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惡性内卷的光伏產業,如何“爬起來”?,歡迎閱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4 年 H1,中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别同比增長 66.6%、58.9%、37.8%、32.2%,價格分别下降 40%、48%、36%、15%,均創歷史新低、全面擊穿成本線,整個產業鏈陷入普遍虧損。
2024 年前三季度:
TCL 中環(SZ:002129)扣非淨虧損 69.2 億;
隆基綠能(SH:601012)扣非淨虧損 64.9 億;
通威股份(SH:600438)扣非淨虧損 40.4 億;
保利協鑫(HK:3800)虧損 29.7 億;
天合光能(SH:688599)扣非淨虧損 10.7 億;
晶澳科技(SZ:002495)扣非淨虧損 5.9 億;
晶科能源(SH:688233)扣非淨利潤 4.76 億、同比下降 92.1%;
政府及光伏行業的應對措施有:
5 月,國務院發文要求加強光伏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審查,堅決遏制低水平項目上馬;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内卷式惡性競争,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後產能退出渠道;
11 月 14 日,16 家光伏頭部企業達成 " 行業自律 " 共識,宣布組件報價不低于 0.68 元 /W;
11 月 22 日,20 家光伏企業成立 " 光伏行業對外貿易自律委員會 "。
據悉,光伏行業正醞釀實施配額制,即 2025 年各家、各環節根據往年出貨量、現有產能分配銷售額度。
對行業自律不做過高期待,"730 會議 " 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光伏項目的發标方多為央國企,糾正光伏企業 " 卷價格 " 可謂手到擒來。
下面,以 TCL 中環為樣本看光伏龍頭如何陷入困境。
不是賣不出去,是價格太低
1)銷量增長、營收跳水
中環主營矽片業務,電池 / 組件剛剛起步,矽片主要外銷,自用比例較低:
2020 年,中環矽片外銷 60.8 億片(折算成 M6 產品列示,下同),約 38GW,收入 141.6 億;
2021 年,中環矽片外銷 82.1 億片,約 51GW;收入 318 億、同比增長 125%;
2022 年,中環矽片銷 106.4 億片、約 67GW;收入 509 億、同比增長 60%;
2023 年,中環矽片外銷 163 億片,約 102GW、同比增長 53%(隆基矽片外銷 53.8GW、自用 71.6GW);收入 438 億、同比下降 14%;
2024 年 H1,中環矽片出貨 62GW、同比增長 18%;外銷約 56GW,收入 104 億、同比下降 61.3%;
中環矽片不僅產能及成本控制能力領先,而且是光伏矽片技術發展(大尺寸、薄片化、N 型等)的引領者。
2023 年,中環 N 型矽片市占率 36.4%;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中環大尺寸、N 型矽片產能達 190GW。
2)單價超跌
光伏矽片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在光伏產業四大環節(矽料、矽片、電池、組件)中利潤率可觀:
2020 年,中環矽片業務毛利潤 27.3 億、毛利潤率 19.3%;
2021 年,中環矽片業務毛利潤 72.3 億、毛利潤率 22.7%;平均每片售價 3.87 元,每片毛利潤高達 0.88 元;
2022 年,中環矽片業務毛利潤 96.5 億、毛利潤率 19%;平均每片售價提高到 4.78 元、每片毛利潤 0.91 元;
2023 年,中環矽片業務毛利潤 95.4 億、毛利潤率 21.8%;平均每片售價降至 2.96 元、每片毛利潤 0.59 元;
2024 年 H1,中環矽片業務毛虧損 9.6 億、虧損率 9.25%;
根據中環《2024 中報》,上半年出貨 62GW。假設外銷占出貨量的 90%,折算為 210 尺寸矽片 55.8 億片,每片售價僅 1.9 元(每瓦 0.19 元),每片虧損 0.17 元。
中環在《2023 年報》中預測,2024 年全球新增裝機量 525GW,目前看來最多能到 450GW;預計海外市場需求占全球總需求的 60% 以上,實際只有 45%。
基于對 2024 年國内、國際市場的樂觀預測,加之對技術、成本控制能力的自信,中環激進備料、高強度生產。最終迫于庫存和有息負債壓力,以低于成本的價格甩貨,導致巨額虧損。
回顧第一次 " 跌倒 "
2004 年之前,全球多晶矽產業發展平穩,年產量略高于 3 萬噸,主要用于半導體器件行業。
