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别再鼓吹黃金了,歡迎閱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AI 生成
2024 年,美國經濟表現亮眼:第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長 3.1%(大幅上修後);消費者支出強勁;貿易赤字改善;勞動力市場韌性十足。
但并非所有人都信心十足、" 定投納指 ":
巴菲特連蘋果股票都不敢拿,Q2 減持 50% 至 4 億股、套現 880 億美元;Q3 減持 1 億股,剩下 3 億股;截至三季度末,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 3252 億美元。
國際金價格屢創新高,不看好美國經濟前景,尋求避險者大有人在。
假如美元霸權地位不保。黃金或可恢復昔日的輝煌,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值得期待。遺憾的是,黃金在未來國際貨币體系中,連一席之地都沒有。
黃金雖能保值、能避險,卻無長期投資價值。
美國經濟強勁的兩大原因
貨币政策
疫情期間,美國政府無償發放的資金約為 5 萬億美元(特朗普 3 萬億、拜登 2 萬億)。其中直接發給居民的款項,攤到每個人是 3400 美元(四口之家白拿 10 萬人民币)。
居民拿到 " 天上掉下來的錢 ",不論消費、儲蓄都會產生 " 乘數效應 ":
消費——甲領了錢去消費,乙獲得收入加自己領的那份去消費,又給丙送去了收入 …… 最終甲的收入也增加了。如果每次消費供給方的老板(資本)都拿營業額的 20% 作為毛利潤,發放 100 美元理論上可創造 500 美元消費,乘數是 5。
儲蓄——甲把領到的錢存入銀行;銀行要賺利差,會将吸收的存款和收回的貸款(留出準備金)再次貸出去,在社會上流通。如果準備金率為 20%,100 美元基礎貨币理論上能創造 500 美元貨币供應,乘數也是 5。
5 萬億美元(約合 35 萬億人民币)在美國經濟體中循環流轉,帶動了十萬億美元級别的消費及儲蓄增長。
但副作用是 CPI 一度達到 8.5%,部分地區房價上升 30%。為應對通脹,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從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7 月,連續 11 次加息。
資本市場的 AI 狂潮
近年來,人工智能(AI)概念火爆異常,科技巨頭業績、市值均大幅飙升。
截至 2024 年 12 月 27 日:
英偉達(NASDAQ:NVDA)市值 3.36 萬億美元
蘋果(NASDAQ:AAPL)市值 3.86 萬億美元
微軟(NASDAQ:MSFT)市值 3.2 萬億美元
谷歌(NASDAQ:GOOGL)市值 2.36 萬億美元
亞馬遜(NASDAQ:AMZN)市值 2.35 萬億美元
MeTa(NASDAQ:META)市值 1.51 萬億美元
特斯拉(NASDAQ:TSLA)市值 1.39 萬億美元
2024 年 5 月,英偉達市值 2.6 萬美元時,已經超過德國上市公司總市值;到年末,A 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只略高于英偉達 + 蘋果 + 微軟 + 谷歌!
