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挖牆腳、薦競品、邀抱團,雷軍、華為共演車圈商業攻防戰,歡迎閱讀。
文 | 電車通
萬萬沒想到,華為竟然真的對小米汽車出手了,而且 " 财大氣粗 " 風範盡顯。有網友爆料稱,選購智界 S7 付完尾款後,可以用小米 SU7 鎖單不可退的 5000 元定金抵扣。四川華為一家授權店透露确有該政策,全國鴻蒙智行籤約門店都可以申請。
如此看來來勢洶洶的小米 SU7 的确給到了華為鴻蒙智行的業務一定壓力,但真正讓華為感到壓力的恐怕還是即将到來的北京車展,相信競争對手們還會陸續出牌,讓競争更加白熱化。
除了鴻蒙智行之外,華為車 BU 之下的另一個合作模式也有大動作,日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網上線,4 月 22 日又在官微 @數家合作夥伴,宣布将于 4 月 24 日召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
有趣的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微最初只 @了極狐、長安、阿維塔、深藍、岚圖、猛士、廣汽傳祺七家車企,後來修改該微博,又加上了鴻蒙智行、AITO 汽車、智界汽車三家合作夥伴。
這些企業的區别在于,最初 @的七家車企都是華為 Hi 模式的合作夥伴,後續 @的三家企業則是智選車模式相關。不難看出,在問界、智界兩大智選車品牌取得重大成果,享界、傲界蓄勢待發後,華為又要有大動作了。
Hi 模式,智能為先
華為車 BU 有三種模式,分别為零部件模式、Hi 模式(Huawei Inside) 、智選車模式,智選車模式下華為不但會深度參與汽車的設計,還會利用自身的銷售和營銷渠道,幫助車企賣車。Hi 模式下,華為會為產品提供全套智能解決方案。
按照華為 @合作夥伴的動作來看,此次發布會大概率面向 Hi 模式的合作夥伴。華為公布的會議流程則表明,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主要有智能車載光、智駕、智控、智能座艙、雲服務等方面,依然圍繞智能化方向。
目前華為 Hi 模式合作的車型主要有長安旗下的阿維塔汽車、北汽藍谷旗下的極狐汽車,岚圖、深藍、猛士、廣汽傳祺等,都是與華為籤訂合作協定時間不長,還需時間沉澱產品的企業。日前岚圖汽車宣布,将于 4 月 24 日召開春季技術溝通會,或許會透露一些與華為合作的消息。
廣汽傳祺與華為的合作,可能會在北京車展首次官宣,此前曾有傳言稱,傳祺 M8 宗師先鋒版或将成為首款搭載鴻蒙智能座艙的車型。華為與猛士科技的合作,則是對于越野車的一次探索,近幾年越來越多車企開發新能源越野車,估計華為也有一些心動。
2023 年之前,華為智選車模式雖只有賽力斯一家合作夥伴,銷量卻十分出色,反而是理論上閱聽人更廣的 Hi 模式合作夥伴寥寥無幾,產品銷量也不高。進入 2023 年後,華為車 BU 部門進行了一番調整,不但問界汽車銷量猛漲,對于 Hi 模式也更加上心,并陸續與多家車企達成合作關系。
毫無疑問,接下來華為會對 Hi 模式投入更多資源與精力,并且通過子公司專門運營 Hi 模式,與友商聯合研發智能技術,類似智選車業務的 " 鴻蒙智行 "。
引望智能,決勝 Hi 模式
今年 1 月 16 日,華為在深圳市注冊了一家名為 " 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 " 的子公司,注冊地位于華為總部辦公樓,經營範圍涉及車載設備制造、人工智能開發、汽車零部件研發等,由鄭麗英擔任法定代表人。随後,引望智能又在東莞、南京、蘇州、上海、杭州五個城市設立了子公司。
