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今年評分第一的國產片,好看嗎,歡迎閱讀。
豆瓣 8.6。
今年國產劇情片第一次拿到這個分數。
中秋檔至今,票房卻只有 5000 萬,到底是怎麼了?
今天 Sir 聊聊它的 " 可惜 " ——
出走的決心
前段時間,首映禮上一幕上了熱搜。
一名男觀眾提問,為什麼片中把男性角色塑造得那麼 " 不堪 ",為什麼要鼓吹女人離開男人——
電影把我們男同胞說的脫離實際
如果沒有男的,怎麼去提供穩定的住所
怎麼提供經濟來源,甚至沒法生育小孩
真的是這樣嗎?
與此同時,不少女性觀眾表示," 适合帶媽媽一起看 "。
想看人數中,女性比例更是高達 82.8%。
或許要承認,這是一部兩性觀感差異明顯的電影。
同時又因為觀眾畫像統一,拿到了相對較高的分數——因為不喜歡這部片的群體,從一開始就不會買票。
那麼,抛開這種性别立場的争議。
Sir 從電影的質量本身來談——
《出走的決心》,值不值?
01
困境
真實事件改編。
2020 年,一個 56 歲阿姨蘇敏自駕遊的故事刷屏全網。
她離家出走,操勞半生,決定好好為自己活一次,一個人、一輛車,走遍中國幾百個城市。
熱搜上,看到的是她在路上。
可她的 " 在家裡 " 是怎樣?她有什麼樣的過往?
電影更完整地還原了,在走上曠野之前,她走過了什麼樣的路。
李紅(詠梅 飾),确診中度抑郁了。
丈夫(姜武 飾)就一句話:她自己腦子有病,能怪誰?
" 出走 " 的第一重,就來自于這個丈夫——
冷漠、自私、霸道。
一開口就能氣死人。
沒按照他的心意把魚熬成魚湯。
他一頓牢騷,還頤指氣使地敲打窗戶," 拿碟醋。"
李紅永遠在忙前忙後,而孫大勇不是看電視、打乒乓球,就是躺着發号施令。
自己從不搭把手帶孩子,卻要求李紅不用紙尿褲,用每天都得洗的尿布。
妻子一休息他就指責:你就是懶。
雖然是夫妻,但生活上開始 AA。
經濟上要求對等。
但地位上卻以自己為先。
親戚來家裡,為了面子,不斷催促多上幾個菜;等人走了,又怪李紅菜做得太多,浪費錢。
吵架,動手,砸東西。
這令人窒息的一幕幕,占據了電影大半内容。
有人看得想打姜武。
也有人說他演得還不夠好,因為——
感情不和,離家出走?
電影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上," 出走 " 的第二重原因——
李紅的一生,都被固定在他人設定的人生軌道上。
結婚前,她是女兒,是姐姐。
明明想考大學,卻被駁回,因為家裡有弟弟,機會要留給他——
你是長女,要顧家,要懂事
怎麼能只想着自己
結了婚,她是妻子,是母親。
被丈夫呼來喚去。
忍受不了要離婚,結果想到女兒,還是忍了。
女兒長大成人了,總歸可以回歸自我了吧?
結果,她又成了外婆。
帶孩子,做家務,接送上下學,一切的任務都落到了她頭上 ……
這一輩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出走的決心》将典型的女性困境,密集地編排在一起,猶如思維導圖一樣清晰。
在情感上,一幕幕的創傷、憤怒、委屈,向觀眾襲來。
一個細節。
在家裡,餐桌上吃飯的永遠只有丈夫和女兒女婿,李紅總是在廚房裡,處于畫面的後方,被廚房的窗戶死死框住。
要麼,就是一個人縮在陽台的一角,被困于無盡的家務,被家裡四處的雜物擠壓,窗外春夏秋冬流轉,不變的是丈夫打乒乓球的彈跳聲。
用有些老套、簡單,但是非常連貫、易于觀眾理解的戲劇結構,結合插叙的叙事手段。
讓那些長久以來被主流社會所忽略的,總是被輕飄飄抹去的傷害具象化了。
這也是,最初 56 歲阿姨自駕遊的新聞衝上熱搜的原因。
互聯網傳播的規律,是反差感。
反差來自于——
她那麼自由。
而我們常識裡,她這個年紀的家庭婦女,是不可能那麼自由的。
是的。
我們都太心知肚明困境在哪了。
但我們真的沒有好好注視過困境,不是嗎?