2004 年,歐洲國家相繼出台補貼政策。德國推出《可再生能源法》,度電補貼高達 0.45-0.62 歐元,為期 20 年,新增裝機量增長 3 倍以上。全球新增裝機量同比提高 90%。
被稱為 " 光伏產業化元年 " 的 2004 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不到 1GW。随後的兩年,裝機量保持兩位數增長,2006 年達到 1.6GW。
1)一哄而上
下面是再熟悉不過的戲碼:中國光伏企業從技術含量較低的組件環節入手,大量承接海外訂單并争奪原材料。出貨量年年漲、原材料價格節節高、賺錢難上難。
2007 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來到世界第一。年内新增裝機 2.5GW、同比提高 58%;
2008 年,新增裝機 5.5GW、同比提高 119%。中國光伏企業達到千餘家,其中 13 家在海外上市,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正榮成為中國首富(尚德于 2005 年 12 月上市)。
2009 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補貼退坡,裝機容量增速降至 33%,但裝機量仍達 7.3GW。
2010 年,歐美需求回升,全球新增裝機 17.5GW、同比提高 140%。
2011 年、2012 年,歐美市場回暖,新增裝機量高位徘徊。
2)兩頭在外,兩頭被卡
2004 年 -2012 年的全球光伏市場,絕大多數需求在歐美發達國家并且由各國政府買單,產能迅速向中國集中,其他國家光伏企業紛紛壓降產量直至破產。
而對中國光伏企業而言,市場和關鍵原材料都高度依賴海外(七大國際廠商壟斷 70% 以上供給),史稱 " 兩頭在外 ",被 " 收拾 " 是早晚的事兒。
首先是對原材料下手:多晶矽從 2004 年的 40 美元 / 公斤一路漲至 2008 年的 400 多美元 / 公斤。
其次是關稅打壓:2011 年 -2012 年,歐美國家先後對中國光伏實施 " 雙反 " 調查(歐盟對中國產品的平均稅率達 47.6%)。
2011 年,中國光伏產品對外出口 225 億美元;2012 年,驟降至 127 億美元。
中國矽料產能全面爆發,恰逢市場需求相對疲軟。因當年技不如人,中國矽料成本高企。沒等中國企業 " 開撕 ",國際巨頭已經出手、低價抛售。2009 年,全球矽料行業營業利潤率高達 39%、組件行業僅為 3%;2010 年,矽料利潤率跌至 14%,組件陷入全行業虧損,虧損率 1%;2012 年,矽料跌到 24 美元 / 公斤。
為應對矽料價格暴漲,中國企業有兩個對策:
一是利用采購合同鎖定價格;
二是巨資引進技術和生產線,自建矽料產能。
不論采取哪種對策,當矽料價格暴跌,中國光伏企業都陷入困境:
無錫尚德高價鎖定矽料,陷入兩難——要麼高價進貨,要麼賠付巨額違約金。掙扎到 2013 年,宣布破產;
在多晶矽項目上投資 126 億的天威英利,2011 年計提近 23 億減值準備,自此元氣大傷,結局也是破產重組;
江西賽維不僅投資 120 億建設矽料廠,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全面出擊,最終背上 300 億巨債。
進入 " 中國時代 "
2009 年,中國開始實施 " 金屋頂工程 ",旨在解決偏遠地區用電問題,補助标準高達 2 萬元 /Kw(峰值功率)。
當中國企業掌握必要技術、在四大環節都有足夠占比、成本已大幅下降等前提下,面臨海外市場大滑坡,中國适時加大補貼力度—— 2012 年出台《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2013 年給予分布式光伏每度 0.42 元補貼。僅相當于德國 8 年前度電補貼的 6.8%-9.3%。
2013 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 13GW、占全球光伏產業份額約 30%;
2017 年,中國新增裝機 52.8GW、占全球光伏產業份額 56.4%。
随着光伏產業日漸成熟,2018 年補貼開始逐步退坡(史稱 "531 新政 ")。2019 年 "761 号檔案 " 要求集中式光伏上網電價通過市場競争方式确定。
當企業加速向海外擴張,國内新增裝機量及全球占比開始下滑。
2019 年,中國新增裝機 30GW、占全球的 26%;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0 年光伏平均補貼強度為 0.033 元 / 度,較 2019 年下降 49%。
實業資本厭惡不确定性,大方向(補貼退坡、平價上網)明朗後,中國光伏裝機量重拾升勢。
2021 年,中國新增裝機量重回 55GW(略高于 2017 年)、占全球的 32%。從這一年起,除戶用光伏外,光伏項目全面去補貼,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抛開補貼這個 " 拐棍 " 後,中國光伏迎來真正的爆發:
