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閃存,離1000層更近!,歡迎閱讀。
為了增加 NAND Flash 的密度和降低成本,包括三星、SK 海力士、美光、铠俠和中國的長江存儲都往縱向發展閃存,這就是所謂的 3D NAND Flash 的緣由。而在大家從 32 層,64 層,再到 128 層和 200 層之後,SK 海力士在昨日于美國舉辦的閃存峰會正式帶來了了公司的下一代的 321 層閃存產品。
據介紹,并 SK 海力士的新產品使用 TLC(3 bits/cell)格式提供 1 太比特容量,而這個層數更是超過了美光 232 層和三星 236 層之前設定的基準,而 Kioxia 和 WD 目前也只是擁有 218 層級别的技術。
換而言之,SK 海力士是全球第一家跨進 300 層的 NAND Flash 供應商。
雖然 SK 海力士并沒有在會上透露更多其新產品的技術,但 SK 海力士方面表示:" 憑借解決堆疊限制的又一次突破,公司将開啟 300 層以上的 NAND 時代,并引領市場。"
綜合該公司近來的發布以及其他友商的進展,NAND 閃存離三星之前說的 1000 層目标又近了一步。
300+ 層,短期實現
在閃存峰會現場,SK 海力士表示,公司的 321 層閃存将于 2025 年上半年進入量產。但關于該技術的細節他們并沒有透露太多。然而據猜測,SK 海力士的 321 層芯片有可能由兩個獨立的 260 層芯片(串堆疊:string stacking)組成,又或者是單個堆疊器件。鑑于 SK hynix 238 層芯片是兩個 119 層組件的組合,串堆疊技術似乎是相對合理的,但無論具體是哪一個,這帶來的制造挑戰是顯而易見的。
事實上,在今年年初舉辦的 ISSCC 2023 上,SK 海力士就發表了一篇論文,談到了公司 300+ 層芯片的技術特點。
SK 海力士團隊在論文中寫道,NAND 閃存領網域最重要的主題是持續的性能改進和每比特成本的降低。而為了降低每比特成本,則需要增加堆疊層數,同時減小堆疊層之間的間距。因此,有必要管理因堆疊間距減小而產生的不斷增加的 WL(字線)電阻。
為了實現這個目标,SK 海力士在文章中提出了五種解決方案:
1 | 采用 TPGM(triple verify program)技術以提高程式性能; |
2 | 采用 AUSP ( adaptive unselected string pre-charge ) 技術來減少幹擾和編程時間 ( tPROG ) ; |
3 | 采用 PDS ( programmed dummy string ) 技術用于減少 WL 穩定時間; |
4 | 采用 APR(all-pass rising)技術來減少 tR (the read time); |
5 | 在擦除期間使用 PLRR(plane-level read retry)技術來提高 QoS; |
據 SK 海力士方面所說,采用 TPGM 方案,能通過縮小 cell 阈值電壓 ( VTH ) 分布來減少 tPROG。SK 海力士當前的 DPGM(double-verify program)方案将 cell 分為三組,而 TPGM 将單元分為四組,因此能夠更好地管理其編程(寫入)性能。按照論文所說,這将讓程式時間(program time)減少了大約 10%;而 AUSP 技術又将程式時間又縮短了 2%;PDS 的方案則有助于減少影響字線穩定時間的電容負載;至于 APR 方案,更是可以将字線的響應時間縮短至新的電壓電平,并将讀取時間縮短 2%。
至于 NAND Flash 龍頭三星,據韓媒 The Elec 在今年年初的報道,三星将加速 3D NAND 堆疊進程,計劃在 2024 年量產的第九代的 V-NAND —— 280 層 的 3D NAND,到了 2025-2026 年,接着量產第十代的 V-NAND,屆時其堆疊層數躍升至 430 層水平。報道進一步指出,三星方面甚至計劃跳過 300 層,直接轉向 430 層。
在三星的報道中,并沒有對 300+ 層所用到的技術進行爆料。
但按照三星自己之前在一篇 V-NAND 技術回顧的文章中介紹,公司的 V-NAND 解決方案自 2013 年發布以來,就憑借其革命性的垂直 3D 結構和突破性的性能,成為行業的标杆。
"3D NAND Flash 就像高層公寓一樣,簡單地将更多層堆疊起來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因為公寓不但要很高,還應該要堅固,并且随着建築物高度的增加,還應該可以通過安全高效的電梯輕松到達。此外,還必須考慮樓層之間的噪音水平,并且由于高度限制,因為建築物的高度遠非無限。"
而作為業内唯一一家擁有單堆疊蝕刻技術的公司,三星能夠一次堆疊 100 多個層并通過超過 10 億個孔互連。憑借超小單元尺寸和公司專有的單堆棧蝕刻技術,三星在提供由數百個單元層制成的 V-NAND 解決方案方面處于無與倫比的地位。
另一對閃存巨頭铠俠和西部數據也在 2023 年的 VLSI 大會上透露了 300 多層 3D NAND 的詳細信息。
