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Temu進軍日韓,拼多多在亞洲尋找機會,歡迎閱讀。
Temu 開啟亞洲競争
在北美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後,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 Temu 正将目光轉回亞洲市場。
七月初,Temu 将日本作為進軍亞洲第一站,延續了一貫的低價策略,不僅同步遷徙了平台賣家的店鋪與產品,還放出各式優惠促銷和大額減免券。在物流履約層面,Temu 選擇了日本當地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并針對活動商品提供免運費包郵服務。
今日最新消息指出,登陸日本市場只是 Temu 亞洲擴張策略的開始,Temu 大概率将在近期上線韓國站。
(圖源:App Store)
數據分析公司 Global Data 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今年日本的電商市場今年将增長 6.9%,達到 1943 億美元,并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美英之後的全球第四大電商市場地位。
而緊随其後的韓國去年電商規模超過 1200 億美元,位列第五。在國内電商示範作用的輻射下,亞洲相對于零售傳統更穩固的北美、歐洲市場,電商的人口滲透率較高,并常年保持着較高增速。
這樣的香饽饽,自然早被巨頭盯上。今年 3 月,速賣通在韓國訂單增長率達到三位數,速賣通順勢宣布今年将在韓國市場中的營銷、物流流通等領網域投資 1000 億韓元。
福布斯統計的 2022 年韓國人最喜愛的 APP 榜單中,速賣通成功入選,成為排名前 20 中唯一的中國 APP,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海外雙 11 速賣通在韓國開展的百億補貼活動:憑借雙 11 的流量加持,速賣通連續兩月成功超越了韓國本土電商平台 Coupang,在購物類 App 下載量上位列第一。
類似的叙事,Temu 也在同期上演過一回。憑借聖誕購物旺季,Temu 也成功壓下了亞馬遜一頭,登頂美國下載量第一。随後超級碗千萬美金的廣告導流,和首月 10 億美元的巨量補貼,進一步鞏固了 Temu 勢不可擋的增長态勢。
(圖源:Temu)
但相比于拼多多系以大張旗鼓的燒錢換市場,阿裡出海的方式更加沉穩。4 年前速賣通開始在韓國布局基建,并在本地支付、山東優選倉、送貨時效等方面做足了基礎建設。
只是無論路徑如何,同為國内跨境電商,同在一個韓國市場,一旦 Temu 正式上線韓國站,與速賣通必有一戰。
供應鏈層面競争激烈
市場容量上限暫時不是這場競争的關鍵。
近期 Temu 與 Shein 的官司炒得沸沸揚揚。起因正是兩家日益激烈的競争态勢。在消費者端,這種競争反映為追求更低的價格、更高的曝光,而在消費者不易感知的上遊,競争更加激烈。
因為跨境電商平台本身基本不生產商品,他們仰賴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的產品豐富自己的貨架。Temu 針對 Shein 的訴狀,核心要點就是對方 " 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之籤訂獨家協定,阻止他們與 Temu 合作 "。
華南高度成熟的服裝供應鏈是 Shein 這些年成功的根本要訣。此前的商業叙事中大多強調新時代的網絡營銷、低廉的價格和 Shein 在鏈路反饋上的快速性:設計到交貨最快只需要兩小時,小批量測試打造爆款,一周上線數萬種 SKU..... 這樣短平快的打法,讓自诩快時尚的 ZARA 們相形見绌。
如果再追問一句,為什麼 Shein 能夠做到這樣迅速兇猛的打法?除了商業路徑設計,更根源的答案就藏在廣州服裝產業鏈三十多年的積累:從技術、成本到生產鏈路,沒有能夠與之比拟的地區。
