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問界新M7,中年男人入秋的第一個華為,歡迎閱讀。
文 |Karakush
都市傳說,問界新 M7 的 NVH 做得十分詭異,停着也會發出渾厚的異響,底盤、中控、座椅、空調,俯身去聽,每塊都響,仔細分辨是一個略帶着急的安徽口音,在喊:遙遙領先!
過去 24 小時,如果有什麼能與蘋果钛合金 iPhone 15 平分天下,那麼問界新 M7 應該擁有姓名。
盡管此前盛傳的 Mate 60 硬剛 iPhone 15 的名場面并未如期而至,華為秋季新品發布會最終定檔更具紀念意義的長公主回歸一周年時刻。
問界新 M7,值得作為華為的一個門面,值得餘承東一個半小時的專場。
老 M7 一度代表天降華為、所向披靡。
它下鍋就敢定在 35 萬高端區間,彼時首款新車 M5 交付不過三個多月,卻相比 M5 自抬身價 10 萬元,卻實現開局 4 小時訂單破 2 萬,第一個完整月交付超過 5000 台,并且維持在月均三五千台的水平。
相比同期其他新能源高端車型,起号又快、上量又猛。
最好的側證就是 6 月李想的小作文,指明當時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殘了,銷售崩盤、提前停產、單季虧損十幾億,直呼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毫無還手之力,根本睡不着覺。
想子說話縱使誇張,問界彪悍确實不可阻擋。去年入市頭年,M5、M7 兩車系共交付超過 7.5 萬輛。沒有一個新品牌,能如此老道。
但是今年以來,業内外都能感受到一個明顯的變化,問界邊緣了、華為祛魅了。
寒氣從銷量開始。
根據問界官方數據,8 月共交付新車 5018 台。同比腰斬。
批售口徑,根據賽力斯集團產銷快報,賽力斯汽車(問界為旗下主銷品牌)8 月銷售 3263 台,同比下滑 67.5%;今年 1-8 月累計銷售 33,264 輛,累計同比下滑 15.6%。
其中,問界 M7 掉隊嚴重,自 4 月以來不足千台,最低 6 月僅銷 432 輛。
核心指标之外,從曬單積極性、話題讨論度、水軍戰鬥力、到大嘴騷話篇幅等等,都遜色不少。就連 " 遙遙 " 量也變得謙卑起來。根據第一财經統計,昨日發布會上,餘承東提及五次 " 遙遙領先 "。
遠不及現場花粉自發 " 遙遙 " 的次數。
在此背景之下,問界投入五個億進行全方位更新。相比老 M7,新 M7 多提供一個五座版,價格區間卻降級來到 24.98 萬 -32.98 萬元。這次,它瞄準的是 25 萬新能源家庭藍海。
花了五個億,又好像沒花?
本輪更新,首先主打一個 " 看不太見 "。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花費多少在設計上。外觀雖然更新了主動進氣格栅和 21 寸輪毂,然而并看不出差異,整體維持一種上個十年國泰民安的風格,最大的區别就是格栅面積減少,被多的一條鐵板遮擋,以及頭頂新增一塊顯眼的激光雷達。
有朋友說,但凡撥個一億改善一下門面,新 M7 就能赢麻。原本我是認同的。
直到昨晚看到最新 M9 的申報圖:
我認為,在引進國際設計大師定調之前,華為 / 問界确實應該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
比如 2.8 個億花在了安全上,包括 1 個億的被動安全,和 1.8 個億的主動安全。
去年 11 月中保研測試,M7 引發了一些争議。于是新 M7 車身結構進行無情更新,重金匹配開模、重新改造焊裝產線、優化用料,全車熱成型鋼占比 24.4%、高強鋼和鋁合金占比 80.6%,同時引入 CBS 復合車身材料,提高車身剛度和碰撞安全性。
這個補差動作,從市場端來說盡管雖遲但到,從執行端來說卻屬于雷厲風行。對于充其量只能算作一個年度小改款,問界拿出超綱的迭代規格。
