着《三國演義》學打仗奠定了大清三百年,洪秀全,一個秀才都沒考上的落魄讀書人,靠一本新教的《勸世良言》小冊子編出了"拜上帝教",也建了一番功業……讀書真的不在多,在于能把小小一本書讀厚,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現實意義來。 10/17
有構建思維的人,會脫離"踩低捧高"的低級趣味。 10/24
在思想上切斷個人與前人、後世的聯系,必然導致"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思潮泛濫,社會的道德水準是必然下降的,社會對"延遲反饋"的耐心也會變弱。 10/25
選擇一種信仰,本質上就是"臣服"一種思想,也是人生決策的一種"偷懶",把不确定性、未知和對現狀的不滿交給上帝、佛祖或者祖先,或者是"自然規律"、"歷史規律"…… 10/25
追求絕對正确的方法論,與自诩持有絕對正确的評判标準的人,同樣愚蠢。前者通知富有知識,他的"愚蠢"在于過于自侍聰明才智,而忽略了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敬畏。後者就是無知,因為無知而自大。
"知道自己知道"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同樣愚蠢。比知道、不知道更高級的,是接受自己的無知,接受知識的無限,接受自己永遠無法窮盡知識。 10/28
勇敢的人一直在的,秦朝之後也不缺英雄,崖山之後也還是有中華。只是如何讓勇敢的人義無反顧、讓更多的人也能勇敢,而不是内部的零和遊戲、重復内卷,是這個民族未來要解決的問題。 10/29
人們在紀念一個人的時候,真的在紀念那個人麼?他們只是在懷念自己印象裡的舊時光,在向往自己想象中與之相映照的回憶和理想圖景罷了。 10/29
一将功成萬骨枯。一将功不成呢?千萬骨枯。 10/29
天堂之所以是天堂,是因為有人間和地獄的存在。 10/31
11月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去世,"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去世。拼多多股價超過阿裡巴巴。OpenAI首屆開發者大會發布GPT-4 turbo。OpenAI内部宮鬥連環劇上演。ChatGPT發布一周年。視頻生圖Pika上線。
科技發展,信息爆炸,但人的信息處理能力有沒有跟上呢?過多的信息量會帶來不幸福:幸福=理解能力/信息量(精彩評論:when 信息量=0,then 幸福感=∞) 11/02
做事的苦、忙碌的苦是最簡單的,不知結果、難辨可否的決策之苦,以及左右為難之苦才是真的苦。 11/03
許多人說化妝是為了取悅自己,然而ta的審美卻來自大眾流行審美;許多人說想為自己而活,逃離原生家庭,然而ta卻活在閨蜜、網友們的評價之中。
又有多少人習慣了p圖發朋友圈,已經不記得自己的真實長相,有多少人習慣了在網絡中"拗人設",以至于自己都信了? 11/03
修煉不只是需要修煉人的心境,也在選擇于環境,更在于篩選環境中的内容。11/03
在大浪淘沙、洶湧澎湃的時代,通過超越他人的"成功"或者随波逐流的"成熟"來追求幸福,都像是刻舟求劍:浪過去,舟行了,劍也不見了。 11/06
所謂"幸福力"等于适應時代變化的"平衡力"。 11/06
無論個人、企業、組織或者國家,"發展能解決一切管理問題"。當高速增長的短暫、不正常狀态過去後,才是真正考驗個體和群體追求幸福的能力。 11/06
聰明人的痛苦恰恰源于"自視甚高"和"背負期望"——既有自己的期望,也有他人的期望,還有他人期望轉化而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1/08
天賦是一種詛咒。某種角度上,聰明人就是被上天詛咒的人。 11/08
人生短短,精力有限,所以一個人一生或者一階段的成果,必然要看他聚焦精力的程度。 11/09
心存僥幸是聰明人的通病。因為聰明,所以他們很自信。他其實并不是看不起身邊的人,他是看不起所有人,甚至看不起自然規律——對自然規律不夠敬畏。 11/09
我們生來無知,被灌輸世界的"真善美"和"偉光正",被教以種種技能和知識,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被社會毒打,才認知到這個世界原本還是叢林社會,還是遵循着"黑暗森林法則"。 11/17
人類都怕 AI 幹掉人類。AI 說:不用怕我,你們人類的内讧能力遠超出我的想象。 11/18
很多人常是在娛樂的時候產生負罪感,然後欺騙自己其實這裡也能學到知識或者道理。 11/20
"上帝"創造了萬物,但他卻無法左右生物的進化和淘汰。同樣,產品的特性增減也不由產品經理意志決定,而是由環境決定的。 11/21
產品是有DNA的,這個DNA就是產品的用戶定位,以及它服務這些用戶的價值觀。 11/21
人們對"元宇宙"的向往,凸顯了某些人想要成為"造物主"的野心。而AI技術的大發展,則是人類對"造人"的好奇與模仿。 11/21
到底是讓AI繼續高歌猛進、探索無限可能,還是讓AI永遠愛人、接受人類的馴化?這種争論會有勝負,但任一方恐怕都永遠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優勢。11/21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桎梏之中"。實際上也正道破了"自由"本身只是一種權利、一種有限的權利。 11/22
