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再創業!東風日產加速電動化轉型,歡迎閱讀。
2001 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随後,一批合資汽車企業開始為中國汽車產業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乘着發展的東風,2003 年,日產與東風合資成立中國最大汽車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成立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專門負責乘用車業務,并通過收購鄭州日產股份成為鄭州日產的控股股東,同年成立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日產公司一起管理在華業務,實現在華業務的整合,發展駛入快車道。
2004 年 5 月,具備 15 萬輛年生產能力的東風日產花都新工廠竣工投產,成為東風日產此後十數年基業長青的一個重要起點。2008 年,100 萬輛;2013 年,450 萬輛;2017 年,900 萬輛;2018 年,1000 萬輛;2022 年,1500 萬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用時最短達成年銷百萬、總銷量過千萬的企業。
二十年來,東風日產在自主創新、品牌建設、管理創新、企業文化、社會責任等方面深耕細作,在各領網域成為東風公司的标杆和行業的領先者。2022 年 12 月,東風日產 1500 萬輛整車銷量正式達成,以東風日產速度,再次刷新產銷達成記錄,成為最快達成 1500 萬整車銷量的合資車企。不可否認,東風日產所取得的成績還是十分優異的。
不過,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衝擊,東風日產的市場經營環境也已經發生改變。2022 年,受重點城市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持續的外部因素影響,東風日產(含啟辰 / 英菲尼迪)終端銷量下滑。如何順應市場發展,如何應對市場競争,東風日產需要盡快作出改變。
2022 年 6 月,東風日產發布 " 合 · 聚 · 勢乘風行動 ",旗下日產、啟辰、英菲尼迪三大品牌将以全新的差異化定位,協同配合,有效整合各品牌產品與技術資源,擴展邊界,共同開啟日產在中國的智能電氣化未來。
2023 年 6 月,東風日產在 20 歲生日 Party 上發布 " 再創業計劃 ",将全力為新能源而戰,再造一個東風日產。東風日產方面表示,其将以產品、體系和技術三維驅動,在銷量上挑戰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并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產品布局上,未來東風日產将堅持以日產品牌作為鞏固技術日產的中堅力量,穩住基本盤;以啟辰品牌致力拓展年輕化、智能化領網域;以英菲尼迪品牌進一步挖掘豪華汽車市場機遇。在此戰略方針下,日產品牌在 2026 年前将推出 7 款電驅化車型,到 2030 年,80% 的產品線将實現電驅化;啟辰品牌全面肩負 " 東風日產新能源 " 轉型重任,每年推出至少 2 款全新新能源車型,首款插混車型和首款全新純電車型最快将會在年内上市,并逐步挑戰年銷 50 萬台的目标,最終成為東風日產的第二增長曲線;英菲尼迪品牌在回歸東風日產體系後,将匯集平台與資源優勢,穩步推進本土化戰略,積極踐行品牌承諾,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產品與更貼心的服務體驗,與此同時也積極加速電動化產品布局,為東風日產迎戰中國豪華車市場貢獻力量。
技術更新上,東風日產将繼續保持并拓寬多賽道技術路線,以純電、超混電驅 e-POWER、插電混動、氫燃料、燃油動力 5 維并行,同時推進智能駕駛、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技術的更新迭代。日產品牌将會努力降低電驅技術成本,加快先進電池技術的研發;啟辰品牌會在 2023 年實現全新純電平台技術落地,到 2028 年推出全新 CTC 純電平台更新,全系搭載新技術電池及全新 N 合 1 高集成電驅、全維智能座艙生态系統更新,采用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體系建設上,東風日產将加強和花都區的合作,共同打造研發中心,并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做到啟辰 100% 自研,加速現地化技術落地。
與此同時,東風日產也深知,過去傳統車企的造車思維大多是 " 自己有什麼,就給消費者什麼 ",但在汽車行業加速向 " 新五化 " 邁進的時代下,市場消費需求瞬息萬變,過去那套造車思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只有依托 " 消費者要什麼,我就給什麼 " 的 " 用戶思維 ",才能夠真正屹立于萬變的市場。
2023 年是東風汽車成立 20 周年,過去 20 年,東風日產引領合資車企向上生長,不斷發展;如今,東風日產累計用戶超過 1500 萬,線下網點覆蓋 92% 以上的城市。未來,東風日產繼續引領合資轉型更新,順應國内汽車產業新四化浪潮,挑戰國内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正如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陳昊所言:" 當前,汽車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智能化、新能源的浪潮撲面而來。鋒芒所向,勢不可擋。對于東風日產,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那就是堅定不移的擁抱智能化,向新能源轉型!"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