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歷史第二端午檔:好的國產商業片,依然稀缺,歡迎閱讀。
為暑期檔做好準備
文|周亞波
嚴格意義上," 端午檔 " 并不算有特别意義的大檔期,它來自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小長假,時間很多時候也會落在暑期檔(6 月至 8 月)當中,成為大檔期的一部分。
但正因如此," 端午檔 " 作為暑期檔前哨站,許多時候也能給暑期檔在 7、8 月的 " 大戰 " 做好前瞻,是典型的 " 平日之上、大檔之下 " 的檔期。所以,這反而能夠帶來足夠多的參照意義。
2023 年的端午檔,更是出現了一些不錯的現象。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3 端午檔最終報收 9.09 億票房,這一數據可以排在歷年端午檔的第二位,與 2018 年最高水位的 9.12 億相差無幾。
與以往這個檔期 " 進口大片 " 衝在最前相比,本次端午檔," 國產商業片 " 在成績單當中占據了顯要位置,檔期冠軍《消失的她》獨攬 5.08 億票房,《我愛你!》以 1.06 億緊随其後。
在進口片在 " 上映節奏 " 層面已經初步恢復常态的當下,這一成績的取得,比前兩年進口片 " 停滞時期 " 更有意義。
7 月将至,暑期檔最激烈的競争馬上就要到來,這個端午檔在許多方面都做到了不錯的前瞻。更何況,《消失的她》《我愛你!》在題材和檔期選擇上的策略,也可以給不少國產片找到參照,在立項和發行層面提供參考思路。
終于不扎堆了
不要小看這次端午檔 " 歷史第二 " 的成績。在端午假期到來之前,甚至不少業内人士也不敢寄予過高的期望。
悲觀是有來源的,此前的清明、五一小長假,電影票房市場均沒有帶來達到預期的收益。拿上一個 " 小長假檔期 " 五一檔來說,15.18 億的成績雖然能排到歷史第 3,僅次于 2021 和 2019,但考慮到之前許多五一只放 3 天,而今年是 5 天,換算成單日計算方法後,數據相比 2017、2018 都處于劣勢。
毒眸(ID:Domoredumou)曾在五一檔的檔期分析當中指出,過多的新片扎堆,雖然在供給類型上呈現出了豐富的态勢,但這種情況下,注定只有少數能夠收獲預期内的成績。
換句話說,有一些本可以調整到日常周末上映的影片,本可以獲得的票房被稀釋、浪費了。
這是必然結果,也是我們聊檔期時老生常談的問題。此問題在本次端午檔得到了部分解決,很重要的原因是開頭所說,端午檔本身就是背靠暑期檔的存在,許多影片強行放到 " 端午檔 " 是毫無必要的,發行方不會有很強烈的意願。
所以,實際上選擇進軍本次端午檔的只有《消失的她》《我愛你!》和《别叫我賭神》3 部影片。
《消失的她》《我愛你!》《别叫我賭神》
以最終的成績來看,這個端午檔斬獲了 9.09 億票房,成為了同檔期歷史第二,僅次于 2018 年的 9.12 億,比 2019 年的 7.85 億也高出了一截。作為參考,疫情時期的 2021 年和 2022 年,端午檔票房則分别為 4.68 億和 1.79 億。
從票房分布上來看,這 9.09 億當中,有三分之二都流向了《消失的她》和《我愛你!》這兩部影片,兩者的成績分别為 5.07 億和 1.06 億。
其中,懸疑片《消失的她》屬于《誤殺》系列思路的延續,是陳思誠又一部監制的作品,它改編自 1990 年上映的蘇聯電影《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有着成熟的故事打底的同時,也呈現了相當完整的商業片底色。
《我愛你!》則是一部聚焦電影不常聚焦的主題——老年人愛情的電影,操刀過《滾蛋吧!腫瘤君》《動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紅花》。此次也延續了自己的思路,嘗試用相對溫暖的筆調探讨情感與生死的主題,在業内和觀眾當中都頗受好評。
《我愛你!》
相比之下,《别叫我 " 賭神 "》雖然有周潤發坐鎮,但在崩塌的質量反饋下檔期内只收獲了 2900 萬票房。在 " 口碑影響成績 " 越來越成立的當下,也實屬正常了。
有質量的 " 國產商業片 "
根據豆瓣評分,《消失的她》和《我愛你!》基本維持在 "7 分檔 " 和 "8 分檔 ",參考題材和閱聽人,所取得的票房差也算合理,加上評分處在不及格檔的《别叫我 " 賭神 "》,本次端午檔三大種子選手,所取得成績基本都符合如今的市場判斷。
更加值得一說的,則是 " 國產 " 屬性。
疫情前,端午檔除了 " 暑期檔前哨 " 之外,另外一個指标就是 " 進口大片試煉場 ":根據燈塔專業版的歷史數據,2019 年端午檔(檔期總票房 7.85 億)票房冠亞軍為《X 戰警:黑鳳凰》(檔期内票房 2.21 億)、《哥斯拉 2:怪獸之王》(檔期内 1.63 億);2018 年端午檔(檔期總票房 9.12 億)票房冠軍為《侏羅紀世界 2》(檔期内票房 7.23 億);2017 年端午檔(檔期總票房 7.60 億)票房冠亞軍為《加勒比海盜 5》(檔期内票房 4.79 億)和《摔跤吧!爸爸》(檔期内票房 1.45 億)。