正如讀者所了解,提高 3D NAND 芯片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增加平面(Plane)數量并增強其内部并行度(internal parallelism。Kioxia 在其發布的論文中也披露一個八平面 的 1Tb 3D TLC NAND 器件,具有超過 210 個有源層和 3.2 GT/s 接口。該芯片與 Kioxia/Western Digital 的 218 層 1Tb 3D TLC NAND 器件非常相似。
論文顯示,Kioxia 的 1Tb 3D TLC NAND 器件通過将 X 方向的數據查詢區網域(data query area)減少至 41%,實現了 3.2 GT/s 的接口速度,從而實現了内存和主機之間更快的數據傳輸。然而,這種新設計可能會導致布線擁塞,而 Kioxia 通過引入混合行地址解碼器 ( X-DEC ) 緩解了這種情況,有助于有效管理增加的布線密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擁塞可能導致的讀取延遲的降低。
此外,Kioxia 還實施了一種單脈衝雙選通技術,允許在單個脈衝内感測兩個存儲單元,從而将總體感測時間縮短 18%,并将程式吞吐量提高至 205 MB/s。該器件采用新穎的八平面架構、一脈衝二選通方法和 3.2 GT/s I/O,可實現 40 μ s 的讀取延遲和 205 MB/s 的編程吞吐量。
除了研究八平面 3D NAND IC 器件結構外,Kioxia 和西部數據還合作開發具有 300 多個有源字層的 3D NAND 器件,這将增加垂直溝道長度并提高溝道的晶體質量。
為了實現這一目标,這些公司計劃采用 MILC ( Metal Induced Lateral Crystallization ) 技術,通過利用 MILC,開發人員能夠在垂直内存孔内創建單晶 14 微米長的 " 類似通心粉 " 的矽 ( Si ) 溝道。
美國廠商美光最近幾年在 NAND Flash 似乎也正在愈戰愈勇,據公司在去年的投資者日上介紹,美光在 300+ 層 NAND Flash 也有了不少的布局。
和其他大多數 NAND 從業者在閃存設計上都采用了 Charge Trap 技術不一樣,美光科技在其第四代 3D NAND 之前一直使用 Floating Gate,但自 2019 年以來,公司就采用了 Charge Trap 和 128 層技術。
美光表示,公司的重點是 QLC(4 bits/cell)NAND,但沒有提及通過 PLC(五級單元)将單元位數增加到 5 個,西部數據正在研究 PLC,Soldigm 正在開發 PLC。由此可見,雖然美光公司的角色較為謹慎,并不是因為他認為 PLC NAND 不可行而拒絕它。
在 300 層、400 層,甚至 500 層已經成為了定局以後,廠商給 NAND Flash 定了一個更激進的目标。
1000+ 層,長期目标
據媒體報道,三星在技術大會上的最大披露之一,就是公司正在按照 2030 年開發 1000 層 V-NAND 的目标逐步推進。
雖然有人認為這個目标有點激進,但 Imec 存儲内存項目總監 Maarten Rosmeulen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相對 NAND 閃存的歷史趨勢線而言,這一速度已經放緩。"" 如果你看看其他公司,比如美光或西部數據,他們在公開聲明中提出的内容,你會發現他們的速度甚至比這還要慢。不同制造商之間也存在一些差異——看起來他們正在延長路線圖,讓它放慢速度。我們相信這是因為維持這個其運轉需要非常高的投資。"Maarten Rosmeulen 接着說。
Rosmeulen 進一步指出,按照這樣的速度堆疊下去,從業者幾乎沒有空間進行 XY 收縮并縮小存儲空洞。這很難做到。也許他們會在這裡或那裡擠壓百分之幾,将孔放得更近,孔之間的縫隙更少等等。但這并不是最大的收益所在。因為如果你能繼續堆疊更多的層,密度就能以目前的速度顯著提高。
但這将帶來蝕刻方面的問題,因為為了堆疊得更高,你必須蝕刻具有非常高深寬比的非常深的孔。按照 Lam Research 在其文章中介紹,如上圖所示,3D NAND 架構需要支持 HAR 和復雜結構的高級功能)。涉及的關鍵工藝包括多層堆疊沉積、HAR 溝道蝕刻、字線金屬化、階梯蝕刻、HAR 狹縫蝕刻和階梯接觸形成等。而為了降低 NAND Flash 的成品,在此過程中,除了要保持其良率,還要保證其速度。因為如果 NAND Flash 的工藝流程還是遵循以前的方案以沉積和蝕刻為主,且這些工藝步驟沒有提高成本效率,那麼添加更多層就不再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存儲芯片層數的增加,還可能會導致其與這些存儲器接口的控制器的設計驗證問題變得極其復雜。
Lam Research 在相關文章中則表示,對于 3D NAND Flash 而言,關鍵是兩個步驟——沉積和刻蝕。在沉積方面,随着層數的增加,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沉積氮化物層的均勻性,以實現三級單元和四級單元所需的窄阈值電壓分布;同時,在向堆棧中添加更多層時,應力和缺陷控制變得更具挑戰性;對于字元串堆疊,則需要解決随着而來的晶圓形狀要求,以處理高晶圓彎曲和增加的 deck-to-deck 重疊要求。
