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改造适合老人的家,尊嚴感是一切設計的前提,歡迎閱讀。
" 老去之後,我不想成為一座孤島。我們應當将我們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個老年人也能夠安全、幸福地度過餘生的世界。"
去年年初,00 後浙江大學生小潘在社交平台豆瓣上寫下這番話,并創建了 " ‘适老化改造’促進會 " 小組。至今,已有 3 萬多名成員聚在這裡,他們擔憂着自己父母将來的處境,吐槽現在不夠完善的适老設施。尤其,老一輩們居住空間的問題,在這裡被頻繁讨論。
電影《媽媽!》
數據顯示,大概到 2035 年,中國将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60 歲及以上人口将突破 4 億。另一組數據顯示,北京市 99% 以上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只有不到 1% 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這也意味着家庭空間将是承接衰老的重要部分。
面對龐大的社會需求,本哲建築合夥人、設計師趙桂軍選擇身體力行,開始着手在适老化方面做些什麼,轉身為适老設計工作者。
2021 年,一篇《日系工法 16 天極速改造,22㎡百年老屋換新顏》的帖子,讓趙桂軍在家裝 APP" 好好住 " 上一帖成名,也讓他意識到适老化改造的大眾關注度居然這麼高。
60~69 歲是年輕老人,70~79 歲是普通老人,80 歲以上是高齡老人。對于趙桂軍而言,家庭适老化改造主要面對前兩者,運用現代科技和建築工法,将适老化的理念隐藏式地融入日常生活。設計也會階段性留白,為未來更專業的适老化需求提供餘地。
電影《媽媽!》
2014 年,趙桂軍的父親因心髒原因在衛生間摔倒,他才意識到日常房屋設計已經無法滿足年老的使用需求。随着案例接觸越多,趙桂軍越發覺得适老化改造是未來老齡化社會的必然選擇。2020 年,他決定組建私宅适老化改造的專業團隊。
從商業建築設計師轉向做私宅适老化設計,趙桂軍也經歷了一番心理轉變。
" 三年前覺得私宅設計沒有意思,但現在有一種敬畏心。尤其是做适老化,要摸索新建築工法、學習老人的心理、鍛煉溝通能力。" 趙桂軍說,真正做适老化的私宅設計師,是要靜下心走進生活做 case 的。
趙桂軍适老化設計作品展示
居家養老的相關產業,是一片藍海市場,也是難啃的骨頭。中國人不願去養老院,也不喜歡麻煩子女,面對衰老,選擇硬抗,這是常态。
傳統的房屋規劃中,适老設計是被忽視的需求,人們會想到下一代的兒童房、想到使用頻率不高的客房,唯獨忽略在家時長最久、使用頻率最高的老人們。
這或許是一種無意識或下意識的逃避。在中國文化裡 " 老 " 代表生命力衰退,人們避諱變老和與之相關的話題,但身體衰老是客觀事實,接受适老化改造,第一道門檻就是克服心理抗性。
哪怕知道子女孝順,哪怕知道改造後對自己生活便利,老人們仍然需要自我說服甚至妥協的過程," 人都是不服老的,學過再好的心理學也很難真正跟老人們溝通。"
最常見的,就是對扶手的抗拒以及堅信自己不會摔倒。于是趙桂軍想,與其費力勸服,不如直接讓适老化改造 " 隐性 "。
實木多層木質格栅也可以作為扶手使用,消解老人心理上的抵觸。
比如隐藏扶手,在以往案例中,趙桂軍曾經用木格栅連接了卧室床與步入式衣帽間,很符合新中式的素雅調性,也讓原本封閉的空間變得通透。這些優點背後隐藏了他的洞察:老人起床後習慣扶着牆走到洗手間,改造後更好抓握的木格栅承擔起了扶手的功能。但他并沒有說。
無需告知背後的設計用意,用着順手最重要。
跌倒時的安全性實驗。混凝土地板即使貼了柔軟的材料,在跌倒時所受衝擊力也不會有太大變化。而使用架空地板,可以享受木質地板的安全舒适。
怕摔倒,又想在明處做減法,趙桂軍選擇隐藏式設計——二重床地板工法,這種地面架空系統的回彈性很好,在日本被廣泛運用于幼兒園、醫院、體育館等易摔倒場所。JIS A6519 衝擊安全标準規定:跌倒時,關鍵部位所受衝力低于 100Gs 為安全。
" 地毯都有 144Gs,但是二重床只有 55GS。" 除了安全,耐久性和隔音效果同樣很好,對腰椎膝蓋的疲勞感也有緩解,趙桂軍給自己家也安排了一整套。" 适老化改造可以提前進行,它本質是為了讓生活更舒适便利,年輕也可以享受。"
提前适老化改造,也是趙桂軍所倡導的設計理念,一來現代科技和隐性工法并不會讓家變得暮氣沉沉,反而能大幅提高家居體驗感,二來 " 預防大于治療 ",合理的設計可以降低長年累月的身體磨損,也能給自己的衰老打出緩衝量,不會在那一天到來時猝不及防。
