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淘工廠手機殼價格力從何而來?,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丨海克财經,作者 | 齊介侖
在智能手機強勁滲透無限趨近普及的當下,型号不一圖案各異的手機殼已有如文化衫一般,成為了國内越來越多人用以張揚個性和傳遞情緒乃至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之一。
頭部社交媒體一直不乏與手機殼相關的熱點話題。
7 月 18 日,中國跳水奧運冠軍全紅婵在日本福岡 2023 遊泳世錦賽 10 米台女單比賽間歇期間玩手機時,被鏡頭捕捉到可愛風的手機殼并收獲大量好評;8 月 7 日,曾擔綱電視劇《我的人間煙火》女一号的年輕演員王楚然因手機殼文案 " 少管我、莫生氣 " 引發熱議并因此被推上微博熱搜榜高位;2023 年年初以來,秦岚、張雨绮等都曾因獨具個性手機殼而被網友投以過高光。
手機殼現已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防摔抗磨等起點價值而更新演進為一塊可充分發揮圖文創意的展板或一個十分考驗想象力的小型裝置藝術作品的底座。而這樣通過手機殼來進行自我表達的需求并非獨屬各界名人,它們日漸廣泛地存在于全國各地普通用戶中間。
購入多款心儀的手機殼,依照心情、場合、日期等的不同而有所變換地使用,隔上一段時間再購入多款加入循環序列并淘汰掉一批,這是目前一些潮流青年的手機殼選定策略。產品不行和價格過高都很難匹配這一構想。更懂用戶需求和更高商品性價比的供給方在此基礎上競争力日增。
連接白牌工廠的淘工廠在該方向表現耀眼。
淘工廠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廠家以令人驚嘆的 9.9 元 3 件等極具性價比優勢的創新玩法,讓源頭好貨實現了爆賣與增收的兼得,同時源源不斷地為消費者創造了強烈的幸福感。據海克财經觀察,這樣一個看起來頗難置信的多赢局面的達成,源自淘工廠基于 M2C 模式對供應鏈效能極致化的追求。而這一點,我們從入倉廠家運營細節中大可窺得一斑。
01 找到新增長空間
從產業帶工廠各自探路,到結盟淘工廠協作發展,再到入駐淘工廠產地倉,這三步走絕非待售商品在物理空間上的簡單挪移延展,本質上是一個產業集約效率和成本革命的迭代。
以上線平台的手機殼產業帶工廠為例,淘工廠通過對供應鏈全鏈路整合再造,大幅提高了訂單履約效率,有力壓縮了商家綜合成本,顯著降低了商品損耗和庫存風險,好貨低價由此順理成章,切實做到了良心貨良心價。
而淘工廠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則更進一步,通過讓廠家将生產線入駐到產地倉内,不但可讓消費者直連源頭工廠和拿到更為極致性價比的好貨,而且在倉内先銷售,後定制生產商品并且從倉内無縫直發,輔之以淘工廠獨創的入倉商品包括 9 元 3 件在内的 N 元 N 件多件合單和跨店混發等操作,将這個產業的效率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一些先行先試的優質手機殼廠家已經感受到了淘工廠為他們帶來的涵蓋銷量與利潤的多重欣喜。
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的珠三角一帶是全球手機殼主要產地,東莞則是該產地的核心供給地。眾多已打出業界聲量的手機殼廠家便分布在這裡。他們當中的很多目前已與淘工廠深度攜手。
淘工廠除了承襲早前路徑持續深拓,還在該產業帶建立起了如前所述更加講求供應鏈效率的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力推入倉廠家以更為極致性價比優勢為抓手,更快更好地響應消費者需求進而爆賣創富。當地已成為頭部的手機殼廠家如 " 成飛曉 "" 星華電子 "" 聯绮 " 等就得益于淘工廠多維度助力。
出生于 1993 年的潮汕青年莊明江是 " 成飛曉 " 創始人。别看年紀不大,莊明江從事手機殼產業已有近 10 年,而如果追溯到他與哥哥姐姐在上海閘北做數碼周邊如數據線、自拍杆、充電寶、iPad 殼等產品的采買銷售,則已入行超過 14 年。