疫情當中,一些客觀原因阻礙了世界範圍内電影的產能,以及國内對進口大片的引進(尤其是去年)。不過,這一情況在 2023 年已經有所恢復,在端午檔之前,占據熱映話題前列的正是《閃電俠》《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蜘蛛俠:縱橫宇宙》等進口大片。
當然,因為上映時間的錯位,不能簡單地将本次端午檔視作 " 國產片的勝利 ",假設《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這類的商業大片剛好趕上端午節上映,或許票房格局也可能和前幾年類似,我們當然不能誇大今年的格局變化。
然而,在競争環境恢復的情況下,國產商業片能在端午檔取得這樣的成績,積極的啟示也不得不提——我們的确需要積極引進 " 大片 ",為進口片創造一個合理、公平的競争環境;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閉眼忽視新一批觀眾的口味變化,以及利用好整個國内商業片體系的成熟。
不論如何,不論檔期大小,節假日的電影院,仍有整個電影市場尋找 " 增量觀眾 " 的作用,這在歷年春節檔的論述中已經強調多次,結合口碑引導觀影的趨勢," 有質量的國產商業片 " 便成為了這一使命的重要背負者。
有着《誤殺》成功經驗的陳思誠團隊,顯然能夠看到這一點。而從陣容和制作上來看,《消失的她》也有了一定的更新,在話題制造上更甚,雖然是對 30 年前蘇聯電影的翻拍,但故事的内核和呈現方式是現代的,不論是在故事選取方面還是内容制作方面,不得不承認這一團隊對國產商業電影的領先理解,《消失的她》在上映次日逆跌,目前,貓眼專業版預測總票房已經超過 16 億。
《消失的她》
有着更高口碑的《我愛你!》則是另一個思路,由于瞄準的是 " 老年人愛情 " 這一市場稀缺、叫好但在商業層面沒那麼讨喜的話題,《我愛你!》最初就是介于作者電影和純商業電影之間的作品,在檔期内斬獲破億票房,也算是尚可的成績。
與韓延導演此前的作品相比,從最開始,這部影片的票房或許就很難超越《送你一朵小紅花》,但國產電影商業與作者表達的結合上,顯然也具備着相當積極的意義。
至少,兩部影片都說明了,優秀的國產商業片會依然處于一個稀缺的狀态,對此類型的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在性價比和未來趨勢上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端午檔到暑期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暑期檔,還有一匹 " 黑馬 " 值得單獨一說——這便是王寶強執導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八角籠中》。
《八角籠中》
該片正式上映時間是 7 月 6 日,但在上映前就已經開啟了大規模點映,也事實上參與到了端午檔的争奪。截至 6 月 25 日中午,《八角籠中》已經收獲了超過 6700 萬票房。檔期票房則次于來到第三周的《變形金剛》,排名端午檔第四。
在電影期間收獲這一票房,結合點映的口碑,再次拿起導筒的王寶強,可能要迎來自己的新代表作,也是作為導演的 " 翻身之作 "。已經有人将其看作是 7 月暑期檔 " 核心時段 " 開始之後的有力競争者,同時,也證明着端午檔對暑期檔的前瞻作用。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王寶強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人和一群孩子 " 互相救贖 " 故事。實際上,選擇如此大規模點映,本身就是對口碑有充足自信的表現。從目前的定檔日歷來看,這将是 7 月初上映電影當中最受關注的一部作品之一。
在這之後,一些典型的暑期檔作品就将陸續到來,包括了追光旗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裡》(7 月 8 日),進口動作片《碟中諜 7:致命清算(上)》(7 月 14 日),奇幻大片《封神第一部》(7 月 20 日)、喜劇片《超能一家人》(7 月 21 日)、進口話題之作《芭比》(7 月 21 日)等等。
到 7 月底 8 月初,還會有大鵬導演新作《熱烈》(7 月 28 日)、傑森 · 斯坦森、吳京領銜中美合拍《巨齒鲨 2:深淵》(8 月 4 日),動畫電影《我是哪吒 2 之英雄歸來》(8 月 12 日)等等。
可以定義的是,包含在廣義的暑期檔當中的本次端午檔,的确給這一次被傾注了市場復蘇厚望的暑期檔開了一個好頭,它證明了國產商業片在市場層面的需求,也給商業片本身的制作與發行打了個樣。
在充分競争的市場之下,我們需要繼續嚴格審視國產商業片的誠意,也可以給予它們一些 " 時代已經在潛移默化變化 " 之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