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愛子被綁七日命懸一線,張艾嘉影後級演技智鬥綁匪,歡迎閱讀。
上上周,張艾嘉的兒子王令塵迎娶超模遊天翼,眾星雲集,港媒話齋 " 勁過金像獎 "。
新郎官王令塵春風得意,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這份喜悅。
作為張艾嘉的兒子,王令塵小時候是被當作童星培養的,大家也理所當然期待着,他長大後會接媽媽的班,當演員、導演、編劇 …… 會成為華語電影的接班人。
如果不是 23 年前那宗轟動全港的綁架案,或者他真的會和媽媽一起高調出現在 " 金像獎 " 頒獎典禮上。
那場綁架案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張艾嘉對 " 母親 " 身份的理解。
7 日驚魂記
2000 年 7 月 6 日,香港,那一年王令塵年僅 9 歲。
早上,王令塵的爸爸王靖雄突然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一個男聲告訴他:" 你兒子在我們手上,馬上準備 1500 萬現金,否則撕票。"
正當王靖雄一頭霧水時,只見送兒子去上學的菲傭拿着一張字條慌慌忙忙地跑了進來。他打開一看,上面用英文寫着:" 你報警, 我殺他,回去告訴你老板。"
原來,王令塵如往常一樣由司機送去學校,卻不知三位蒙面男子乘坐一部 Toyota 小客車一直尾随着他們。行到轉角時,小客車從側面衝過來攔住去路。
三名歹徒成功逼停王令塵乘坐的車後,一名歹徒手持疑似手槍的物體指向司機,另外兩人一個拿疑似手槍的物體指向菲傭,一個強行拖走了王令塵,并留下紙條警告他們不準報警。
王靖雄看到這張紙條,急忙打電話通知妻子張艾嘉。
張艾嘉接到丈夫的電話後,迅速從劇組趕回家,兩人一起協商該如何行事。
一向淡定的張艾嘉此時也慌了神,三年前,台灣省女主持白冰冰女兒也是在上學途中被綁匪劫持的。
喪盡天良的綁匪,用紙包着白曉燕的左手小指以及幾張 L 照,還有白曉燕親手寫的雜亂的求助信全裝進鐵盒中寄給白冰冰,以此勒索要錢。心痛的白冰冰一面籌錢一面報警,沒想到在媒體處走漏了風聲,被大肆報道,最終釀成慘劇。
有了白冰冰的前車之鑑,張艾嘉和丈夫王靖雄艱難抉擇,最終還是決定報警——同時保持低調,假裝一切如常,盡量避免走漏風聲。
警方收到報案後,立刻懷疑是張艾嘉的熟人所為,畢竟對方非常了解張艾嘉一家的生活作息。從司機和菲傭說出的信息看,王令塵甚至還能認出其中一個綁匪,而那名綁匪也知道王令塵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
熟人作案,是綁架案中最常見也最高危的一種,就算交了贖金,一樣會撕票。
警方讓張艾嘉先穩住綁匪,不要打草驚蛇,一切生活照舊,也不能對任何人透露一個字。
張艾嘉強忍悲痛,一邊配合警方跟綁匪周旋,一邊發揮自己的精湛演技,在人前裝作若無其事地進組拍戲。丈夫也像沒事人一樣去公司上班下班,連張艾嘉的媽媽都被蒙在鼓裡。
歹徒見沒有警方介入的痕迹,相信了張艾嘉沒有報警,行事卻越發嚣張大膽。
喜歡看老港劇的朋友應該很熟悉綁架案的 " 辦案流程 ",警方會事先在被綁者家屬電話裡裝進一個跟蹤系統,等綁匪打電話來要贖金的時候,再判斷綁匪的位置,而為了更準确地讀取定位,需要家屬盡量拖延時間。
他們前後給張艾嘉打了 15 次電話,每一次張艾嘉都冷靜克制,在電話裡就贖金問題與綁匪讨價還價,用演技穩住綁匪,可惜受當年科技限制,警方前 14 次都沒有辦法獲取綁匪的具體位置。
一直到第 15 次通話,張艾嘉與綁匪确定将贖金從 1500 萬港币降到了 800 萬,并約定好将在 7 月 12 日在香港觀塘街附近的一家酒店交付贖金。警方也在這次通話裡,定位到綁匪的位置大概是觀塘、九龍塘的兩處住所及旺角麗東酒店。
只是因為無法鎖定具體位置,警方派出上百位便衣在這片區附近埋伏觀察。
綁匪此前在佳福德酒店住了 6 天,他們覺得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會引人懷疑,當天才把王令塵轉移到了九龍區的麗東酒店。
