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工作無止盡,但壽命有極限嗎?,歡迎閱讀。
長久以來,人們都想知道人類的壽命增長是否有極限。從老年人不斷打破的壽命紀錄來看,這個問題似乎是開放的,尤其是百歲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極端長壽者的紀錄也在不斷被刷新。
注:世界上主要國家百歲老人數量及比例(杜鵬、吳賜霖,2024)
吉尼斯世界紀錄小百科
目前記錄在案的最長壽者是法國女性 Jeanne Calment,她的壽命為 122 歲零 164 天,于 1997 年去世。
現存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日本女性 Tomiko Itooka,她出生于 1908 年,今年 116 歲。
人類的壽命是否有極限?
從微觀至端粒層面,到宏觀至整個生态系統,不同學科的學者們都希望探求人類壽命增長終點是否存在。從人口學的視角來看,想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系統地對人類未來的死亡狀況進行預測。然而,由于壽命的極限無法通過直接觀測得到,學者們通常基于歷史數據進行一些經驗性的趨勢描述、模型拟合與推導。
遺傳學家 Xiao Dong 和他的合作者于 2016 年發表在 Nature 上的一篇文章探讨了這一問題。數據方面,文章主要基于國際長壽數據庫(IDL,1968-2006),該數據庫主要關注 110 歲以上超級百歲老人報告的最大死亡年齡,同時還納入了其他涵蓋死亡年齡的數據庫。該研究有以下兩個主要發現:
1. 大部分人類預期壽命的增長都是來自于早年死亡率的降低,而近期數據顯示晚期死亡率也有所下降。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生存率的提高在 100 歲之後往往會下降,最大生存改善的年齡在 1980 年左右趨于穩定。
2. 國際長壽數據庫中報告的最大死亡年齡在 20 世紀 70 年代至 90 年代迅速增加,1995 年左右達到穩定,之後呈現下降趨勢。
注:最大死亡年齡随時間變化的趨勢,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
由此,該文作者得出結論,認為人類的最大壽命是固定的,受自然的約束。通過将最大死亡年齡建模為泊松分布,他們發現任何給定年份最大死亡年齡超過 125 歲的概率都小于萬分之一,這意味着可以将 125 歲視為人類壽命的 " 軟極限 "(soft limit)。
Xiao Dong 的結論很快受到了人口學家的質疑。Lenart 和 Vaupel(2017)認為,這篇文章在數據庫選取、方法設定和數據處理方面都存在不足。例如,在大多數國家的統計部門中,對于人口年齡的統計往往使用 "90+" 或 "100+" 這樣的開口組,而對于這部分人的年齡分布,通常是基于現有模型推導出的結果,這可能導致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他們認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人類的壽命正在接近一個極限。
其他研究也表明,盡管壽命的延長存在社會經濟限制,但在技術和醫療進步的推動下,最大壽命仍然在增加。對于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近 60 年來最大壽命呈現線性增長趨勢(Sol ́ e-Ribalta&Borge-Holthoefer,2018)。在西歐、北美和日本,110 歲之後人類死亡風險約為每年 47%,呈常數,這意味着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人類的壽命并沒有一個固定的上限,理論上壽命可以無限制增長(Rootze ́ n&Zholud,2017)。但即便如此,110 歲後能夠繼續活到 130 歲的可能性也極低,對于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仍然存在幾乎确定的生命終點。
上述研究都是基于已有數據進行的推論,展望未來,雖然過去兩個世紀的趨勢顯示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未來壽命增長的情景仍然充滿不确定性(Vaupel,2021):一方面,壽命增長的速度可能逐漸放緩,甚至停滞;另一方面,生物醫學的突破可能推動壽命更快地延長。此外,醫療技術的進步、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政策的調整等社會變革因素,都可能影響壽命增長的速度和趨勢。
壽命增長與壽命不均等
我們讨論壽命的極限,并不僅僅是對那些極少數能夠活到百歲甚至更高年齡的人感到好奇。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了解整體人群的壽命如何變化,這樣才能為公共健康、養老政策等社會問題提供參考。
過往的推文我們曾讨論過人類平均預期壽命及其變化趨勢。簡而言之,全球預期壽命的提升發生在近一兩百年内,且速度仍然很快。與此同時,全球預期壽命的提高也帶來了另一個積極變化:個體之間的壽命差異正在縮小。嬰兒和兒童死亡率的顯著下降,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健康地活到高齡,從而減少了個體之間的壽命差異。在那些壽命較長的國家,這種差異縮小得尤為明顯,反映了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和社會環境的公平化。
注:Theil 指數是衡量壽命不均等的指标。圖中分别展示了各國總體的壽命不均等程度、15 歲以上人口的壽命不均等程度,以及 65 歲以上人口的壽命不均等程度。
然而,盡管 65 歲以上人群的平均預期壽命在增加,老年群體中的壽命不均等程度卻在許多地區有所加劇(Permanyer&Scholl,2019)。換句話說,雖然整體來看,65 歲以上的預期壽命在不斷延長,但這可能主要是由于某些人群的壽命得到了顯著延長,而另一部分相對弱勢群體的壽命并沒有同步提高。因此,未來的壽命增長,不僅僅取決于技術和醫療的進步,還将受到壽命不均等的影響。
注:長壽和壽命的不均等在不同階層中随時間變化的關系。圖 a 表明,随着時間的推移,壽命長度在不同階層間均增長,但是不同階層間的不均等程度上升。圖 b 表明,随着時間的推移,低階層内部的壽命不均等程度提升,高階層内部的壽命不均等程度降低,總體的壽命不均等程度提升。
總而言之,關于人類壽命是否存在增長的極限,科學家們至今尚未達成共識,我們也無法預知那些不斷被打破的高齡紀錄是否意味着真正的壽命極限。事實上,人類已經多次突破了以往對壽命上限的預估,而這恰恰彰顯了生命的魅力——充滿未知與不确定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嚴肅的人口學八卦 (ID:renkou8gua),作者:王安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博士生),責編:李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