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痛别!巨星隕落,歡迎閱讀。
華東理工大學新聞網 8 月 28 日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化學工程學家、上海市教育功臣、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 2023 年 8 月 27 日 3 時 14 分在中山醫院(上海)逝世,享年 89 歲。
胡英(圖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胡英院士 1934 年 6 月 19 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省英山縣。195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于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化工機械系并留校工作,歷任化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3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胡英曾任教育部工科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工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化工學報》《化學學報》、《Fluid Phase Equilibria》編委。1985 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86 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号,2008 年被授予上海市教育功臣稱号。
據介紹,胡英長期從事分子熱力學研究,提出統計力學理論推導、計算機分子模拟和實驗測定相結合的現代分子熱力學研究方法,引領國内流體分子熱力學研究 30 餘年,為我國化工學科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上世紀 80 年代,胡英突破傳統認識束縛,首次提出流體混合物的局部組成随密度降低反而增強的思想,并構築了反映近程有序遠程無序的流體徑向分布函數模型;針對含氫鍵的締合分子混合物系統,建立普遍化狀态方程,可應用于任意化學締合和物理作用的流體。
90 年代,胡英系統開展高分子溶液和共混物的研究,開發了基于格子模型的高分子溶液相平衡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具有嚴格統計力學基礎、形式十分簡潔的高分子系統狀态方程和混合亥氏函數模型,可以準确計算高分子系統的 pVT 關系和各種復雜的相平衡;在多分散系統的連續熱力學研究中,建立了可用于任意分布多分散系統相平衡計算的樣條函數導數法,構建了多分散系統的旋節線和臨界點判據。
2000 年以後,胡英建立了能描述固液界面高分子分布和界面性質的高分子密度泛函理論,首次提出将分子的電子雲結構和非均勻流體的密度分布納入統一的密度泛函理論體系進行研究的思想。
此外,胡英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與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推動了全國面向 21 世紀的工科化學系列課程改革。主編《物理化學》(第一至第七版)教材和《物理化學參考》,首創性提出物理化學新框架;提出 " 少而精和博而通 " 的教學思想,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化學化工領網域的專家。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2 項、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 4 項、國家級優秀教材獎 2 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等多項獎勵。
據華東理工大學微信公眾号報道,胡英在談到如何看待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時表示,作為高等學校,特别是重點高校,教學和科研必須要并重,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側重一個方面,短期内可以取得效果,但從長期來看是不行的。尤其是現在強調培養創新型人才,怎麼去創新?就是每天都要搞出點新的東西來。光靠教學去創新是不夠的。光靠科研去創新也沒有廣泛的基礎。所以教學和科研必須要并重,一定要融合得比較好,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優秀教師。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新聞網、政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