結合華為現在的動作,小通猜測引望智能的地位很可能類似鴻蒙智行,後者是華為主要用于經營智選車業務的子公司,引望智能則是主要用于經營 Hi 模式的子公司。智行與智能兩個标稱,也說明了二者的地位,鴻蒙智行兼顧 " 行 ",引望智能則是引導合作車企通向智能。
盡管問界、智界兩大智選車的熱賣,已令華為賺得盆滿缽滿,但對于華為而言,Hi 模式的重要性可能更高。原因在于,智選車模式下,華為參與了汽車的設計與銷售,而且問界、智界、傲界、享界等品牌,都屬于華為自己,合作如此深入,華為自然需要為賽力斯、奇瑞等夥伴的利益考慮,避免智選車品牌之間的直接競争。
然而整個汽車行業競争何等激烈,尤其是自主品牌,普遍采用車海戰術,以比亞迪為例,王朝與海王兩大系列從數萬元到二十多萬元價位,都有車型互相競争。如今華為智選車業務問界產品為 20 萬元 -50 萬元 SUV,智界主要是 20 萬元 -50 元轎車,傲界與享界定位更高,其中享界首款車背包為 40 萬元左右的行政級轎車,傲界則面向百萬級價位,首款車型可能是 MPV。
華為智選車業務車型已基本完善,若未來再與其他車企就智選車模式合作,定位可能只剩下越野車、50 萬元價位 MPV、跑車等車型了,可此類車價格過高,閱聽人群體比較小,很難取得太高銷量。
Hi 模式僅僅是為合作夥伴提供全套智能解決方案,華為無需在意產品的定價、銷量、車型衝突,覆蓋範圍更廣,有利于下沉市場。畢竟按照餘承東的說法,華為暫時不會推出 20 萬元以内的車型,但低價車才是銷量主流,華為自然也想吃這塊蛋糕。
現階段與華為智選車模式合作的車型大多售價昂貴,但有了這些車做榜樣,未來很可能就會有售價較低的華為 Hi 模式車型。事實上,華為也與部分車企存在不屬于三種主流模式的合作方案,如吉利幾何汽車與豐田汽車,目的就在于擴大市場。
合作對象不設上限的 Hi 模式,潛力比智選車更大,有利于幫助華為在競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站穩腳跟,并盡快扭虧為盈。
一切,為了盈利
3 月 16 日在中國汽車百人會上,華為車 BU CEO 餘承東表示,華為造車最初一年虧 100 億元,後來一年虧 80 億元,去年虧了 60 億元,預計今年就能盈利。然而行業競争愈發激烈,盡管華為智選車表現不錯,但車 BU 盈利依然困難。
或許正因如此,智界汽車才會推出活動,為小米 SU7 大定用戶支付 5000 元定金補償,以求搶奪小米汽車消費者。面對友商的競争,雷軍倒是顯得格外淡定,在微博表示已努力提升小米 SU7 的產能和交付速度,标準版與 Max 版均已提前交付,若是消費者急于購車,也可以選擇智界 S7、蔚來 ET5、小鵬 P7 等車型。
對于雷軍的 " 慷慨建議 ",大多數吃瓜群眾的态度是贊揚雷軍 " 有格局 ",但也有網友表示,雷軍的潛台詞是 " 這些車雖然不如小米 SU7,但如果你等不及了也能勉強開。"
國内汽車行業火藥味一直不少,之前比亞迪第五百萬輛車下線時,曾打出了 "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的口号,并在現場展示了多款友商車型。對此,長城汽車 CTO 王遠力卻表示," 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種種迹象已經表明,中國新能源車市在多年發展後即将邁入 " 紅海 ",而馬上到來的北京車展要不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就是暴風雨本身。對于華為而言,車 BU 只有鴻蒙智行一枝獨秀顯然不是最理想的狀态,借勢鴻蒙智行成功打開的市場認知來推進其他合作模式的擴大市場影響力會是更合理的布局。
而想要将 Hi 模式推到鴻蒙智行一樣的位置,成立一個易于大眾認知的品牌符号就變得很有必要,相信這也是這次華為 " 官宣朋友圈 " 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