同樣的力度和手筆,還用在重新開發座艙模具,重新開發座椅,新增前後懸雙 FSD 可變阻尼減震器,并重新請國外團隊調校底盤。
如果你以為新 M7 只是 M7 2024 款,那麼格局窄了。它不只是少一個座椅、降 7 萬那麼簡單。
其二,是含 " 華 " 量超高。在四季度 M9 上市之前,新 M7 就是含華量最高的車型。
标志是新 M7 也開始搭載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從不知道具體在華為什麼的貼牌軍,轉正為仿佛具備華為編制和工号的正規軍。
ADS 2.0 裡頭包含上頭提到的 " 主動安全 " 功能,比如全向防碰撞系統,包括前向、側向和後向全向防碰撞。比方說,你在變道時與隔壁車道側前方、側後方車輛存在碰撞風險,新 M7 可以進行橫向幹預緊急刹停,這還挺牛 B 的。
當然,更受到關注的是城區 NCA。預計 12 月将在全國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
劃重點:年内、全國、無圖(或者說在普通地圖上疊加關鍵路面環境信息的特征地圖)。
這應該是落地最快、鋪開最廣的城區智駕。以年内為限,頭部公司在智駕進城落地的進程都很激進,小鵬預計開城 50 個,理想 100 個,蔚來也有暧昧的數十個。華為原本推廣目标 45 個,昨日閃及全國。
個中也沒有所謂開城标準,所以倒不必現在就激動起來。比如理想的 100 城,是通過通勤模式實現 100 城。我們不清楚華為的開城标準。
不過,可以參考這些數據:
- 截至 9 月,長距離 NCA 領航平均接管裡程已達 200km,城市高架匯入匯出成功率高達 99%+;
- 通用障礙物識别率 99%,可識别種類更精細,可區分警車、救護車,類别無上限;
- 通用障礙物白名單之外,也可識别多種物體和異形障礙物,比如成排的錐桶、靜止水馬、土堆或雜物、倒地的大樹、側翻的車輛、山路滑坡的大石碎石、路邊運輸掉落的紙箱;
- RCR 2.0 道路拓撲推理可實現導航地圖和現實世界匹配,感知面積達到 2.5 個足球場
同樣 ADS 2.0,問界新 M7 配備 1 個頂置激光雷達,加上 3 個毫米波雷達、11 個高清攝像頭和 12 個超聲波雷達,共 27 個感知元件。這部分解釋成本,無論五座還是六座,智駕版都只在頂配 MAX 上出現,大抵相比 Plus 版車價增加 2.5 萬元。
含華量的另一劑體現,在于鴻蒙座艙。說它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用的車機,絕不過分。它符合直覺、非常流暢、并且幾乎沒有學習成本,大嘴說體驗對齊 Mate60 Pro。并且通過分布式軟總線,能實現和華為設備的無縫流轉,進行到一半的遊戲、音樂、導航可以直接在車機上繼續。
相比遠房品牌的鴻蒙座艙,新 M7 的高含華量體現在 " 原廠白給 "。比如後排座椅此次配置了 MagLink 接口,可以即挂即連華為平板。
PPT 上寫的是三屏配滿,但是仔細查過配置表發現,這是作為精品選裝,一套 MagLink 包含一個連接支架、一個華為 PAD 和一個華為充電殼。
現場展車上的 PAD 規格很高,就是網上華為 " 争氣三件套 " 之一的 MatePad Pro 12.6,采用麒麟 9000E 芯片、8+128 容量,零售價 4199 元。
目前到 10 月 7 日前下單 " 首銷 " 權益當中,有送一套。不過網友建議還是應該平行選擇送兩個小桌板。畢竟 PAD 總會過時,可是桌板屹立永生的。
其三,是像素級的狼性。用 " 卷 " 形容問界,簡直是對華為的羞辱。空間、加速、續航、座椅等等基操就不談了。
比如空調,新 M7 有 17 個出風口,三溫區獨立恒溫。