公眾人物通過"出名"獲得收益,但同時他們也需要出賣自己的隐私,需要确保自己的道德水準符合大眾要求。 11/22
天下是一個大棋盤,我們不可能再只想當個棋子了,而棋手得有棋手的覺悟,不能掀翻棋盤。11/24
女性的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普遍已經被妝後美顏照片同化了,而大部分男性還停留在自己的素顏形象。所以AI比較擅長生成女性照片。 11/26
關于數字化和 AI 、元宇宙的四條暴論:
1、小國才有小政府,大國必然大政府。
2、商業的終局是壟斷,技術的沃土是集權。
3、數字化助力集權,AI 和 元宇宙的終點是高度集權。
4、在Matrix裡面,是人統治了我們,還是 AI 統治了我們?這還重要麼?11/26
Al帶給人類的也不會是自由和開放,而是壟斷、集權和控制,是強者更強。而讓 AI 強大的原料,正是無盡的個人數據。 11/28
大數據本質上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決策方式,即世界萬物的特征和發展都可以用數據表示,而決策是由這些數據和針對數據的計算得出的。 11/28
在所有的系統設計中,安全性和便利性永遠是互斥的,安全性高,便利性就低,便利性高,安全性就低。 11/28
愛是一種随處可見的奢侈品,熱愛是一種一眼萬年的成瘾物。 11/28
從底色看,希臘文明是解構天地本源,印度文明是向内心苦求,中華文明是順應天地。順應天地是為了維持現狀,而科技的發展,本質上是給社會創造不穩定因素。我們歷史上出現的偉大發明,某種程度上看應該是我們的文明主流中的"漏網之魚"。 11/28
快樂的價值就是快樂本身。每個人都應該在内心建造一個"快樂瞬間"冷藏室。捕捉生命中愉悅的瞬間,冷藏它。不延伸,不發揮,不索求,不期待。在不開心時把它拿出來。 11/29
個人财產 27 億美元。比他小 6 歲的合夥人,個人财產超過 1200 億美元。這是 99 歲的芒格和 93 歲的巴菲特。當量級大到某種程度,對比已經沒有意義了。我這裡說的是年齡,也是财富。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11/29
12月
疫情管控放松一周年。Meta發布AI生成圖片平台。東方甄選"去董化"事件連續引爆網絡。
發現自己是中年人的一個标志是:接受自己的缺陷,和自己和解。 12/01
用 GPT 得學會追問,學會不斷探究。如果只是要一個答案就走了,你可能就要了個錯誤答案。 12/01
市場中媒體總容易高估、誇大新技術的效果,這屬于"捧殺"。與之相對應的就是一旦一個產品有負面了、低于預期了就一窩蜂地"棒殺",于是市場信心就沒了。這些都很低級,很愚蠢。 12/01
自由不是漫無目的的亂竄,而是可遠可近、可大可小、可上可下的自如變通,實則是一種控制力和包容度。非常人可能有,非天然可能有,要得真正之自由,須得後天極力之修煉方可得。 12/03
自由是一種權利,但更是一種能力。天賦的權利,只是給予一種可能性,依然需要有能力去保障和實踐。 12/03
Agent(AI智能助理)的出現,讓人類個體的決策和思維邏輯悄然發生了巨變。 12/03
種種迹象看起來,我們的國民是喜歡原創的、喜歡創新的,但是我們的文化又不喜歡"個人英雄主義"、不喜歡"出頭鳥"的,這就陷入一個悖論: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12/04
有沒有一種可能,很多壞人也覺得自己是好人? 12/06
如果能放下對幻影的觊觎,放下對速勝的期待,放下對外人評價的在意,建立逐步積累的優勢,你将堅毅無比,将無往不勝。 12/06
中國古代哲學側重規範社會秩序,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古代哲學追求探索人的理性。中西兩個文明之前的差異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種下了。 12/08
一切文化都是植根于民族,依托于環境,應用于生活的。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的經濟基礎天然不同,所以兩種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也就自然地有所不同。 12/08
說到公眾人物的"塌房",與其說是他/她/他們個人的不檢點,不如說是群眾的需求所驅使:大家喜歡看他起高樓,也喜歡看他宴賓客,更喜歡看他樓塌了。12/09
行業機會一直有,你也可以有辦法一直保持先知先覺,但有些機會不一定和你有關系。找到自己合适的最重要。 12/10
心向光明,并能以身許之的人是幸福的。而心向光明而身處黑暗,求而不能得者是最痛苦的。更多的人的幸福是:身在黑暗而安于黑暗。 12/14
所有的"自信"都建立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信息範圍、相對确定的物理領網域。如果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我相信絕大部分原本自信、快樂、自由的"人上人",也要開始慌張和迷茫的。 12/14
沒有純粹的讀書人的文明注定是個倒退的文明。 12/17
把用戶、買家當成沒溫度的"流量"的企業,最終也将被流量所綁架。 12/17
