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馬斯克承認Optimus供應鏈遇挑戰,競争對手全部來自中國,歡迎閱讀。
作者 | 江宇
編輯 | 漠影
機器人前瞻 4 月 23 日消息,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在 4 月 22 日财報電話會議上宣布,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項目将實現前所未有的規模化速度,目标直指年產數百萬台。
具體規劃顯示,2025 年底前将有數千台 Optimus 在特斯拉工廠投入生產作業,而 2029 至 2030 年間将達成年產 100 萬台的裡程碑。
目前,Optimus 仍處于高強度研發階段,距離大規模量產尚有距離。特斯拉計劃 2025 年生產數千台機器人,主力產量集中在年底。
馬斯克透露,Optimus 的制造涉及約 10,000 個獨特部件,幾乎沒有現成的供應鏈支持。
電機、齒輪箱、致動器等核心組件均為特斯拉自主研發,僅 AI 計算機沿用汽車技術。這種高度定制化設計導致生產瓶頸頻現,產能爬坡取決于解決每個限制性部件的速度。
供應鏈挑戰尤為突出,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稀土磁鐵供應。Optimus 手臂的致動器依賴永磁體以實現小型化,而中國對稀土磁鐵出口的嚴格許可限制成為阻礙。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與中方積極溝通,确保磁鐵僅用于民用人形機器人而非軍事用途,并對問題解決持樂觀态度。近期關稅政策也可能影響生產線擴展,但具體衝擊尚待評估。
在回答德意志銀行分析師愛迪生 · 餘(Edison Yu)關于 Optimus 未來供應鏈的提問時,馬斯克表示:" 我們還在觀察情況如何發展。我們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本地化供應鏈,比任何制造商都要本地化,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他強調,特斯拉在供應鏈本地化方面已走在行業前列,但未明确是否會因關稅增加更多美國供應商,表示出對未來供應鏈調整的靈活态度。
Optimus 的開發推高了特斯拉的運營費用,主要計入研發支出,涵蓋人工智能、Optimus 及新車型(如 CyberGAP、SEMA 和經濟型車型)等項目。
盡管經濟環境充滿挑戰,特斯拉堅信這些投資将為其長期增長鋪平道路。
馬斯克對 Optimus 的市場前景信心爆棚,宣稱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網域無可匹敵。
他指出,特斯拉與 SpaceX 的技術領先優勢無人能及,而全球排名第 2 至第 10 的競争者可能都來自中國。盡管如此,馬斯克堅信特斯拉将穩坐頭把交椅。
而特斯拉能否兌現 2030 年百萬台的承諾,全球關注者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