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宗馥莉,正式接手娃哈哈創投,歡迎閱讀。
娃哈哈全面進入宗馥莉時代。
本周,浙江娃哈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娃哈哈創投 ")發生工商變更,宗慶後卸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宗馥莉擔任董事,為實際控制人。
此時距離宗馥莉接班已近一年。自從宗慶後去世後,宗馥莉開始扛起父親打下的江山,一舉将娃哈哈營收重回 700 億區間,拉齊了十年前的業績規模。
如今 43 歲的她接過了娃哈哈創投最隐秘的投資版圖之一。
接班一年後
正式掌舵娃哈哈創投
天眼查顯示,近日浙江娃哈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已故的宗慶後卸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由包民霞接任法定代表人并擔任經理,宗馥莉擔任董事,為實際控制人。
娃哈哈創投成立于 2010 年 11 月,注冊資本 3 億元人民币,大股東為宗馥莉名下的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 90%,宗馥莉之母、宗慶後之妻施幼珍持股 10%。
這是宗馥莉首次執掌娃哈哈創投。
在此之前,宗馥莉在娃哈哈已歷練數十年。2004 年,她留學回國後進入一線生產車間工作。2007 年起,宗馥莉執掌宏勝飲料十多年。從娃哈哈產品代加工業務起家,宏勝飲料業務延伸至食源配料、裝備制造、印刷包裝、物流倉儲等上下遊產業鏈,曾被宗慶後評價 " 利潤比娃哈哈都高 "。
直至 2018 年,宗馥莉走到娃哈哈的管理層,擔任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三年後,宗馥莉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日常工作。宗馥莉逐步走向了娃哈哈權力中心。
宗慶後和宗馥莉曾共同參加央視财經頻道的一檔節目。當時主持人問宗慶後," 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于什麼?" 宗慶後回答道:" 等于更強大的娃哈哈。" 然而,宗馥莉的接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衝突爆發在去年 7 月,一則帶有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宗馥莉籤名的辭職信,在網上流傳。一時間,宗馥莉與娃哈哈被推上風口浪尖。
所幸事情很快有了轉折。幾天後,娃哈哈官網發布公告,為确保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經各股東友好協商,宗馥莉決定繼續履行娃哈哈集團的相關管理職責。
此後,全面掌舵娃哈哈的宗馥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調整組織架構、替換管理層、重構經銷商體系 …… 備受争議。
接班的第一年,宗馥莉交了執掌後的業績答卷時隔多年,娃哈哈營收重回 700 億區間,拉齊了十年前的業績規模。
圖源:娃哈哈官方
同時,她登頂 2024 年胡潤中國女首富榜,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企業家。
" 企業傳承也是一種創業。" 宗馥莉表示,2024 年對娃哈哈來講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這一路走來道路從未平坦,耳畔時有風聲,但娃哈哈從來沒有停下腳步。
VC/PE 圈老朋友
揭秘娃哈哈創投版圖
細數起來,娃哈哈算是投資圈的老朋友了。
早在 2010 年,娃哈哈宏振投資以 LP 的身份參與投資浙江紅土創投,認繳金額約 10000 萬元。浙江紅土創投是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成員,直到 2023 年 11 月宏振投資才正式退出股東行列,宗慶後卸任副董事長。
這可以看作是娃哈哈與創投圈的首次 " 觸電 "。也是這一年,娃哈哈創投正式成立。
此後娃哈哈創投多次出手,成為曜金資本(由國藥控股和中金資本合資設立)、高瓴、豐川資本的 LP,間接投出人工智能獨角獸依圖科技、創業板企業怡合達、華熙生物等公司,涉足領網域包括人工智能、新零售等。
時間來到 2021 年 7 月,娃哈哈創投完成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以 GP 面孔登場。三天後,時年 76 歲的宗慶後獲得了基金從業資格,轟動一時," 年近八旬的富豪都是這麼拼,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
在當年的《财富》世界 500 強峰會上,宗慶後回應稱:" 想自己搞個(私募)基金,想幫小企業,投資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
彼時的宗慶後透露,基金的投資對象并不局限于大消費領網域,目前還在選擇标的。表示下一步将發展大健康產業,可能推出解決亞健康問題的保健品,并準備了很多產品等待審批,直言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2022 年,娃哈哈創投成立一只規模 5 億元人民币的私募股權基金麗水娃哈哈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背後最大出資方是浙商金匯信托,執行事務合夥人是浙江娃哈哈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該基金還作為 LP 向高成資本的相關基金出資 2 億元人民币。
不止于此,宗馥莉本人也涉足創投圈已久。成立于 2015 年的寧波瑾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其個人投資平台,由她 100% 持股。
目前,該公司已投資了天津真格天弘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中金祺興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北京高榕四期康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中金澔晨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深圳鼎晖新嘉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麗水瑾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由此可以看到,宗馥莉已是真格基金、中金資本、高榕創投、鼎晖投資等眾多一線投資機構的 LP。
眼下產業資本崛起,也許娃哈哈創投在宗馥莉的執掌下能產生新的火花。
接過權杖
他們集體闖入創投圈
以身入局創投,或許是二代接班人不約而同的選擇。
今年初,32 歲的高海純接任 A 股光伏巨頭天合光能聯席董事長。這位 90 後女接班人,接過父輩的旗幟,正式挑起大梁。
而高海純身影早已密集出現在 VC 圈。2024 年 12 月,天合光能聯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成立建新星元綠色雙碳產業基金。更早前,高海純帶領天合星元發起設立星元瀚興基金,并已對外投資了人工智能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優層智能。
創二代涉足 VC,少不了香港鄭氏家族。幾個月前,周大福企業宣布成立行政總裁辦公室,鄭志亮出任聯名 CEO,正式執掌家族投資旗艦公司。作為周大福集團創始人鄭裕彤之孫、鄭家純第三子,鄭志亮自 2018 年回到家族企業便負責擅長的投資業務。其間,他還創辦了一家 VC 機構六脈資本。
不止鄭志亮,其兄姐也都有着相似的成長路徑。鄭志剛創立的 C 資本,至今依然活躍在創投圈,投出了一張包括 Casetify、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商湯科技、SHEIN、思靈機器人、貨拉拉等在内的龐大版圖。
新希望劉暢也是一個典型代表。出生于 1980 年,她年少時被父親送去海外求學,2002 年進入新希望集團從基層做起,隐姓埋名一幹就是十年。直至 2011 年,時年 60 歲的劉永好第一次以劉暢本名公開向外界介紹了自己的女兒。2023 年,劉暢又從父親手下接過新希望投資集團,開始執掌家族投資。
背後邏輯不難理解:二代們大多有海外留學和金融相關的教育背景,對金融領網域的風險更持包容态度。巨大的家族财富和深厚的產業資源,是二代們投身創投的天然優勢。
對于一級市場而言,無論是個人還是他們背後的產業資本,正是當下受歡迎的市場化 LP。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 年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合計披露認繳出資超 2800 億元人民币,占比達 20.9%,排名第二。去年個人和家族基金認繳出資次數占比達到了 59.3%,位列第一。
今年以來,随着 DeepSeek、宇樹機器人輪番霸屏,如何抓住中國科技時代紅利,同樣成為擺在每一家傳統大型企業面前的難題。聯手創投圈涉足直投或化身 LP,都是簡單有效的選擇。
這是當下中國創投圈寶貴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