2021 年 " 成飛曉 " 入駐了淘工廠。而今這家主營手機殼業務的工廠,廠區面積達 1.3 萬平方米,員工約 120 人,年銷售額逾 1 億元。通過入駐淘工廠,他找到了多個爆款的 " 殼海戰術 " 路徑,日訂單量近 10 萬單。
員工同樣已發展至百餘人的 " 星華電子 ",2019 年既已入駐淘工廠。稍不同的是,該廠此前做的是數據線等 3C 周邊產品,戰績曾位列淘工廠類目前三,直到 2023 年 7 月它才進入到手機殼產銷。
" 星華電子 " 爆發力不容小觑,目前單一鏈接日訂單量便可上千。據該廠電商負責人陳素珍介紹,該廠僅手機殼 SKU 便超過了 200 萬。
" 聯绮 " 在創業初期的 2010 年做的是 3C 產品貿易,2015 年推進到工廠產銷一體後,業務發展進入快車道,2019 年 3 月加入淘工廠後,上行勢頭更為迅猛,次年銷售額較 2019 年的 1.5 億元再增 40%,而這幾乎全部來自淘工廠的業務增量。
" 聯绮 " 是淘工廠手機殼類目首個單一系列日銷過 10 萬單的廠家,2020 年雙 11 一天最多賣出了 30 萬個手機殼,消費者季度復購率 40%,尤其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
2020 年加入淘工廠的 " 迪菲帆 ",情形大同小異,只不過,它更上遊,是一家有着 12 年手機殼制造歷史的老牌產業帶工廠。該廠求穩求簡,2020 年通過 6 個基本款蘋果手機殼,便将銷售額賣到了 5000 多萬元。
02 M2C,從銷售到定制生產只要半小時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零售商批量備貨都實屬行業慣例。但備貨常常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不确定所備的貨能不能賣出,另一個是不确定這些貨何時能夠賣出,而兩者都直接指向商家經營成本。長時段滞銷占壓資金甚至最終連商品原材料投入都全然虧掉,這在備貨失算案例裡也着實并不罕見。
精準預判對于商家備貨而言無疑極端重要,而比精準預判更少風險也更為敏捷的顯然是不必備貨、即銷即產、即產即發。與之相關的成本壓力的釋放則可立即轉化為商品在終端銷售價格上的更加親民。這也是淘工廠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入倉商品極致性價比長板得以打磨落地的一個重要促成因素。
以手機殼產業帶工廠 " 成飛曉 " 為例,前文提到,該工廠的前身是數碼周邊零售商,所售商品需要從檔口進貨,進貨則不但舟車勞頓、效率頗低,而且始終需要直面庫存損耗風險。
在 2019 年 " 成飛曉 " 創始人莊明江投資建廠開啟產銷一體化進程之後,該廠圍繞供應鏈進行了頗多精細化探索,同年走通了 " 先銷售、後生產 " 的手機殼供給模式,成為當地最先啟用該模式的產業帶工廠。此後迄今該模式為該廠持續帶來頗為可觀的利潤。
據海克财經了解," 成飛曉 " 工廠產銷軟體系統是相互打通的,在電商端接到消費者提交的訂單時,工廠端也已收悉該信息,繼而工廠端通過内單即内部運作全鏈路,可将排版、印花、分揀、打包、遞出等環節迅速而有條不紊地串起并逐一到位完成。這是其 " 先銷售、後生產 " 模式的大體流程。
目前 " 成飛曉 " 一台機器能夠直接打印多達 150 個不同花色的手機殼并從工廠發貨。而在 " 先銷售、後生產 " 模式下,小到僅購買一件商品的訂單也能定制直發。這就免去了傳統零售商繞之不開的備貨倉儲成本。" 成飛曉 " 在當地手機殼行業率先采用的該模式旋即被其他同行跟進。
也已走通 " 先銷售、後生產 " 模式的 " 星華電子 ",效率提升頗快,時下已可在接到消費者訂單後半小時内完成個性化定制生產。而在采用了熱轉印技術後,該廠手機殼定制化設備已從一次出 6 個提高到了一次出 10 餘個。
而專注解決工廠供給效率的淘工廠則通過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則将 " 先銷售、後生產 " 模式推向了更高層級。
據海克财經了解,淘工廠手機殼專項產地倉入倉廠家均有專業機器設備、基礎款手機殼物料、相應運維團隊等一并進入,在接到訂單稍停片刻、确保消費者不予退貨後,即可立即投入現場生產;從消費者在平台下單,到他們拿到廠家在產地倉内生產遞出商品的所需時長,相較同類訂單在工廠環境裡履約已更為壓縮。
03 9.9 元 3 件的良心價良心品打下來了,然後呢?