2022 年,新增裝機 87GW、占全球的 38%;
2023 年,新增裝機 217GW、占全球的 55%;
2024 年,預計新增裝機 450GW、占全球的 54%;
随着光伏產業鏈成熟,原材料、組件成本持續下降,優質項目度電成本 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低于火電。
展望:光伏治沙帶來的增量需求
中國光伏行業第一次跌倒是 " 兩頭在外、兩頭受制 ",80% 的責任在外方。第二次跌倒是自亂陣腳,80% 的責任在己方。
2024 年前三季,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為 187GW、同比增長 16.9%,但金額卻降了 35.1%,也就是說組件價格下降了 44.5%!#怪不了 " 雙反 "#
2024 年 11 月,财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将光伏產品出口退稅率從 13% 下高至 9%。
國内外光伏市場面臨的問題有幾點共性:
一是政府、社會的投資意願不夠強;
二是光伏用地;
三是電網承載能力;
中國光伏產業第一次 " 爬起 ",主要靠中國通過補貼啟動國内市場;
第二次 " 爬起 " 的契機或許在光伏治沙。
在沙漠地區大面積部署光伏板,可有效降低風速及地表水蒸發量,改善植物的生存環境。
西部不少荒漠地區擁有豐富的地下水,可以抽水清洗光伏板的同時進行灌溉。植被有助于固沙保水,減少揚塵,反過來改善光伏板的工作環境。
植被繁茂到一定程度,可進行适度放牧。牲畜的糞便是天然肥料。
經過多年實踐," 光伏治沙 " 模式日臻完善——板上發電、板下修復、板間種植 / 養殖,成為所有荒漠治理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國有 173 萬平方公裡沙漠化。如果将三分之一 " 可治愈 " 部分改造成良田,将增加 8 億畝可耕地,增幅超過 40%!
沙漠變良田帶來生态價值、經濟價值,提高了政府、社會的投資意願。光伏占地問題也迎刃而解。儲能問題亦有解法——超高壓輸送 + 抽水蓄能(現有水電站可改造為 " 充電寶 ")。
優化供給(淘汰落後產能、嚴控新項目),開辟新的需求(如光伏治沙),中國光伏将再次騰飛。
光伏治沙在海外的潛在市場更可觀。沙漠 / 荒漠約占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總面積超過 5000 萬平方公裡 !
2024 年 12 月初,《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197 個國家 / 地區)大會在沙特利雅得舉行。主題為 " 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未來 ",重點關注土地恢復、幹旱韌性、可持續發展議程和以人為本的方法等。在中國展示的諸多成就中,庫布齊沙漠治理項目為國際防沙 / 治沙提供了樣本:
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約 1.4 萬平方公裡(中國第七),是北京沙塵暴的源頭。經過科學規劃布局,已建成長 400 公裡,平均寬約 5 公裡,裝機 100GW 的 " 光伏長城 "。每年節約标準煤 6000 萬噸,減排二氧化碳 1.7 億噸,節水 2.5 億噸。預計到 2030 年,可 " 治愈 "1200 萬畝沙化土地。
在全球十大沙漠中,剛剛完成 " 鎖邊兒 " 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 排在最後:
撒哈拉沙漠 :面積約為 932 萬平方公裡,位于非洲北部;
阿拉伯沙漠 :面積約為 233 萬平方公裡,位于撒哈拉沙漠東部 ;
利比亞沙漠 :面積約為 169 萬平方公裡,位于非洲大陸的東北部 ;
澳大利亞沙漠 :面積約為 155 萬平方公裡;
戈壁沙漠 :面積約為 104 萬平方公裡,位于内蒙古北部和蒙古國境内 ;
巴塔哥尼亞沙漠 :面積約為 67 萬平方公裡,位于阿根廷境内 ;
魯卜哈利沙漠 :面積約為 65 萬平方公裡,位于沙特、阿曼和阿聯酋境内 ;
卡拉哈裡沙漠 :面積約為 52 萬平方公裡,位于非洲南部 ;
大沙沙漠 :面積約為 41 萬平方公裡,位于澳大利亞 ;
塔克拉瑪幹沙漠 :面積約為 33 萬平方公裡,位于中國新疆 ;
從購買力和必要性考慮,中國光伏治沙的主要客戶非沙特、美國莫屬:
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面積約為 86 萬平方公裡,占國土面積的約 40%;
美國沙漠面積達 130 萬平方公裡 ,包括大盆地沙漠、莫哈維沙漠、索諾蘭沙漠和奇瓦瓦沙漠。
" 佛渡有緣人 ",100 億美元就能購得 100GW 中國光伏組件。物美價廉的中國光伏產品,是全球所有沙漠地區的福音。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