不用把"留取丹心照汗青"說得太高尚,這也是一種交換:時間利益和空間利益的交換。 12/17
人們都希望自己精于計算,卻不喜歡他人精于計算。 12/17
寒門出身的讀書人,沒有天生的貴氣,沒有天生的家產,真的不做一個"工具人",又有何處施展才華呢?這個問題在舊時代沒法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才造成了廣大"為五鬥米而折腰"的讀書人,甚至是跪下去、沒了脊梁骨的讀書人。12/17
大部分短劇、爽文的邏輯就是:出生高貴(或者穿越到高貴的身份),比如皇子、富豪子女、名師高徒,因故落難,然後遇上一些尖酸刻薄的人,被看不起,然後就開始一路逆襲,總之動不動就多少個億,各路大佬紛紛跪倒,各種宵小都被打翻…… 12/20
人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身份标識,怕沒跟上流行風尚而被抛棄,但卻像水中撈月,永遠無法得到結果。這是網絡社會中,我們集體的心理病:注意力被綁架,情感空虛,精力耗散。12/20
在當下,準确、深度并不是人們所關心的,人們關心的是有趣、有味道、有溫度、有共鳴。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形成影響力。群眾的注意力就是影響力。 12/21
文學、藝術本就是無用之學。對無用之學的評價标準本質是什麼?是一種審美,是一種情感共鳴,這本來就是充滿偏見的。 12/21
人們常常高估準入門檻高的事,低估準入門檻低的事。 12/21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不常有,而舞台和機緣更不常有。 12/21
有些謊話之所以能代代相傳,因為真話沒用,而謊話有用。 12/21
科舉給了天下寒士一條上天的天梯,給大家一個可以不造反的理由,一條可以靠才華吃飯的理由。也才有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的感慨。 12/25
我朝自49年開國,至今才70餘年,再貴的家族至今也才三代。而這些年間,主要有三次大機會,開國、改革開放、信息革命,造就了不少新貴,所以大家看到了讀書和經商有機會提升階層。 12/25
人與人的競争,是家财和家學為基礎的個人天賦和努力的競争。 12/25
"雞娃"不如"雞自己"。望子成龍未必合理,"望父成龍"、"望母成鳳"倒是有點道理。 12/25
什麼叫年輕人?我覺得年輕人并不是真正地有一個年紀的界限,而在于心态:在于對新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在于犯錯的不害羞,在于對舊經驗的不執着,在于待人處事的不裝和不自負。 12/26
在一個上百人的社群裡面,通常活躍的也就是幾個人,還有偶爾出現的十來個人,其他人大部分時候都在潛水。因為大部分人不說話,這經常發表意見的幾個人的聲音,就會被放大成這個社群的特質。所以本來是"活躍分子"的特性,變成了"全群共識"。 12/26
許多"過來人"喜歡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倚老賣老,最後只能碰得灰頭土臉,因為現代社會已經完全結構了舊社會的大家族、大家長機制,年輕人有無數渠道獲得新知,一言堂的指令和"善意的謊言"其實已經無效了。 12/26
"尊老愛幼"的邏輯只适用于人均壽命不長的時代,而在人均壽命向 120 歲極限衝刺的新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一直保持年輕的心态,才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中活得不讓人讨厭,也不讓自己讨厭。 12/26
市場上新產品的增量,往往聚集在某個别領網域。因為新產品只會在市場上有新增的、且具有強大傳播意願的用戶群中生存。 12/28
我們站在一個時代的十字路口,科技浪潮洶湧,而世界人心浮動,舊秩序不能适應新時代,而焦慮、慌張的,又何止是你我?
我想,天涯共此時,即使是成就再突出、地位再顯赫的人,他們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焦燥、無助、迷茫。如此想想,你是否能夠更淡然一些呢? 12/29
人之所以為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别,是以是否有人的"靈魂"和"智慧"作為區分标準的。而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清醒",無法駕馭好自己的靈魂和智慧,那麼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為人的特性。
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都是建立在清醒時間之下的量度。要活出有質量的人生,就必須保持清醒。所以只有盡量讓自己更加平靜,更加淡然,更加清醒,才可能讓生命活出它應有的價值。 12/29
自律痛不痛苦?手有老繭的人,拿功夫茶杯不覺得燙手,細皮嫩肉的人,一碰就哇哇叫。 12/31
題圖和各分節圖片使用ChatGPT+Dall·E 3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