(圖源:Shein)
去年年中,Shein 就已經在此發展出了 1000 多家服裝供應商,300 多家核心供應廠商,進而影響全球快時尚風向。Temu 則在努力地撬 Shein 牆角。除了以 3 倍以上薪資挖走具備華南服裝供應鏈經驗的 Shein 員工,也在廣泛接觸當地服裝廠商,試圖打造自己的柔性供應鏈。
換言之,當合适的供貨商資源總量和產能相對穩定時,誰能掌握更多供應商資源,誰就能在價格和貨架層面取得競争優勢。
跨境電商們在供應鏈層面的競争還不止于此。
過去這兩年,跨境電商跑出了速賣通、Temu、Shein 和 TIKTOK 這出海四小龍。無一例外地,這四家都開始擁抱全托管模式。
明面上 " 全托管 " 運營模式主要面向不具備電商運營經驗的制造業企業,旨在幫助這些企業實現 " 簡單出海 "。但實際上全托管的核心在于類自營,賣家只需要供貨,平台負責賣貨。
賣家看似省去了店鋪運營、售前售後服務、物理履約等一系列煩惱和成本,卻同時失去了在這些層面的自主性。當商家只需要向平台供貨時,它實質上只是類自營模式平台的供貨商。在啟動階段,各家給出的條件都相當優惠:免管理費、免倉儲費,但很快有商家發現,自己對于商品價格同樣被免去的發言權。
Temu、Shein 和速賣通們全權負責商品定價,承擔獲客、運營、履約成本的同時從中賺取購售價差。而燒錢大戰時,平台之間卷價格,就會自行下調商品價格,極大地壓縮了商家利潤空間。更尴尬的是,低價折扣帶來的衝動消費也催生了極高的退貨率,這讓不少跨境賣家難以為繼:跨境退貨的物流成本遠超國内。
最适合這一模式的賣家是工廠型賣家,只有以工廠級别的規模和產品管控能力,才能向平台持續供應價格低廉、質量優秀的產品。他們也因此成為各大跨境電商平台争奪的重心。
因此雖然不少國家地區的電商產業仍然是一片藍海,但這些國内的競争對手們一去到國外,依然免不了一場激烈争鬥。蛋糕雖大,刀叉的數量卻相對固定。一旦 Temu 進入韓國市場,具備韓國跨境電商經驗的商家将面臨速賣通與 Temu 兩家的重點招商。
随着出海四小龍的海外知名度逐漸打響,獲客可能不再是這些跨境平台們首要關心的問題。未來它們或重心将轉移至國内的供應鏈管理。
卷價格仍是主題
目前 Temu 在北美市場的成功,證明海外版拼多多的發展路徑已經基本走通。
而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市場,有一定的獨特性。因為地理位置因素,下國内電商巨頭在亞洲市場的開拓存在一定地利。地理位置的遠近,高度影響着跨境物流的速度與成本,這是跨境電商未來能否長遠、健康運行的決定性因素。
更近的日韓,對于靠價格戰取勝的 Temu 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從 Temu 在北美拓局思路來看,卷價格依然是拼多多海外競争的主調。更低的物流成本,有利于 Temu 在日本和韓國開展價格戰。
在日本,樂天、亞馬遜和雅虎三家基本主導了當地電商市場,其中樂天占據市場份額比重最大,截至 2021 年用戶人數高達 9850 萬,占日本總人口的 80%。這意味着國内跨境電商要想分走日本市場的蛋糕,需要直面相當強大的對手,難度較大。
(圖源:速賣通)
而韓國市場 Coupang 和 Naver 兩家體量接近,速賣通為代表的海外玩家也展現出十足的競争潛力,玩家眾多,市場整體更加分散。這為 Temu 未來入局提供了絕佳場景。
但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後入局且缺乏在地優勢的中國跨境電商玩家們,手中的王牌總歸是更低的價格。價格被壓低,則意味着競争更加白熱化。
在國内電商見頂的大背景下,海外增量正被各家巨頭視作第二增長極。Temu 如同當年的拼多多,以低價武器橫掃市場。從北美到東亞,Temu 的擴張持續。還有消息指出,東南亞市場同樣在 Temu 的規劃之中。那裡是 Lazada 的大本營,阿裡海外電商最重頭的部分。近日 Lazada 再度獲得了阿裡巴巴高達 11 億元的注資。