老是一瞬間的感受,接受老去卻需要漫長的适應期。趙桂軍的媽媽将近 80 歲,他明顯感覺這幾年老人家交流意願強了許多," 像是害怕會失去什麼。"
他也接觸過許多委托人,随着年紀增長,都面臨存在感缺失的問題。與子女鬧别扭,或者對某件事物執拗,有時是不知道如何消解面對老去的彷徨和孤獨感。
電視劇《我可能遇到了救星》
" 适老化改造的共性需求,第一解決安全便利問題,第二解決舒适健康問題,第三就是适應性和靈活性。" 堵不如疏,通過設計,盡量滿足老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從而排遣衰老帶來的負面情緒,是适老化改造的重要使命。
他曾做過一個案例,47 平米的房子将天井處做了用餐、工作、閱讀、休閒等多功能區改造,業主強烈要求将餐廳放到天井邊,盡管離廚房較遠,但能坐看雲卷雲舒。相比絕對的便利,業主更想要 " 抬眼是星空,旁邊是愛人 " 的詩意。
" 老人對社交和互動的需求更高,如果我們能趕在老人走到最後之前,做逆向拓展,把他們的生活圈放大,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天井處做了多功能區改造,閒暇時,可以在這裡看星星。
有時老人不說,子女的洞察就變得很重要。趙桂軍發現很多老人會通過囤東西,轉移對衰老的強烈不安全感。
曾有一個案例的老阿姨,沉迷收東西,老房子裡無處落腳,女兒與設計師協商後決定改造一個專門的儲物空間。" 其實悄悄扔東西她們也不會發現,但依然需要收納這個動作來填補需求。"
老人們先是獨立個體,再是老去的家人。趙桂軍一直說,合格的适老化設計要有功能性和美觀度,但尊嚴感,是一切的前提。" 要尊重每一位老人的自立需求,讓人們有尊嚴地老去。"
對上海老房子的改造,頗有螺蛳殼裡做道場的意思,趙桂軍接觸了許多項目,都是老式建築。
老房子承載了幾代人的生活回憶,還有從小認識的鄰裡街坊,哪怕采光差、通氣不好、上下樓麻煩、蟲鼠害嚴重,但老人們戀舊,總是不願離開。
因此私宅的适老化改造是一種趨勢,也是必然需求。" 有私密空間,又生活得習慣,如果家裡舒服,為什麼不能在家養老。"
廚衛幹區選擇了防滑且腳感舒适的地膠,為以後可能使用輪椅做準備。助老設備 NAKA 除了能放雙卷紙,也有扶手功能,能夠起到支撐作用。
開始方案之前趙桂軍會先跟使用者充分溝通,最快也要 45 天,因為做适老化方案對動線和細節要求很高。動線不宜過長,細節 " 锱铢必較 ",都是為了幫老人解決家居便利裡的 " 最後一米 "。
趙桂軍的設計會有一些标準動作:通道寬度大于 90cm,便于輪椅出入;家具全都要倒圓角防止磕碰;餐椅兩側需要扶手,必要時根據身高和坐高來定制;暖色系淡色系的全屋配色可以放松心情;因為眼球黃濁化,4000k 暖白光更便于視物等等。标準化之外的細節就要因人而異。
落地過程會有千奇百怪的難點,最明顯的就是國外材料的水土不服。
比如趙桂軍常用的日系真樹地板,免蠟油漆的表層耐劃傷、耐衝擊,防塵防水,但是老人們依然希望在衛生間和廚房用傳統的瓷磚。" 他們擔心難打理,卻不考慮自己容易摔倒。" 趙桂軍很無奈,老人們總是最後考慮自己。
地板表面特殊樹脂膜防滑工藝加工,有效防止老人跌倒,即使地板表面有水迹也不會因此而容易滑到,地板表面與腳底摩擦系數不會因水分的幹擾而減小,真真切切的關愛老人人身安全的功能性地板。
除了文化适應性的考慮,材料差異也是國内适老化面臨的問題。前不久趙桂軍從老博會了解到,中國的适老化材料進展令人驚訝,但是例如五金、防震腳墊這類產品細節和後續服務相較于日本、德國、丹麥這類成熟老齡化社會的產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另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短缺,适老化設計依然是小眾垂直的領網域,前期溝通久,落地阻力多,雖然事後成就很高,但中間的消磨也是實打實存在。" 我們團隊 4 個人,開始做适老化之後成天都在加班。"想服務未來龐大的老齡人群,做精細方案,需要更多設計師投入這份事業。
小區安裝軌道爬樓機方便老年人上下樓。© 視覺中國
好在社會意識已有進步。2021 年上海市民政牽頭做适老化改造,為每戶補貼金額,再做标準化施工,許多城市的老破小也開始加裝電梯,公共場所的無障礙廁所逐年遞增。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越能将無障礙的适老化常态化,趙桂軍覺得一切都在向好。
" 越發覺得,我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當下,而是為了将來的自己。"
編輯 | 超楠
文字 | 丁伯靈
圖片 | 趙桂軍、網絡、視覺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