7 月 12 日上午 8 點,一輛小轎車的出現引起警方注意。從車上走下來的兩個年輕男子,其中一人進入酒店,另一人在車旁守候。
這個人手裡拖着巨大的墨綠色行李箱,不停地打量着四周的情況,形迹十分可疑。
警方鎖定目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這兩個人抓住,打開行李箱一看,箱子裡藏着的正是張艾嘉的兒子王令塵。
王令塵手腳均被捆綁住,眼睛蒙着白色布條,蜷縮在行李箱内。身上并沒有明顯的外傷,但臉上有很深的巴掌印。
據綁匪交待,王令塵在他們四處轉移之時,都是在行李箱裡,有時候長達 5、6 個小時。為了威脅他,三人不僅多次打他耳光,還用拳頭擊打他胸口。
讓大家後怕的是,行李箱裡除了王令塵,還裝了香燭和冥币——可見綁匪已經做好撕票準備,這些香燭和冥币就是為了祭拜死者以求安心的。
還好張艾嘉當時做出了報警的決定。
三個綁匪十分年輕,年齡在 17-20 歲之間。綁匪被捕後,記者才聞訊趕到并将早已準備好的稿件放出。
是的,香港地沒有秘密,港媒早就知道了王令塵被綁的消息,只是因為白曉燕案的悲劇在前,港媒達成共識,集體選擇沉默,直到王令塵被解救出來才争相報道了此事。
看來港媒和《新聞女王》裡說的一樣,看似惡毒,還是有底線的。
很多人也是在王令塵被解救後,才知曉張艾嘉一家經歷了驚魂 7 日,而白冰冰在台灣看到報道,替張艾嘉高興之餘,想起女兒被撕票的錐心之痛,感慨:" 世風日下,好人有惡報 "。
千禧年前後,名人和子女的綁架案時有發生,這些綁匪為何會選中王令塵?
他們與張艾嘉有什麼關系?王令塵和同父異母的哥哥為何會認識他們?
被盯上的星二代
警方調查發現,綁匪并非張艾嘉的親友,而是為張艾嘉家裡做翻新裝修的裝修工。
雖然張艾嘉和丈夫王靖雄都沒有露臉,但滿屋子的全家福,他們一眼就認出了張艾嘉與王令塵。
那時張艾嘉在港台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是影後,還是 " 最佳導演 " 和 " 最佳 編劇 ",王令塵是她 37 歲那年,突然未婚生下的兒子。
張艾嘉年輕時的情感經歷轟轟烈烈,26 歲時不顧媽媽反對,閃婚嫁給比自己年長 16 歲,擔任美 | 聯社駐香港的分社社長的劉幼林。
後來因為愛上了羅大佑,她以 "6 年的記憶,一片空白 " 結束了這段婚姻,而與羅大佑相戀一年半後,兩人又和平分手。她還與李宗盛、陳升等朋友傳出绯聞,連好閨蜜小燕姐都說分不清他現男友是誰。
剛懷孕的時候,她和陳升錄着歌突然說 " 不錄了 "" 動了胎氣 ",陳升才知道這位叛逆小姐玩這麼大,還開玩笑說外界會不會誤會他是孩子的爸爸。
等爸爸身份公開時,大家更是譁聲一片,因為王靖雄不僅是香港富商,而且當時與前妻的離婚手續都還沒辦完。
等王靖雄與張艾嘉正式結婚後,前妻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與他們一起住在香港的家裡。
張艾嘉本身是名門之後,加上爸爸離世早,媽媽對她教育很嚴格,她自小叛逆又獨立,兒子出生後,她寄予厚望,将孩子英文名取為奧斯卡,代表演藝界最高榮譽。
張艾嘉 13 歲在美國讀書時做過住家保姆,這讓她特别擅長照顧小孩。
她比自己的媽媽還要嚴格,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孩子從學走路開始就像個紳士,不大哭大鬧,更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
她還為兒子童星之路鋪路, 參加公益,抱着孩子獻唱。
經典歌曲《愛的代價》MV,她懷裡的孩子就是王令塵。
而王令塵也非常優秀,4 歲時便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語,才華橫溢,擅長多種樂器。在學校裡整天都保持幹淨與禮貌,典型的 " 别人家的小孩 " 代表。
張艾嘉應邀前往泰國北部採訪難民村,把部分台詞讓兒子背熟,5 歲的他在攝影機前表現優異對答如流,一戰成名。
在香港成功後,她帶着兒子回台灣,讓他在一個國際品牌的童裝展示進行走秀和表演。