巨頭出海,競争無可避免。
作者 | 吳昕
Temu 開啟亞洲競争
在北美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後,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 Temu 正将目光轉回亞洲市場。
七月初,Temu 将日本作為進軍亞洲第一站,延續了一貫的低價策略,不僅同步遷徙了平台賣家的店鋪與產品,還放出各式優惠促銷和大額減免券。在物流履約層面,Temu 選擇了日本當地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并針對活動商品提供免運費包郵服務。
今日最新消息指出,登陸日本市場只是 Temu 亞洲擴張策略的開始,Temu 大概率将在近期上線韓國站。
(圖源:App Store)
數據分析公司 Global Data 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今年日本的電商市場今年将增長 6.9%,達到 1943 億美元,并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美英之後的全球第四大電商市場地位。
而緊随其後的韓國去年電商規模超過 1200 億美元,位列第五。在國内電商示範作用的輻射下,亞洲相對于零售傳統更穩固的北美、歐洲市場,電商的人口滲透率較高,并常年保持着較高增速。
這樣的香饽饽,自然早被巨頭盯上。今年 3 月,速賣通在韓國訂單增長率達到三位數,速賣通順勢宣布今年将在韓國市場中的營銷、物流流通等領網域投資 1000 億韓元。
福布斯統計的 2022 年韓國人最喜愛的 APP 榜單中,速賣通成功入選,成為排名前 20 中唯一的中國 APP,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海外雙 11 速賣通在韓國開展的百億補貼活動:憑借雙 11 的流量加持,速賣通連續兩月成功超越了韓國本土電商平台 Coupang,在購物類 App 下載量上位列第一。
類似的叙事,Temu 也在同期上演過一回。憑借聖誕購物旺季,Temu 也成功壓下了亞馬遜一頭,登頂美國下載量第一。随後超級碗千萬美金的廣告導流,和首月 10 億美元的巨量補貼,進一步鞏固了 Temu 勢不可擋的增長态勢。
(圖源:Temu)
但相比于拼多多系以大張旗鼓的燒錢換市場,阿裡出海的方式更加沉穩。4 年前速賣通開始在韓國布局基建,并在本地支付、山東優選倉、送貨時效等方面做足了基礎建設。
只是無論路徑如何,同為國内跨境電商,同在一個韓國市場,一旦 Temu 正式上線韓國站,與速賣通必有一戰。
供應鏈層面競争激烈
市場容量上限暫時不是這場競争的關鍵。
近期 Temu 與 Shein 的官司炒得沸沸揚揚。起因正是兩家日益激烈的競争态勢。在消費者端,這種競争反映為追求更低的價格、更高的曝光,而在消費者不易感知的上遊,競争更加激烈。
因為跨境電商平台本身基本不生產商品,他們仰賴供應商和第三方商家的產品豐富自己的貨架。Temu 針對 Shein 的訴狀,核心要點就是對方 " 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之籤訂獨家協定,阻止他們與 Temu 合作 "。
華南高度成熟的服裝供應鏈是 Shein 這些年成功的根本要訣。此前的商業叙事中大多強調新時代的網絡營銷、低廉的價格和 Shein 在鏈路反饋上的快速性:設計到交貨最快只需要兩小時,小批量測試打造爆款,一周上線數萬種 SKU..... 這樣短平快的打法,讓自诩快時尚的 ZARA 們相形見绌。
如果再追問一句,為什麼 Shein 能夠做到這樣迅速兇猛的打法?除了商業路徑設計,更根源的答案就藏在廣州服裝產業鏈三十多年的積累:從技術、成本到生產鏈路,沒有能夠與之比拟的地區。
(圖源:Shein)
