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估值超50億,國内首家商業化可回收復用火箭公司一年内再融資數億,歡迎閱讀。
作者|黃楠
編輯|袁斯來
硬氪獨家獲悉,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藍航天」)近日完成新一輪融資,總規模近 5 億元。本輪融資由泰安遠望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領投,資金将重點用于 " 星雲 " 系列可回收液體火箭的研發制造與商業化落地。
「深藍航天」是硬氪長期關注的企業,專注液體可回收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研發,公司以研發、生產、試驗及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為核心業務,以可回收復用火箭為運載工具,通過将載荷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為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高效且經濟的太空運輸服務。
動力系統試車 200 秒(圖源 / 深藍航天)
2024 年 10 月 13 日,SpaceX 進行了 " 星艦 " 第五次試飛,在完成預定任務後,其助推器成功返回并軟着陸成功,實現了自研發以來的首次完整回收,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并驗證了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的可行性。
相比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熱值,相同質量下可釋放更多的能量,為火箭提供更大的推力;同時,它的另一個顯著優勢在于,能更靈活地實現流量控制和推力調節,可以通過調節噴油嘴的大小和位置,精确控制燃料的流量,進而調節火箭的推力。但目前除 SpaceX 外,國内暫無完成發射任務的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
自 2016 年成立以來,「深藍航天」精準聚焦于液體可回收火箭的研發,其自主研發的星雲一号火箭是國内首支可回收液體運載火箭,運載能力 2 噸級,整體推力 180 噸,維護快速且能進行二次發射,具備入軌和子級回收可復用的能力,可以響應低成本、高可靠、高頻次的發射需求。
另一款在研的大型液體可回收復用火箭星雲二号,是當前民營火箭企業所公布的飛行計劃中起飛規模最大的一型火箭。星雲二号一級采用 11 台「深藍航天」定制的 " 雷霆 RS" 發動機并聯,近地軌道運載力突破 25 噸級,整體推力在 1000 噸以上,可實現 " 一箭一軌 " 組網發射,滿足星網工程大規模群打需求。
三機并聯全時序動力系統系列試車(圖源 / 深藍航天)
" 雷霆 RS" 發動機采用了比肩 SpaceX 的針栓噴注技術,具備高可靠性,能夠產生 130 噸的地面推力及約 150 噸的真空推力,深度節流範圍達 30%-110%,以滿足大型運載火箭的需求;同時還支持 10 次以上復用,有助于大幅降低火箭單次發射成本;材料上,使用 3D 打印一體制造,減少零件數量,能有效縮短火箭發動機整體的生產流程。
近日 " 雷霆 RS" 将進行整機全系統試車;星雲一号火箭已通過發動機試車、控制系統驗證等關鍵測試,火箭發動機技術、控制系統成熟度與可靠性得到了持續性驗證。
十米級垂直飛行回收試驗(圖源 / 深藍航天)
自 2024 年 5 月啟動 B 輪系列融資以來,「深藍航天」先後完成 B1、B2 等多輪融資,随着本次 B4 輪戰略融資的完成,累計融資資金超 10 億元,目前估值約 50 億元。
從產業布局角度,「深藍航天」在山東濟南已建有一個發動機測試場,這也是目前國内占地規模最大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測試場。通過将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制造環節集中在測試場周邊,并在生產後迅速進行測試環節,可進一步縮短產業鏈配套半徑,從而加快生產制造和驗證的速度。
" 當前是中國可回收火箭從技術驗證轉向商業運營的關鍵節點。深藍航天也在加快多地布局,充分發揮各地產業優勢,構建涵蓋‘動力系統、箭體制造、發射回收、復用優化’的垂直一體化產業生态。" 據創始人兼 CEO 霍亮透露,「深藍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增材制造基地現已落戶泰安市汶河空天經濟產業園,預計可支撐年產 160 台發動機,交付能力大幅提升。
2024 年 09 月 22 日,星雲一号高空回收飛行試驗(圖源 / 深藍航天)
硬氪了解到,「深藍航天」預計于近期進行新一輪的高空回收試驗測試,星雲一号已進入發射倒計時,将在年中擇機發射,執行首次入軌 + 垂直回收雙驗證;星雲二号計劃于 2026 年首飛。
在研發方面,「深藍航天」未來将重點發展大推力發動機和大型火箭,依托可回收技術優勢,致力于提供高頻次、低成本的發射服務,為衛星互聯網建設提供堅實的運力支撐。
投資方評論:
遠望創投投資總監朱林表示,遠望創投基金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将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布局方向。深藍航天在可回收液體火箭技術領網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可回收液體火箭技術被視為商業航天的未來關鍵,它不僅能夠大幅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發射效率,為衛星部署及深空探測等提供更多可能性。此次投資,旨在推動航天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促進航天產業與地方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泰安市打造全球領先的航天科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