只有看懂了淘工廠是如何在将手機殼價格打下去的同時,卻将入駐平台的優質源頭工廠的利潤拉起來的,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淘工廠核心利器所為何物,以及接下去它或将為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更為重要的改變。
顯見的是,淘工廠 M2C 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的最大魅力來自各類商品的源頭直供,大批產業帶工廠正是這些極具性價比優勢商品的主力供給方;淘工廠可為源頭工廠提供豐沛的 C 端流量和可預期的穩定訂單,同時可在大數據等多種工具加持下為工廠研判市場趨勢及适時做出動作調整給予力撐。
手機殼廠商 " 聯绮 " 老板黃源的感受是,和淘工廠合作後,除了前台帶來的流量,工廠還可通過大數據了解到整個行業的消費趨勢和目标用戶需求,把握最流行最受歡迎元素,進而落地更精準的定制化生產。
淘工廠之所以能夠聯合產業帶工廠為消費者持續供給低價好貨,是因為雙方基于 M2C 模式不間斷推進極致化效率革命。在這一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被悉數拿掉,供應鏈做到了最精簡。最大限度提效降本讓商品價格強力下探成為可能,廠家将平台協力與自身創新相結合,着眼點放在了薄利多銷以量取勝之上,低價增收水到渠成。
淘工廠手機殼專項產地倉 NN 合單的玩法設計頗為亮眼。
以淘工廠華南東莞清溪大店手機殼 NN 倉為例,該倉為手機殼等 3C 周邊專項倉,入倉商品和現場定制商品可混合 NN 發貨。所謂 NN 即 N 元 N 件,比如 9 元 3 件等。混合 NN 發貨即倉内不同商家的商品可混合湊成 N 件後一起發貨。
該 NN 合單不但可将廠家物流成本降低近 70%,還可帶動倉内商品的曝光和銷售,銷售額可因此提升 50% 以上,利潤空間被拉大;而對消費者來說,N 元 N 件的超值感更強,多個包裹合并送達且速度更快讓體驗更佳。
無窮盡優化供應鏈效率,讓更多廠商搭上高速列車的進階之路,作為 M2C 模式的先進代表,淘工廠還在無限逼近更多的可能性。
在源頭的產業帶工廠,為謀求銷量增加和競争力提升而發起的各類與時俱進的改進創新也正在發生着。
" 成飛曉 " 善于跟進社會熱點并據此進行定制化創作。在電視劇《隐秘的角落》熱播、爬山梗漸漸火起來之後,該廠很快設計上架了 " 一起爬山嗎 " 手機殼,迅速成為了爆款。
" 星華電子 " 在產品附加功能上多有探索,比如給手機殼加裝氣囊、支架、手環等。該廠還在 IP 開發和版權保護上着力頗多。該廠對技術的重視不只包括把 AI 用于插畫等產品開發環節,更涉及生產線的自動化。目前該廠手機殼的打包已可由機器完成,人效提升了 3 倍不止。
產品策略因應消費者需求差異化的變動也在調整。目前國内手機殼產業帶工廠已普遍由早前對單一大爆款的押注,更迭為寄望 " 殼海戰術 " 下能夠跑出多個小爆款。押注小爆款的風險要低得多。
手機殼個性化需求旺盛且產品更新換代頗快,目标用戶群體仍在深入拓展,源頭供給屢見新意,淘工廠與產業帶結合所能發揮的作用或遠不止當前這些。
或許,對很多日常生活消費品而言,手機殼產業的現狀,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内的縮影。而随着商業模式的迭代、技術的變革、產業的更新、效率的提升,越來越多 " 良心價、良心貨 " 會走入越來越多老百姓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