去年年中,Shein 就已經在此發展出了 1000 多家服裝供應商,300 多家核心供應廠商,進而影響全球快時尚風向。Temu 則在努力地撬 Shein 牆角。除了以 3 倍以上薪資挖走具備華南服裝供應鏈經驗的 Shein 員工,也在廣泛接觸當地服裝廠商,試圖打造自己的柔性供應鏈。
換言之,當合适的供貨商資源總量和產能相對穩定時,誰能掌握更多供應商資源,誰就能在價格和貨架層面取得競争優勢。
跨境電商們在供應鏈層面的競争還不止于此。
過去這兩年,跨境電商跑出了速賣通、Temu、Shein 和 TIKTOK 這出海四小龍。無一例外地,這四家都開始擁抱全托管模式。
明面上 " 全托管 " 運營模式主要面向不具備電商運營經驗的制造業企業,旨在幫助這些企業實現 " 簡單出海 "。但實際上全托管的核心在于類自營,賣家只需要供貨,平台負責賣貨。
賣家看似省去了店鋪運營、售前售後服務、物理履約等一系列煩惱和成本,卻同時失去了在這些層面的自主性。當商家只需要向平台供貨時,它實質上只是類自營模式平台的供貨商。在啟動階段,各家給出的條件都相當優惠:免管理費、免倉儲費,但很快有商家發現,自己對于商品價格同樣被免去的發言權。
Temu、Shein 和速賣通們全權負責商品定價,承擔獲客、運營、履約成本的同時從中賺取購售價差。而燒錢大戰時,平台之間卷價格,就會自行下調商品價格,極大地壓縮了商家利潤空間。更尴尬的是,低價折扣帶來的衝動消費也催生了極高的退貨率,這讓不少跨境賣家難以為繼:跨境退貨的物流成本遠超國内。
最适合這一模式的賣家是工廠型賣家,只有以工廠級别的規模和產品管控能力,才能向平台持續供應價格低廉、質量優秀的產品。他們也因此成為各大跨境電商平台争奪的重心。
因此雖然不少國家地區的電商產業仍然是一片藍海,但這些國内的競争對手們一去到國外,依然免不了一場激烈争鬥。蛋糕雖大,刀叉的數量卻相對固定。一旦 Temu 進入韓國市場,具備韓國跨境電商經驗的商家将面臨速賣通與 Temu 兩家的重點招商。
随着出海四小龍的海外知名度逐漸打響,獲客可能不再是這些跨境平台們首要關心的問題。未來它們或重心将轉移至國内的供應鏈管理。
卷價格仍是主題
目前 Temu 在北美市場的成功,證明海外版拼多多的發展路徑已經基本走通。
而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市場,有一定的獨特性。因為地理位置因素,下國内電商巨頭在亞洲市場的開拓存在一定地利。地理位置的遠近,高度影響着跨境物流的速度與成本,這是跨境電商未來能否長遠、健康運行的決定性因素。
更近的日韓,對于靠價格戰取勝的 Temu 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從 Temu 在北美拓局思路來看,卷價格依然是拼多多海外競争的主調。更低的物流成本,有利于 Temu 在日本和韓國開展價格戰。
在日本,樂天、亞馬遜和雅虎三家基本主導了當地電商市場,其中樂天占據市場份額比重最大,截至 2021 年用戶人數高達 9850 萬,占日本總人口的 80%。這意味着國内跨境電商要想分走日本市場的蛋糕,需要直面相當強大的對手,難度較大。
(圖源:速賣通)
而韓國市場 Coupang 和 Naver 兩家體量接近,速賣通為代表的海外玩家也展現出十足的競争潛力,玩家眾多,市場整體更加分散。這為 Temu 未來入局提供了絕佳場景。
但無論在怎樣的市場環境,後入局且缺乏在地優勢的中國跨境電商玩家們,手中的王牌總歸是更低的價格。價格被壓低,則意味着競争更加白熱化。
在國内電商見頂的大背景下,海外增量正被各家巨頭視作第二增長極。Temu 如同當年的拼多多,以低價武器橫掃市場。從北美到東亞,Temu 的擴張持續。還有消息指出,東南亞市場同樣在 Temu 的規劃之中。那裡是 Lazada 的大本營,阿裡海外電商最重頭的部分。近日 Lazada 再度獲得了阿裡巴巴高達 11 億元的注資。
巨頭出海,競争無可避免。
作者 | 吳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