繼沉積之後,就碰到了 3D NAND Flash 最困難的部分——高深寬比 ( HAR ) 蝕刻。為此,蝕刻工具必須從器件堆疊的頂部到底部基板鑽出微小的圓形孔或通道。這些溝道使 cell 能夠在垂直堆疊中相互連接。為了實現更高層數的堆疊壯舉,必須首先将一種稱為硬掩模的薄碳基材料沉積在堆棧上,這樣可在蝕刻過程中穩定堆疊。随着層數的增加,您需要更厚的硬掩模來減少應力,這可能會減慢蝕刻速率。然後,您可能需要更強的硬掩模(例如純金剛石材料),但這尚不可行。因此,供應商必須找到方法來增強當今的碳基硬掩模。
其實,在制造過程中還會有很多問題,于是廠商正在為了實現 1000 層的目标,正在傾囊而出。
例如蝕刻工具制造商 Tokyo Electron 在 2023 年的 VLSI 大會上就發布了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一種為 400 層 3D NAND 快速鑽出 10 微米 ( 10 μ m ) 以上垂直通道的方法,且無需過多的能源消耗或使用有毒物質。
據 Tokyo Electron 稱,其高深寬比 ( HAR ) 電介質蝕刻技術采用低溫晶圓台和新的氣體化學物質,可在短短 33 分鍾内創建出具有 " 出色 " 蝕刻輪廓的 10 微米高通道,蝕刻率高達 84% 減少碳足迹。
寫在最後
其實對于閃存來說,一直加層數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展每晶圓的 NAND 容量和降低成本。semianalysis 的分析師在其文章中表示,NAND 擴展有 4 條途徑,分别是:
邏輯縮放——每個單元存儲的位數。這需要每個單元存儲 2^n 個電壓電平; | |
垂直縮放——垂直堆疊的 NAND 單元數量; | |
橫向縮放——可以适合 2D 向量的單元的大小 / 數量; | |
架構擴展——增加密度并減少單元 / 周邊設備開銷的各種技術; |
但是,正如上面所說,這些方案中,只有垂直縮放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這也是廠商一直專注于提高層數的原因。但是,現在 imec 正在提出一種新架構,以繼續降低 nand 的成本。
imec 在文章中說道,為了克服垂直堆疊的挑戰,業界正在引入一些補充工藝 " 技巧 ",以最終獲得 1,000 層。其中包括将層數抽成兩層(或更多層)、進一步增加每個單元的位數、提高陣列效率以及減小 GAA 單元 xy 間距。
此外,還有一種趨勢是優化不同晶圓上的外圍電路,并使用晶圓間鍵合技術将其連接到存儲器陣列。然而,這些創新不足以控制不斷增長的加工成本,因此,還需要額外追求 z 節距縮放。Z 節距縮放涉及減小層堆疊中涉及的所有材料的高度,包括字線金屬和氧化物。
在 imec 的介紹中,在将 GAA 引入到 3D NAND 之後,能夠讓存儲單元充分發揮潛力。因為栅極堆疊完全環繞溝道,這種圓柱形幾何形狀在隧道氧化物中產生增強的場效應,這就使得更大的載流子注入到捕獲層中,從而增強了編程 / 擦除視窗。
但到 2030 年,當 GAA NAND 閃存規模達到飽和後,imec 預計将引入一種新的架構來連接電荷陷阱單元:溝槽單元架構。通過這種架構,3D NAND 擺脫了圓形 GAA 存儲單元幾何形狀。相反,這些單元是在溝槽的側壁上實現的——類似于側面傾斜的平面配置——兩個晶體管位于溝槽的相對壁上。
" 這種下一代 NAND 閃存單元架構不僅将提供所需的位存儲密度飛躍,而且還将提供所需的存儲密度。人們還認為這可以降低成本。然而,就像在 2D 平面配置中一樣,栅極不再完全包裹在通道周圍。因此,存儲器制造商擔心編程 / 擦除視窗不足。"imec 方面強調。
參考鏈接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kioxia-and-wd-present-details-on-3d-nand-with-300-layers
https://blocksandfiles.com/2023/03/16/sk-hynix-breaking-past-the-300-layer-3d-nand-mark/
https://sst.semiconductor-digest.com/2017/07/overcoming-challenges-in-3d-nand-volume-manufacturing/
https://www.semianalysis.com/p/nand-flash-monopoly-broken-tokyo
https://www.imec-int.com/en/articles/imec-improves-memory-window-3d-trench-cell-next-gen-nand-flash
*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内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系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 3489 期内容,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