德國上市公司總市值不及英偉達,5300 家 A 股上市公司只相當于四家美國科技公司。泡沫之大令人發指,崩盤 " 立等可取 "。
股市暴漲產生的财富效應,強烈地刺激了消費和投資。
" 跷跷板 " 失靈
強勁的經濟數據與人們對特朗普新任期期待疊加,美元指數(UDI)從 11 月 6 日開盤的 103.39 點震蕩上行,12 月 20 日達 108.54 點。
美元指數與國際金價之間存在 " 跷跷板效應 ":美元上漲、金價下跌;美元下跌、金價上漲。
原因很簡單——黃金以美元計價。美元購買力增強,黃金、原油、鐵礦石、谷物等大宗商品價格當然回落。
但如今 " 跷跷板 " 似有失靈迹象。2024 年,美元指數節節攀升、國際金價亦連創歷史新高:
3 月份最高 2236 美元、4 月份最高 2431 美元、5 月份最高 2450 美元、7 月份最高 2484 美元、8 月份突破 2500 美元、9 月份最高 2686 美元、10 月份最高 2790 美元 ……
黃金具有雙重屬性,一是大宗商品(貴金屬)、二是貨币。
美元霸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刻意打壓黃金的貨币屬性,連作為貴金屬的投資價值也要貶低。巴菲特曾多次表示,黃金無法產生新的價值(不如企業或農場)、實用性有限(主要用于生產裝飾品)。
但黃金是天然的貨币,對它的崇拜根植于人類基因。筆者多年前寫過一句話:人類滅亡 1 億年後,黃金仍在熠熠生輝。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說明相當多的 " 聰明資金 " 試圖避險,他們不相信美國經濟前景一片光明、資產價格上升空間廣闊、美元會長期保持堅挺。
比特币一路上漲,于 2024 年末逼近 10 萬美元,底層邏輯與金價上漲完全相同。
黃金是 " 上帝發的籌碼 "
金銀是 " 上帝發給人類的籌碼 ",用于計量創造财富的多寡。好比四個人打麻将,如果沒有籌碼,昏天黑地打幾天幾夜卻不知道誰輸誰赢。
大航海時代,歐洲殖民者從美洲、非洲掠奪黃金、白銀。據統計,約有 225 萬公斤黃金、1 億公斤白銀流入西班牙,占世界金銀總量的 80%。
錢多得用不完,誰還組織生產呢。當年一位西班牙人說:整個世界都在為西班牙工作。倫敦生產纖維、荷蘭生產條紋布、佛羅倫薩生產衣服 ……西班牙的 " 去工業化 " 與 300 年後的美國有何其相似!
中國在那時候就是世界工廠,盛產絲綢、瓷器、茶葉。歐洲殖民者搶來的白銀,有相當一部分流入中國,粗略估計有 7 億兩。
鴉片戰争前,英商來華貿易經常使用的貨币是 " 西班牙本洋 "。這種產于墨西哥的銀元成色統一、規格整齊,是當年風行世界的硬通貨。由于對外貿易順差,中國賺了不少這種銀元,所以《南京條約》要求中國賠償 2100 萬 " 西班牙本洋 "。《馬關條約》、《辛醜條約》分别要求賠款 2 億兩白銀、4.5 億兩白銀。#7 億兩白銀,得而復失 #
但國際貿易中,用金銀結算的缺陷很明顯:不方便攜帶、儲藏和清點。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決定按金本位原則發行紙币替代鑄币,同時向紙币持有者承諾随時兌換黃金。
由于英國在貿易、海運及金融服務方面的絕對優勢,90% 的國際結算使用英鎊,不論私人公司還是國家儲備的都是英鎊而不是黃金。因此 " 二次大戰 " 前的國際金本位制度被稱為 " 英鎊本位制度 "。
1944 年 7 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确立了以美元為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币的金本位體系:
美元與黃金挂鉤,35 美元兌換 1 盎司黃金;其他國家貨币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上下浮動幅度不能超過 1%)。
黃金失去王座
美元被稱為 " 美金 ",1 美元含 0.89 克黃金,各國政府可随時将美元兌換成黃金。在 " 黃金匯兌本位制 " 下,美元相當于 " 實物黃金提貨券 "。
當時美國黃金儲備 1.8 萬噸(5.74 億金衡盎司,1 金衡盎司 ≈31.1 克),占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 59.5%,保障兌付不成問題。
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天然缺陷:依賴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美國持續盈餘,全世界的流動性被 " 吸入 ",其他國家将陷入通貨緊縮(即美元荒);美國持續逆差,黃金儲備下降,最終影響兌付。#特裡芬兩難 #
1958 年,美國國際收支首次出現大規模赤字(包括對外投資、援助、軍費和貿易),布雷頓體系的基石從這一時刻開始動搖。
1961 年,自由市場上的金價與 35 美元一盎司的官價脫鉤。只有成員國政府和央行能按官價兌換黃金,這就是所謂的 " 黃金雙軌制 "。
1944 年 -1971 年間,美國 " 吐出 " 與 0.9 萬噸黃金等值的美元,向全世界注入了流動性,對戰後重建和全球經濟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
1971 年美國黃金儲備跌至 9000 噸,官價 102 億美元一盎司。而美國對外發行的美元高達 678 億。換言之,美國的外債僅 15% 有黃金保證,國家信譽岌岌可危。
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宣布美國停止承擔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5 年後牙買加體系被正式确立。牙買加體系的重要特征是 " 黃金非貨币化 ",取消成員國之間須用黃金清算的債權、債務。
黃金正式走下王座,為搶奪幾千噸金屬不遠萬裡而打打殺殺、仍逃不過通縮的時代過去了。
即使美國沒有任何失誤,黃金開采速度也跟不上戰後經濟的騰飛。美元發行受限于黃金儲備,終将導致全球通貨緊縮并引發大蕭條。
黃金與貨币脫鉤,既救了美國也救了全世界。
黃金還能 " 回去 " 嗎?