02
出走
這部電影從劇名開始就争議不斷,最初的劇名《親愛的媽媽》《婚姻往事》就一度遭遇大量網友反對。
大家太在乎,這樣一個女性視角的故事,究竟會拍成怎樣。
蘇敏阿姨的故事當時一經報道,就引發廣泛讨論,大家紛紛在她的賬号下留言,感謝你給無數女性帶來了活出自己的勇氣。
《紐 * 約時報》更是稱她為 " 中國女權主義偶像 "。
但電影最終沒有拍成一個 " 大女主 " 的爽文故事。
實際上,出走的蘇敏也并不是什麼爽文女主。
那些她渴望擺脫的,依然如陰影一般揮之不去。
丈夫發現她通過視頻賬号賺錢後,就向她要錢,她下定決心離婚,但對方卻開口要 50 萬元。
經過多次協調,離婚費變成 16 萬,蘇敏才終于把婚給離了。
憑什麼我還要給他錢才能離婚,說實話我也很意難平
對于我這個年齡來說,賺錢并不容易
但只有這樣我才能順利離婚
不管我以前受到什麼委屈,這是很現實很殘酷的
所以,聚焦 " 出走之前 ",并非是停留在需要證明出走合理性的女性叙事起點,影片更多的是想通過回答為什麼要出走這一問題,更深層次地講述女性的結構性困境。
李紅之前并非沒有反抗過。
想參加高考,想通過結婚離開家真正自己做主,想帶着孩子離婚。
只是反抗總是失效。
之後,就是永無止盡的等待。
電影裡提供了一個鏡像對比——母親和女兒。
兩代女性,分别面對各自的困境。
女兒曉雪一向支持和體諒母親,她清晰地看清李紅在這段婚姻中遭受的壓迫,甚至直指母親的懦弱。
可當母親要自駕出走是,第一反對的卻是她——
你走了,誰給我帶孩子呢?
女兒有自己的焦慮:
失業了,她害怕成為家庭主婦,與社會脫節;
投簡歷,面試官關心的是她婚育狀況;
找到了新工作,她必須卷,保證不會為了孩子請假、分心 ……
在這個節骨眼,母親怎麼可以出走?
原來,困境沒有消失,只不過是代價一直在轉移支付。
丈夫轉移給妻子,企業轉移給個人,女兒又轉移給母親 …… 宛如一條 " 人吃人 " 的生态鏈。
這樣就決定了。
李紅要逃出的絕不只是家庭。
而上路僅僅是上路,目的地還遠沒有抵達。
03
在路上
不可忽視的是,《出走的決心》确實創造了國内女性主義電影的高光時刻——
當代女性的 " 娜拉出走 "。
李紅跳出女兒、姐姐、妻子、母親的身份,發出 " 我 " 的呐喊:
我也想有我自己的事,我和你們是一樣的
" 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
這是《玩偶之家》的台詞。
女性現實的困境早已在互聯網語境下被翻來覆去地争論過無數次,甚至反復引發輿論罵戰。
女性議題也早已成為時尚單品,甚至是吸金利器。
Sir 想說,如果不囿于女性主義來談《出走的決心》呢?
這部電影其實還有更多值得挖掘的。
在李紅的婚姻史中,導演暗暗埋下了一條暗線——三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史。
在彩禮問題日漸尖銳," 撈女 "" 鳳凰男 " 等詞條搶占熱搜的今天,你也很難否認,個體婚姻與社會經濟是高度相關的。
比如。
李紅為什麼會快速和丈夫結婚?尤其是在兩人了解不深,家人也反對的情況下。
一個細節。
李紅在電話中說:我們快點領證吧,這樣就能離開家,搬到職工宿舍,住進新分到的房子。
所以,為什麼那代人那麼容易結婚,而今天的年輕人卻恐婚?
一想到結婚要買房,背上房貸,頭都大。
但如果一結婚就免費發房子呢?那估計你要多積極有多積極。
婚姻,作為那個時代唯一正确的生活模式,得到從經濟到制度全方位的支持。
結婚不需要過多猶豫。
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和不适合的人組成了家庭,無法分開,只能湊活過下去。
李紅為什麼直到 50 多歲了才出走?
說白了,還是因為錢。
離了婚就沒有房子。
後來廠子倒閉,她下了崗,打零工的她,賺的錢怎麼也趕不上狂飙的房地產。
在鄭州過了三十年,從來沒離開過
當螢幕上密集、壓抑的樓盤出現時,Sir 感受到了電影不同的意味。
李紅經歷了下鄉、進廠、失業、城市化,直到 2020 年的口罩時期 ……
被困住的她,要出走了。
但面臨反省、突圍、重新上路的,何止又是她一人。
不也是每個被套住的普通人嗎?
就像李紅回到她最初的夢想——
青年在鄉下的時期,就呐喊出想開大卡車,想雲遊四海。
再比如。
2020 年李紅出走,外面到處封城、封路。
但——
" 山路,野路,總會有路。"
某種程度的 " 打破 ",才讓李紅成功走出一條路。
而 " 出走 " 也不僅僅是離開家庭,更是離開城市,離開過去的舊秩序。
" 出走 " 更大的價值,正是去打破當下,不被原來的生活所困住。
說了這麼多。
最後 Sir 也要承認,電影是有不足的。
歸結為一點——這是一部故事滞後于立意的電影。
好的立意,能夠讓它迅速引發同溫層的強烈共鳴。
但好的故事,才能讓電影滲透更多的人。
就比如《綠皮書》,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的我們,為什麼一樣會被打動?
《摔跤吧!爸爸》,為女孩們熱血沸騰的,難道只有女性觀眾嗎?
《觸不可及》,身體健全的我們一樣能感受到其中的困境與溫情。
這是純粹故事的勝利。
縱使,它們的立意本身也很好。
《出走的決心》全景式的速覽了李紅身上的女性議題,只是好像每一步都容易預判,缺少了故事本身的驚喜。
但即使這樣。
也已經是國產女性題材一次成功的嘗試。
正如電影中——
在路上,就很好。
一切正在發生,明天剛剛開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不愛吃魚的小餘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