狼性的是,前後排制熱速度分别為每分鍾 5.28 度 /4.94 度,制冷速度分别為每分鍾 3.44 度 /3.01 度。和友商拉開 0.1~2 度的差異…… 0.1 度,也必須一生要強。
再比如備份廂,标容 686L 可放 12 個 20 英寸登機箱,二排放倒最大拓展至 1619L、30 個登機箱。
狼性的是,還有 52L 的儲物暗格可放 50 瓶礦泉水,還帶液壓氣撐杆,就怕你在塞水的時候累到肩膀。
再比如快充,最多可以為 9 台設備同時充電,效率不掉,其中還包括 2 個 50W 無線快充、2 個 66W 有線快充。
在一個半小時的產品介紹裡,充斥着這樣的細節對比。如今一個新能源車發布會最短 30 分鍾就能迅速完成戰鬥,問界新 M7 用三倍時間、九倍幹貨,建立自己的現實扭曲力場。講真,踏出門的那一刻,你的腦海中只剩下好像全程都很厲害,但就是說不出來到底厲害在哪裡。
問界的前途
最新戰報顯示,問界新 M7 訂單已經突破 1.5 萬。
有朋友覺得氣足雪恥;也有朋友表示謹慎看好。
短期來看,問界的頹勢是由于促銷導致嚴重的觀望情緒。在特斯拉年初降價之後,問界迅速跟進降價三萬,拉高了消費者的價格期待。與此同時,貫穿上半年的 " 華為問界 "/" 華為不造車 " 的冠名風波,也讓消費者產生一絲品牌疑惑。
這是小事。
長期來看,外界質疑更在對于問界用戶基本盤的信心不足。
問界起始銷量激增,被認為是雙重紅利疊加出來的 buff:一是渠道紅利,直接繼承華為渠道,兼具鋪開廣度和下沉深度;二是人群紅利,第一大消費人群 " 花粉 ",中高端機用戶到底還能貢獻情懷轉化。這反映在數據上。老 M7 盡管飽受輿論嫌棄,車主卻非常硬挺,淨推薦值超過 80%。
銷量失速意味着過去憑借圈内自嗨的打法顯然是到頭了。問界夢想很大,死忠花粉是不夠用的。要增量就必須破圈,用價格和產品去抵達 " 真正的消費者 "。所以無論是更新還是降價,都是新 M7 和問界為必經之戰所做的準備。
25-30 萬市場,是一個精算出來的藍海戰場。目前該區間主銷新能源車型,僅有特斯拉 Model Y 和比亞迪唐 DM;主流仍然是日系和德系燃油車。相比上下兩個 5 萬區段,滲透率已經在 50% 以上,20-30 萬區間仍是一個可以行駛新能源替代增量的藍海市場。
轉化燃油,到底比近身相殘要來的簡單。
所以盡管 PPT 上每一頁競品都有理想 L7,但是兩者相差 6 萬左右,根本打不到一塊兒去,與其說是對手,不如說 L7 為新 M7 提供了很好的對比錨點,一台智能家用 SUV 範式應該是什麼樣子。如果是循迹 L7 過來的,八成會選擇瞄着 L7 設定的新 M7。
終端情況大抵是這樣的:
根據 @車 fans 在上市前預售七天一線戰報,問界均店新增訂單 5~6 台,進店量上漲 30%,客戶絕大多數為 35~50 歲的男性,事業部門,兼具家庭出行和公務出差需求。10 個人裡面,4 個對比 L7 ,2 個唐,1 個藍山,其他 3 個為途觀、漢蘭達等傳統燃油車。
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在藍海當中,問界的目标人群,甄選網上處在消費鄙視鏈底端的中年男性。這一方面解釋了它的設計、配置組合和營銷方式,為什麼那麼爹裡爹氣;另一方面也讓人發現,如何做產品,問界是有在動心思的。
比如,新 M7 上最令人破防的一頁,就是後排兩塊螢幕,一塊在寫 PPT,一塊在剪視頻。堪稱打工人的至暗時刻。
這讓我想起最近任正非的内部講話。他說,人才不是靠培養的,而是靠自我成長的。華為要創造人才成長的土壤,就如 " —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
于是,我悟了。
一個男性,人到中年,最需要什麼。不是更好地當一枚奶爸、熟男、社會精英,而是仍舊還有人時刻鞭策與激勵你,讓你相信自己還有餘力成長為一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