資源是财富之母,勞動力是财富之父。森林資源與伐木工人的勞動力結合產出木材,木材和與木匠的勞動力結合產出家具。
分工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催生工藝改良和技術創新,但前提是有交換勞動產品的市場,否則木匠、鐵匠要餓死。
貨币(一般等價物)的出現大大方便交換,促進生產力提高。金、銀以其絕佳的自然屬性(體積小、易分割、耐腐蝕),逐漸成為世界各地的主流貨币。
為方便攜帶,世界各地出現無數以金、銀為依據發行的紙币,本質上是 " 金票 "、" 銀票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1 美元含 0.89 克黃金。
1971 年後,各國貨币當局(即央行)紛紛放棄金銀本位,世界進入 " 按需發行貨币 " 信用貨币時代。
我們舉兩個例子:
中國
2023 年末,中國人民銀行總資產 45.67 萬億。其中:
外匯 22.045 萬億、占比 48.1%;
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 18.56 萬億、占比 40.6%;
對中央政府債權僅 1.5 萬億、占比 3.3%;
貨币黃金 4053 億、占比 0.887%。
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構成不是人為設計的,而是在經濟運營中形成的:
貿易順差,外匯占款曾占央行總資產的 80%(2014 年以前),現在已降至 50% 以下;
" 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 " 是央行對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存款機構提供再貼現、再貨款、逆回購服務產生的(這是央行的本職工作);
對中央政府債權主要是特别國債。
美國
根據最新公布的資產負債表,美聯儲總資產 6.886 萬億美元(經兩年縮表淨減少了 2 萬億美元)。其中:
國債 4.31 萬億美元、MBS(兩房債)2.2455 萬億美元,合計 6.5544 萬億美元(國債 + 準國債)、占總資產的 95.2%(注:MBS 由政府兜底,因而視為準國債);
8100 噸黃金(2.6 億盎司),110 億美元(按 1944 年價格入賬)。如果按 2650 美元 / 盎司,這些黃金價值 6900 億美元,也只占總資產的 10%。
為什麼說 " 按需發行 "?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為滿足貿易順差產生的結匯需求,發行 22 萬億人民币(對應 3 萬多億美元),而不以 3 萬億美元為信用背書發行 22 萬億人民币。同樣,美聯儲 95% 的資產是國債,因為要滿足美國政府的資金需求。
信用貨币的本質就是以政府本身的信用支撐貨币發行,而不是通過外匯儲備、國債獲得信用,否則就是 " 外儲本位 "、" 國債本位 " 了。
盡管各國央行是黃金的重要買家,2023 年全球央行增持黃 1037 噸黃金,價值約 640 億美元(按 2000 美元 / 盎司)。但購買這麼丁兒點黃金,不過是優化資產配置,與 " 復辟 " 金本位無關。
某蔡姓 " 名嘴 " 呼籲 " 人民币要先黃金化才能國際化 ",主張中國把 3 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都換成黃金!
殊不知,美元 1971 年就去黃金化了,對國際化有啥影響?全球央行黃金總儲備才 5.9 萬噸(19 億盎司),3 萬億美元能買 3.5 萬噸,中國到哪裡去買?
2023 年,全球黃金產量 3000 噸,9645 萬盎司(約 50% 用于工業及飾品生產)、價值 2556 億美元(按 2650 美元 / 盎司計算)。相當于全球貿易總額(31 萬億美元)的 8.25%。
不論各國央行發行貨币還是國際貿易結算,黃金只要有一丁點權重就會成為 " 緊箍咒 "。人類好不容易擺脫 " 黃金枷鎖 ",絕不會再次戴上。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