王令塵順勢成為人氣高漲的童星,但并不快樂,她的丈夫也吐槽說她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張艾嘉的名氣和王令塵的高調,也讓綁匪在裝修時從全家福裡一眼認出來,并開始關注一家人的作息,謀劃綁架一事。
最後三名綁匪被判 10-12 年,綁架事件看似完結,實際已經徹底改變張艾嘉母子的生活。
張艾嘉虎媽變形計
在王令塵被綁架的幾天時間裡,張艾嘉表面強裝冷靜,實則寝食難安,時常擔心兒子被撕票。她會久久待在兒子房間,抱着兒子的東西流淚。她非常自責,覺得是因為自己的高調,才被綁匪盯上。
兒子被解救後,抱着失而復得的兒子,她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8 年後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很害怕哪天意外會再發生。
王令塵因為綁架事件受到極大刺激,變得敏感,不願意與張艾嘉一起出席公共場合,回家也只躲在房中,連吃飯都要等傭人把飯放在門口離開後才拿進去。帶他出來玩,他常一動不動地望着某處發呆,不想與其他人交流。
張艾嘉非常擔心,她帶着兒子去看醫生。經過一番檢查後,醫生告訴張艾嘉,王令塵在遭到綁架後有了自閉的傾向。這種病不是簡單靠藥物就能治療的,需要時間來抹平創傷。
心疼的張艾嘉,決定改變母子相處模式。
在專家指導之下,張艾嘉在家裡布置了一個專用的訓練室,有很多滾筒、獨腳椅、平衡台和滑板這些道具,每天她都和兒子一起在這裡訓練肢體感官的能力。王令塵害怕接觸外人,她親自擔任導演,把家裡所有的人都發動起來,讓他們扮演不同的社會人,用不同的方式和王令塵打交道。
初見成效後,她學着用母愛的本能與兒子相處,不再去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不再監督他學樂器,不拘束他打扮,讓他帶同學到家裡來鬧得天翻地覆,放任孩子主動挑戰選擇旅行地點,一切只要孩子開心就好。
她也放下工作,陪兒子四處旅行,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花了三年的時間,慢慢陪兒子走出陰影。
張艾嘉也變得更加成熟和内斂,不再張揚,學會同情和理解,尊重孩子的隐私,有什麼不解都會第一時間進行溝通。
她沒有再讓兒子當童星 ,而是将他送去英國讀書,即便回港回台也是盡量低調。
王令塵被記者追問他有沒有回娛樂圈的打算,他說沒有,媽媽也不會逼他做什麼。
他一直讀到在倫敦藝術大學的切爾西藝術學院的設計專業畢業,才回來發展藝術方面的事業。
張艾嘉對兒子的感情也不幹涉,只要是兒子喜歡的,相處得來的,她都會支持。
王令塵也坦然直面過去被綁架的經歷,直言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成長過程,但還是要去面對,盡量避開回憶,要向前看。
時間也證明了,張艾嘉母子已經跨越了綁架事件那座壓在心裡的高山。
E 姐結語:
外界評價張艾嘉,是因為痛苦而長大的媽媽。
她年輕時反骨叛逆,但又因為嚴厲的家教積累了才華和脾氣,輪到她更新為人母,她想的并不是将自由還給兒子,而是復刻虎媽模式,然後用更嚴格的管教,掐掉兒子叛逆的可能性,讓兒子完美承接她的電影夢。
對于那時的張艾嘉," 王令塵 " 就跟 " 少女小漁 "" 愛的代價 " 一樣,是她的作品。
很多人都感慨張艾嘉在與綁匪周旋時表現出的冷靜和聰明,實在是奇女子的風範,其實她在綁架案後,不逃避、勇敢面對以及反思自省更難得。
如果不是她的用心陪伴和耐心疏導,及時調整生活模式,一家人可能這輩子都會活在這場綁架案的陰霾裡。
正如她自己所說,她是一個痛苦完,憂傷完,帶着一身傷繼續去打仗的女人,在感情和事業上是這樣,在家庭中也是。
我甚至覺得,當她不再将自己的 " 電影夢 " 強加給兒子後,不僅兒子獲得了人生的掌控權,連帶她自己的事業也有了新的活力,上不設限。
自己的夢想,終歸是要靠自己實現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