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動力電池再創新低,電動車到底還有多大降價空間?,歡迎閱讀。
锂電價格暴跌反而成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動力。
根據彭博新能源财經(BNEF)調查報告,2024 年全球锂電池組均價再創新低,降至 115 美元 / 千瓦時,這一價格較年初下降了超 20%,曾經 " 貴極一時 " 的锂電池,如今已經淪為白菜價。
根據工信部統計,今年前 10 個月,我國锂電總產量為 890GWh,同比增長 16%,其中有接近一半的產量供應到了新能源汽車。
受益于電池降價的大背景,今年的國内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也有了新的支撐點,平均降價幅度都在 3 萬元以上。同時,新車的電池容量也越來越大,例如在 10 萬元級的電動車就已經配上了接近 50 千瓦時的大電池,已經做到了 " 電比油低 "。
可以說國内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底氣,完全是靠着锂電價格不斷下探所給到的,根據預測,锂電價格還将繼續走低。
從頭降價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但對于動力電池廠商來說,電池的價格并可控。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多種原材料共同構成了動力電池的成本,任何一種材料的價格浮動都會影響動力電池的價格。
以消費者所熟知的三元锂和磷酸鐵锂兩種動力電池為例,背後都離不開碳酸锂這種原材料,磷酸鐵锂電池中碳酸锂占成本比例超過 30%,對于三元锂電池來說,這一比例更高。
此外,碳酸锂的價格還影像着包括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的價格走勢,例如在 2022 年時碳酸锂的價格一路升高到 60 萬元 / 噸的高點,與之相關的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的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
在 2024 年碳酸锂價格下探後,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的平均售價也在出現了較大的降幅,目前市場上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已經下探到 8.8 萬元 / 噸,較年初降幅超過了 15%,而負極材料的價格則在一年内從 5.3 萬元 / 噸下降到 3 萬元 / 噸,降幅高達 40%。
可以說在整個市場都對動力電池喊殺喊打的背景下,電池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不斷擠幹水分,除了碳酸锂和負極材料外,像電解液和隔膜今年的平均售價都已經降到低位,難以進一步下探。
這一點也可以從這些公司的半年财報就能反映出來,根據統計在上市的 17 家負極材料供應商中,有半數營收同比下降,例如最大的負極材料生產商中國寶安上半年營收雖然超過 100 億元,但淨利潤僅為 1.96 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 60%。
而營收降低的背後除了原材料的價格降低之外,更多的還是曾經瘋狂擴張之後帶來的反噬。
在動力電池價格處于高位的 2023 年,整個行業都處于快速擴張階段,全年新投資的產能規模就超過 900GWh,而這已經是 2023 年動力電池裝車量的兩倍還多。
雖然 2024 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在不斷提升,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特别是以純電車型為主電動汽車增速已經遠低于混動車型的增速,市場對于動力電池的需求明顯放緩。
在這樣的市場變動下,據推測國内的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已經降低到 40% 以下,可以說國内動力電池行業已經進入到更嚴酷的競争環境之中,價格戰不放過任何與動力電池有關的行業。
突圍出海
面對國内激烈的競争環境,動力電池廠商走上了和新能源汽車相同的發展道路,出海求生。
其實早在新能源汽車出海初期,動力電池廠商就作為先鋒部隊向海外進發,作為行業的老大,寧德時代的出海是最早進行的,目前寧德時代已經在建設了三家海外工廠,都是位于歐洲。
其中最早建設的德國圖林根州阿恩施塔特工廠,作為寧德時代的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在 2023 年開始生產,已經順利地成為大眾汽車在歐洲的主要電池供應基地,根據寧德時代稱這座工廠将在年内實現盈虧平衡。
除此之外,寧德時代還在匈牙利投資建設另一電池工廠,工廠目前處于建設之中,規劃產能超過 100GWh。
然而就在 12 月 10 日,寧德時代又與 Stellantis 集團合資在西班牙建設第三座電池工廠,產能規劃為 50GWh,而且作為首座海外合資工廠,寧德時代不止擁有 50% 的股權,同時還擁有對工廠的控股權和相當大的管理權限。
寧德時代靠着較早的出海投資,目前海外市場占比已經超過 30%,成為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并且在今年寧德時代的海外市場裝車量超過 LG 新能源,穩居第一。
除了寧德時代外,中創新航成為了年度出海的黑馬,根據統計中創新航今年前 10 個月海外市場的裝機增長速度為 372.1%,海外市場排名跳至第八位。
同時靠着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創新航也坐穩了全球動力電池裝車排行榜的第四名,僅次于寧德時代、弗迪電池和 LG 新能源三家,已經和國内其他電池廠商拉開了較大的差距。
排在之後的國軒高科和億緯锂能,也希望通過擴張海外市場來擴張新的市場,畢竟在國内已經很難從寧德時代和弗迪電池手中搶到客戶。
國軒高科更是在 12 月 12 日發布了兩份公告,分别要在斯洛伐克和摩洛哥建設電池工廠,投資金額接近 200 億元。
電池廠商海外建廠一方面是處于生產運輸成本等因素,在海外建廠能夠更直接的對應當地客戶,另一方面,海外投資還是衝着當地政策的補貼,例如斯洛伐克是歐洲汽車的主要生產基地,每年汽車產量維持在 100 萬輛。
引進新能源產業将有助于當地汽車產業轉型,維持汽車產業平穩發展,斯洛伐克通過 2 億歐元的補貼将國軒高科引進當地,能夠保持其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下依然是歐洲汽車主要生產基地,減少匈牙利、西班牙等國家的影響。
可以看到,随着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全面出海,價格戰也将會在海外上演,有市場的地方就有競争,在歐盟開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後,并不能真的阻止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特别是靠着絕對的市場占有率,歐洲新能源的未來依然需要中國企業。
從寧德時代的合資工廠就能看出,同樣的股比下,寧德時代卻擁有着公司的控股權,證明了技術的重要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需要靠合資引進技術的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可以向海外輸出技術。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動力電池技術發展迅速,例如固态電池的量產時間在不斷提前,新的拐點随時都有可能發生,同時,随着更多的產能建設完成,產能利用率可能進一步降低,如果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新一輪價格戰可能又要從電池廠商開始。
畢竟從目前的價格來看,動力電池的價格距離成本線還有不少的空間,随着 2024 年的結束,國補的力度或将縮減,為了維持市場,或許下一輪價格戰很快就要開始。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