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車企打架,韭菜遭殃,歡迎閱讀。
評一周車股,察百态車市。
本周汽車市場稱得上 " 神仙打架 ",除了新車、财報、舉報應有盡有,當然更重要的是讓散戶為汽車股買單了。
畢竟沒有人會想到,兩大龍頭車企竟然相互開 " 撕 " 了。
5 月 25 日,長城汽車發布聲明稱,4 月 11 日,長城汽車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就比亞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進行舉報。
随後,比亞迪汽車官方發布聲明稱," 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争行為!并保留法務訴訟的權力!"
不僅如此,比亞迪官方公告最後還寫上這麼一句," 比亞迪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企業,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麼簡單!"
吃瓜網友也不嫌事兒大,但股民們卻遭了殃。
就在該事件發生之後,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也分别迎來了股價下跌,比亞迪 A 股、港股比亞迪股份分别下跌 1.91%、2.90%,長城汽車 A 股、H 股分别下跌 5.32%、5.09%;比亞迪當天股價最低跌至每股 255.14 元,最大跌幅為 2.43%。
"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用這句話來形容當天的比亞迪十分貼切。
而二級市場也因為此次舉報顯得異常動蕩,5 月 26 日早盤,比亞迪與長城汽車股價延續周四狀态,一開盤就開始下挫,長城汽車盤初跳水再度跌超 6%,比亞迪跌逾 3%。
截止周五收盤,長城汽車成交量 42.49 萬手,成交額 10.07 億,市值保持在 2015 億元;而比亞迪方面,成交額在 45.83 億,總市值 7190 億元。
目前,雙方車企并沒有公布任何的相關信息進展,我們也相信這一場突如其來的舉報并非是流量操作,而是行業互相監督下的一次博弈。
再來看看本周新勢力方面,5 月 25 日,蔚來全新一代 ES6 終于上市,對于這款全新的車型蔚來也賦予很大期望,不僅在上市前給予了全面的宣傳造勢,還用盡全力給大家展示 " 上市即可試駕,交付 " 的決心。
可盡管舉辦了貼近用戶,迎合用戶的發布會,但 36.8 萬元的起售價格還是迎來不少吐槽,就連行業資本市場也并不看好此次新車的售價。
據悉在蔚來發布會結束後,美股晚間開盤時,蔚來股價便應聲跌落,跌超 11%。很多人預測," 是不是蔚來這款新車的售價标得有些高于市場預期,導致資本市場并不看好。"
網端也有網友借題發揮," 與其說全新,還不如是改款,在當下新能源汽車競争如此激烈的時刻,蔚來在價格上還在堅持,還想利用他的服務、換電以及用戶社群去打差異化,這一點其實挺冒險。"
無獨有偶,在發布會結束後到第二日(5 月 25 日),港股開盤的蔚來還是一路走低,截至 5 月 25 日早上 10:00,蔚來跌逾 9%,連同其他車企一起下跌,小鵬汽車跌近 8%,吉利汽車、北京汽車等跌逾 2%。
交銀國際證券也給出了目前對于蔚來汽車的思考,"2023 年 2 季度蔚來銷量增長可能低于預期……預估 2/3 季度的交付量仍将面臨壓力,此外,今年所公布的換電站數量的發展以及蔚來一貫要保持高質量的客戶服務,這些獲或将将進一步拖累利潤率。"
行業對于蔚來的憂慮很明确,畢竟比起其他造車新勢力,蔚來身上還背負着換電網絡布局的負擔。随着第三代換電站在全國範圍内的更替,毋庸置疑蔚來在布局、研發、改進以及維修、維護上也将花上更多的财力。
另外,對于蔚來尚未披露 2024 年的新車型時間表以及旗下另一品牌阿爾卑斯的進展情況,資本市場也只能持有 " 前景保守态度 "。
被持 " 保守态度 " 的還有小鵬汽車,同樣是 5 月 24 日,小鵬汽車公布第一季度财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營收為 40.3 億元,同比下降 45.9%,淨虧損達到 23.4 億元;更為嚴重的是,小鵬汽車的當季整體毛利率暴跌至 1.7%,同比降低了 10.5 個百分點,是三年來的首次負數,看來 G9 所引發的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于當下的小鵬汽車打擊深遠。
當下的小鵬汽車的确處在賣一台虧一台的深淵之下。
二級市場自然也不會太好看,财報出爐的第二天早上,美股盤前暴跌 8.89%,10 點後跌幅一度擴大至 12%。截止周五收盤,小鵬汽車大盤指數成交量 2817 萬股,成交額 8.98 億,換手率 1.63%,總市值 540.96 億。
行業分析師們也犀利的指出," 從小鵬汽車第一季度的盈利上來看,他并沒有好轉,而是全面低于市場預期,與其兄弟公司理想汽車相比,小鵬無法盈利的現實是殘酷的。" 同時,小鵬汽車自己也給出悲觀的第二季度營收指引," 該公司預計二季度實現營收 45 億元至 47 億元,将會同比減少約 36.8-39.5%。"
我們不免為小鵬汽車捏一把汗,與蔚來不同,小鵬目前所經歷的更多是來自内部的改革與陣痛,但毋庸置疑現在的處境将越來越難。
其實從 5 月初開始,新勢力車企在美股和港股市場的處境就沒有太好,毫無規律的高低曲線也影響着新能源在國内 A 股市場的表現。
5 月以來,電池級碳酸锂的漲幅已超過 60%(4 月底 18 萬元 / 噸),這也導致新能源整體產業有所波動,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出現反彈的機遇并不明顯。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3 年一季度補貼退坡導致 2022 年底需求部分透支,疊加碳酸锂價格急劇下跌、車企降價、消費者持币觀望,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增速放緩。"
接下來最好的方法也許就能觀望了。畢竟随着汽車市場的回暖和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型接受度進一步提升,疊加各地促進汽車消費的舉措的落地,新能源車銷量在傳統淡季有望呈現持續增長态勢。